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玻璃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
背景技術:
浮法玻璃生產的成型過程是在通入保護氣體的錫槽中完成的,錫槽中盛有高溫錫液,熔融玻璃從池窯中經流槽連續流入并漂浮在相對密度大的錫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錫液面上鋪開、攤平形成玻璃帶,玻璃帶硬化、冷卻后被引上過渡輥臺,輥臺的輥子轉動,把玻璃帶拉出錫槽進入退火窯,經退火、切裁,就得到浮法玻璃產品。
通常,在錫槽的入口段設置有與流槽出口相配合的定邊磚,對流入錫槽中的玻璃液起到導流定邊的作用。隨著玻璃產品噸位及板寬的加大,在設計錫槽時,其寬段的寬度也相應加大,但流槽寬度的加寬幅度相比錫槽加寬小,從而造成玻璃液流過定邊磚后形成的玻璃帶與錫槽壁磚的距離變得很大,形成較大的三角區域。而形成的三角區域越大,三角區域的錫液溫度就越低,造成錫液中部與邊部的溫差加大,易引起錫液對流,從而影響玻璃帶的成形效果,也易造成玻璃邊晶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錫槽入口段的玻璃帶與錫槽壁磚之間形成三角區域、改善錫槽入口段邊部錫液溫度的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包括錫槽主體,錫槽主體具有用于接收流槽內的玻璃液的入口槽段,入口槽段包括槽底磚,在槽底磚的兩側均設有槽壁磚、定邊磚和第一邊墻磚,定邊磚與槽壁磚平行設置且位于槽底磚的上方,第一邊墻磚設于槽壁磚與槽底磚之間且位于定邊磚遠離流槽的一側,第一邊墻磚具有與槽壁磚成傾斜角度的內側壁,且內側壁連接定邊磚與槽壁磚。
優選地,第一邊墻磚的內側壁上以及槽壁磚與錫槽主體內的錫液相接觸的內側壁上均設有內襯,內襯與錫液相接觸且部分高出錫液的液面。
優選地,內襯的頂面、第一邊墻磚的頂面和槽壁磚的頂面相平齊。
優選地,內襯采用石墨制成。
優選地,第一邊墻磚呈直角三角形,且第一邊墻磚的內側壁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
優選地,在槽壁磚與槽底磚之間還設有第二邊墻磚,第二邊墻磚位于第一邊墻磚靠近定邊磚的一側,并位于槽壁磚與定邊磚之間。
優選地,槽底磚兩側的定邊磚沿玻璃液的流動方向呈開口逐漸變大的八字形設置。
優選地,槽底磚兩側的定邊磚靠近流槽的一端之間設有唇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顯著的進步:
在槽壁磚與槽底磚之間設置第一邊墻磚,且第一邊墻磚位于定邊磚遠離流槽的一側,通過第一邊墻磚相對槽壁磚傾斜的內側壁連接定邊磚與槽壁磚,消除了錫槽主體的錫液盛放空間在定邊磚與槽壁磚之間的三角區域,形成斜面過渡,使玻璃液流過定邊磚后能夠鋪開到位于邊部的錫液面上,從而改善邊部錫液的溫度,使中部與邊部的錫液溫度分布均勻,防止錫液產生對流,因此能夠避免造成玻璃邊晶、保證玻璃帶的成形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沿A-A的剖視示意圖。
圖中:
1、槽底磚 2、槽壁磚 3、定邊磚
4、第一邊墻磚 5、錫液 6、內襯
