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土壤調節(jié)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的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廣大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和云貴川等地,面積約為2.04×108公頃,大部分土壤的ph值小于5.5,其中很大一部分小于5.0,甚至是4.5,而且面積還在擴大,土壤酸度還在升高。根據調研西雙版納州的勐臘縣及勐龍鎮(zhèn)等地區(qū),發(fā)現土壤酸化現象普遍,有的地區(qū)屬于強酸性土壤。在文山州,酸化面積更是普遍,平均值僅5.34,酸性土壤比例在全州達85.40%。調查研究發(fā)現,南方紅壤、黃壤等酸性土壤ph值在大田作物和經濟作物體系分別下降0.23和0.30。酸性土壤面積廣大,可開發(fā)潛力高。通過土壤改良技術改善酸性土壤理化性狀是解決酸性土壤問題的有效途徑,其中施用酸性土壤調理劑是比較直接、方便的有效措施之一。
南方土壤酸化會導致土壤良好結構破壞、板結、微生物種群結構變化以及鋁錳等有毒金屬元素的活化等一系列土壤物理、化學、生物環(huán)境的變化,土壤緩沖性能下降,土壤質量降低,影響作物生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由于南方酸土受成土母質的影響,多含鋁、鐵等離子,鈣、鎂等元素相對較少。同時南方高溫多雨,養(yǎng)分流失嚴重。對于南方大面積酸性土壤問題的解決,很多酸性土壤調理劑主要針對土壤酸堿度的改善,雖然改良酸度的效果比較明顯,但對于南方高溫多雨,養(yǎng)分易流失等特點,以中和作用的調理劑并不非常適合南方地區(qū)區(qū)域特點。因此需要開發(fā)出一種在改良酸度的同時還提供植物所需的養(yǎng)分且適合高溫多雨的區(qū)域施用的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具有改良酸性土壤和供應作物部分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及緩解南方養(yǎng)分淋失嚴重的一種緩釋營養(yǎng)型多功能的酸性土壤調理劑。它能提供大量元素氮磷,又能均衡供應鈣鎂硅等營養(yǎng)元素,具有改良土壤和提高增肥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
一種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物質組成:磷尾礦20-30份,白云石28-31份,生石灰18-25份,磷肥15-20份,膨潤土4-6份,腐植酸鉀0-10份。
所述磷肥為磷酸銨鎂和/或聚磷酸銨。
上述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分別取磷尾礦20-30份,白云石28-31份,生石灰18-25份,磷肥15-20份,膨潤土4-6份,腐植酸鉀0-10份;對原料進行粉碎、磨細,再經過風干、過篩留作備用;
(2)將生石灰和白云石混合后,攪拌均勻;
(3)加入磷尾礦,磷肥,膨潤土,攪拌均勻;
(4)加入腐植酸鉀,攪拌均勻,堆積1-3周,制成。
步驟(1)所述處理后的原料的粒徑<1.2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土壤調理劑供應土壤部分養(yǎng)分,均衡鈣鎂硅等中微量元素,增加腐植酸含量,減少肥料的施用量。改善酸土酸度,降低作物鋁、錳等中毒風險,促進作物對養(yǎng)分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肥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質地,營造作物根系良好生長環(huán)境,誘導作物種子發(fā)芽,促進相關蛋白質合成,提高作物產量。在多雨,養(yǎng)分淋失嚴重的地區(qū),改良效果更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實施例1
一種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物質組成:磷尾礦25份,白云石29份,生石灰20份,磷肥17份,膨潤土5份,腐植酸鉀5份。
上述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分別取磷尾礦25份,白云石29份,生石灰20份,磷肥17份,膨潤土5份,腐植酸鉀5份;對原料進行粉碎、磨細,再經過風干、過篩留作備用;處理后的原料的粒徑<1.2mm;
(2)將生石灰和白云石混合后,攪拌均勻;
(3)加入磷尾礦,磷肥,膨潤土,攪拌均勻;
(4)加入腐植酸鉀,攪拌均勻,堆積2周,制成。
經過兩年多的試驗,在磚紅壤的ph值為4-5.6的情況下,每畝使用量在700kg/畝,一是增產效果明顯;二是提升土壤ph值到5-7;三是促進作物對養(yǎng)分元素的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四是可以提供作物養(yǎng)分,減少肥料的施用量。五是養(yǎng)分具有緩釋作用,適合南方降雨量大,養(yǎng)分淋失嚴重的地區(qū)。
