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高分子合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聚丙烯腈(PAN)的綠色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碳纖維的前體,聚丙烯腈(PAN)具備剛性、抗張強度、化學容忍性等優點,在航空航天、機械制造、運動器材等行業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眾所周知,具備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高立構規整度的聚丙烯腈是合成高質量的碳纖維材料的首要條件。然而,對于現有技術而言,丙烯腈的完全可控聚合仍然具有挑戰性,主要是因為丙烯腈的高反應活性和聚丙烯腈不良溶解性。
1961年Shindo等人首先報道了以PAN作為基質的碳纖維材料的成功制備。隨后,越來越多的碳纖維材料前體(PAN)通過本體、溶液、懸浮聚合等方法來制備。當然,副反應和苛刻的聚合條件一直是不可避免的因素,以至于這類碳纖維材料在機械性能的改善方面一直存在著局限。上世紀90年代,Nakano和Kunio首先報道了通過陰離子聚合方法成功制備出結構明確的聚丙烯腈,這為聚丙烯腈的結構表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之后,包括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合(RAFT)、單電子轉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在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技術被運用于制備分子量可設計、分子量分布較窄、結構明確的聚丙烯腈的聚合物中。相比于其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RAFT技術具備高的官能團容忍性、無金屬催化等有優點。然而,目前為止,也只有幾個成功的案例,他們主要是利用2-苯基-2-丙基苯并二硫(CDB)、2-氰丙基-2-基苯并二硫(CPDB)、S,S-二芐基三硫代碳酸鹽(DBTC)等作為鏈轉移劑,但是僅僅通過熱引發來制備聚丙烯腈聚合物。另外,60Co射線作為環境友好型能源資源,可以用來制備接枝、交聯聚合物或者是用來修飾聚合物;但是這類的60Co射線輻照聚合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丙烯腈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方法,在60Co射線輻照條件下,通過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合方法(RAFT技術)實現室溫下聚丙烯腈聚合物(PAN)的綠色可控合成;并且本發明的方法得到的聚丙烯腈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較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丙烯腈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RAFT試劑、丙烯腈、有機溶劑加入反應器中;然后除氧處理;然后在60Co射線輻照下進行聚合反應1~10小時,得到丙烯腈聚合物;所述60Co射線輻照的劑量率為0.6~1.8 kGy/h。
上述合成方法得到丙烯腈聚合物,其中,RAFT試劑與丙烯腈摩爾比為100~1500∶1;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適中、分子量分布比較窄。
上述技術方案中,用惰性氣體進行除氧處理。
上述技術方案中,60Co射線為60Co-γ射線、60Co-β射線中任意一種,優選60Co-γ射線。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丙烯腈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RAFT試劑、丙烯腈、有機溶劑加入反應器中;然后除氧處理;然后在60Co射線輻照下進行聚合反應1~10小時,得到聚丙烯腈;所述60Co射線輻照的劑量率為0.6~1.8 kGy/h;
(2)將步驟(1)的聚丙烯腈、丙烯腈、有機溶劑加入反應器中;然后除氧處理;然后在60Co射線輻照下進行聚合反應1~10小時,得到丙烯腈聚合物;所述60Co射線輻照的劑量率為0.6~1.8 kGy/h。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1)中,RAFT試劑與丙烯腈摩爾比為100~1500∶1;制備的聚合物分子量適中、分子量分布比較窄,更有利于后期的擴鏈反應。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2)中,聚丙烯腈、丙烯腈、有機溶劑的質量比為(1~2)∶(40~100)∶(100~200);用惰性氣體進行除氧處理;60Co射線為60Co-γ射線、60Co-β射線中任意一種,優選60Co-γ射線。
