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設備,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聚氯化鋁(Poly aluminum Chloride) 代號PAC。通常也稱作凈水劑或混凝劑,它是介于AlCl3 和Al(OH)3 之間的一種水溶性無機高分子聚合物,經過氫氧基離子官能團和多價陰離子聚合官能團的作用,產生出擁有大分子量和高電荷的無機高分子。其化學通式為 [Al2(OH)nCl6-n]m(式中,1≤n≤5,m≤10) ,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產品的中性程度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產品的中性程度。聚氯化鋁有較強的架橋吸附性,在水解過程中伴隨電化學、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變化,最終生成[Al2(OH)3(OH)3],從而達到凈化目的。
聚氯化鋁分為形態(tài)分為兩種:a. 液體聚氯化鋁為未干燥的形態(tài),有不用稀釋、裝卸使用方便、價格相對便宜的優(yōu)點,缺點是運輸需要罐車,單位運輸成本增加(每噸固體相當于2-3噸液體);b. 固體聚氯化鋁為干燥后的形態(tài),有運輸方便的優(yōu)點,不需要罐車,缺點是使用時還需要稀釋,增加工作強度。
液體聚氯化鋁作為水處理劑的使用已越來越廣泛,在飲用水處理中作混凝劑所占份額越來越大。液體聚氯化鋁生產方法一般采用含鋁原料與鹽酸反應,經液固分離或直接與鋁酸鈣粉調整鹽基度,經液固分離而得。生產過程是間斷式的,生產效率不高。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控制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工藝采用自動化控制已是大勢所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生產自動化已在各行各業(yè)得到快速普及,液體聚氯化鋁的生產過程控制實施自動化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便,能自動化控制連續(xù)制備液體聚氯化鋁的反應系統(tǒng),通過該反應系統(tǒng)制備的液體聚氯化鋁的鹽基度較低,達到或優(yōu)于“生活飲用水用聚氯化鋁——GB 15892-2009”的相關要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該反應系統(tǒng)包含:
反應釜外殼;
中心反應部,其位于反應釜中心, 通過圍板限定;及
通過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限定的反應部一和反應部二,該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均設置在圍板與反應釜外殼之間;
其中,該第一隔板使得反應部一與反應部二完全隔絕;該第二隔板設置開孔,使得反應部一與反應部二能流通;中心反應部與反應部二之間的圍板設置開孔,使得反應部二與中心反應部能流通;所述的中心反應部、反應部一、反應部二均設置有攪拌裝置。
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其中,所述的反應部一包含若干由第三隔板間隔的反應區(qū),該每個反應區(qū)設置有獨立的攪拌裝置,該第三隔板上均設置有溢流孔,使得反應部一內的各反應區(qū)能流通。
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三隔板上的溢流孔設置在第三隔板的上部。
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其中,所述的圍板為圓筒狀。
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二隔板的開孔設置在下部。
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其中,所述的中心反應部與反應部二之間的圍板的開孔設置在下部。
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其中,所述的反應部二包含若干由第四隔板間隔的反應區(qū),該每個反應區(qū)設置有獨立的攪拌裝置,該第四隔板上均設置有溢流孔,使得反應部二內的各反應區(qū)能流通。
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四隔板上的溢流孔設置在第四隔板的下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結構簡便,可用于連續(xù)自動化制備聚氯化鋁,且制備效率高,產品質量穩(wěn)定,易于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該反應系統(tǒng)包含:
反應釜外殼10;
中心反應部20,其位于反應釜中心, 通過圍板21限定;及
通過第一隔板31與第二隔板32限定的反應部一30和反應部二40,該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均設置在圍板21與反應釜外殼10之間;
