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鹽堿地土壤改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土地鹽堿化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全球鹽堿地面積約為9.5×109hm2,中國約有3.7×107hm2,占可耕地面積約5%,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內陸地區,嚴重制約本地區的農牧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
目前鹽堿地土壤改良措施多種多樣,其中脫硫石膏改良鹽堿化土壤的化學措施,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專利CN103069944A中公開了一種重度蘇打鹽堿土快速改良方法。但脫硫石膏由于吸濕性比較強,導致其易結塊、拋灑不均勻、施用較困難、與土壤混合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其生物質炭與脫硫石膏的質量比為(15~50):100,生物質炭粉的顆粒直徑小于1mm。
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將生物質原料粉碎成粉末;
2)將步驟1)中的生物質原料粉末置于耐高溫的密閉容器中,在300~700℃、缺氧條件下進行碳化處理1~3h;
3)將步驟2)中碳化處理后的粉末冷卻至室溫后,粉碎,制得生物質炭粉;
4)步驟3)中生物質炭粉與脫硫石膏混合均勻,即制得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生物質原料為小麥秸稈、玉米秸稈、水稻秸稈、棉花秸稈、花生殼、果樹剪枝、灌木枝條中的一種及以上。
步驟3)中生物質炭粉的顆粒直徑小于1mm。
步驟4)中生物質炭與脫硫石膏的質量比為(15~50):100。
所述的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在鹽堿地改良方面的應用。
在鹽堿地改良時,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的施用量為15~45t/hm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通過向脫硫石膏中摻入生物質炭,制備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該土壤改良劑解決了單獨使用脫硫石膏時易結塊、拋撒不均、效率低的問題,同時能夠降低土壤pH和堿化度、改善土壤物理化學性狀、加快鹽漬化土壤鹽分的淋洗、提高土壤肥力。本發明原料來源廣泛、技術簡單、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制備的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
圖2為實施例2制備的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
圖3為實施例3制備的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小麥秸稈粉碎成0.5mm大小的顆粒;
(2)將步驟(1)中小麥秸稈顆粒置于馬弗爐內,300℃碳化處理2h;
(3)將步驟(2)中碳化處理后的小麥秸稈顆粒冷卻至室溫,粉碎成直徑小于0.25mm的粉末,比重為0.5~0.8g/cm3,得到生物質炭;
(4)將生物質炭摻入脫硫石膏中,兩者的質量比為1:3,混合均勻,即制得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記為BG1。制備的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如圖1。
實施例2
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果樹剪枝粉碎成0.5mm大小的粉末;
(2)將步驟(1)中果樹剪枝粉末置于馬弗爐內,300℃碳化處理3h;
(3)將步驟(2)中碳化處理后的果樹剪枝粉末冷卻至室溫,粉碎成直徑小于0.25mm的顆粒,比重為1.0~1.2g/cm3,得到生物質炭;
(4)將生物質炭摻入脫硫石膏中,兩者的質量比為1:5,混合均勻,即制得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記為BG2。制備的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如圖2。
實施例3
一種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玉米秸稈粉碎成1mm大小的粉末;
(2)將步驟(1)中玉米秸稈粉末置于馬弗爐內,700℃碳化處理1h;
(3)將步驟(2)中碳化處理后的玉米秸稈粉末冷卻至室溫,粉碎成直徑小于0.5mm的顆粒,得到生物質炭;
(4)將生物質炭摻入脫硫石膏中,兩者的質量比為1:2,混合均勻,即制得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制備的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如圖3。
實施例4
稱取粒徑<1mm、<0.5mm和<0.25mm的生物質炭,分別按照一定質量比與脫硫石膏混合均勻。稱取一定量混合物,分別按照4g/kg、8g/kg、12g/kg的比例與鹽漬化土壤混合均勻,再裝填土柱約10cm,每次裝填2cm,適度壓實。底部先用石英砂(粒徑2mm)堆制作成漏斗狀,上下各加入雙層紗布,一來避免石英砂漏出,二來減少石英砂與土壤界面張力。頂部同樣處理,石英砂厚度約1cm厚。用醫用吊瓶,按照120滴/min的速度向土柱滴加去離子水,淋出液承接于量筒內,記錄淋出液首次出現時間。每10mL測定一次淋出液的電導率,直至電導率3次測定值的平均值相對偏差<5%,淋出液電導率用5:1的水土比浸提后用電導率儀(雷磁DDS-307A)測定。試驗結果如表1。從表1可知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對鹽漬化土壤鹽分淋洗有明顯的影響。
表1 加入不同量生物質炭與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后土柱淋出液出流時間、EC值降低速率和EC值降低至最小值所用的淋洗液體積
實施例5
稱取3kg土樣(氯化鈉和硫酸鈉鹽漬化土壤)12份,分為3組平行試驗,每組的4份土樣分別加入BG1 4g/kg、BG2 4g/kg、脫硫石膏(G)8g/kg和不施用任何物料(CK),混合均勻后,裝入塑料盆(寬口直徑為20cm、窄口直徑為15cm,高10cm)。加入自來水至約田間持水量,過夜后播種,每盤播種燕麥(Avena sativa L.)30粒,播種后蓋土約2cm。出苗后留長勢基本一致的幼苗20株。將盆缽放在溫室中,定期澆水,約50天后,采集土壤樣品,風干過篩,測定pH,EC,8大離子(K+、Na+、Ca2+、Mg2+、HCO3-、CO32-、Cl-、SO42-),鈉飽和度,有機質,全氮,速效磷,速效鉀。
pH和EC用5:1的水土比浸提,分別用UB-7精密pH計和雷磁DDS-307A電導率儀測定(鮑士旦,2000)。
土壤8大離子:稱取小于1mm風干土樣40.00g于500mL三角瓶中,加入200mL無CO2蒸餾水(水土比5:1),充分振蕩3min,濾液中的K+、Na+用火焰光度法測定,Ca2+、Mg2+用EDTA滴定法測定,SO42-用EDTA間接絡合滴定法測定,Cl-用硝酸銀滴定法測定,HCO3-、CO32-用雙指示劑-中和滴定法測定。
鈉飽和度采用NH4OAc-NH4OH火焰光度法測定;速效P采用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K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測;有機碳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容量法測定;全氮采用凱式定氮法測定。
表2為施用不同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并種植燕麥后土壤pH、EC值、堿化度和鹽分離子含量
從表2可知,施用脫硫石膏與生物質炭土壤改良劑(BG1,BG2),提高了土壤EC、K+、Ca2+、Mg2+和SO42-含量,降低了pH、堿化度和HCO3-含量。
表2 施用不同生物質炭-脫硫石膏混合物并種植燕麥后土壤pH、EC值、堿化度和鹽分離子含量
*: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處理之間的顯著性差異(P<0.05)。
表3為施用不同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并種植燕麥后土壤養分含量。從表3可知,施用脫硫石膏與生物質炭土壤改良劑(BG1,BG2),提高了鹽漬化土壤肥力。
表3 施用不同生物質炭-脫硫石膏土壤改良劑并種植燕麥后土壤養分含量
*: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處理之間的顯著性差異(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