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萃取探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及其制備與應用。
背景技術:
孔雀石綠(malachitegreen,mg)又稱苯胺綠、鹽基塊綠等,是一種陽離子型的偶氮化合物,屬于三苯甲烷類染料,廣泛用于制陶業、紡織業、皮革業、食品顏色劑和細胞化學染色。在以往的漁業生產中,孔雀石綠被用作驅蟲劑、殺蟲劑和防腐劑大量地應用于防治水產動物的水霉病、鰓霉病和寄生蟲病等,但其具有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生物蓄積性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典型特征,近年來,孔雀石綠已成為生物、食品和環境分析領域普遍關注和研究的熱點。目前,孔雀石綠的檢測技術主要為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但傳統的分析方法耗時繁瑣,需要消耗大量溶劑和樣品進行較長時間提取,并需要樣品前處理對復雜基質中的痕量孔雀石綠進行富集和凈化,以消除基質干擾,這些繁瑣復雜的前處理工作會對分析結果帶來無法預測的誤差。
近年來,環境和生物體中獸藥孔雀石綠殘留的檢測是公認的熱點問題之一。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是常規的檢測孔雀石綠的方法。然而,該方法繁瑣耗時,需要大體積的樣品來進行痕量目標物的富集,而且需要多步的前處理手段來消除基體的干擾。另外一個分析難點是孔雀石綠是水溶性的極性化合物,十分難以從極性的復雜基體中分離出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是以孔雀石綠為模板分子,通過將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在表面富含羥基的尖狀木纖維基質進行熱聚合反應,獲得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方法制備的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的應用。
本發明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s1.將功能單體和乳化劑混合,在攪拌條件下70~110℃加熱,得到分子印跡預乳液;
s2.分子印跡預乳液加入去離子水、碳酸氫鈉和引發劑,溫度升至70~110℃反應,得到種子乳液;
s3.在種子乳液中滴加硅烷化試劑,反應0.5~1h,得到聚丙烯酸酯乳液;
s4.將聚丙烯酸酯乳液靜置后冷卻至20~40℃,用氨水調節ph至7~9,再加入孔雀石綠模版分子,制得孔雀石綠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
s5.將干凈的木質纖維或竹質纖維在孔雀石綠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中浸泡后,在80~120℃熱聚合反應20~60min,用洗脫液洗去孔雀石綠模版分子后,得到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
優選地,步驟s1中所述功能單體為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羥丙酯、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一種以上,所述乳化劑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鈉或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以上,所述功能單體和乳化劑的質量為(10~50):1。
優選地,步驟s1中所述攪拌的速率為10000~30000rpm/min。
優選地,步驟s2中所述引發劑為過硫酸鉀、偶氮二異丁腈或過氧化苯甲酰,所述分子印跡預乳液和去離子水的體積比為(1~3):1,所述碳酸氫鈉和引發劑的質量比為(2~3):1。
優選地,步驟s2中所述反應的時間為3~5h。
優選地,步驟s4中所述靜置的時間為2~3h;步驟s5中所述浸泡的時間為5~20min,所述洗脫液為甲醇和乙酸銨,所述甲醇和乙酸銨的體積比為95:5。
上述方法制備的表面修飾分子印跡的固相微萃取探針。
優選地,包括帶有尖端的固體基質和涂層材料,所述的帶有尖端的固體基質為木質纖維或竹質纖維;所述木質纖維或竹質纖維的直徑在0.1~0.2mm,所述涂層材料為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
上述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在萃取痕量的目標物中的應用。
優選地,所述目標物為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或隱性結晶紫中的一種以上。
