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溫隔熱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
背景技術:
保溫隔熱材料是指對熱流具有顯著阻抗性的材料或材料復合體。當今,全球保溫隔熱材料正朝著高效、節能、薄層、隔熱和防水外護一體化方向發展,在發展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及符合結構保溫節能技術的同時,更強調有針對性地使用保溫絕材料,努力提高保溫效率以及降低成本。而現有的一些保溫隔熱材料的結構單一,保溫性能較低,傳熱效率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提高了保溫性能,降低了傳熱效率,保證了粘接貼合強度,保證了較強的附著力。
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該材料包括鈦白粉35-45份、有機材料30-40份、玻璃纖維5-20份和磷酸鋁10-20份。鈦白粉具有優越的白度、著色力、遮蓋力、耐候性、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特別是沒有毒性;此外,可增強附著力,防止裂紋,防止紫外線透過。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其優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以及機械強度高,其缺點是比較脆和耐磨性較差。通過對鈦白粉、有機材料和玻璃纖維按照重量組份進行配比混合使用,可使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延展性和耐磨性,而且還具有較高的附著力。磷酸鋁擁有良好的黏合性和助熔性,可使鈦白粉、有機材料和玻璃纖維較好的聚合在一起。
優選地,所述新型保溫隔熱材料還包括硅酸鎂6-12份,進一步提高了保溫性能。
優選地,所述新型保溫隔熱材料還包括硅酸鈉6-12份,可提高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黏合性。
優選地,所述新型保溫隔熱材料還包括防火劑10-15份,可使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具備防火的作用。
優選地,所述新型保溫隔熱材料還包括無機高分子聚合劑10-20份,可改善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各組分之間的聚合反應以及調節體系內的粘度,從而提高了整體的綜合性能。
優選地,所述有機材料選自木塊、木屑、竹炭纖維和竹塊中的一種,便于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結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發明通過對鈦白粉、有機材料和玻璃纖維按照重量組份進行配比混合使用,可使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延展性和耐磨性,而且還具有較高的附著力。磷酸鋁擁有良好的黏合性和助熔性,可使鈦白粉、有機材料和玻璃纖維較好的聚合在一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因此只作為示例,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專利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該材料包括鈦白粉35份、有機材料40份、玻璃纖維20份和磷酸鋁20份。有機材料選自木塊、木屑、竹炭纖維和竹塊中的一種,便于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結合。本實施例中的有機材料選取木屑。鈦白粉具有優越的白度、著色力、遮蓋力、耐候性、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特別是沒有毒性;此外,可增強附著力,防止裂紋,防止紫外線透過。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其優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以及機械強度高,其缺點是比較脆和耐磨性較差。通過對鈦白粉、有機材料和玻璃纖維按照重量組份進行配比混合使用,可使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延展性和耐磨性,而且還具有較高的附著力。磷酸鋁擁有良好的黏合性和助熔性,可使鈦白粉、有機材料和玻璃纖維較好的聚合在一起。
實施例2
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該材料包括鈦白粉40份、有機材料35份、玻璃纖維12份和磷酸鋁15份。有機材料選自木塊、木屑、竹炭纖維和竹塊中的一種,便于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結合。本實施例中的有機材料選取木屑。相比實施例1,本實施例各組分之間的黏合性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是保溫性能略微有所下降。
實施例3
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該材料包括鈦白粉45份、有機材料30份、玻璃纖維5份和磷酸鋁10份。有機材料選自木塊、木屑、竹炭纖維和竹塊中的一種,便于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結合。本實施例中的有機材料選取木屑。相比實施例2,進一步提高了本實施例各組分之間的黏合性,提高了新型保溫隔熱材料的附著力,但是再次降低了保溫性能。
實施例4
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該材料包括鈦白粉35份、有機材料40份、玻璃纖維20份、磷酸鋁20份、硅酸鎂12份、硅酸鈉12份、防火劑15份和無機高分子聚合劑20份。有機材料選自木塊、木屑、竹炭纖維和竹塊中的一種,便于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結合。本實施例中的有機材料選取竹炭纖維。相比實施例1,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添加了硅酸鎂、硅酸鈉、防火劑和無機高分子聚合劑,硅酸鎂可進一步提高了保溫性能,硅酸鈉可提高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黏合性,防火劑可使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具備防火的作用,無機高分子聚合劑可改善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各組分之間的聚合反應以及調節體系內的粘度,從而提高了整體的綜合性能。
實施例5
一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該材料包括鈦白粉45份、有機材料30份、玻璃纖維5份、磷酸鋁10份、硅酸鎂6份、硅酸鈉6份、防火劑10份和無機高分子聚合劑10份。有機材料選自木塊、木屑、竹炭纖維和竹塊中的一種,便于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結合。本實施例中的有機材料選取竹炭纖維。相比實施例4,本實施例提高了新型保溫隔熱材料中各組分之間的黏合性,提高了化學穩定性,增強了附著力,但是保溫性能有所下降。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