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人造培養基質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蔬菜育苗用基質及利用其的蔬菜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天然的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氣,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土壤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植物生長的基礎。作物的土壤營養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化學環境和養分環境。隨著人們對產量的需求日益增高,天然土壤在養分環境的構建上有所欠缺,人們在種植作物時需要通過無機肥或有機肥來調節養分供給,這樣,逐漸發明了無土栽培技術,其指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元素的營養液來提供營養,使植物正常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的方法,包括水培、霧(氣)培、基質栽培等。蔬菜基質栽培技術是用固體基質(介質)固定蔬菜根系,并通過基質吸收營養液和氧的一種無土栽培方式。以其省工省力、省水省肥、優質高效、環保少污染以及避免連作障礙等優點正逐漸被廣大菜農所認可。目前蔬菜栽培基質種類很多,常用的基質包括泥炭、蛭石、珍珠巖、巖棉,需要大量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且泥炭等物質不可再生。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蔬菜育苗用基質。本發明所提供的蔬菜育苗用基質,由秸稈顆粒、田園土、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珍珠巖、有機糞肥以及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組成。其中,每立方米秸稈顆粒添加有田園土10-15kg(具體可為10kg)、尿素1-3kg(具體可為1.5kg)、過磷酸鈣0.2-0.8kg(具體可為0.5kg)、石膏1.8-2.5kg(具體可為2kg)、珍珠巖5-6kg(具體可為5kg)、有機糞肥5-6kg(具體可為5kg)、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80-100g(具體可為80g)。上述蔬菜育苗用基質中,所述秸稈顆粒通過包括下述步驟的方法制備得到:將秸稈風干得到風干后秸稈,將所述風干后秸稈粉碎,添加水,混合攪拌,將混拌好的原料制成秸稈顆粒,即可。其中,所述秸稈風干通過將秸稈在烈日下曝曬3-5天實現。所述秸稈為當年產、無霉變,并且將存儲在垛底、四周雨水淋浸過的秸稈剔除后的秸稈。所述粉碎具體可為將秸稈粉碎至0.5-1.0厘米規格。所述水按照秸稈重量的5-15%的比例添加。可采用壓縮法擠壓將所述混拌好的原料制成秸稈顆粒。所述田園土為無公害、無病蟲源的田園土。上述蔬菜育苗用基質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驟的方法制備得到的:將所述秸稈顆粒與田園土、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珍珠巖、有機糞肥和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混勻,即得所述蔬菜育苗用基質。上述蔬菜育苗用基質在蔬菜育苗中的應用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蔬菜育苗方法。所述蔬菜育苗方法采用上述蔬菜育苗用基質,按照常規的蔬菜育苗技術進行育苗,得到蔬菜苗產品。本發明以農業廢棄物秸稈為主要原料配制蔬菜育苗基質,可比泥炭類基質節省成本50%以上。且秸稈顆粒可以改變秸稈蓬松體積大的特點,無需堆漚,且加工過程可以殺菌,省工省力。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劑、材料等,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得到。具體操作技術規程:1、產地環境選擇生態環境良好、水質優良、無有毒有害污染源、環境要素綜合指標較好的場所作為生產場地,應遠離工礦業的“三廢”及微生物、粉塵等污染源。生產區與生活區應分離,且生產區的育苗場地、倉庫區、出苗區要合理分區。