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陶瓷茶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水滲水陶瓷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現有的陶瓷茶盤分平面和立體蓄水兩種。
平面茶盤的缺陷是泡茶時茶水滴撒在茶盤上,時刻需要注意用茶巾去檫拭上面的茶水,很容易把茶桌打濕,清洗收拾起來也非常煩瑣耗時。
立體蓄水茶盤因為有孔可以將水流進茶盤內部,所以相對于平面茶盤而言缺陷較小,但是還是有不足,茶水流進孔內時不會全部流進內部,另外因為這種蓄水式茶盤的制作工藝和結構原理會導致有殘余茶水倒不出來,倒不干凈,時間久了會發臭。而現有的其他材質茶盤,包括竹制茶盤、實木茶盤、石頭茶盤等,也都是通過蓄水和細水管排水來解決喝茶茶水清理的問題,其中,竹制的遇水久了會發霉氣泡開裂,實木的會變色、發霉、膨脹,而石頭的泡茶時遇沸水易突然開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水滲水陶瓷。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吸水滲水陶瓷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吸水滲水陶瓷在作為茶盤方面的應用,即提供一種吸水滲水陶瓷茶盤,旨在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茶盤蓄水和排水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不足。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吸水滲水陶瓷,該陶瓷包括以下按質量份計組分:
優選地,該陶瓷包括以下按質量份計組分:
優選地,所述黑土為福建黑土;所述鋁礬土為河南鋁礬土;所述石英為連云港石英。
優選地,所述粗陶為景德鎮原礦粗陶泥料。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吸水滲水陶瓷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1~5質量份的侶凡土、1~3質量份的石英、1~3質量份的黑土、1質量份的粗陶加水揉勻,將揉勻后的混合泥料拍打、塑形;
(2)將步驟(1)中塑形后的混合泥料經過常溫烘干,素燒,補水檫拭混合泥料表面灰塵,再將混合泥料在窯內氧化還原氣氛下燒結,得到吸水滲水陶瓷;其中,燒結溫度為1280~1350℃,燒結時間為10~12h。
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侶凡土、石英、黑土以及粗陶的質量比為1:2:1:1。
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鋁礬土為河南鋁礬土;所述石英為連云港石英;所述黑土為福建黑土;所述粗陶為景德鎮原礦粗陶泥料。
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揉勻為菊花揉的陶藝手法將各組分材料均勻的揉捏融為一體。
優選地,在步驟(2)中,所述素燒溫度為680~800℃,素燒時間為4~6h;
優選地,所述燒結溫度為1320℃,燒結時間為11h。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上述吸水滲水陶瓷在作為茶盤方面的應用,該吸水滲水陶瓷的制備方法為:
(1)將1~5質量份的侶凡土、1~3質量份的石英、1~3質量份的黑土、1質量份的粗陶加水揉勻,將揉勻后的混合泥料拍打、塑形;
(2)將步驟(1)中塑形后的混合泥料經過常溫烘干,素燒,補水檫拭混合泥料表面灰塵,再將混合泥料在窯內氧化還原氣氛下燒結,得到吸水滲水陶瓷;其中,燒結溫度為1280~1350℃,燒結時間為10~12h。
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吸水滲水陶瓷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本發明吸水滲水陶瓷采用多種陶瓷類原料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重新組合,經過高溫燒制而成,該吸水滲水陶瓷具有極強吸水性,適用于在作為茶盤方面的應用。相比于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吸水滲水陶瓷原材料簡單易得,制備方法簡單,制造成本低;
(2)本發明吸水滲水陶瓷作為吸水滲水陶瓷茶盤使用,可快速吸收泡茶時滴撒在茶盤表面上的水,并且不會漏水到茶桌桌面上;一個吸水滲水陶瓷茶盤可以連續使用非常多次,而且晾曬干燥處理后可以重復使用;
(3)本發明吸水滲水陶瓷作為吸水滲水陶瓷茶盤使用,具有永不脫色、不起泡、不發霉的特點,并且遇高溫茶水不會開裂,便于快速清理殘留茶水,長時間使用可包漿,實用、美觀,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無害。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1)將100g的河南鋁礬土、300g的連云港石英、100g的福建黑土、100g的景德鎮原礦粗陶泥料加水后,以菊花揉的陶藝手法將各組分材料均勻的揉捏融為一體,將混合泥料拍打、塑形;
(2)將步驟(1)中塑形后的混合泥料經過常溫烘干,680℃溫度下素燒4h,補水檫拭混合泥料表面灰塵,再將混合泥料在窯內氧化還原氣氛、1280℃溫度下燒結10h,得到吸水滲水陶瓷。
成瓷后吸水滲水陶瓷整體內部形成細微組合顆粒狀吸水瓷粒,遇水能快速將水吸干到內部結構。
實施例2
(1)將500g的侶凡土、100g的石英、300g的黑土、100g的粗陶泥料加水后,以菊花揉的陶藝手法將各組分材料均勻的揉捏融為一體,將泥料拍打、塑形;
(2)將步驟(1)中塑形后的泥料經過常溫烘干,800℃溫度下素燒6h,補水檫拭泥料表面灰塵,再將泥料在窯內氧化還原氣氛、1350℃溫度下燒結12h,得到吸水滲水陶瓷。
成瓷后吸水滲水陶瓷整體內部形成細微組合顆粒狀吸水瓷粒,遇水能快速將水吸干到內部結構。
實施例3
(1)將100g的河南鋁侶凡土、200g的連云港石英、100g的福建黑土、100g的景德鎮原礦粗陶泥料加水后,以菊花揉的陶藝手法將各組分材料均勻的揉捏融為一體,再將這團混合泥料在木板上拍打、搟平后,用刀片裁剪成茶盤的器型,用毛筆沾水把邊緣檫平;
(2)將步驟(1)中塑形后的茶盤器型經過常溫烘干,700℃溫度下素燒5h,補水檫拭茶盤表面灰塵,再將茶盤在窯內氧化還原氣氛、1320℃溫度下燒結11h,得到吸水滲水陶瓷茶盤。
成瓷后吸水滲水陶瓷茶盤整體內部形成細微組合顆粒狀吸水瓷粒,遇水能快速將水吸干到內部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