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氫氧化鎂制備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氧化鎂制備氫氧化鎂裝置。
背景技術:
氫氧化鎂是塑料、橡膠制品優良的阻燃劑。在環保方面作為煙道氣脫硫劑,可代替燒堿和石灰作為含酸廢水的中和劑。亦用作油品添加劑,起到防腐和脫硫作用。另外,還可用于電子行業、醫藥、砂糖的精制,作保溫材料以及制造其他鎂鹽產品。氫氧化鎂的緩沖性能、反應活性、吸附性力、熱分解性能等均較優秀,既可以作為化工材料和中間體,也是一種綠色環保阻燃劑和添加劑用于橡膠、塑料、纖維和樹脂等高分子材料工業中,傳統的氫氧化鎂制備采用鹵水一石灰法,這種制備方法過程復雜,設備投入成本大而且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在自然環境中氧化鎂礦石含量豐富,因此需要一種氧化鎂制備氫氧化鎂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氧化鎂制備氫氧化鎂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氧化鎂制備氫氧化鎂裝置,包括反應罐,所述反應罐的一側安裝有進水管道,所述反應罐的底部安裝有成品排料管道和礦渣排料管道,所述反應罐的內部安裝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伸出反應罐的一端安裝有驅動電機,且驅動電機與反應罐連接,所述攪拌軸上安裝有攪拌棒,所述驅動電機的一側設有壓力表,所述驅動電機的另一側安裝有進氣管道和排氣管道,所述反應罐的另一側安裝有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內部安裝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把殼體的內部分割為進料腔和排料腔,且進料腔位于排料腔的上方,所述殼體遠離反應罐的一端安裝有進料漏斗,且進料漏斗與進料腔連通,所述殼體靠近反應罐的一端安裝有第一排料管道和第二排料管道,所述第一排料管道與進料腔連通,所述第二排料管道與排料腔連通,所述第二排料管道遠離殼體的一端與反應罐連接。
優選的,所述反應罐的底部安裝有壓力傳感器和電導率傳感器。
優選的,所述進水管道、成品排料管道、礦渣排料管道、進氣管道、排氣管道、進料漏斗和第二排料管道上均安裝有電磁閥。
優選的,所述過濾裝置的下方安裝有固定支架。
優選的,所述攪拌棒的數量為3-5個,所述攪拌棒沿攪拌軸依次排列,且靠近反應罐底部的攪拌棒上安裝有刮板。
優選的,所述成品排料管道上安裝有過濾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過設置的過濾裝置,對原料進行篩選,控制反應原料的顆粒大小,該設備實現了氫氧化鎂的一體化制備,精確的控制反應過程,實現了產品和礦渣的分離,提高了原料的反應速度,提高了產品的制備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氧化鎂制備氫氧化鎂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反應罐、2進水管道、3成品排料管道、4礦渣排料管道、5攪拌棒、6攪拌軸、7驅動電機、8壓力表、9進氣管道、10排氣管道、11進料漏斗、12過濾裝置、13殼體、14過濾網、15進料腔、16排料腔、17第二排料管道、18第一排料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一種氧化鎂制備氫氧化鎂裝置,包括反應罐1,反應罐1的一側安裝有進水管道2,反應罐1的底部安裝有成品排料管道3和礦渣排料管道4,反應罐1的內部安裝有攪拌軸6,攪拌軸6伸出反應罐1的一端安裝有驅動電機7,且驅動電機7與反應罐1連接,攪拌軸6上安裝有攪拌棒5,驅動電機7的一側設有壓力表8,驅動電機7的另一側安裝有進氣管道9和排氣管道10,反應罐1的另一側安裝有過濾裝置12,過濾裝置12包括殼體13,殼體13的內部安裝有過濾網14,過濾網14把殼體13的內部分割為進料腔15和排料腔16,且進料腔15位于排料腔16的上方,殼體13遠離反應罐1的一端安裝有進料漏斗11,且進料漏斗11與進料腔15連通,殼體13靠近反應罐1的一端安裝有第一排料管道18和第二排料管道17,第一排料管道18與進料腔15連通,第二排料管道17與排料腔16連通,第二排料管道17遠離殼體13的一端與反應罐1連接,反應罐1的底部安裝有壓力傳感器和電導率傳感器,進水管道2、成品排料管道3、礦渣排料管道4、進氣管道9、排氣管道10、進料漏斗11和第二排料管道17上均安裝有電磁閥,過濾裝置12的下方安裝有固定支架,攪拌棒5的數量為3-5個,攪拌棒5沿攪拌軸6依次排列,且靠近反應罐1底部的攪拌棒5上安裝有刮板,成品排料管道3上安裝有過濾網。
本實用新型中,原料礦石經進料漏斗11進入殼體13,在過濾網14的作用下實現了粗細顆粒的分離,這時候較粗的原料經第一排料管道18排出過濾裝置12,較細的原料經第二排料管道17進入反應罐1,由于原料經過篩選,提高了原料的反應時間,通過在反應罐1的內部設置的攪拌棒5、壓力傳感器和電導率傳感器以及在反應罐1的上方安裝的壓力表8,及時監控反應罐1內部的反應情況,該設計實現了氫氧化鎂的一體化制備,精確的控制反應過程,實現了產品和礦渣的分離,提高了原料的反應速度,提高了產品的制備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