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肥料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葡萄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葡萄屬木質藤本植物,可生食或制葡萄干,并可釀酒,根和藤可作藥用,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市場需求量大。萄的營養價值很高,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含糖量達8%到10%,以葡萄糖為主。在葡萄所含的較多糖分中,大部分是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所以葡萄成為消化能力較弱者的理想果品。當人體出現低血糖時,若及時飲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癥狀緩解。葡萄含糖量高達10%~30%,以葡萄糖為主。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葡萄中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葡萄糖、果糖、蛋白質、酒石酸以及多種維生素B1、B2、B6、C、P等,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疲勞過度大有裨益,此外它還含有多種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質。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鐵的含量會相對高,是婦女、兒童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因此深受廣大的消費者喜愛,但在葡萄的種植中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在葡萄種植過程中肥料的使用對其產量和質量起到關鍵作用,但目前市售的葡萄肥料卻存在較多缺陷:沒有對葡萄的具體營養需求以及土壤營養特點做出針對,只是簡單的提供氮磷等大量養分;此外多以化肥為主、有機肥為輔,極易產生化藥殘留并污染環境;同時也無法對土壤起到改良效果,長期來看將導致土壤貧瘠,不適合種植,而且肥料利用率低下,在無法起到資源再利用的情況下還帶來了可利用資源的過量浪費。因此本發明采用了骨炭和牛骨炭作為肥料,骨炭是動物骨骼經炭化去除部分或全部有機物后的產物,其中豬骨炭經有氧燃燒后主要成分為磷酸三鈣,不僅能較好的對土壤進行磷的補給,同時可與土壤中的重金屬競爭土壤表面的吸附位點,從而置換土壤重金屬,減少其對作物的毒害。牛骨炭在無氧燃燒下不僅表面含有羧基和羥基等豐富的官能團,而且具有多孔性和很大的比表面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為此發明了葡萄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生長快、生態友好的葡萄酒渣為主要原料的葡萄用肥料。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葡萄用肥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葡萄酒渣50~60份、小麻籽7~9份、固狀聚乙二醇3.1~4.5份、鹽泥8~9份、硫酸鉀3~7份、甲酸鈣2.1~3.2份、納米炭黑15~20份、屠宰場廢棄豬骨13~16份、屠宰場廢棄牛骨3~7份、檸檬酸5~8份、甲酸1~5份、玉米秸稈7~13份、硫酸銅8~11份、薯類秸稈5~9份、膨潤土7~10份、皮粉6~8份、鯨蠟醇0.001-0.005份、新戊酸異癸酯0.001-0.003份、磷酸二氫鉀3~6份、水適量。葡萄用肥料的其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將納米炭黑加入到5~7倍質量的65%的硝酸溶液中,并加熱至100~120℃,氧化反應1~2小時后停止加熱,并用水沖洗直至PH為5.8-6.2,再將所得炭黑在100-110℃下烘干,得改性納米炭黑備用。(2)將步驟1所得改性納米炭黑與生活有機垃圾、葡萄酒渣、小麻籽、鹽泥混合并進行堆肥發酵,發酵前2周采取無氧發酵,并保持發酵堆含水量為40-50%,之后充分翻堆并通入氧氣,保持發酵堆含水量為最大持水量的70%,發酵20~30天,將所得發酵料經壓榨得酵渣和酵液備用。