將本實施例的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施用于種植盆栽玉米的改良玄武巖發(fā)育的磚紅壤。具體設計如下:本實驗階段分處理組和控制組。處理組中,調理劑按整體施用率5g/kg、同時采用施磷酸二銨肥料與之進行等氮磷量對比,每種處理平行5次(5盆溫室內,4盆溫室外),其他元素按試驗條件設置同等施入,如表1。
表1試驗條件設置
ck=控制組,處理1=添加磷酸二銨,處理2=添加磷酸二銨+實施例調理劑中的生石灰、白云石、膨潤土、腐植酸鉀輔料,處理3=添加實施例調理劑中的磷酸銨鎂、磷尾礦主料部分,處理4=添加實施例調理劑。
分析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對玉米收獲后土壤ph及玉米株高、干物質量及植株吸磷量的影響,結果如表2。其中p≤0.05,數字后不同字母表示統(tǒng)計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達到顯著性差異。
表2本發(fā)明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改良效果
ck=控制組,處理1=添加磷酸二銨,處理2=添加磷酸二銨+實施例調理劑中的生石灰、白云石、膨潤土、腐植酸鉀輔料,處理3=添加實施例調理劑中的磷酸銨鎂、磷尾礦主料部分,處理4=添加實施例調理劑。
由表2可以看出,直接添加磷酸二銨雖然玉米的株高和干物質比控制組高,但是,土壤更加酸化,使得土質更加惡化,處理2和處理3玉米的株高和干物質較高,土壤有所改善,但是,磷的吸入量較高,達不到緩釋,處理4的干物質比控制組高,達到了施肥效果,雖然比處理1-3略差,但是,土壤ph恢復到了正常水平,磷的吸入量較低,達到了緩釋的效果。
實施例2
一種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物質組成:磷尾礦25份,麥飯石30份,白云石29份,生石灰20份,磷肥17份,膨潤土5份,腐植酸鉀5份。
上述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分別取磷尾礦25份,麥飯石30份,白云石29份,生石灰20份,磷肥17份,膨潤土5份,腐植酸鉀5份;對原料進行粉碎、磨細,再經過風干、過篩留作備用;處理后的原料的粒徑<1.2mm;
(2)將生石灰和白云石混合后,攪拌均勻;
(3)加入磷尾礦,磷肥,膨潤土,攪拌均勻;
(4)加入腐植酸鉀,攪拌均勻,堆積2周,制成。
將本實施例的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施用于種植盆栽玉米的改良玄武巖發(fā)育的磚紅壤。具體設計如下:本實驗階段分處理組,對照組和控制組。處理組中,調理劑按整體施用率5g/kg每種處理平行5次(5盆溫室內,4盆溫室外),對照組加實施例1所述調理劑5g/kg,控制組施加0.34g/kg尿素,其他元素按試驗條件設置同等施入。分析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對玉米收獲后土壤ph及玉米株高、干物質量及植株吸磷量的影響,如表3所示,其中p≤0.05,數字后不同字母表示統(tǒng)計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達到顯著性差異。
表3本實施例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改良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加入麥飯石,顯著增強了植株吸磷量,土壤ph恢復到了正常水平,磷的吸入量較低,達到了緩釋的效果。
實施例3
一種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數的物質組成:磷尾礦25份,浮石30份,白云石29份,生石灰20份,磷肥17份,膨潤土5份,腐植酸鉀5份。
上述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的制備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按照重量份數,分別取磷尾礦25份,浮石30份,白云石29份,生石灰20份,磷肥17份,膨潤土5份,腐植酸鉀5份;對原料進行粉碎、磨細,再經過風干、過篩留作備用;處理后的原料的粒徑<1.2mm;
(2)將生石灰和白云石混合后,攪拌均勻;
(3)加入磷尾礦,磷肥,膨潤土,攪拌均勻;
(4)加入腐植酸鉀,攪拌均勻,堆積2周,制成。
將本實施例的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施用于種植盆栽玉米的改良玄武巖發(fā)育的磚紅壤。具體設計如下:本實驗階段分處理組,對照組和控制組。處理組中,調理劑按整體施用率5g/kg每種處理平行5次(5盆溫室內,4盆溫室外),對照組加實施例1所述調理劑5g/kg,控制組施加0.34g/kg尿素,其他元素按試驗條件設置同等施入。分析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對玉米收獲后土壤ph及玉米株高、干物質量及植株吸磷量的影響,如表3所示,其中p≤0.05,數字后不同字母表示統(tǒng)計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達到顯著性差異。
表3本實施例營養(yǎng)緩釋型酸性土壤調理劑改良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加入浮石,土壤ph恢復至接近中性,株高和干物質量大幅度升高,土壤土質得到根本改善。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