本發明涉及一種中孔徑蜂巢外墻板制造方法,屬于化學中人造石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當前城填大量生活污水處理——沉淀污泥經壓、濾預脫水后含水率仍在60-85%之間(含結晶水)的污泥渣因其中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各地政府均嚴禁就地填埋,雖有用化學法脫水后入爐焚燒或由水泥廠處置,但其消解量遠不能滿足產生量。
生活污水廠污泥中飽含80%的水份中大部是在陽光下曝曬亦難蒸發的結晶狀水體,即便暴曬也只能散發掉少量的結晶狀水體,而對含水率高達80%的城鎮生活污水廠污泥為降低其含水率(即便將80%至60%含水率),其所需能源與資金的投入是嚴重得不償失的,且二次污染亦萬難避免。因此,如何對污泥進行合理環保的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是個很大的課題。
同時,據申請人了解,聚苯乙烯制品的廣泛使用,給人們帶來了不少方便,但由于廢棄聚苯乙烯難于壓縮和降解,以及人們對廢舊泡沫塑料造成的環境污染缺乏足夠的認識,將用過的廢舊泡沫塑料制品隨意丟棄,聚苯乙烯又具有耐老化、難降解、抗腐蝕等特性,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也成為垃圾處理的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出一種綜合利用生活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和廢棄聚苯乙烯來制取無二次污染的輕型的中孔徑蜂巢外墻板制造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孔徑蜂巢外墻板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質量計選擇以下組分原料:組分一:含水60%-80%的生活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和干煤灰渣對半摻合攪拌后的混合料:36-60份;組分二:破碎成15mm以下的干建筑垃圾屑粉料:30-60份;組分三:水泥:25-36份;組分四:0.7-1.0mm粒徑的聚苯乙烯圓球顆粒0.6-0.9份;組分五:鋼纖維:2-7份;
2)將上述原料投入攪拌機攪拌5-7分鐘;
3)將混料后的原料注入由上下型模具圍成的模具型腔中;
4)通過液壓機以100-140kg/cm2的液壓力對模具型腔中的混合料施壓,使模具型腔中原料加壓并壓密成型,然后將上下型模具固定成一體;
5)將固定成一體的上下型模具和施壓成型后的外墻板置于恒溫恒濕箱中養護,養護條件為濕度:90-100%,溫度為20±2℃,養護8小時拆去模具,脫模后外墻板繼續在養護箱內養護,至設定齡期即得成品。
上述本發明公開的中孔徑蜂巢外墻板制造方法技術方案的工作機理及有益效果陳述如下:
1)通過將36-60份的含水60%-80%的生活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和干煤灰渣對半摻合攪拌后,與30-60份的破碎成15mm以下的干建筑垃圾屑粉料、25-36份的水泥、0.6-0.9份的0.7-1.0mm粒徑的聚苯乙烯圓球顆粒和2-7份的鋼纖維進行配料,通過液壓機以100-140kg/cm2的的液壓力將模具型腔中混合料壓密成型,使外墻板體材料顆粒間結合致密,污泥結晶水參與水泥水化時兼具濕潤澆水作用;易被融入水泥完全包裹其它料后形成豎固的水泥制品,使已被稀釋至以干粉料計僅占9%左右的污泥粉所含微量重金屬類有害物和聚苯乙烯圓球顆粒被封堵在難于析解的水泥石中,可以利用污泥和聚苯乙烯制取外墻板總體重量較輕同時又對環境不造成二次污染;2)由于外墻板比較薄和寬大,因此參合鋼纖維,做成高強度摻入鋼纖維的高品質產品;3)這種固化的處理方法,不但能夠大量處理每年所產生的疏浚淤泥和廢棄泡沫塑料,而且又使固化后產物的滲透率大大降低,同時避免了因露天堆放而產生有害氣體,極大的消除這兩種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
上述技術方案的變化是:在所述步驟4)中模具型腔中混合料的壓密成型的壓實率是為1.4-1.6:1。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一種中孔徑蜂巢外墻板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質量計選擇以下組分原料:組分一:含水60%-80%的生活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和干煤灰渣對半摻合攪拌后的混合料:36-60份;組分二:破碎成15mm以下的干建筑垃圾屑粉料:30-60份;組分三:水泥:25-36份;組分四:0.7-1.0mm粒徑的聚苯乙烯圓球顆粒0.6-0.9份;組分五:鋼纖維:2-7份;
2)將上述原料投入攪拌機攪拌5-7分鐘;
3)將混料后的原料注入由上下型模具圍成的模具型腔中;
4)通過液壓機以100-140kg/cm2的液壓力對模具型腔中的混合料施壓,使模具型腔中原料加壓并壓密成型,然后將上下型模具固定成一體;
5)將固定成一體的上下型模具和施壓成型后的外墻板置于恒溫恒濕箱中養護,養護條件為濕度:90-100%,溫度為20±2℃,養護8小時拆去模具,脫模后外墻板繼續在養護箱內養護,至設定齡期即得成品。一般設定齡期為28天。
本實施例在步驟4)中模具型腔中混合料的壓密成型的壓實率是為1.4-1.6:1。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