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雞腿菇(Coprinus comatus (O.F. Müll.) Pers.)又名雞腿蘑,學名毛頭鬼傘,屬于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鬼傘科,鬼傘屬。因其形狀像雞腿且味道似雞絲而得名。雞腿菇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20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研究表明其在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降血壓、抗腫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因其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FAO和WHO已將其確定為l6種珍稀食用菌之一。
由于雞腿菇食藥價值高,生長周期短,易于栽培,中國早在80 年代就能成功栽培。雞腿菇生物轉化率高,是一種栽培成本低、原料廣、效益高的菇種,不僅適合專業化、規模化生產,也可適用于農村家庭小規模種植。既能實現周年生產,還可以和農作物間作套種,其效益比種植許多糧食作物都高。近年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我國大面積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雞腿菇雖易于栽培,但是栽培時期、環境條件、培養料配方、栽培與菌絲培養、脫袋覆土、出菇管理與采收等,每個環節都可能決定雞腿菇的最終產出量,只有把握好各環節的關鍵技術,才能實現雞腿菇的高效栽培,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雞腿菇是一種兼草、腐、土生性于一生的食用菌,不覆土不出菇,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需要通過覆土刺激其子實體形成。覆土基質的選擇是雞腿菇栽培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不同的覆土基質能直接影響其出菇性狀、產量和質量。理想的覆土基質應具有:結構疏松,孔隙度大,透氣性好,持水能力強,無有害物質等特點。
云南本地主要以田土為雞腿菇覆土基質,田土為覆土基質存在易板結、透氣性不好等缺點,為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有效提高雞腿菇栽培覆土基質的質量,開發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覆土基質是非常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包括原料田土和腐殖土,經前處理、調質、后處理步驟制備得到,所述的田土和腐殖土的重量比為1~3:7~9。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是以田土和腐殖土為原料,經前處理、調質和后處理步驟進行制備,具體包括:
A、前處理:
1)田土:將挖取的田土在陽光下暴曬至含水量為8~10%,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2天,篩除雜質和石塊后備用;
2)腐殖土:將收取的腐殖土在陽光下暴曬至含水量為8~10%,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2天后備用;
B、調質:將前處理后的原料田土和腐殖土按配方配比調質混勻得到物料a;
C、后處理:在物料a中加入石灰調節pH至6.0~8.0得到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
本發明所述的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營養豐富,結構疏松,透氣性好,通過在田土中加入大量的腐殖土,得到的復合型覆土基質,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持水量和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的結構,從而提高雞腿菇的產量。本發明制備得到的覆土基質栽培得到的雞腿菇產量高、生物轉化率高、穩定性好,具有較大的經濟發展前景。
本發明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田土中添加腐殖土,能有效提高土壤的營養物質和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增加土壤的持水性和孔隙度,提高土壤中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含量,能有效地提高雞腿菇產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或替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所述的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包括原料田土和腐殖土,經前處理、調質、后處理步驟制備得到,所述的田土和腐殖土的重量比為1~3:7~9。
所述的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的pH值為6.0~8.0。
所述的田土為取自于無化工污染的蔬菜地中的田土。
所述的腐殖土為取自于山林中3~5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
所述的山林為云南昆明的闊葉林。
本發明所述的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的制備方法,是以田土和腐殖土為原料,經前處理、調質和后處理步驟進行制備,具體包括:
A、前處理:
1)田土:將挖取的田土在陽光下暴曬至含水量為8~10%,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2天,篩除雜質和石塊后備用;
2)腐殖土:將收取的腐殖土在陽光下暴曬至含水量為8~10%,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2天后備用;
B、調質:將前處理后的原料田土和腐殖土按配方配比調質混勻得到物料a;
C、后處理:在物料a中加入石灰調節pH至6.0~8.0得到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
A步驟打碎的粒度為≤20mm。
所述的制備方法還包括將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的含水率調整為18~20%。
下面以具體實施案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3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 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20%:80%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6.8,即制得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
實施例2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4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 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10%:90%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7.2,即制得新型雞腿菇覆土基質。
實施例3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5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30%:70%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7.6,即制得新型雞腿菇覆土基質。
實施例4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3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 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28%:72%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6.8,即制得提高雞腿菇產量的覆土基質。
實施例5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1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5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25%:75%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7.0,即制得新型雞腿菇覆土基質。
實施例6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4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15%:85%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6.0,即制得新型雞腿菇覆土基質。
實施例7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4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18%:82%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7.4,即制得新型雞腿菇覆土基質。
實施例8
(1) 田土選取:田土取自云南昆明周邊,選擇在無化工污染的菜地中挖取田土;在陽光下暴曬,打碎,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篩除土中雜質和石塊。備用。
(2) 腐殖土選取:腐殖土取自云南昆明的闊葉林間,為3cm厚的表土和腐葉混合物;在陽光下暴曬,打碎分散,繼續在陽光下暴曬2d,備用。
(3)配置覆土基質:將步驟(1)中制得的田土與步驟(2)中制得的腐殖土按照22%:78%的比例混合,攪拌,加石灰調節至pH 7.0,即制得新型雞腿菇覆土基質。
實施例9
按常規制種程序進行裝袋、滅菌、接種,待雞腿菇菌絲長滿后,把菌袋從中間截為兩段,截面朝上排列在已處理好的塑料周轉箱內,于同一天覆蓋本發明所述的實施例1-8制備得到的覆土材料和對比例1田土、對比例2 腐殖土。各6框。覆蓋厚度均為3-4cm。雞腿菇的產量及性能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本發明實施例1~8 和對比例1-2 所述的覆土材料對雞腿菇的性能影響
由表1 可知:本發明實施例制備得到的覆土材料相對于對比例的田土和腐殖土,具有出菇快、子實體外觀好、總產量高、轉化率高的優勢,可有效縮短生產周期,提高雞腿菇的產量和品質。
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