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涉及用對表面耐劃傷要求比較高的汽車內飾或者家用電器外殼用聚丙烯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內飾材料或者家用電器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輕微劃傷或者劃痕,給產品的外觀造成破壞,從而影響消費者的使用心情。目前汽車內飾聚丙烯復合物普遍采用添加滑石粉等無機填料來增加材料的剛性和耐熱性,同時添加橡膠提高材料的韌性和耐低溫性,但是無論無機填料還是橡膠的加入都會使材料受到輕微劃傷后表面劃痕更明顯。為降低這種視覺上產生的劃痕效果,目前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普遍采用添加酰胺類和硅酮類等耐劃傷助劑,這種提高耐劃傷的原理是耐劃傷助劑在材料表面形成一種表面層,提高材料表面的爽滑程度,從而在經受輕微劃傷后材料劃痕處的亮度變化不明顯。但是這種耐劃傷改性技術的缺陷在于,加入耐劃傷助劑后并不能消除物理劃痕,而且物理劃痕會更明顯,只是光學效果不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具有可自我修復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為了提供這種聚丙烯復合物的制備方法。一種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計,其組分和含量:
聚丙烯28-91.8%
熱穩定劑0.1-1%
潤滑劑0.1-1%
增韌劑2-20%
劃傷修復劑1-10%
無機填料5-40%。所述的聚丙烯選用分子量為1-20萬的均聚PP、共聚PP或兩種的混合物。所述的熱穩定劑選自酚類、胺類、亞磷酸酯類、半受阻酚類、丙烯酰基官能團與硫代酯的復合物類和杯芳烴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潤滑劑選自低分子酯類、金屬皂類、硬脂酸復合酯類、酰胺類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增韌劑選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氫化的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氫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乙烯-α -乙烯-辛烯共聚物、三元乙丙膠和聚氨酯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劃傷修復劑為Α+Β 二元組合體系,其中A為殼聚糖、羧酸化殼聚糖、苯甲酰化殼聚糖、氰乙基殼聚糖、羥丙基殼聚糖、羥乙基殼聚糖、N-羧甲基化殼聚糖、殼聚糖的苯甲醛西佛堿、N-乙基殼聚糖、N-丁二酰化殼聚糖、N-順丁烯二酰化殼聚糖、N-鄰苯二甲酰化殼聚糖和N-乙酰化殼聚糖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B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氯丙烷、環氧丁烷、環氧異丁烷、環氧環己烷和環氧環戊烷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所述的無機填料選自碳酸鈣、滑石粉、高嶺土、云母、硅灰石、玻璃微珠、陶瓷微珠和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上述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將聚丙烯、熱穩定劑、潤滑劑、增韌劑、劃傷修復劑、無機填料在長徑比為40: I的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合分散,擠出造粒,最終得到產品。所述的熔融混合分散,擠出溫度為170_240°C。 本發明采用一種A (環氧烷烴類)+B (殼聚糖類)組合的高效劃傷修復劑來改善聚丙烯復合物的抗劃痕能力。具體原理是當材料受到微小劃傷后,聚丙烯復合物中的殼聚糖類物質和環氧烷烴類物質在自然光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修復受損劃痕。本發明產品,在材料表面受到輕微劃傷后,自然光照射10_30min后,常溫狀態下即具有迅速自我修復的功能。4N力劃傷后DL(5min) ( 1.5,DL(IOmin) ( 0.5,DL(30min)彡 0.05。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實施例1將31.2公斤聚丙烯、0.9公斤酹類熱穩定劑Irganox 1010 (CIBA公司)、0.9公斤加工助劑硬脂酸鈣、18公斤乙烯辛烯共聚物、9公斤劃傷修復劑、40公斤碳酸鈣在長徑比為I: 40的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合分散,擠出溫度為200°C,擠出造粒,最終得到產品。本發明產品,在材料表面受到輕微劃傷后,自然光照射10_30min后,常溫狀態下即具有迅速自我修復的功能。4N力劃傷后DL(5min) = 1.3,DL(IOmin) = 0.4,DL(30min)=0.04。實施例2將78公斤聚丙烯、0.7公斤酹類熱穩定劑Irganox 1010 (ClBA公司)、0.3公斤加工助劑硬脂酸鋅、2公斤乙丙共聚物、4公斤劃傷修復劑、15公斤滑石粉在長徑比為1: 40的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合分散,擠出溫度為200°C,擠出造粒,最終得到產品。本發明產品,在材料表面受到輕微劃傷后,自然光照射10_30min后,常溫狀態下即具有迅速自我修復的功能。