另外,上述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在電噴霧電離進行質譜分析中的應用。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是集采樣、萃取、濃縮和進樣于一體的前處理技術,其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具有吸附萃取功能的涂層材料固載在一定的基質表面,與樣品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將目標分析物富集濃縮,然后進行解吸,從而對樣品中的目標物進行分析。其具有樣品用量小、選擇性高等優點。spme涂層材料的性質決定了萃取容量、選擇性和靈敏度
原位電離質譜(ambientmassspectrometry,ams)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無需或者只需很少樣品前處理步驟,在敞開的常壓環境中可直接對物體表面物質進行離子化的質譜分析技術。對于復雜基體中的目標分析物而言,spme與ams聯用是一種直接有效的分析手段。將這兩種技術聯用,能夠大大的提高檢測靈敏度、降低復雜基體的基體效應,同時又能實現復雜樣品的直接、快速的分析。基于此技術的優點,發展一種可直接用于復雜基體痕量化合物固相微萃取和直接電噴霧質譜分析的探針對樣品快速檢測具有很大的潛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發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針在對樣品中目標物進行萃取后,可以作為固體基質電噴霧離子源來進行直接電噴霧離子化質譜分析。固相微萃取探針固定在距離質譜入口處5-20mm的支架(例如三維移動平臺),其尖端對準質譜入口,質譜入口端施加高壓電場以進行固相微萃取探針解吸/電離質譜分析。該方法整合了固相微萃取和探針電噴霧質譜技術,將固相微萃取探針作為固體基質來誘導電噴霧離子化,實現了痕量孔雀石綠的直接、快速分析。方法學考察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線性、重復性和回收率的特點,可有效用于目標物的定量分析。
本發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針的涂層材料是以孔雀石綠為模版分子制成的表面分子印跡聚合膜,模版分子被洗脫下來后,印跡位點帶有負電荷的羧酸根(-coo-),可與孔雀石綠或其結構類似化合物的帶有正電荷的伯胺基團進行離子鍵結合,從而達到與目標物的特異性識別吸附。因此,本發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針對孔雀石綠或其結構類似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使得萃取過程的對目標物具有極強的選擇性和富集能力,尤其適合用于帶有三苯甲烷和氨基基團的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隱性結晶紫等化合物的分析檢測。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針以孔雀石綠為模版分子制成的表面分子印跡聚合膜,模版分子被洗脫下來后,印跡位點帶有負電荷的羧酸根(-coo-),可與帶有三苯甲烷和氨基基團的孔雀石綠或其結構類似化合物中正電荷的伯胺基團進行離子鍵結合,從而達到與帶有三苯甲烷和氨基基團的目標物的特異性識別吸附,可以用于直接檢測痕量的孔雀石綠。
2.本發明的方法整合了固相微萃取和探針電噴霧質譜技術,將固相微萃取探針作為固體基質來誘導電噴霧離子化,實現了痕量孔雀石綠的直接、快速分析。該方法具有良好的線性、重復性和回收率的特點,可有效用于目標物的定量分析,尤其適合用于帶有三苯甲烷和氨基基團的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隱性結晶紫等化合物的分析檢測。
3.本發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針對孔雀石綠或其結構類似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使得萃取過程的對帶有三苯甲烷和氨基基團的目標物具有極強的選擇性和富集能力,最高可達1854倍,且方法線性關系良好,回收率高,重復性好。
4.本發明可以針對復雜基體中的孔雀石綠進行有效地萃取富集,其富集系數最高可達1800倍,檢出限可達0.01μg/l。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固相微萃取探針的制備過程。
圖2是固相微萃取探針的紅外光譜圖。
圖3是本發明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離子源示意圖。
圖4是固相微萃取探針的萃取率與溶液體積和萃取時間的關系。
圖5是實施例1制備的固相微萃取探針在不同基質中對目標物萃取率對比圖。
