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產過程中2-吡咯烷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驟:
1)將分離N-乙烯基吡咯烷酮后余下的物料充入帶有可通入加熱介質的旋轉的空心耙軸、耙桿和耙齒的塔釜,開啟真空機組;
2)啟動驅動裝置使耙軸、耙桿和耙齒開始旋轉攪拌,開始加熱,精餾塔全回流操作,物料中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回流罐中富集,當塔頂餾出物中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含量不再繼續增加時,將回流罐中的液體全部放入第1接收罐;
3)調整塔釜溫度,精餾塔進行全回流操作,當塔頂餾出物中2-吡咯烷酮的質量百分比含量達到99.5%以上時,調整回流比,開始采出2-吡咯烷酮至第2接收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產過程中2-吡咯烷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所述帶有可通入加熱介質的旋轉的空心耙軸、耙桿和耙齒的塔釜是在塔釜中下部設有一旋轉耙軸并與驅動裝置相連;塔釜筒體外設有加熱夾套,所述旋轉耙軸為空心軸,在空心軸上設置多組與空心軸垂直的空心耙桿,每組耙桿設有兩個耙桿,分別在空心軸的兩邊呈一字形,并與相鄰的另一組耙桿垂直;所述空心耙桿的頂端設置耙齒;所述耙齒為長方體刮板,用于攪拌和刮離筒壁粘稠物料;所述空心軸和空心耙桿中設置中心管,空心軸中的中心管與空心耙桿中的中心管相連通,空心軸中的環隙與空心耙桿中的環隙相連通,用于通入加熱介質進行加熱。
3.如權利要求1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產過程中2-吡咯烷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所述耙桿的長度為塔釜筒體直徑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每組耙桿之間的間距為100~300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產過程中2-吡咯烷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所述空心耙軸的轉速為10~80r/min。
5.如權利要求1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產過程中2-吡咯烷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所述加熱介質采用導熱油或蒸汽。
6.如權利要求1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產過程中2-吡咯烷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所述精餾塔為填料塔,填料為不銹鋼絲網波紋規整填料或不銹鋼板網波紋規整填料。
7.如權利要求1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生產過程中2-吡咯烷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所述調整塔釜溫度為110~160℃,精餾塔的塔頂溫度為80~110℃,精餾塔塔頂的絕對壓力為400~2666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