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的制備方法,屬于農用材料制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能形成大型的肉質(或膠質)子實體或菌核組織的高等真菌的類總稱。 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達12萬余種,能形成大型子實體或菌核組織的達6000余種,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種。其中能大面積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種,目前我國主要采用“菌棒”形式來進行食用菌的人工大量栽培。
在傳統食用菌生產過程中,食用菌培養基后期失水嚴重,常因培養料失水太多、太快而影響菌種質量和栽培物料的單位面積產量。為提高產量,必須經常對栽培料進行補水。人工補水不僅費時、費工,且水分補充不均勻、補水效果差,而食用菌保水劑不溶于水,但能吸收水分,從而使基質中的水分長期保存,達到食用菌在營養生長和生理生長期對水分的生理需求。
食用菌保水劑屬于高分子植物抗旱保水劑,其含有大量的吸水基團,可以吸收自身重量的數倍乃至上千倍的純水,供作物或菌絲直接吸收,且保水劑結構組成類型有多種,具有較強的保水緩釋性,耐高溫、高壓及低溫,吸水凝膠可持久保持顆粒性,并具有長效還原性。可廣泛用于平菇、香菇、靈芝、雞腿菇、杏鮑菇、白靈菇、茶樹菇、真姬菇、金針菇、木耳、猴頭、雙孢菇、草菇等食用菌的拌料裝袋栽培或覆土層保水,能有效地提高食用菌的產量和菇體品質,減少后期補水(如注水、泡水、澆水、噴水)工作量,在菌料內持水和均衡供水效果佳。
現有的食用菌保水劑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酸鈉鹽)為主,具有較強的吸水、釋水性能,但是此類保水劑生物降解性較差,長期使用易造成環境污染,同時會堆積在食用菌培養料中,會降低培養料透氣性,導致菌棒出現發霉腐爛現象,從而影響食用菌產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目前常見的食用菌保水劑多是以高分子聚合物為主,不易生物降解,污染環境且透氣性差,導致菌棒發霉腐爛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先利用苔蘚處理海泡石,再利用海藻和富含親水基團的水果、植物對苔蘚處理后的海泡石進行二次改性,最終制得保水劑的方法,本發明首先利用泥炭蘚促使海泡石表面長出苔蘚,利用苔蘚根際分泌液對海泡石表面進行微腐處理,增加其表面活性基團數量,為親水基團提供附著位點,再用富含親水羧基和氨基的海藻以及水果植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對海泡石進行二次改性,增加海泡石表面的親水基團數量,使其具有極佳的親水性,再結合海泡石本身極強的吸附性和吸水性,達到保水目的,另外海泡石吸水后會發生膨脹,體積變大的同時可以撐起土壤,起到松土透氣的效果,本發明食用菌保水劑生物降解性好,不易造成環境污染,具有極佳的使用前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將海泡石放入氣流粉碎機中粉碎成粒徑為5~8mm的顆粒,取新鮮的泥炭蘚用組織粉碎機粉碎20~30min,得到泥炭蘚漿,按質量比為1:1將海泡石顆粒和泥炭蘚漿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
(2)取一個直徑為1m的竹篩,在竹篩上平鋪一層油紙墊底,將上述得到的混合料鋪設在油紙上,鋪設厚度為1~2cm,再將竹篩移入培養室中,在溫度為25~27℃,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的條件下培養15~20天并每隔7天翻料一次,待海泡石顆粒表面長滿苔蘚為止;
(3)將上述長滿苔蘚的海泡石顆粒放入球磨機,研磨10~15min,用吹風機將研磨后脫落的苔蘚吹除,得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
(4)按質量比為5:2:1將新鮮的滸苔、鳳梨和黃豆混合后放入石臼中搗碎得到混合漿料,將上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裝入紗布袋中,將紗布袋放在發酵罐底部,再將混合漿料倒在紗布袋上直至將紗布袋完全覆蓋住,按接種量為10%向混合漿料中接入枯草芽孢桿菌,密封罐口,將發酵罐轉入溫室,在30~40℃下靜置發酵改性14~16天;
