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浸滲劑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由于鑄造工藝、材料結(jié)晶和收縮、氣泡等原因,成型的鑄件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一些孔隙。許多鑄件都要求具有良好的氣密性,也就是說不能有漏氣。但是在鑄件的鑄造過程中,產(chǎn)品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孔隙,而且概率非常高。如果不能采取措施補救,大量鑄件只能當成廢品而重新回爐進行再鑄造。這樣會浪費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采用浸滲技術(shù)對有微孔或砂眼的鑄件進行修復已經(jīng)成為行業(yè)共識。目前,眾多的企業(yè)已將浸滲作為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排進工藝文件。浸滲技術(shù)已廣泛應(yīng)用于汽車、摩托車、火車、空調(diào)制冷、航空等行業(yè)。可有效填堵黑色金屬鑄件(鑄鐵、鑄鋼等);有色金屬鑄件(鋁合金、鎂合金、銅合金、鋅合金等);粉末冶金件、陶瓷件等微孔缺陷。
浸滲技術(shù)的關(guān)鍵材料為有機浸滲劑,這類材料主要成分是低粘度熱固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混合物,其缺陷在于:(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固化收縮率大,很多單體的收縮率在15%,導致浸滲劑在固化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裂痕和二次收縮空隙,影響修復效果,尤其是修復的鑄件空隙較大時。
另外目前商品化的有機浸滲劑水洗性不太好,在浸滲完成后,鑄件表面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因為沒有洗干凈導致固化的白色殘膠固化物,影響鑄件表面外觀和裝配。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降低有機浸潤劑的固化收縮率并提高其水洗性。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各組分按質(zhì)量份計為:
100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5~30份收縮率改性劑,0.02~1份阻聚劑,2~10份水洗性改性劑,0.01~0.5份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chǔ)上,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chǔ)上,所述的收縮率改性劑為乙二醇、多縮乙二醇、多縮乙二醇烷基醚、聚乙二醇異辛酸酯、聚乙二醇油酸酯、聚乙二醇月桂酯、己二酸聚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chǔ)上,所述的阻聚劑為有機酚類化合物。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chǔ)上,所述的阻聚劑為對苯二酚、對羥基苯甲醚、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中的一種或幾種。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chǔ)上,所述水性改性劑為吐溫80、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的一種或兩種。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chǔ)上,所述的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或偶氮二異庚腈中的一種或兩種。
一種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100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5~30份收縮率改性劑、0.02~1份阻聚劑、0.01~0.5份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2~10份水洗性改性劑分別加入制膠容器,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出料后,將制得的有機浸滲劑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避光保存。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本發(fā)明在制備過程中添加了收縮率改性劑,該收縮率改性劑能夠有效的改善和補償(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聚合中的收縮率,可有效解決現(xiàn)有有機浸滲劑固化收縮率大而導致的容易出現(xiàn)裂痕和二次收縮空隙的問題;同時通過添加新型水洗性改性劑,可大幅改善浸滲劑可水洗性,解決浸滲劑浸滲后表面殘膠問題。
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制備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廣泛應(yīng)用于金屬鑄造件、粉末冶金件內(nèi)部微孔或砂眼的修復和密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100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5~30份收縮率改性劑,0.02~1份阻聚劑,2~10份水洗性改性劑,0.01~0.5份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其中“(甲基)”的括號表示該化合物可以帶甲基也可以不帶甲基。
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收縮率改性劑為乙二醇、多縮乙二醇、多縮乙二醇烷基醚、聚乙二醇異辛酸酯、聚乙二醇油酸酯、聚乙二醇月桂酯、己二酸聚酯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阻聚劑為有機酚類化合物。所述的阻聚劑為對苯二酚、對羥基苯甲醚、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水性改性劑為吐溫80(聚氧乙烯脫水山梨醇單油酸酯)、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所述的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或偶氮二異庚腈中的一種或兩種。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100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5~30份收縮率改性劑、0.02~1份阻聚劑、0.01~0.5份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2~10份水洗性改性劑分別加入制膠容器,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出料后,將制得的有機浸滲劑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避光保存。
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制備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是一種低粘度琥珀色液體,存貯在深色的聚乙烯塑料桶中,該有機浸滲劑廣泛應(yīng)用于金屬鑄造件、粉末冶金件內(nèi)部微孔或砂眼的修復和密封。本發(fā)明的單組份高填充間隙厭氧膠,室溫條件下,為琥珀色液體,初固時間(90℃)在4min左右,貯存穩(wěn)定性優(yōu)異(75℃×20min不凝膠),常溫下在深色的聚乙烯塑料桶中可以保存1年以上,體積收縮率≤3%,5min水洗鑄件表面無殘膠。
下列實施例和比較例將更詳細介紹本發(fā)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各成分的含量,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均以質(zhì)量份計。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80份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收縮率改性劑:5份三乙二醇單丁醚(多縮乙二醇烷基醚的一種);
阻聚劑:0.4份對苯二酚;
水洗性改性劑:4.4份吐溫80;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80份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2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5份三乙二醇單丁醚、0.4份對苯二酚、4.4份吐溫80、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性能測試:
1、粘度:按照GB/2794測試。