優選的,步驟(2)中,聚丙烯腈、丙烯腈、有機溶劑的質量比為(15~16)∶(400~420)∶(1300~1350)。
本發明中,RAFT試劑的制備方法為,將溴萘化合物、鎂條、碘和反應溶劑加入到反應容器中,反應0.5~2小時,然后控制溫度30~70℃條件下反應2~5小時;然后加入二硫化碳(CS2),繼續反應;反應結束后,反應溶液倒入水中,加入酸化試劑進行酸化,然后利用萃取溶劑進行萃取,再用飽和食鹽水洗,然后進行干燥濃縮,得到第一粗產物;第一粗產物用乙酸乙酯溶解,與二甲亞砜(DMSO)和少量碘反應過夜,通氣條件下加入自由基引發劑和苯,在40~80℃條件下反應10~20小時,濃縮后得到第二粗產物,通過兩次柱層析得到純產物。
上述技術方案中,溴萘化合物選自1-溴萘、2-溴萘、2,6-二溴萘、2,8-二溴萘中的任意一種,優選1-溴萘;反應溶劑選自四氫呋喃、二氯甲烷、丙酮、正己烷中任意一種,優選四氫呋喃(THF);酸化試劑選自鹽酸、硫酸、硝酸、醋酸中的任意一種,優選鹽酸;自由基引發劑選自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異庚腈、偶氮二異丁酸二甲酯中的任意一種,優選偶氮二異丁腈(AIBN)。
本發明中,首先制備聚丙烯腈,然后作為大分子鏈轉移劑進一步與丙烯腈進行聚合物反應,得到多種結構、分子量可控的丙烯腈聚合物。優選步驟(1)的聚丙烯腈的分子量Mn,GPC為1300~3900 g/mol,優選2000 g/mol;所限定的聚合物分子量適中、分子量分布比較窄,更有利于后期的擴鏈反應。
本發明中,有機溶劑選自二甲亞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碳酸亞乙酯(EC)中任意一種,優選碳酸亞乙酯(EC)。EC對丙烯腈的溶解性更有優勢,在聚合過程中可控性好,主要體現在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上。
本發明中,利用惰性氣體除氧,惰性氣體選自氮氣、氦氣、氖氣中的任意一種,優選氮氣。氮氣屬于常規惰性氣體,在同樣的使用用途下,從經濟角度思考,氮氣價格更加便宜。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中每一步反應完成之后都可以進行純化步驟,以便得到純度更高的產物,所述純化步驟包括色譜法、溶解/沉淀分離法、過濾法等。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實施,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發明首次在鏈轉移劑下,通過60Co射線輻照條件下,引發丙烯腈的輻照誘導活性自由基聚合,成功實現了丙烯腈的綠色合成,特別是本發明的方法只有三種組分,RAFT試劑、單體和溶劑,少于現有制備方法需要的組分,既避免了復雜副反應的發生,又解決了現有技術原料復雜、不環保的問題;
(2)本發明結合了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RAFT技術)和60Co-γ射線輻照方法,無需加熱,在室溫條件下實現了丙烯腈的活性可控聚合,與傳統的熱引發聚合相比,在工業上更具優勢,為實現節約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的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3)本發明在聚合過程中,無金屬催化劑使用,避免了金屬污染問題,為制備以PAN為基質的碳纖維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綠色合成方法;
(4)由于丙烯腈有強極性基團的存在,這特殊基團的存在使得丙烯腈體現出高的反應活性,很難實現可控聚合,60Co射線輻照聚合一般情況下也很難實現可控聚合,而本發明結合了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RAFT技術)和60Co射線輻照聚合,得到的PAN的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也較窄,卻實現了丙烯腈的活性可控聚合。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2中部分聚丙烯腈的GPC流出曲線圖;
圖2為相同輻照劑量率、不同比例下輻照聚合的動力學曲線圖;
圖3為不同比例下輻照聚合過程中Mn,GPC、Mw/Mn與單體轉化率的演變圖;
圖4為相同比例、不同輻照劑量率下輻照聚合的動力學曲線圖;