(5)待上述發酵完成后,取出紗布袋,倒出發酵改性后的海泡石顆粒,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3~5遍后移入高溫滅菌罐中,在120℃下高溫滅菌15~20min,滅菌結束后待其恢復至室溫,裝袋即得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
本發明的應用方法是:首先按質量比1:150~1:200,將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與水倒入容器中攪拌混合1~3h,隨后按質量比1:1,將混合液與食用菌培養料攪拌均勻,將混合料倒入耐高溫折角袋中裝緊壓實,待培養料裝至距離袋口6~8cm時,排出袋內空氣并將袋口束緊,將培養料袋在100~110℃下滅菌處理2~4h,再按接入量為10~20mL/袋,將金針菇液體菌種接入培養料中在室內溫度為20~25℃的陰暗培養室中培養10~15天,待培養料表面長滿菌絲后移至透光栽培環境下繼續培養,同時保持栽培室環境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溫度為12~18℃,最后金針菇菌柄長到15~20cm時即可采收,經檢測,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保水效果較好,吸水倍數達800~1000倍,保水效果較傳統食用菌保水劑提高了50~80%,持水時間較傳統保水劑延長了10~15天,在停止噴水7~10天后,失水率僅為1~3%,有效減少了食用菌噴水的次數,同時使用本發明保水劑后,能有效提高菇體成活率及品質,食用菌成活率達95%以上,與普通食用菌相比,出菇時間提前了3~5天,產量提高了45~60%,且本發明食用菌保水劑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及生物降解性,使用18~24個月即可完全降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保水保肥能力強,可供食用菌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養分流失少,有利于食用菌生長,可以改善食用菌培養料的透氣性;
(2)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對食用菌培養料的水分有積極的保持作用,且本發明食用菌保水劑可以反復吸水后又釋放水,作用時間長,生物降解性好,是食用菌代料栽培較理想的增產輔料。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將海泡石放入氣流粉碎機中粉碎成粒徑為5~8mm的顆粒,取新鮮的泥炭蘚用組織粉碎機粉碎20~30min,得到泥炭蘚漿,按質量比為1:1將海泡石顆粒和泥炭蘚漿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隨后取一個直徑為1m的竹篩,在竹篩上平鋪一層油紙墊底,將上述得到的混合料鋪設在油紙上,鋪設厚度為1~2cm,再將竹篩移入培養室中,在溫度為25~27℃,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的條件下培養15~20天并每隔7天翻料一次,待海泡石顆粒表面長滿苔蘚為止;再將上述長滿苔蘚的海泡石顆粒放入球磨機,研磨10~15min,用吹風機將研磨后脫落的苔蘚吹除,得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再按質量比為5:2:1將新鮮的滸苔、鳳梨和黃豆混合后放入石臼中搗碎得到混合漿料,將上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裝入紗布袋中,將紗布袋放在發酵罐底部,再將混合漿料倒在紗布袋上直至將紗布袋完全覆蓋住,按接種量為10%向混合漿料中接入枯草芽孢桿菌,密封罐口,將發酵罐轉入溫室,在30~40℃下靜置發酵改性14~16天;最后待上述發酵完成后,取出紗布袋,倒出發酵改性后的海泡石顆粒,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3~5遍后移入高溫滅菌罐中,在120℃下高溫滅菌15~20min,滅菌結束后待其恢復至室溫,裝袋即得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
