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內包裝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EPS泡沫塑料制品是污染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規定,此產品面臨淘汰。然而EPS泡沫塑料質輕、有彈性,作為緩沖包裝材料至今尚無理想的替代品。
目前主要替代品是紙漿模塑緩沖包裝材料,它以紙漿為原料,經制漿、真空吸附成型,干燥而成。制品應用在小型電子儀器、家用電器等行業。但制品過于致密,耐沖擊性能差,緩沖性較EPS發泡塑料低。用大量的木材制漿。制漿過程污染水源。生產成本高于EPS發泡塑料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不污染環境、產品重量輕、抗壓抗震強度好、防潮、防霉;而且易于降解、降解后可回收作為有機肥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60-100份、輔料40-50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0-20份、植物淀粉20-4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5-25份、硬脂酸鋅6-8份、發泡劑4-6份、乙酸鋅6-10份、吸附劑1-3份、柔軟劑3-5份、填料15-25份、淀粉改性劑3-5份、防腐劑1-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60份、輔料40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0份、植物淀粉2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5份、硬脂酸鋅6份、發泡劑4份、乙酸鋅6份、吸附劑1份、柔軟劑3份、填料15份、淀粉改性劑3份、防腐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80份、輔料45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5份、植物淀粉3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20份、硬脂酸鋅7份、發泡劑5份、乙酸鋅8份、吸附劑2份、柔軟劑4份、填料20份、淀粉改性劑4份、防腐劑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100份、輔料50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20份、植物淀粉4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25份、硬脂酸鋅8份、發泡劑6份、乙酸鋅10份、吸附劑3份、柔軟劑5份、填料25份、淀粉改性劑5份、防腐劑3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植物纖維、輔料、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植物淀粉、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填料打碎進行混合,加入水,攪拌均勻;
步驟二、向步驟一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酸鋅、硬脂酸鈣,混勻;
步驟三、將發泡劑、吸附劑、柔軟劑、淀粉改性劑、防腐劑,攪拌均勻后,加入到步驟二所得的混合物中混勻,發泡,既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不污染環境、產品重量輕、抗壓抗震強度好、防潮、防霉;而且易于降解、降解后可回收作為有機肥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60-100份、輔料40-50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0-20份、植物淀粉20-4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5-25份、硬脂酸鋅6-8份、發泡劑4-6份、乙酸鋅6-10份、吸附劑1-3份、柔軟劑3-5份、填料15-25份、淀粉改性劑3-5份、防腐劑1-3份。
實施例二:
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60份、輔料40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0份、植物淀粉2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5份、硬脂酸鋅6份、發泡劑4份、乙酸鋅6份、吸附劑1份、柔軟劑3份、填料15份、淀粉改性劑3份、防腐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80份、輔料45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15份、植物淀粉3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20份、硬脂酸鋅7份、發泡劑5份、乙酸鋅8份、吸附劑2份、柔軟劑4份、填料20份、淀粉改性劑4份、防腐劑2份。
實施例四:
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植物纖維100份、輔料50份、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20份、植物淀粉40份、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25份、硬脂酸鋅8份、發泡劑6份、乙酸鋅10份、吸附劑3份、柔軟劑5份、填料25份、淀粉改性劑5份、防腐劑3份。
實施例五:
一種植物纖維包裝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植物纖維、輔料、廢棄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植物淀粉、發泡聚苯乙烯塑料顆粒、填料打碎進行混合,加入水,攪拌均勻;
步驟二、向步驟一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酸鋅、硬脂酸鈣,混勻;
步驟三、將發泡劑、吸附劑、柔軟劑、淀粉改性劑、防腐劑,攪拌均勻后,加入到步驟二所得的混合物中混勻,發泡,既得成品。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