2、技術要點2.1育苗設施的選擇冬春季育苗要在塑料大棚或連棟溫室內進行,棚室內外覆蓋一膜一網。要求墻體接縫及后棚面嚴密,保溫、不漏風。周圍環境應干凈整潔,室間道路必須通暢,室內土壤滲水性好,平整清潔,不能殘留人畜糞便等有機肥料,以免造成幼苗污染。育苗設施保溫性能必須良好,必須有足夠的加熱設施,保證溫度的提升及均勻,且要有一定的通風降溫能力,防止幼苗徒長。確保育苗室溫白天在25℃以上不超過35℃,夜間最低能夠保持在12℃以上。育苗設施水電路必須保障,水源應清潔、方便,保證灌溉均勻。2.2苗床建設苗床應選擇在地勢較高,通風透光的地方,做成高畦,灌排方便。在床面上鋪一層厚塑料膜,隔離苗盤和土壤,防止苗根系扎入床土,以控制幼苗徒長及土傳病害。或在棚內設置育苗床架,可以用鐵條和三角鐵焊制或直接購買鍍鋅成品育苗床架,也可用磚、混凝土、泡沫板等材料制作。冬天架設育苗床架可稍高些,夏天可稍矮些。高度可根據需要而定,生產上多為50至70厘米,苗床間的走道寬40cm以上。隔離薄膜可選用普通聚乙烯膜,要求符合gb4455-1994和gb13735-1992的相關要求。為減少積水對育苗的影響,可在育苗架下方設置緩坡度v字型排水溝。2.3育苗設施的準備與消毒育苗前要維修墻體及加熱設施,清除溫室內雜草及雜物、平整地面,規整走道、苗床,準備火爐、草簾或棉簾,以提高地溫,做好準備工作。棚膜要選擇無滴膜材料,透光性能好,具有抗風能力,要求符合gb4455-1994和gb13735-1992的相關要求。壓膜鋼絲要結實,早期育苗必須用草簾或棉簾覆蓋,以保證夜間溫度。扣棚后播種前,室溫升溫階段(白天室溫12℃以上,20℃最佳;夜間室溫5℃以上),要進行室內消毒,用37%甲醛溶液(用量2.4-3kg/畝)稀釋為4%的濃度對溫室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時地面和墻壁都要噴撒周到,不留死角。噴霧后密閉溫室熏蒸消毒48小時,然后于清晨放風24-48小時,即等到棚內無異味時,才能進棚作業。2.4穴盤選擇與消毒依據不同的蔬菜品種和苗齡選擇相應規格大小的穴盤,標準穴盤外形尺寸55cm×28cm,蔬菜育苗常用以下三種規格穴盤(表1)。表1:蔬菜育苗穴盤規格新穴盤不需要消毒,使用舊穴盤時,應對穴盤進行清理、沖洗、晾曬及消毒。消毒方法是用大的容器或畜水池盛裝0.75%的次氯酸鈉溶液或0.7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水量需浸沒穴盤),并在裝盤之前干燥。2.5秸稈收集與造粒作物收獲后,將地表秸稈使用打包機打捆、儲藏備用。造粒前將秸稈在烈日下曝曬3-5天后,用切碎機將秸稈粉碎至0.5-1.0厘米規格,隨后按照5-15%的比例添加水,進行混合攪拌。混拌好的原料采用壓縮法擠壓形成秸稈顆粒。2.6蔬菜育苗基質制作、填裝與密封每立方米秸稈顆粒中添加無公害、無病蟲源的田園土10kg,尿素1.5kg,過磷酸鈣0.5kg,石膏2kg,珍珠巖5kg,優質有機糞肥5kg,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80g(基質消毒用),混勻。施用肥料要求符合ny/t496-2002的相關要求。按質量百分比加水至含水量60%。然后可進行基質填裝,如果使用栽培槽,可將基質裝入栽培槽,基質厚度約15cm;如果使用栽培穴盤,可將基質填充入穴盤中,裝盤時基質以自然狀態為好,不要過分壓實,以免降低透氣性能,影響出苗。操作要求齊、實、緊、齊,做到均勻一致,并使表面平整,各個格室應能清晰可見,將穴盤錯落疊放,避免基質壓實。最后需進行密封,若使用栽培槽,裝填基質后用塑料薄膜密封栽培槽,然后將大棚或溫室密閉8-12天;使用栽培穴盤的,可使用塑料薄膜將錯落放置的穴盤密封8-12天。2.7揭膜密封結束后,揭膜。將基質的相對含水量調整到40%左右,以手握成團,有水印而不形成水滴,放手后基質落地散開為宜。穴盤可以壘多層,疊加可以壓出一小坑,便于點種。2.8浸種催芽播種前要精選種子,選擇整齊、無雜質、成熟度好、籽粒飽滿的種子。播前用溫湯浸種法浸泡消毒,即將種子放在50-55℃的熱水中攪拌,待水溫降至30℃以下時,停止攪拌,進行浸種,種子浸泡好后,將種子洗凈。也可用其他殺菌劑拌種。根據生產的需要,發芽率高的種子可不催芽,直接點播;發芽率低于85%的種子可先催芽后再播種,以提高成苗率。催芽可與浸種結合,指用55℃的溫水浸種,并不斷攪拌,待溫度降至25-30℃,再浸泡12小時,撈出后用濕布覆蓋,置于15-20℃處催芽,待70%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2.9播種打播種孔,深度為離穴盤表面0.7cm為宜,打孔位于每格的正中央位置,不宜偏斜;擺種,將種子平放在播種孔中,按照不同蔬菜要求計算播種粒數;蓋種,擺種后,灑上基質,蓋滿后刮平,以澆水后各格室清晰可見為宜;澆水,適量澆足底水,輕輕噴霧狀水、噴透,盡量不使水流出穴盤底孔;對于小粒種子可以先澆足底水,然后再覆蓋基質;覆蓋,早春育苗,可在穴盤上覆蓋地膜,然后再蓋草簾以保溫、保濕;夏季高溫期育苗,應覆蓋上遮陽網以降溫,以免灼傷種子。