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高嶺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性高嶺土。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經濟的增長,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的石油必將進一步得到發展,因此煉油工業在 21 世紀仍將保持其在能源利用方面的主導地位。
在我國,目前催化裂化承擔著我國75%汽油、35%柴油和丙烯的生產任務,因此催化裂化在我國也被稱為煉廠的心臟。因此催化裂化技術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石油二次加工的主導技術,其核心技術就是催化劑。
通過提高基質活性方法來改善催化劑的重油轉化能力成為研究的方向,然而相關技術中都是要將酸改性后的高嶺土經過濾、洗滌后再使用,因高嶺土的顆粒很小,造成過濾困難,很難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性高嶺土。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改性高嶺土,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混合物料:將高嶺土進行高溫焙燒后冷卻得到焙燒高嶺土,將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外加鋅源、酸加入容器中,攪拌均勻,制得混合物料;將混合物料采用頻率30-40kHz的超聲振蕩處理20-30min;
S2,將步驟S1中制備而成的混合物料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產物,得到混合物漿液;
S3,將步驟S2中制得的混合物漿液放入密閉容器中高溫加熱反應,加熱的溫度為120~165℃,恒溫反應1~2小時即得。
優選地,步驟S1中所述混合物料的固含量為10~20%。
優選地,步驟S1中所述酸為一元酸和二元酸的混合酸,混合酸中一元酸和二元酸的體積比為1~2:3,酸濃度為1~5M,所述酸的用量至少沒過所述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外加鋅源表面。
優選地,所述一元酸為鹽酸、高氯酸或硝酸,所述二元酸為硫酸。
優選地,焙燒前的所述高嶺土源于硬質高嶺土和/或煤矸石,且晶體高嶺石含量≥95%。
優選地,步驟S1中高嶺石的焙燒溫度為800~1200℃,焙燒時間為5~8小時。
優選地,所述外加鋁源為金屬鋁粉。
優選地,所述外加鋅源為金屬鋅粉。
本發明的改性高嶺土是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反應能更加完全,從而使無機酸的用量達到最小化,提高高嶺土的性能;)本發明制得的改性高嶺土具有發達的中大孔孔體積和活性,采用含這種改性高嶺土漿液制備的催化劑表現出更強的抗重金屬能力。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改性高嶺土,通過以下步驟制備:
S1,混合物料:將晶體高嶺石含量≥95%的高嶺土在800~1200℃高溫焙燒5~8h后,冷卻,得焙燒高嶺土,將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金屬鋁粉)、外加鋅源(金屬鋅粉)和酸(濃度3M的混合酸)加入容器中,攪拌均勻,制得固含量為15%的混合物料;將混合物料采用頻率30-40kHz的超聲振蕩處理25min;
其中,酸的用量為沒過所述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外加鋅源表面;混合酸是由高氯酸和硫酸按照體積比為1.5:3制備;
S2,將步驟S1中制備而成的混合物料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產物,得到混合物漿液;
S3,將步驟S2中制得的混合物漿液放入密閉容器中高溫加熱反應,加熱的溫度為140~155℃,恒溫反應2小時即得。
實施例2 一種改性高嶺土,通過以下步驟制備:
S1,混合物料:將晶體高嶺石含量≥95%的高嶺土在800~1200℃高溫焙燒5~8h后,冷卻,得焙燒高嶺土,將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金屬鋁粉)、外加鋅源(金屬鋅粉)和酸(濃度1M的混合酸)加入容器中,攪拌均勻,制得固含量為10%的混合物料;將混合物料采用頻率30-40kHz的超聲振蕩處理20min;
其中,酸的用量為沒過所述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外加鋅源表面;混合酸是由硝酸和硫酸按照體積比為1:3制備;
S2,將步驟S1中制備而成的混合物料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產物,得到混合物漿液;
S3,將步驟S2中制得的混合物漿液放入密閉容器中高溫加熱反應,加熱的溫度為150~165℃,恒溫反應1小時即得。
實施例3 一種改性高嶺土,通過以下步驟制備:
S1,混合物料:將晶體高嶺石含量≥95%的高嶺土在800~1200℃高溫焙燒5~8h后,冷卻,得焙燒高嶺土,將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金屬鋁粉)、外加鋅源(金屬鋅粉)和酸(濃度5M的混合酸)加入容器中,攪拌均勻,制得固含量為20%的混合物料;將混合物料采用頻率30-40kHz的超聲振蕩處理30min;
其中,酸的用量為沒過所述焙燒高嶺土、外加鋁源、外加鋅源表面;混合酸是由鹽酸和硫酸按照體積比為1:3制備;
S2,將步驟S1中制備而成的混合物料過濾,用去離子水洗滌產物,得到混合物漿液;
S3,將步驟S2中制得的混合物漿液放入密閉容器中高溫加熱反應,加熱的溫度為120~135℃,恒溫反應2小時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