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凹凸棒土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高效率的凹凸棒改性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凹凸棒石粘土簡稱凹土,1862年,俄國學者隆夫欽科夫首次在烏拉爾地區發現了一種層鏈狀結構的黏土礦物,他將之命名為“坡縷石”。如今,這種礦產又被稱作“凹凸棒石黏土”,簡稱“凹土”,作為一種重要的稀缺性非金屬礦產資源,在農牧業、建材、石油、冶金、食品等10多個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凹凸棒石粘土是我國優勢非金屬礦之一,其用途非常廣泛,被稱為“千用之土、萬土之王”。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和吸附能力,很好的流變性和催化性能,將其進行改性后會提高其催化性能,但目前還沒有一種成熟完善的可以大規模化生產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生產工藝設計合理,可大規模高效生產的高效率的凹凸棒改性加工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高效率的凹凸棒改性加工裝置,該裝置包括雷蒙磨生產線,置于所述雷蒙磨生產線出料管下方的蓄料桶,與所述蓄料桶的出料口連通的攪拌桶,其出料口延伸至所述攪拌桶底部的改性溶液定量加入裝置,置于所述攪拌桶下方的第一馬弗爐和第二馬弗爐,與所述第一馬弗爐和第二馬弗爐出料口連通的磨粉機,置于所述磨粉機下方的成品收集桶;
進一步,所述雷蒙磨生產線的成品粒度控制在300目~200目之間;
進一步,所述攪拌桶內設置有高速攪拌器;
進一步,所述第一馬弗爐和第二馬弗爐為105攝氏度的恒溫加熱裝置;
進一步,所述雷蒙磨生產線包括鄂式破碎機、斗式提升機、料倉、電磁振動給料器、雷蒙磨、旋風集粉器、除塵裝置、風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簡化生產工藝,設備資金投入少,生產效率高,可實現凹凸棒改性加工的大規模化生產,雷蒙磨生產線中的雷蒙磨可以保證物料的力度要求,不符合力度要求的物料會重新進行研磨,很好的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雷蒙磨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雷蒙磨生產線;2-蓄料桶;3-攪拌桶;4-改性溶液定量加入裝置;5-第一馬弗爐;6-第二馬弗爐;7-磨粉機;8-成品收集桶;9-高速攪拌器;10-鄂式破碎機;11-斗式提升機;12-料倉;13-電磁振動給料器;14-雷蒙磨;15-旋風集粉器;16-除塵裝置;17-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
如圖1和2所示,一種新型高效率的凹凸棒改性加工裝置,該裝置包括雷蒙磨生產線1,置于所述雷蒙磨生產線1出料管下方的蓄料桶2,與所述蓄料桶2的出料口連通的攪拌桶3,其出料口延伸至所述攪拌桶3底部的改性溶液定量加入裝置4,置于所述攪拌桶3下方的第一馬弗爐5和第二馬弗爐6,與所述第一馬弗爐5和第二馬弗爐6出料口連通的磨粉機7,置于所述磨粉機7下方的成品收集桶8;所述雷蒙磨生產線1的成品粒度控制在300目~200目之間;所述攪拌桶3內設置有高速攪拌器9;所述第一馬弗爐5和第二馬弗爐6為105攝氏度的恒溫加熱裝置;所述雷蒙磨生產線1包括鄂式破碎機10、斗式提升機11、料倉12、電磁振動給料器13、雷蒙磨14、旋風集粉器15、除塵裝置16、風機17。
在本實用新型中,將凹凸棒石粘土經雷蒙磨生產線1研磨后制成粒徑為300目~200 目的凹凸棒石粘土粉狀未,向攪拌桶3內加入改性溶液并攪拌均勻后將上層漿液取出,下層泥漿置于兩個馬弗爐中,溫度控制在105℃烘干,得到塊狀凹凸棒改性礦石,最后再用磨粉機7研磨成細粉制備成改性凹凸棒,磨粉機7研磨后的物料粒度應控制在200目。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