4N力劃傷后DL(5min) = 1.2,DL(1Omin) = 0.3,DL(30min)=0.03。實施例3將69公斤聚丙烯、0.5公斤酚類熱穩定劑Irganox 1010 (CIBA公司)、0.5公斤加工助劑EBS、7公斤SEBS、3公斤劃傷修復劑、20公斤硅灰石在長徑比為1: 40的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合分散,擠出溫度為200°C,擠出造粒,最終得到產品。本發明產品,在材料表面受到輕微劃傷后,自然光照射10_30min后,常溫狀態下即具有迅速自我修復的功能。4N力劃傷后DL(5min) = 1.1, DL(IOmin) = 0.2,DL(30min)=0.02。實施例4將91公斤聚丙烯、0.2公斤酹類熱穩定劑Irganox 1010 (ClBA公司)、0.8公斤加工助劑硬脂酸鈣、2公斤線性低密度聚乙烯、I公斤劃傷修復劑、5公斤高嶺土在長徑比為I: 40的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合分散,擠出溫度為200°C,擠出造粒,最終得到產品。本發明產品,在材料表面受到輕微劃傷后,自然光照射10_30min后,常溫狀態下即具有迅速自我修復的功能。4N力劃傷后DL(5min) = 1.0, DL (IOmin) = 0.15,DL(30min)=0.03。實施例5將54公斤聚丙烯、0.6公斤酹類熱穩定劑Irganox 1010 (ClBA公司)、0.4公斤加工助劑EBS、10公斤高密度聚乙烯、5公斤劃傷修復劑、30公斤硫酸鋇在長徑比為1: 40的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合分散,擠出溫度為200°C,擠出造粒,最終得到產品。本發明產品,在材料表面受到輕微劃傷后,自然光照射10_30min后,常溫狀態下即具有迅速自我修復的功能。4N力劃傷后DL(5min) = 1.LDL(1Omin) = 0.25,DL (30min)=0.02。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計,其組分和含量:聚丙烯28-91.8%熱穩定劑0.1-1%潤滑劑0.1-1%增韌劑2-20%劃傷修復劑1-10%無機填料5-4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選用分子量為1-20萬的均聚PP、共聚PP或兩種的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穩定劑選自酚類、胺類、亞磷酸酯類、半受阻酚類、丙烯酰基官能團與硫代酯的復合物類和杯芳烴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潤滑劑選自低分子酯類、金屬皂類、硬脂酸復合酯類、酰胺類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韌劑選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氫化的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氫化的苯乙烯-丁二烯_苯乙烯二嵌段共聚物、乙烯-α -乙烯-辛烯共聚物、二兀乙丙膠和聚氨酯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劃傷修復劑為Α+Β 二元組合體系,其中A為殼聚糖、羧酸化殼聚糖、苯甲酰化殼聚糖、氰乙基殼聚糖、羥丙基殼聚糖、羥乙基殼聚糖、N-羧甲基化殼聚糖、殼聚糖的苯甲醛西佛堿、N-乙基殼聚糖、N- 丁二酰化殼聚糖、N-順丁烯二酰化殼聚糖、N-鄰苯二甲酰化殼聚糖和N-乙酰化殼聚糖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B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氯丙烷、環氧丁烷、環氧異丁烷、環氧環己烷和環氧環戊烷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無機填料選自碳酸鈣、滑石粉、高嶺土、云母、硅灰石、玻璃微珠、陶瓷微珠和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
8.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將聚丙烯、熱穩定劑、潤滑劑、增韌劑、劃傷修復劑、無機填料在長徑比為40: I的雙螺桿擠出機中熔融混合分散,擠出造粒,最終得到產品。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擠出溫度為170-240°C。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可自我修復功能的耐劃傷聚丙烯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數的組分聚丙烯28-91.8,熱穩定劑0.1-1,潤滑劑0.1-1,增韌劑2-20,劃傷修復劑1-10,無機礦粉5-40。本本發明產品,4N力劃傷后DL(5min)≤1.5,DL(10min)≤0.5,DL(30min)≤0.05。該材料具有在表面受到輕微劃傷后,自然光下暴露10-30min后,常溫狀態下對劃痕具有迅速自我修復的功能。可用于汽車內飾、家用電器外殼等對耐劃傷要求比較高的場合。
文檔編號C08K3/34GK103113663SQ20111036613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孫剛, 陳延安, 周英輝, 李國明, 程文超, 李欣, 李志平, 丁超, 羅忠富 申請人:上海金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