實例1
首先將海泡石放入氣流粉碎機中粉碎成粒徑為5mm的顆粒,取新鮮的泥炭蘚用組織粉碎機粉碎20min,得到泥炭蘚漿,按質量比為1:1將海泡石顆粒和泥炭蘚漿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隨后取一個直徑為1m的竹篩,在竹篩上平鋪一層油紙墊底,將上述得到的混合料鋪設在油紙上,鋪設厚度為1cm,再將竹篩移入培養室中,在溫度為25℃,空氣相對濕度為60%的條件下培養15天并每隔7天翻料一次,待海泡石顆粒表面長滿苔蘚為止;再將上述長滿苔蘚的海泡石顆粒放入球磨機,研磨10min,用吹風機將研磨后脫落的苔蘚吹除,得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再按質量比為5:2:1將新鮮的滸苔、鳳梨和黃豆混合后放入石臼中搗碎得到混合漿料,將上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裝入紗布袋中,將紗布袋放在發酵罐底部,再將混合漿料倒在紗布袋上直至將紗布袋完全覆蓋住,按接種量為10%向混合漿料中接入枯草芽孢桿菌,密封罐口,將發酵罐轉入溫室,在30℃下靜置發酵改性14天;最后待上述發酵完成后,取出紗布袋,倒出發酵改性后的海泡石顆粒,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3遍后移入高溫滅菌罐中,在120℃下高溫滅菌15min,滅菌結束后待其恢復至室溫,裝袋即得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
本實例操作簡便,使用時,首先按質量比1:150,將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與水倒入容器中攪拌混合1h,隨后按質量比1:1,將混合液與食用菌培養料攪拌均勻,將混合料倒入耐高溫折角袋中裝緊壓實,待培養料裝至距離袋口6cm時,排出袋內空氣并將袋口束緊,將培養料袋在100℃下滅菌處理2h,再按接入量為10mL/袋,將金針菇液體菌種接入培養料中在室內溫度為20℃的陰暗培養室中培養10天,待培養料表面長滿菌絲后移至透光栽培環境下繼續培養,同時保持栽培室環境空氣相對濕度在85%、溫度為12℃,最后金針菇菌柄長到15cm時即可采收,經檢測,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保水效果較好,吸水倍數達800倍,保水效果較傳統食用菌保水劑提高了50%,持水時間較傳統保水劑延長了10天,在停止噴水7天后,失水率僅為1%,有效減少了食用菌噴水的次數,同時使用本發明保水劑后,能有效提高菇體成活率及品質,食用菌成活率達96%,與普通食用菌相比,出菇時間提前了3天,產量提高了45%,且本發明食用菌保水劑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及生物降解性,使用18個月即可完全降解。
實例2
首先將海泡石放入氣流粉碎機中粉碎成粒徑為7mm的顆粒,取新鮮的泥炭蘚用組織粉碎機粉碎25min,得到泥炭蘚漿,按質量比為1:1將海泡石顆粒和泥炭蘚漿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隨后取一個直徑為1m的竹篩,在竹篩上平鋪一層油紙墊底,將上述得到的混合料鋪設在油紙上,鋪設厚度為1cm,再將竹篩移入培養室中,在溫度為26℃,空氣相對濕度為65%的條件下培養18天并每隔7天翻料一次,待海泡石顆粒表面長滿苔蘚為止;再將上述長滿苔蘚的海泡石顆粒放入球磨機,研磨13min,用吹風機將研磨后脫落的苔蘚吹除,得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再按質量比為5:2:1將新鮮的滸苔、鳳梨和黃豆混合后放入石臼中搗碎得到混合漿料,將上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裝入紗布袋中,將紗布袋放在發酵罐底部,再將混合漿料倒在紗布袋上直至將紗布袋完全覆蓋住,按接種量為10%向混合漿料中接入枯草芽孢桿菌,密封罐口,將發酵罐轉入溫室,在35℃下靜置發酵改性15天;最后待上述發酵完成后,取出紗布袋,倒出發酵改性后的海泡石顆粒,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4遍后移入高溫滅菌罐中,在120℃下高溫滅菌18min,滅菌結束后待其恢復至室溫,裝袋即得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
