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保溫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
背景技術:
建筑能耗有兩種定義方法,廣義的建筑能耗是指從建筑材料的制造,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使用的全過程能耗,狹義的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的運行能耗,即日常用能(如采暖、照明、炊事、洗衣等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主導部分,占建筑能耗的80%以上。
建筑外墻的隔熱保溫性能直接決定建筑是否節能,墻體傳熱造成的熱損失占整個建筑的熱損失的50%左右,因此墻體的隔熱保溫是建筑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保溫模式是建筑外墻最佳的隔熱保溫方式,目前普遍使用自保溫墻體材料來實現,但難以同時滿足導熱系數以及材料力學性能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其屬于自保溫墻體材料,能夠同時滿足導熱系數以及材料力學性能的需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其包含以重量份數計的下列組分:建筑垃圾40~70份、黏土10~30份、河沙5~20份、膨潤土1~5份、高嶺土1~5份、蒙脫石0.5~2份和環氧樹脂0.5~2份。
優選的,上述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包含以重量份數計的下列組分:建筑垃圾50~60份、黏土15~25份、河沙10~15份、膨潤土2~4份、高嶺土2~4份、蒙脫石1~1.5份和環氧樹脂1~1.5份。
更優選的,上述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包含以重量份數計的下列組分:建筑垃圾50份、黏土20份、河沙10份、膨潤土2份、高嶺土2份、蒙脫石1份和環氧樹脂1份。
優選的,在上述新型熱塑性彈性體密封材料中,所述建筑垃圾選自渣土、混凝土塊、石塊、磚塊、瓦塊、瀝青塊、泥漿中的任意一種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優選的,在上述新型熱塑性彈性體密封材料中,所述建筑垃圾在攪拌之前被粉碎至粒度為100~200目。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這種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制備工藝簡便易行,僅需要事先按重量比例將各種原料攪拌均勻即可;
(2)所制燒結磚的重量、強度、保溫性能等可以通過調節膨潤土、高嶺土和蒙脫石的摻入量來實現,解決了目前外墻材料隔熱性能差、成本高、收縮性大等問題;
(3)本發明的隔熱保溫材料能夠利用建筑與工業廢料,解決了建筑垃圾的處理難題,保護了自然環境,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并滿足了建筑節能的需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并不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利用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制備燒結磚。
將40kg渣土(預先粉碎并過200目篩)、10kg黏土、5kg河沙、1kg膨潤土、1kg高嶺土、0.5kg蒙脫石和0.5kg環氧樹脂置于攪拌機中攪拌均勻,陳化24小時;將陳化后的物料制成磚坯,送入輪窯焙燒,控制焙燒溫度為800℃,制得燒結磚。將制成后的燒結磚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并將燒結磚砌成一米見方的墻體進行墻體傳熱系數測定試驗,其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2:利用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制備燒結磚。
將70kg混凝土塊(預先粉碎并過200目篩)、30kg黏土、20kg河沙、5kg膨潤土、5kg高嶺土、2kg蒙脫石和2kg環氧樹脂置于攪拌機中攪拌均勻,陳化24小時;將陳化后的物料制成磚坯,送入輪窯焙燒,控制焙燒溫度為800℃,制得燒結磚。將制成后的燒結磚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并將燒結磚砌成一米見方的墻體進行墻體傳熱系數測定試驗,其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3:利用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制備燒結磚。
將60kg磚塊(預先粉碎并過150目篩)、25kg黏土、15kg河沙、4kg膨潤土、4kg高嶺土、1.5kg蒙脫石和1.5kg環氧樹脂置于攪拌機中攪拌均勻,陳化24小時;將陳化后的物料制成磚坯,送入輪窯焙燒,控制焙燒溫度為800℃,制得燒結磚。將制成后的燒結磚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并將燒結磚砌成一米見方的墻體進行墻體傳熱系數測定試驗,其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4:利用新型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制備燒結磚。
將50kg石塊(預先粉碎并過100目篩)、20kg黏土、10kg河沙、2kg膨潤土、2kg高嶺土、1kg蒙脫石和1kg環氧樹脂置于攪拌機中攪拌均勻,陳化24小時;將陳化后的物料制成磚坯,送入輪窯焙燒,控制焙燒溫度為800℃,制得燒結磚。將制成后的燒結磚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并將燒結磚砌成一米見方的墻體進行墻體傳熱系數測定試驗,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利用隔熱保溫墻體材料制備的燒結磚的抗壓強度和傳熱系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