圖5為不同輻照劑量率下輻照聚合過程中Mn,GPC、Mw/Mn與單體轉化率的演變圖;
圖6為聚丙烯腈的核磁譜圖;
圖7為聚丙烯腈的質譜圖;
圖8為聚丙烯腈作為RAFT試劑引發丙烯腈、苯乙烯單體聚合前后的GPC流出曲線圖;
圖9為聚丙烯腈作為RAFT試劑引發丙烯腈、苯乙烯單體聚合前后的核磁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在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RAFT技術)的基礎上,使用了60Co射線這一環境友好型能源資源,協同作用誘導丙烯腈的室溫下活性/可控聚合,為制備以PAN為基質的碳纖維這類材料開拓了一種新的合成方法。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做出進一步的描述。
化學試劑:
1-溴萘,化學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鎂,2N,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碘,99.8%,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四氫呋喃,99.5%,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二硫化碳(CS2),化學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鹽酸,12M, 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二氯甲烷,99.5%,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無水硫酸鈉,98%,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乙酸乙酯,99.5%,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二甲亞砜(DMSO),99.5%,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偶氮二異丁腈(AIBN),化學純,上海試劑四廠,使用前重結晶兩次;
苯,99.5%,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石油醚,分析純,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腈(AN),分析純,使用前用短中性氧化鋁柱純化;
碳酸亞乙酯(EC),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N,N-二甲基甲酰胺(DMF),99.5%,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甲醇,分析純,江蘇強盛功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測試儀器及條件:
凝膠滲透色譜(GPC):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使用帶有TOSOH TSKgel SuperHM-M的凝膠滲透色譜儀,屬于自動進樣式,聚苯乙烯作為標樣計算聚合物分子量,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為流動相,流速為0.65 mL/min,溫度為40℃;
核磁共振氫譜(1H-NMR):使用Bruker 300MHz核磁儀,以CDCl3為溶劑,TMS為內標,室溫下測定;
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使用Bruker Ultraflex-III MS spectrometer質譜儀,以DCTB為基質。
實施例1:RAFT試劑的合成
將1-溴萘 (22.5 g, 0.11 mol) 和四氫呋喃 (90 mL)緩慢地加入帶有鎂條 (2.88 g, 0.12 mol)和少量碘的250 mL三頸燒瓶中,所用時間約1小時,在40~50℃條件下反應3小時。室溫條件下,將二硫化碳 (8.36 g, 0.11 mol)加入反應體系中,然后繼續反應8小時。反應溶液倒入水中,并用2 mol/L的鹽酸水溶液酸化,之后選用二氯甲烷 (40 mL×3)萃取。有機層用飽和食鹽水洗,無水硫酸鈉干燥。旋蒸除去溶劑之后,粗產品用50 mL乙酸乙酯溶解,與2.53 g DMSO、少量碘反應過夜。在通氣條件下,向體系中加入AIBN (10.8 g, 0.066 mol) 和 40 mL 苯,并在70 ℃條件下反應15小時。旋蒸除去溶劑后,得到粗產物13.01 g。粗產物用硅膠柱柱層析來純化,得到RAFT試劑CPDN;淋洗劑為石油醚:乙酸乙酯=10:1。1H NMR (CDCl3, 300 MHz), δ ppm: 8.10 (m, 1H), 7.85 (m, 2H), 7.50 (m, 2H), 7.43 (m, 2H), 1.96 (s, 6H)。