本實例操作簡便,使用時,首先按質量比1:175,將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與水倒入容器中攪拌混合2h,隨后按質量比1:1,將混合液與食用菌培養料攪拌均勻,將混合料倒入耐高溫折角袋中裝緊壓實,待培養料裝至距離袋口7cm時,排出袋內空氣并將袋口束緊,將培養料袋在105℃下滅菌處理3h,再按接入量為15mL/袋,將金針菇液體菌種接入培養料中在室內溫度為23℃的陰暗培養室中培養13天,待培養料表面長滿菌絲后移至透光栽培環境下繼續培養,同時保持栽培室環境空氣相對濕度在88%、溫度為15℃,最后金針菇菌柄長到18cm時即可采收,經檢測,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保水效果較好,吸水倍數達900倍,保水效果較傳統食用菌保水劑提高了65%,持水時間較傳統保水劑延長了13天,在停止噴水9天后,失水率僅為2%,有效減少了食用菌噴水的次數,同時使用本發明保水劑后,能有效提高菇體成活率及品質,食用菌成活率達97%,與普通食用菌相比,出菇時間提前了4天,產量提高了53%,且本發明食用菌保水劑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及生物降解性,使用21個月即可完全降解。
實例3
首先將海泡石放入氣流粉碎機中粉碎成粒徑為8mm的顆粒,取新鮮的泥炭蘚用組織粉碎機粉碎30min,得到泥炭蘚漿,按質量比為1:1將海泡石顆粒和泥炭蘚漿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料;隨后取一個直徑為1m的竹篩,在竹篩上平鋪一層油紙墊底,將上述得到的混合料鋪設在油紙上,鋪設厚度為2cm,再將竹篩移入培養室中,在溫度為27℃,空氣相對濕度為70%的條件下培養20天并每隔7天翻料一次,待海泡石顆粒表面長滿苔蘚為止;再將上述長滿苔蘚的海泡石顆粒放入球磨機,研磨15min,用吹風機將研磨后脫落的苔蘚吹除,得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再按質量比為5:2:1將新鮮的滸苔、鳳梨和黃豆混合后放入石臼中搗碎得到混合漿料,將上述苔蘚改性海泡石顆粒裝入紗布袋中,將紗布袋放在發酵罐底部,再將混合漿料倒在紗布袋上直至將紗布袋完全覆蓋住,按接種量為10%向混合漿料中接入枯草芽孢桿菌,密封罐口,將發酵罐轉入溫室,在40℃下靜置發酵改性16天;最后待上述發酵完成后,取出紗布袋,倒出發酵改性后的海泡石顆粒,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5遍后移入高溫滅菌罐中,在120℃下高溫滅菌20min,滅菌結束后待其恢復至室溫,裝袋即得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
本實例操作簡便,使用時,首先按質量比1:200,將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與水倒入容器中攪拌混合3h,隨后按質量比1:1,將混合液與食用菌培養料攪拌均勻,將混合料倒入耐高溫折角袋中裝緊壓實,待培養料裝至距離袋口8cm時,排出袋內空氣并將袋口束緊,將培養料袋在110℃下滅菌處理4h,再按接入量為20mL/袋,將金針菇液體菌種接入培養料中在室內溫度為25℃的陰暗培養室中培養15天,待培養料表面長滿菌絲后移至透光栽培環境下繼續培養,同時保持栽培室環境空氣相對濕度在90%、溫度為18℃,最后金針菇菌柄長到20cm時即可采收,經檢測,本發明制得的可松土透氣型食用菌保水劑保水效果較好,吸水倍數達1000倍,保水效果較傳統食用菌保水劑提高了80%,持水時間較傳統保水劑延長了15天,在停止噴水10天后,失水率僅為3%,有效減少了食用菌噴水的次數,同時使用本發明保水劑后,能有效提高菇體成活率及品質,食用菌成活率達98%,與普通食用菌相比,出菇時間提前了5天,產量提高了60%,且本發明食用菌保水劑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及生物降解性,使用24個月即可完全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