圖6是有模版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mip-tip)與無模版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nip-tip)對目標物(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隱性結晶紫、堿性黃ⅰ和玫紅酸)選擇性吸附的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內容,但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除非特別說明,本發明采用的試劑、方法和設備為本技術領域常規試劑、方法和設備。
下述實施例中所采用的材料和試劑為: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苯乙烯、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羥丙酯、十二烷基硫酸鈉、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過硫酸鉀、碳酸氫鈉氨水、甲醇、冰醋酸、去離子水。
標準物質:孔雀石綠(malachitegreen,mg)、隱性孔雀石綠(leucomalachitegreen,lmg)、結晶紫(crystalviolet,cv)、隱性結晶紫(leucocrystalviolet,lcv)、堿性黃ⅰ(thioflavint,tht)、玫紅酸(rosolicacid,ra)。內標:孔雀石綠苦味酸鹽-d5(mg-d5)。所有標準物質純度均>99%。
實施例1固相微萃取探針的制備
1.取24ml去離子水,加入0.1g甲基丙烯酸、0.05g丙烯酸、0.2g苯乙烯、0.2g丙烯酸羥丙酯、1.5g丙烯酸丁酯、1.5g丙烯酸-2-乙基己酯功能單體和0.05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0.05g十二烷基硫酸鈉乳化劑,在乳化機(20000rpm/min)攪拌15min制得預乳液備用。
2.在裝有溫度計、回流冷凝管、攪拌器的四口燒瓶中加入13ml去離子水、0.1g碳酸氫鈉、約7.5g預乳液,在250rpm/min攪拌下升溫至80℃,再加入一半的5ml0.11mol/l過硫酸鉀引發劑,反應1h后,得到泛藍光的種子乳液。
3.把攪拌速度降低,在4h內滴加完剩余的預乳液和過硫酸鉀溶劑至種子乳液中,得到丙烯酸酯乳液,繼續滴加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0.5h后再加入1ml過硫酸鉀以消除殘余的單體,溫度保持2.5h后,再冷卻至40℃,通過氨水調節ph至8.5,得到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
4.把木纖維剪成約2cm長度,然后用小刀進一步把木纖維尖端部分削成更為尖細的尖端(外徑為0.1~0.2mm,與商品化電噴霧離子源的毛細管尺寸相近),制作成固相微萃取探針的木纖維基質。
5.晾干后的木質纖維(樺木牙簽)放入通入氮氣除氧15min的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浸泡10min。取出木質纖維于烘箱以120℃熱聚反應20min。
6.反應完成后,木質纖維浸泡于洗脫液(甲醇/乙酸銨的體積比=95:5),置恒溫振蕩器(轉速100rpm/min)洗脫48h,其中每24h更換一次洗脫液。洗脫完畢后,木質纖維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即得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如圖1所示。
實施例2
1.取24ml去離子水,加入0.3g甲基丙烯酸、0.15g丙烯酸、0.6g苯乙烯、0.6g丙烯酸羥丙酯、4.5g丙烯酸丁酯、4.5g丙烯酸-2-乙基己酯功能單體和0.15g十二烷基硫酸鈉和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劑,在乳化機(10000rpm/min)攪拌15min制得預乳液備用。
2.在裝有溫度計、回流冷凝管、攪拌器的四口燒瓶中加入13ml去離子水、0.1g碳酸氫鈉、約7.5g預乳液,在250rpm/min攪拌下升溫至110℃,再加入一半的5ml0.11mol/l偶氮二異丁腈引發劑,反應3h后,得到泛藍光的種子乳液。
3.把攪拌速度降低,在4h內滴加完剩余的預乳液和過硫酸鉀溶劑至種子乳液中,得到丙烯酸酯乳液,繼續滴加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反應0.5h后再加入1ml過硫酸鉀以消除殘余的單體,溫度保持2h后,再冷卻至40℃,通過氨水調節ph至7,得到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
4.把木纖維剪成約2cm長度,然后用小刀進一步把木纖維尖端部分削成更為尖細的尖端(外徑為0.1~0.2mm,與商品化電噴霧離子源的毛細管尺寸相近),制作成固相微萃取探針的木纖維基質。
5.晾干后的木質纖維放入通入氮氣除氧15min的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浸泡10min。取出木質纖維于烘箱以120℃熱聚反應20min。