7、第二邊墻磚 8、唇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這些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頂”、“底”、“內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的一種實施例。本實施例的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包括錫槽主體,錫槽主體具有用于接收流槽內的玻璃液的入口槽段,入口槽段包括槽底磚1,在槽底磚1的兩側均設有槽壁磚2、定邊磚3和第一邊墻磚4。其中,定邊磚3與槽壁磚2平行設置且位于槽底磚1的上方,位于槽底磚1兩側的兩個定邊磚3用于限制玻璃液的流動。第一邊墻磚4設于槽壁磚2與槽底磚1之間,且第一邊墻磚4位于定邊磚3遠離流槽的一側,第一邊墻磚4具有與槽壁磚2成傾斜角度的內側壁,該內側壁連接定邊磚3與槽壁磚2。本實施例中,由第一邊墻磚4的內側壁和槽壁磚2的內側壁共同構成錫槽主體與錫液5相接觸的內側壁。本文中的“內側”是指朝向錫槽主體的錫液盛放空間的一側。
本實施例的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在槽壁磚2與槽底磚1之間設置第一邊墻磚4,且第一邊墻磚4位于定邊磚3遠離流槽的一側,通過第一邊墻磚4相對槽壁磚2傾斜的內側壁連接定邊磚3與槽壁磚2,消除了錫槽主體的錫液盛放空間在定邊磚3與槽壁磚2之間的三角區域,形成斜面過渡,使玻璃液流過定邊磚3后能夠鋪開到位于邊部的錫液面上,從而改善邊部錫液的溫度,使中部與邊部的錫液溫度分布均勻,防止錫液產生對流,因此能夠避免造成玻璃邊晶、保證玻璃帶的成形效果。
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邊墻磚4呈直角三角形,且第一邊墻磚4的內側壁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以使第一邊墻磚4與定邊磚3及槽壁磚2形狀配合良好。
進一步,為了防止玻璃液鋪開時粘到錫槽主體上,本實施例中,在第一邊墻磚4的內側壁上以及槽壁磚2與錫槽主體內的錫液5相接觸的內側壁上均設有內襯6,內襯6與錫槽主體內的錫液5相接觸,并且,內襯6部分高出錫槽主體內錫液5的液面。由此可以避免玻璃液進入錫槽主體時與第一邊墻磚4及槽壁磚2的內側壁相接觸,防止玻璃液粘到第一邊墻磚4及槽壁磚2的內側壁上。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的內襯6可以采用石墨制成。
為了進一步保證玻璃液進入錫槽主體時不會與第一邊墻磚4及槽壁磚2的內側壁相接觸,優選地,在本實施例中,內襯6的頂面、第一邊墻磚4的頂面和槽壁磚2的頂面相平齊。
進一步,在本實例中,在槽壁磚2與槽底磚1之間還設有第二邊墻磚7,第二邊墻磚7位于第一邊墻磚4靠近定邊磚3的一側,且第二邊墻磚7位于槽壁磚2與定邊磚3之間,即定邊磚3設置在第二邊墻磚7的內側。第二邊墻磚7和第一邊墻磚4共同對定邊磚3起到限位作用。
進一步,在本實例中,槽底磚1兩側的定邊磚3沿玻璃液的流動方向呈開口逐漸變大的八字形設置,相應地,錫槽主體入口槽段槽底磚1兩側的槽壁磚2也沿玻璃液的流動方向呈開口逐漸變大的八字形設置。
進一步,在本實例中,槽底磚1兩側的定邊磚3靠近流槽的一端之間設有唇磚8。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浮法玻璃生產錫槽入口結構,通過在定邊磚3遠離流槽的一側、槽壁磚2與槽底磚1之間設置第一邊墻磚4,由第一邊墻磚4相對槽壁磚2傾斜的內側壁連接定邊磚3與槽壁磚2,消除了錫槽主體的錫液盛放空間在定邊磚3與槽壁磚2之間的三角區域,形成斜面過渡,使玻璃液流過定邊磚3后能夠鋪開到位于邊部的錫液面上,從而改善了邊部錫液的溫度,使中部與邊部的錫液溫度分布均勻,防止錫液產生對流,避免造成玻璃邊晶、保證玻璃帶的成形效果。通過在第一邊墻磚4的內側壁上以及槽壁磚2與錫槽主體內的錫液5相接觸的內側壁上均設置內襯6,可以避免玻璃液進入錫槽主體時與第一邊墻磚4及槽壁磚2的內側壁相接觸,防止玻璃液粘到第一邊墻磚4及槽壁磚2的內側壁上。具有結構簡單可靠、設計成本低、可行性高的優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