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公道交通行業的迅速發展,交通流量、周中的激增等使得對市政道路和公路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很多道路由于在設計、施工及運行一段時間后,常出現沉陷、裂縫等結構性損害,此時,對道路進行修補等措施,常需要封道施工,極易導致交通受阻、混亂,且修補此處后,如修補不合適,很容易在原有的裂縫或者沉陷處再次出現裂縫和沉陷,對交通道路的使用造成嚴重破壞。三維重構技術是通過攝像機獲取場景物體的數據圖像,并對此圖像進行分析處理,再結合計算機視覺知識推導出現實環境中物體的三維信息。如何利用三維重構技術來輔助道路修補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一個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
砂100份、石英砂粉5~9份、膨脹珍珠巖粉5~10份、水泥40~60份、纖維混合物10~20份、吸水性樹脂3~4份、減水劑1~2份,水30~40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5~30μm。
優選的是,所述的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0~20mm的纖維顆粒。
優選的是,所述的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石英砂粉7份、膨脹珍珠巖粉8份、水泥50份、纖維混合物15份、吸水性樹脂3.5份、減水劑1.5,水35份。
優選的是,所述的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0~30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0~20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優選的是,所述的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步驟三中,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5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5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
優選的是,所述的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路面材料為經過對待修補處通過三維重構技術分析處理后,得到的具有合適的強度及硬度的路面材料,且能夠通過灌漿快速實現地路面的修復,解決了長時間的修復對交通的影響。同時,本發明的路面材料注入的纖維混合物來源廣泛,大大增加了形成的路面的強度和牢固度。本發明的路面材料加入有減水劑和吸水性樹脂,能夠調節材料的凝結時間和硬化時間,使其適于氣候變化,不因天氣因素而產生較大的差別。本發明的路面材料耐久性好,經濟實用,無污染。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路面需要修補時,首先對路面待修補處進行檢測,通過三維重構技術構件其修補處的模型,通過計算得出待修補處所需要的路面材料的強度等需求,通過多個實例,歸納總結得到本發明的路面材料。在一般的修補中,在本發明提供的路面材料的范圍內選擇合適的組分比例快速修改,并通過三維重構技術模擬所選擇的組分比例是否能夠適合待修補處,即可滿足修補需求。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
砂100份、石英砂粉5~9份、膨脹珍珠巖粉5~10份、水泥40~60份、纖維混合物10~20份、吸水性樹脂3~4份、減水劑1~2份,水30~40份。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該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5~30μm。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該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0~20mm的纖維顆粒。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該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石英砂粉7份、膨脹珍珠巖粉8份、水泥50份、纖維混合物15份、吸水性樹脂3.5份、減水劑1.5,水35份。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該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0~30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0~20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該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步驟三中,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5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5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該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中,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還提供如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砂100份、石英砂粉5份、膨脹珍珠巖粉5份、水泥40份、纖維混合物10份、吸水性樹脂3份、減水劑1份,水30份。
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5μm。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0mm的纖維顆粒。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0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0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實施例2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砂100份、石英砂粉9份、膨脹珍珠巖粉10份、水泥60份、纖維混合物20份、吸水性樹脂4份、減水劑2份,水40份。
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30μm。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20mm的纖維顆粒。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30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20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實施例3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砂100份、石英砂粉6份、膨脹珍珠巖粉6份、水泥42份、纖維混合物12份、吸水性樹脂4份、減水劑2份,水40份。
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6μm。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2mm的纖維顆粒。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2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2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實施例4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所述石英砂粉7份、膨脹珍珠巖粉8份、水泥50份、纖維混合物15份、吸水性樹脂3.5份、減水劑1.5,水35份。
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6μm。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4mm的纖維顆粒。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6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6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實施例5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砂100份、石英砂粉7份、膨脹珍珠巖粉8份、水泥49份、纖維混合物16份、吸水性樹脂4份、減水劑2份,水38份。
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8μm。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9mm的纖維顆粒。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7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7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實施例6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砂100份、石英砂粉7份、膨脹珍珠巖粉8份、水泥55份、纖維混合物18份、吸水性樹脂4份、減水劑2份,水39份。
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8μm。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8mm的纖維顆粒。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5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5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實施例7
一種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石英砂粉7份、膨脹珍珠巖粉8份、水泥50份、纖維混合物15份、吸水性樹脂3.5份、減水劑1.5,水35份。
所述石英砂粉的粒徑為28μm。所述纖維混合物包括溫石棉和青石棉,所述纖維混合物為19mm的纖維顆粒。所述路面材料為經過三維重構模型得出。
制備所述路面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砂、水泥、石英砂粉和纖維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驟二、將所述膨脹珍珠巖粉和吸水性樹脂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驟三、將所述減水劑和水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之后將第一混合物以流速29m/s加入所述第三混合物中,攪拌均勻,之后再將所述第二混合物以流速19m/s加入上述混合物中,得到所述基于三維重構模型的路面材料。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