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橋梁施工及加熱領域,具體指一種混凝土加熱系統。
背景技術:
建造橋梁時,尤其在北方,冬季環境溫度在零下,澆筑混凝土達不到要求的溫度而無法凝固,北方的橋梁在冬季溫度在零下時都采用停工的方式,延長了橋梁的建造期限,部分橋梁冬季采用了傳統的加熱方式,但效果不明顯,低溫環境施工時需要對橋梁剛澆筑的混凝土箱梁補充熱量保證混凝土的凝固溫度,通常補熱時間至少在72小時才能使剛澆筑的混凝土達到要求的強度,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
現有技術中,通常使用棉被給箱梁做一個保溫房隔離施工段和外部環境,減少熱量損失,在給剛澆筑的混凝土補充熱量時,保溫房內通常采用放置加熱油汀的辦法,或生火提高溫度。但是直接生火產生的火為明火,致命缺陷是容易發生火災,且全天候需要人照顧,使用油汀也是安全系數低,而且加熱效果差,油汀本身容易壞,這兩種加熱方式的熱量不均勻,箱梁底部澆筑混凝土的溫度低,頂部的溫度高。保溫箱空間大,熱損大,需要手動控制,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凝土加熱系統,使得熱量能夠均勻的傳遞給剛澆筑的混凝土,維持混凝土的凝固溫度,保障安全,操作簡單,自動控制。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混凝土加熱系統,包括加熱模塊、耐熱保溫模塊和加熱控制模塊,所述加熱模塊鋪設于待加熱混凝土表面,并與加熱控制模塊連接,所述耐熱保溫模塊鋪設于加熱模塊的外側,用于將加熱模塊固定于待加熱混凝土表面。
作為優選,所述加熱模塊為多根呈蛇形管布置、并聯接入加熱控制模塊的發熱線纜。
作為優選,所述發熱線纜鋪裝功率為200W/M2-350W/M2。
作為優選,所述發熱線纜鋪裝間距為10-12cm。
作為優選,所述耐熱保溫模塊采用酚醛板。
作為優選,所述酚醛板厚度為5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此種加熱系統控制簡單,混凝土升溫均勻,安全可靠,熱量損失小,結構輕巧。
2、可有效保證低溫環境下橋梁澆筑混凝土的溫度,從而能保障澆筑混凝土凝固后達到要求的強度,此加熱系統可大面積應用于冬季橋梁施工,有效保證工期。
3、加熱線纜的大部分熱量通過熱輻射直接傳給澆筑的混凝土,部分熱量通過熱傳導傳遞給酚醛板,酚醛板的熱量再傳遞給澆筑的混凝土,減少熱能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加熱模塊,2.耐熱保溫模塊,3.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凝土加熱系統,包括加熱模塊1、耐熱保溫模塊2和加熱控制模塊3,所述加熱模塊1為多根呈蛇形管布置的發熱線纜,均勻鋪設于待加熱混凝土表面,并聯接入加熱控制模塊3,所述耐熱保溫模塊2采用5cm厚的酚醛板,鋪設于加熱模塊1的外側,用于將加熱模塊1固定于待加熱混凝土表面。
施工時,把碳纖維加熱電纜固定在橋梁箱梁模板的外表面,線纜的鋪裝功率為200W/M2-350W/M2,碳纖維線纜鋪裝間距在10-12cm,再在箱梁外表面用5cm厚耐高溫的酚醛板做一層保溫,碳纖維加熱線纜接邁克斯專用智能控制系統,可智能控制澆筑混凝土的溫度。系統啟動后,碳纖維加熱線纜5秒內發熱,線纜表面最高溫度65度,碳纖維的大部分熱量通過熱輻射直接傳給澆筑的混凝土,部分熱量通過熱傳導傳遞給箱梁模板,箱梁模板的熱量再傳遞給澆筑的混凝土。此種加熱系統控制簡單,混凝土升溫均勻,安全可靠,熱量損失小,結構輕巧,可有效保證低溫環境下橋梁澆筑混凝土的溫度,從而能保障澆筑混凝土凝固后達到要求的強度,此加熱系統可大面積應用于冬季橋梁施工,有效保證工期。
說明書中未闡述的部分均為現有技術或公知常識。本實施例僅用于說明該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領域技術人員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做的等價置換等修改均認為是落入該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