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茶葉的生態循環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與咖啡、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和秋季采收初發的嫩葉,以清明前后采收者為好。茶葉除可鮮用外,一般是經過加工精制備用。制過的茶有許多品種,通常有綠茶、紅茶、青茶等類。
我國的茶樹種植歷史悠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葉的品質提出了要求。多年來,我國茶葉農藥殘留或重金屬超標、有害微生物超標現象嚴重,這不僅影響了我國茶葉的品質和聲譽,而且阻礙了我國茶葉產業的健康發展,加上面臨經濟全球化,茶葉的消費增長速度低于產量增長速度,國內外市場上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大力發展無公害茶葉,才能有效降低農藥殘留、提高茶葉品質,提升產品形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的生態循環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茶葉的生態循環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施肥:選擇坡度在30°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作為茶園園地,園地要求土壤肥沃,土壤pH在4.5-6.5之間,土壤含水量在60-70%;平整地形,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kg、磷肥20-30kg作為基肥,均勻撒在開挖的茶地上,再將其同表層土一同回填入溝內;
(2)種植茶樹苗: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茶樹苗種植,每畝茶園種植120-150棵銀杏,銀杏之間的行間距、列間距均為2.8-3.0m,每兩棵銀杏中間種植6棵茶樹苗,茶樹苗的種植深度為33cm,種植完成后澆水;
(3)肥水管理:春茶追肥時期、夏茶追肥時期和秋茶追肥時期,在茶行間以每畝20-30kg茶葉專用肥和100-200kg腐熟有機肥開溝施入,開溝深度10-15cm,及時蓋土;
(4)病蟲害防治:銀杏樹本身的氣味可以驅散害蟲;
(5)茶葉采摘:茶園中有30%的芽葉達到采摘標準時即可開園采摘,單芽采用拇指和食指結合進行“搬”采,一芽二、三葉采用“提”采,分類存放。
進一步方案,所述腐熟有機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糞尿30-40份、雞糞15-30份、菜籽餅10-15份、草木灰3-5份、玉米秸稈6-10份、藻泥0.5-1份。
進一步方案,所述腐熟有機肥中有機質質量比含量≥38%,有機氮質量比含量為2-3%,含水量為25-30%。
進一步方案,所述茶葉專用肥的配方為:按重量份計,包括茶麩3-6份,茶葉粉20-35份,銀杏葉2-5份,硫酸銨(N含量21.2%)5-8份,磷酸一銨(含P2O550%、N含量12.17%)2-4份,硫酸鋅0.5-0.62份,硼砂0.37-0.49份,鉬酸銨0.15-0.25份,富硒酵母1-2份,氫氧化鉀1.5-2.1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在茶園中間按比例批量種植銀杏樹,利用銀杏的中藥作用促進茶樹生長,銀杏成熟后落葉至茶園,被土壤吸收,使長出的茶葉具有中藥的藥效;銀杏樹枝葉可以為茶樹生長遮擋提供一定的陽光;銀杏樹本身的氣味可以驅散害蟲,保證茶葉葉片平整光亮。
2、本發明采用腐熟有機肥作為基肥,加入藻泥,藻泥中蛋白含量可高達50%以上,氨基酸組份比較齊全,為茶葉提供豐富的營養元素,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具有改善土壤的功效。
3、茶葉專用肥促進茶樹根系發育,提高茶樹抗病性以及抗逆性;提高單位面積內的芽頭密度以及百芽鮮重,進而提高茶樹產量,同時能夠顯著提升茶葉香氣,改善茶葉口感,改善土壤;茶葉富含硒元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中藻泥打撈上來放置3個月,再進行腐熟。
實施例1
一種茶葉的生態循環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施肥:選擇坡度在30°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作為茶園園地,園地要求土壤肥沃,土壤pH在4.5之間,土壤含水量在60-70%;平整地形,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kg、磷肥20kg作為基肥,均勻撒在開挖的茶地上,再將其同表層土一同回填入溝內;
(2)種植茶樹苗: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茶樹苗種植,每畝茶園種植120棵銀杏,銀杏之間的行間距、列間距均為3.0m,每兩棵銀杏中間種植6棵茶樹苗,茶樹苗的種植深度為33cm,種植完成后澆水;
(3)肥水管理:春茶追肥時期、夏茶追肥時期和秋茶追肥時期,在茶行間以每畝20kg茶葉專用肥和100kg腐熟有機肥開溝施入,開溝深度10cm,及時蓋土;
茶葉專用肥的配方為:按重量份計,包括茶麩3份,茶葉粉20份,銀杏葉2份,硫酸銨(N含量21.2%)5份,磷酸一銨(含P2O550%、N含量12.17%)2份,硫酸鋅0.5份,硼砂0.49份,鉬酸銨0.25份,富硒酵母1份,氫氧化鉀1.5份。
(4)病蟲害防治:銀杏樹本身的氣味可以驅散害蟲;
(5)茶葉采摘:茶園中有30%的芽葉達到采摘標準時即可開園采摘,單芽采用拇指和食指結合進行“搬”采,一芽二、三葉采用“提”采,分類存放。
腐熟有機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糞尿40份、雞糞15份、菜籽餅10份、草木灰3份、玉米秸稈6份、藻泥0.5份;腐熟有機肥中有機質質量比含量≥38%,有機氮質量比含量為2-3%,含水量為25-30%。
實施例2
一種茶葉的生態循環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整地施肥:選擇坡度在30°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地作為茶園園地,園地要求土壤肥沃,土壤pH在6.5之間,土壤含水量在60-70%;平整地形,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kg、磷肥30kg作為基肥,均勻撒在開挖的茶地上,再將其同表層土一同回填入溝內;
(2)種植茶樹苗: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茶樹苗種植,每畝茶園種植150棵銀杏,銀杏之間的行間距、列間距均為2.8m,每兩棵銀杏中間種植6棵茶樹苗,茶樹苗的種植深度為33cm,種植完成后澆水;
(3)肥水管理:春茶追肥時期、夏茶追肥時期和秋茶追肥時期,在茶行間以每畝30kg茶葉專用肥和200kg腐熟有機肥開溝施入,開溝深度15cm,及時蓋土;
茶葉專用肥的配方為:按重量份計,包括茶麩6份,茶葉粉35份,銀杏葉5份,硫酸銨(N含量21.2%)8份,磷酸一銨(含P2O550%、N含量12.17%)4份,硫酸鋅0.62份,硼砂0.37份,鉬酸銨0.15份,富硒酵母2份,氫氧化鉀2.1份。
(4)病蟲害防治:銀杏樹本身的氣味可以驅散害蟲;
(5)茶葉采摘:茶園中有30%的芽葉達到采摘標準時即可開園采摘,單芽采用拇指和食指結合進行“搬”采,一芽二、三葉采用“提”采,分類存放。
腐熟有機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人糞尿30份、雞糞30份、菜籽餅15份、草木灰5份、玉米秸稈10份、藻泥1份;腐熟有機肥中有機質質量比含量≥38%,有機氮質量比含量為2-3%,含水量為25-30%。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實施案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這里的實施案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