(3)將屠宰場廢棄豬骨洗凈后置于高溫爐中,在1200~1350℃下不斷通入空氣煅燒120~150分鐘,得豬骨炭,再將屠宰場廢棄牛骨洗凈后置于高溫爐中,在700~800℃且密閉條件下煅燒4~5小時,得牛骨炭,待后續使用。(4)將步驟2所得酵液與檸檬酸、硫酸鉀混合并加熱至60~70℃,保溫40~50分鐘,之后降至室溫得發酵螯合液,再將步驟2所得酵渣、步驟3所得牛骨炭混合置于攪拌機中,在攪拌過程中將發酵螯合液均勻噴灑進攪拌機中,得混合均勻的濕物料備用。(5)稱取一定量的薯類秸稈、膨潤土、皮粉、磷酸二氫鉀充分的攪拌,并加入一定量的水,同時加入到步驟(4)中。(5)將步驟5所得濕物料經離心脫水后與步驟3所得豬骨炭、固狀聚乙二醇、鎂橄欖石粉以及其余剩余物料混合造粒,即得本發明肥料。步驟(5)中加入的水的量為一定量的薯類秸稈、膨潤土、皮粉、磷酸二氫鉀攪拌后3~4倍體積。步驟(6)離心脫水的時間建議為20~30分鐘。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肥料利用改性納米炭黑對有機垃圾進行鈍化修復,在保留有機垃圾中N、P、K等元素的情況下降低垃圾堆肥中重金屬非殘渣態總量,提高堆肥安全性,又通過豬、牛混合骨炭的加入提高肥料的適用性,以葡萄酒渣為主要原料,配合鹽泥、硫酸鉀等豐富營養成分,實現了葡萄釀酒廢棄物的再利用,減少了釀酒過程中的廢物排放,提高了種植土壤的有機含量,符合農業生產中綠色循環的持續發展理念,本發明的長效葡萄用肥料,營養均衡,吸收速度快,同時無污染,有效的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具體實施方式葡萄用肥料,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葡萄酒渣50、小麻籽8、固狀聚乙二醇3.1、鹽泥8、硫酸鉀3、甲酸鈣2.1、納米炭黑15、屠宰場廢棄豬骨13、屠宰場廢棄牛骨3、檸檬酸5、甲酸1、玉米秸稈7、硫酸銅8、薯類秸稈5、膨潤土7、皮粉6、鯨蠟醇0.001、新戊酸異癸酯0.001、磷酸二氫鉀3、水適量,如10-50。少量的鯨蠟醇和新戊酸異癸酯混合后,能與硫酸銅、葡萄酒渣等物質結合,起到增加營養物質沉積速度的作用,有效提高生長和增重效果。所述的葡萄用肥料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制作:(1)將納米炭黑加入到6倍質量的65%的硝酸溶液中,并加熱至100℃,氧化反應1小時后停止加熱,并用水沖洗直至PH為5.8,再將所得炭黑在100℃下烘干,得改性納米炭黑備用。(2)將步驟1所得改性納米炭黑與生活有機垃圾、葡萄酒渣、小麻籽、鹽泥混合并進行堆肥發酵,發酵前2周采取無氧發酵,并保持發酵堆含水量為40%,之后充分翻堆并通入氧氣,保持發酵堆含水量為最大持水量的70%,發酵25天,將所得發酵料經壓榨得酵渣和酵液備用。(3)將屠宰場廢棄豬骨洗凈后置于高溫爐中,在1250℃下不斷通入空氣煅燒120分鐘,得豬骨炭,再將屠宰場廢棄牛骨洗凈后置于高溫爐中,在750℃且密閉條件下煅燒4小時,得牛骨炭,待后續使用。(4)將步驟2所得酵液與檸檬酸、硫酸鉀混合并加熱至65℃,保溫45分鐘,之后降至室溫得發酵螯合液,再將步驟2所得酵渣、步驟3所得牛骨炭混合置于攪拌機中,在攪拌過程中將發酵螯合液均勻噴灑進攪拌機中,得混合均勻的濕物料備用。(5)稱取一定量的薯類秸稈、膨潤土、皮粉、磷酸二氫鉀充分的攪拌,并加入一定量的水,同時加入到步驟(4)中。(6)將步驟5所得濕物料經離心脫水后與步驟3所得豬骨炭、固狀聚乙二醇、鎂橄欖石粉以及其余剩余物料混合造粒,即得本發明肥料。步驟(5)中加入的水的量為一定量的薯類秸稈、膨潤土、皮粉、磷酸二氫鉀攪拌后3倍體積。步驟(6)離心脫水的時間建議為20~30分鐘。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應用價值,發明人選取10畝試驗田通過葡萄的種植來驗證本發明肥料的具體效果,其中5畝地使用本發明肥料作為實驗組,另5畝地使用普通市售肥料作為對照組,種植期間田地管理措施相同,實驗數據如下:指標對照組實驗組可溶性固體含量(%)13.215.1產量(kg/畝)21012560果粒直徑(cm)1.451.89粒重(g)6.128.4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使用了本肥料后產量和品質均得到提高,具有極高的實際使用價值,適合規模化種植的推廣使用。為此本發明的應用,可以按照施加量為10~20kg/畝。上述說明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