其中,該第一隔板31使得反應部一30與反應部二40完全隔絕,由于反應部二中反應已完成,為了避免溢流至第一反應區(qū);該第二隔板32設置開孔,使得反應部一30與反應部二40能流通,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隔板的開孔設置在下部;中心反應部20與反應部二40之間的圍板設置開孔,使得反應部二40與中心反應部20能流通,優(yōu)選地,所述的中心反應部20與反應部二40之間的圍板的開孔設置在下部;所述的中心反應部20、反應部一30、反應部二40均設置有攪拌裝置50。
所述的反應部一30包含若干由第三隔板33間隔的反應區(qū),該每個反應區(qū)設置有獨立的攪拌裝置,該第三隔板33上均設置有溢流孔,使得反應部一30內的各反應區(qū)能流通,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隔板33上的溢流孔設置在第三隔板33的上部。
所述的圍板21可以為方形或圓形,優(yōu)選地,該圍板21為圓筒狀。
本實用新型設置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的目的是為了不讓物料快速的進入下一反應區(qū),以確保反應時間。
在一些較優(yōu)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反應部二40包含若干由第四隔板(圖中未示)間隔的反應區(qū),該每個反應區(qū)設置有獨立的攪拌裝置,該第四隔板上均設置有溢流孔,使得反應部二40內的各反應區(qū)能流通;優(yōu)選地,所述第四隔板上的溢流孔設置在第四隔板的下部。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采用上述的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制備液體聚氯化鋁的方法,該方法包含:
步驟1,在反應部一中緊鄰第一隔板31的反應區(qū)加入氫氧化鋁、鹽酸和水原料,開始攪拌;
步驟2,在反應部一中緊鄰第二隔板32的反應區(qū)加入鋁酸鈣及水(該水可以使用步驟4洗滌過程的洗滌水),開始攪拌;
步驟3,開啟中心反應部20的攪拌裝置;
步驟4,從中心反應部20抽取產物,進行過濾,得到液體聚氯化鋁。
為了達到自動控制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還在鋁酸鈣粉加入點監(jiān)控檢測鹽基度和氧化鋁含量,從而通過電腦控制調節(jié)步驟1中鹽酸、氫氧化鋁和水的加入量;在步驟4中監(jiān)控檢測過濾處母液的鹽基度和氧化鋁含量,從而通過電腦控制調節(jié)鋁酸鈣粉和水的加入量;監(jiān)控過濾泵取液處液位,通過設置液位的波動調節(jié)過濾泵的流量,直至壓滿自動切換至下一過濾裝置。
步驟2中,加入鋁酸鈣的目的是調整產品的鹽基度,隨著鋁酸鈣的加入,反應物料pH開始變高,鋁離子開始水解,形成羥基氫氧根,架橋、聚合、熟化得到產品。該鋁酸鈣加入量少,會影響聚合度,進而影響產品質量;加入量多,會形成氫氧化鋁凝膠,影響過濾,也會影響產品質量。加入水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反應溫度、以及物料濃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藝中,鹽酸、氫氧化鋁(最好使用專用的)漿料經計量泵均勻連續(xù)不間斷的加入到單釜多槳反應釜的第一反應區(qū)(反應部一中緊鄰第一隔板31的反應區(qū))內,進行放熱反應,反應停留一定時間從上部溢流進入下一反應區(qū),繼續(xù)反應停留一定時間從上部溢流進入下一反應區(qū)。到氫氧化鋁與鹽酸反應基本完成時,在當前反應區(qū)(反應部一中緊鄰第二隔板32的反應區(qū))用計量泵均勻連續(xù)不間斷的加入鋁酸鈣粉和水,進行放熱反應,反應停留一定時間從上部溢流進入下一反應區(qū)(反應部二中),繼續(xù)反應停留一定時間從下部溢流進入中心反應部(鋁酸鈣粉調鹽基度反應,一般經三個反應區(qū)即可達到既反應較完全又好過濾的目的)。反應完成的物料經可電腦控制的壓力泵連續(xù)不斷的進行液固分離,當接近壓滿時,切換至下一過濾裝置,母液即為產品液體聚氯化鋁。該液體聚氯化鋁產品為無色至淡黃色液體,產品質量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yōu)于“生活飲用水用聚氯化鋁——GB 15892-2009”的相關要求。
上述液體聚氯化鋁產品繼續(xù)經自動化控制干操、包裝、入庫還可得到固體產品。
本實用新型采用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在同一個反應釜中安裝多臺攪拌裝置,形成多個反應區(qū),達到自動化生產的目的——在第一反應區(qū)連續(xù)不停的均勻加入原材料,每個反應區(qū)之間有隔板,第一反應區(qū)與最后反應區(qū)之間的隔板不連通,使物料經過多個反應區(qū)后,反應完成度接近100%。該單釜多槳反應系統(tǒng)用于連續(xù)制備液體聚氯化鋁,比使用多臺單個反應釜串聯(lián)要好,一是便于熱量集中,達到不需加熱,耗能少;二是便于尾氣吸收處理;三是占地少。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反應系統(tǒng)結構簡便,可用于連續(xù)自動化制備聚氯化鋁,且制備方法效率高,產品質量穩(wěn)定,易于控制。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