2.10苗期管理a)溫度控制出苗前溫度維持在適宜出苗溫度的高限,白天25-33℃,夜間18-25℃;出苗后到子葉展平期,氣溫維持適溫的低限,一般白天22-25℃,夜間12-15℃,特別是夜間應采取適溫的低限管理,以控制幼苗徒長;針葉放開后進入正常溫度管理。當夜溫偏低時,注意出苗速率降低和猝倒病。白天酌情通風,降低空氣相對濕度。b)水分管理出苗前,要做到基質表面保持濕潤。出苗后,水分管理要求“干濕交替”,即一次澆透,待基質轉干時再澆第二次水。基質表面干燥結塊時,應及時補水、濕潤。水分管理原則是少澆勤澆,小水慢澆,澆勻、澆透,不要大水漫灌。正常保持基質的含水量不低于最大持水量的70%,也不能澆水過多,水從穴盤底孔流出。一般澆水盡量在清早澆水,植株表面經過一天蒸發,較干爽,不致于帶水過夜,從而減少病蟲害滋生,也會減少徒長。c)揭膜管理當出苗60-70%時,揭去地膜等覆蓋物。冬季育苗時,在溫度允許范圍內盡可能早揭、晚蓋草簾,以延長光照時間,夏秋茬育苗時應適當遮陰。若出現“戴帽”苗現象,可以噴水保濕,促其子葉開展。d)施肥措施視苗情追肥。從齊苗到苗高15厘米,葉面噴施0.1%的尿素1-2次,也可施用高濃度專用營養液。苗期盡可能少用磷肥和銨態氮肥。定植前7-10天,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1次。2.11補苗與分苗根據不同蔬菜品種的實際需要進行補苗與分苗,一次成苗的需在第一片真葉展開時,抓緊將缺苗孔補齊。一孔內多個壯苗的需進行分苗。不同蔬菜品種壯苗指標不一,一般認為壯苗即為:株高25厘米,莖粗0.6厘米以上,現大蕾,葉色濃綠;夏秋育苗,4葉1心,株高15厘米左右,莖粗0.4厘米左右,根系多,粗壯,發達,根毛無損傷,無傷殘,無病蟲害,無品種混雜,無老化苗,無僵苗。2.12病蟲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藥劑使用應符合gb4285-1989、gb/t8321的要求,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基質育苗,苗期一般病害較輕,不需噴藥,但高溫季節,若管理不善,苗期有時會有蚜蟲等蟲害發生,應適時澆水,合理密植,及時清除病葉、病株。此外,需及時清潔棚膜、放風降濕,控制好溫濕度。可用粘蟲板誘殺害蟲。田間懸掛黃色粘蟲板或黃色板(25厘米×40厘米),涂一層機油,每畝地放置30-40塊誘殺蚜蟲。2.13練苗與成苗出圃前4-5天,為了增強種苗的抗逆性,提高移栽成活率,促進緩苗,采取降低溫度(7-10℃)、減少施肥、減少澆水但不致萎蔫、增強通風、增強光照等措施進行煉苗,直至適應外界氣候,達到成苗標準時即可出圃。主要蔬菜商品苗成苗標準和育苗期見表2。表2:主要蔬菜商品苗成苗標準和育苗期蔬菜種類穴盤類型(孔)苗齡(天)成苗標準(葉片數)黃瓜7220-252-3春茄子7245-505-6春辣椒7240-458-9夏辣椒7225-306-7春番茄7235-404-5甜瓜7230-353-4加工番茄12825-304-5大白菜12815-203-4花椰菜12825-305-6結球甘藍12825-305-6生菜12835-404-5西洋芹12850-555-6蘆筍12840-452-3個(分蘗數)成苗時,莖桿粗壯、子葉完整、葉色濃綠、生長旺盛,根系將基質緊緊纏繞、形成完整根坨,無黃葉,無病蟲害。2.14出圃、包裝和運輸起苗時輕輕拔起即可。若長途運輸,可直接將苗盤裝箱、封閉、運輸。本發明例中秸稈顆粒成本約2元/kg(秸稈基本無成本,機器制作秸稈顆粒花費也較少),每立方米秸稈顆粒可達300-400kg,田園土直接挖取即可,尿素6元/kg,過磷酸鈣10-15元/kg,石膏12元/kg,珍珠巖15元/kg,有機糞肥6-10元/kg,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06元/g。發明例按每立方米秸稈顆粒300kg,添加田園土10kg,尿素1.5kg,過磷酸鈣0.5kg,石膏2kg,珍珠巖5kg,有機糞肥5kg,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80g計,經計算,成本為1.82元/kg。此外,秸稈資源量大,可再生,且使用秸稈資源,可減少秸稈焚燒等行為發生,具有良好的生態和環境效應。對比例:培養基質含泥炭45%、有機糞肥40%、珍珠巖10%、棉籽殼4.3%、尿素0.5%、氯化鉀0.2%。其中,泥炭8-10元/kg,珍珠巖15元/kg,有機糞肥6-10元/kg,棉籽殼4-6元/kg,尿素6元/kg,氯化鉀20元/kg。經計算,該基質成本為7.7元/kg。此外,泥炭等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