實施例2:一種丙烯腈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方法
將實施例1得到的RAFT試劑、丙烯腈(AN)、溶劑碳酸亞乙酯(EC,2.64g)加入到5 mL的安焙瓶中,用氮氣鼓泡法除氧,在60Co-γ射線輻照下發生聚合反應,室溫反應丙烯腈聚合物。停止反應,得到聚丙烯腈聚合物。表1為不同條件下丙烯腈的輻照誘導自由基聚合結果。
表1不同條件下丙烯腈的輻照誘導自由基聚合結果
GPC測試中聚苯乙烯作為標樣;稱重法計算轉化率;理論分子量計算方程為:
。
表1展示出一些不同條件下丙烯腈的輻照誘導自由基聚合結果,整體上可以看出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相對較窄,說明本發明基于活性自由基聚合(RAFT技術)基礎上,再結合60Co射線輻照聚合,可以實現聚合物分子量分子布窄的目標。
圖1為聚丙烯腈的GPC流出曲線圖,相同的輻照劑量率、相同的反應時間,單體與RAFT試劑的比例越大,聚合速度越快,聚合物分子量越大,表現出來的GPC保留時間值越小。
圖2為同一輻照劑量率、不同比例下輻照聚合的動力學曲線圖;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Ln([M]0/[M])與聚合時間呈一級線性關系,屬于可控聚合,而單體與RAFT試劑的比例越大,聚合速度越快,相同時間的Ln([M]0/[M])值越大,這說明可以通過控制單體與RAFT試劑的比例或者反應時間的長短可以實現聚合物分子量的可設計性。
圖3為不同比例下輻照聚合過程中Mn,GPC、Mw/Mn與單體轉化率的演變圖;圖4為相同比例、不同輻照劑量率下輻照聚合的動力學曲線圖;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Ln([M]0/[M])與聚合時間呈一級線性關系,屬于可控聚合,而輻照劑量率越大,聚合速度越快,相同時間的Ln([M]0/[M])值越大,這說明通過輻照劑量率的改變也可以實現聚合物分子量的可設計性。
圖5為不同輻照劑量率下輻照聚合過程中Mn,GPC、Mw/Mn與單體轉化率的演變圖;圖6為聚丙烯腈的核磁譜圖;圖7為聚丙烯腈的質譜圖;說明本發明在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60Co射線協同作用下,誘導丙烯腈的室溫下活性/可控聚合,為制備以PAN為基質的碳纖維這類材料開拓了一種新的合成方法。
實施例3:一種丙烯腈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方法
將15.26 mg的PAN (表 1中1c)、0.41 g丙烯腈(AN)、1.32 g碳酸亞乙酯(EC)加入到5 mL的安焙瓶中,用氮氣鼓泡法除氧,在60Co-γ射線輻照下發生聚合反應,反應時間為4小時。然后反應溶液用DMF(2 mL)溶解,然后用200 mL甲醇溶解;抽濾,得到的聚合物用真空干燥箱30℃干燥24小時,得到123.0 mg丙烯腈聚合物。
圖8為聚丙烯腈作為RAFT試劑引發丙烯腈單體聚合前后的GPC流出曲線圖,圖9為聚丙烯腈作為RAFT試劑引發丙烯腈單體聚合前后的核磁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聚丙烯腈作為RAFT試劑引發丙烯腈單體聚合前后分子量發生了變化,即分子量有所增長,說明聚合物末端依然可引發同類單體聚合,符合活性聚合特征,證明輻照誘導丙烯腈聚合屬于活性聚合。
實施例4:一種丙烯腈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方法
將15.2 mg的PAN (表 1中2c)、0.4 g丙烯腈(AN)、1.3 g碳酸亞乙酯(EC)加入到5 mL的安焙瓶中,用氮氣鼓泡法除氧,在60Co-γ射線輻照下發生聚合反應,反應時間為2小時。然后反應溶液用DMF(2 mL)溶解,然后用200 mL甲醇溶解;抽濾,得到的聚合物用真空干燥箱30℃干燥24小時,得到118.8 mg丙烯腈聚合物,GPC分子量為48880g/mol,分子量分布為1.29。
實施例5:一種丙烯腈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方法
將15.26 mg的PAN (表1中3b)、0.41 g丙烯腈(AN)、1.35 g碳酸亞乙酯(EC)加入到5 mL的安焙瓶中,用氮氣鼓泡法除氧,在60Co-γ射線輻照下發生聚合反應,反應時間為10小時。然后反應溶液用DMF(2 mL)溶解,然后用200 mL甲醇溶解;抽濾,得到的聚合物用真空干燥箱30℃干燥24小時,得到121.2 mg丙烯腈聚合物,GPC分子量為38980g/mol,分子量分布為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