2、穩(wěn)定性:將浸滲劑裝入試管后置于75℃油浴,測定出現(xiàn)凝膠的時間,若凝膠時間≥20min表示合格,反之不合格。
3、固化速度:將浸滲劑裝入試管后置于90℃油浴,測試剛出現(xiàn)凝膠的時間。
4、體積收縮率:分別采用比重計法和排水法測定
有機浸滲密封劑固化前膠液密度(ρa)和固化后膠棒密度(ρc),則
收縮率=(ρc-ρa)/ρc。
5、水洗性:將30mm×30mm×30mm的鋁塊上、下、左三面各垂直打一個深20mm的M8螺紋孔,將此試件浸沒在浸滲劑中后取出,在自來水槽中擺動清洗5min,然后置于90℃熱水槽中固化15min后取出,觀察試件表面和所有螺紋孔中是否有殘膠。
測試結(jié)果見表1。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7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收縮率改性劑:30份乙二醇;
阻聚劑:0.4份對羥基苯甲醚;
水洗性改性劑:10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入7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30份乙二醇、0.4份對羥基苯甲醚、10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性能測試同實施例1。
測試結(jié)果見表1。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35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5份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3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收縮率改性劑:10份乙二醇、10份聚乙二醇異辛酸酯、10份聚乙二醇月桂酯;
阻聚劑: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
水洗性改性劑:10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入35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5份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3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10份乙二醇、10份聚乙二醇異辛酸酯、10份聚乙二醇月桂酯、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10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性能測試同實施例1。
測試結(jié)果見表1。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提供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3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0份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4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收縮率改性劑:10份乙二醇、10份三乙二醇單甲醚、10份己二酸丙二醇酯;
阻聚劑: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
水洗性改性劑:2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入3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30份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40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10份乙二醇、10份三乙二醇單甲醚、10份己二酸丙二醇酯、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2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性能測試同實施例1。
測試結(jié)果見表1。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提供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3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5份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45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收縮率改性劑:8份乙二醇、7份三乙二醇單甲醚;
阻聚劑: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
水洗性改性劑:6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入3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5份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45份甲基丙烯酸羥乙酯、8份乙二醇、7份三乙二醇單甲醚、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6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實施例6:
本實施例提供的低收縮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6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酯、25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
收縮率改性劑:8份乙二醇、7份三乙二醇單甲醚;
阻聚劑: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
水洗性改性劑:6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入60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酯、25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8份乙二醇、7份三乙二醇單甲醚、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6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比較例1
本比較例提供的現(xiàn)有傳統(tǒng)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75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酯、10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
阻聚劑: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
水洗性改性劑:5份MAZON93(制造商:BASF);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入75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酯、10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5份MAZON93、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比較例2:
本比較例提供的水洗性改進型熱固化有機浸滲劑,包括
75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酯、15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
阻聚劑: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
水洗性改性劑:5份MAZON93(制造商:BASF);
自由基聚合熱引發(fā)劑:0.2份偶氮二異丁腈。
制備方法:
1)在容器中依次加入75份二縮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份甲基丙烯酸月桂酯、15份甲基丙烯酸羥丙酯、0.2份對羥基苯甲醚、0.2份2,6-二叔丁基對甲苯酚、6份異構(gòu)十三醇聚氧乙烯醚類化合物、0.2份偶氮二異丁腈,在5℃~35℃下攪拌至固體物料完全溶解均勻;
2)出料,灌裝于低密度聚乙烯材質(zhì)包裝桶,避光保存,待用。
表1:實施例1~6及比較例1~2的性能測試結(jié)果
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對于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nèi)容屬于本領(lǐng)域?qū)I(yè)技術(shù)人員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