6.反應完成后,木質纖維浸泡于洗脫液(甲醇/乙酸銨的體積比=95:5),置恒溫振蕩器(轉速100rpm/min)洗脫48h,其中每24h更換一次洗脫液。洗脫完畢后,木質纖維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即得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
實施例3
1.取24ml去離子水,加入0.51g甲基丙烯酸、0.26g丙烯酸、1g苯乙烯、1g丙烯酸羥丙酯、7.7g丙烯酸丁酯、7.7g丙烯酸-2-乙基己酯功能單體和0.26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0.26g十二烷基硫酸鈉乳化劑,在乳化機(30000rpm/min)攪拌15min制得預乳液備用。
2.在裝有溫度計、回流冷凝管、攪拌器的四口燒瓶中加入13ml去離子水、0.1g碳酸氫鈉、約7.5g預乳液,在250rpm/min攪拌下升溫至70℃,再加入一半的5ml0.11mol/l過氧化苯甲酰引發劑,反應5h后,得到泛藍光的種子乳液。
3.把攪拌速度降低,在4h內滴加完剩余的預乳液和過硫酸鉀溶劑至種子乳液中,得到丙烯酸酯乳液,繼續滴加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反應1h后再加入1ml過硫酸鉀以消除殘余的單體,溫度保持3h后,再冷卻至20℃,通過氨水調節ph至9,得到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
4.把木纖維剪成約2cm長度,然后用小刀進一步把木纖維尖端部分削成更為尖細的尖端(外徑為0.1~0.2mm,與商品化電噴霧離子源的毛細管尺寸相近),制作成固相微萃取探針的木纖維基質。
5.晾干后的竹質纖維放入通入氮氣除氧15min的有機硅改性丙烯酸酯分子印跡乳液,浸泡10min。取出竹質纖維于烘箱以80℃熱聚反應60min。
6.反應完成后,竹質纖維浸泡于洗脫液(甲醇/乙酸銨的體積比=95:5),置恒溫振蕩器(轉速100rpm/min)洗脫48h,其中每24h更換一次洗脫液。洗脫完畢后,竹質纖維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即得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
實施例4固相微萃取探針的表征
圖2為固相微萃取探針的紅外光譜圖。其中,a為無涂層木質纖維的固相微萃取探針,b為無模版表面修飾分子的固相微萃取探針,c為有模版表面修飾分子的固相微萃取探針。從圖2中可知,有分子印跡聚合膜涂層的探針比無涂層木質纖維明顯多出許多官能團的吸收峰。丙烯酸酯聚合后表露出的-coo-特異性識別位點增多,使得1734cm-1c=o的伸縮振動吸收峰變強。而無模版分子的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與有模版分子的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的紅外譜圖的差異主要在3440cm-1處,有模版分子的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在3440cm-1的吸收峰更強,主要因為有孔雀石綠模版分子的紅外吸收。
實施例5萃取及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質譜分析
圖3是本發明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離子源示意圖。將微萃取探針于含有目標物的基體中進行萃取后,將高壓電場加載于微萃取探針,并滴加噴霧溶劑使得目標物解吸并誘導電噴霧的形成,直接于質譜中進行分析。
樣品萃取的操作方式與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方式一致,采用直接萃取的模式。萃取后,將固相微萃取探針固定在三維移動臺上,使探針尖端對準質譜入口并距離質譜入口約10mm,使用移液槍將10μl的解吸溶劑滴加到探針尖端的表面,解吸的樣品溶液在質譜的真空系統作用下形成一股吸力,通過探針表面的分子印跡涂層向探針的尖端移動,在尖端形成泰勒錐,在毛細管端口的高壓電場作用下形成帶電液滴細的噴霧,液滴在電場和真空系統的作用下,飛向毛細管。在高流量的高溫反吹干燥氮氣的反向流動,噴霧液滴進一步脫溶劑形成帶電荷的氣相離子,通過質譜入口進入質量分析器進行分析。
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質譜分析:正離子檢測模式,離子傳輸管溫度350℃,錐口電壓為65v,八極桿電壓為750v,霧化器壓力為1psi,干燥器流量為1l/min,串聯四極桿質譜分析采用選擇高分辨掃描模式,掃描質量范圍100~500m/z,離子參數見表1。從表1中可知,在優化毛細管出口電壓與毛細管電壓的參數后,使mg、lmg、cv、lcv和mg-d5的[m+h]+峰的響應信號達到最大,獲得最佳的子離子,故選擇豐度最高的子離子的電壓參數為電離最佳參數。
表1各種化合物的質譜采集參數
注:*標記為實驗內標物
實施例6萃取條件研究
在純凈水樣品中以50μg/l的添加量加入mg,研究不同萃取條件(溶液體積、萃取時間)對萃取結果的影響,如圖4所示。其中,圖4(1)為不同溶液體積(5、10、50、100、150、200ml)下的萃取結果。,圖4(2)為萃取時間對萃取結果的影響。從圖4(1)中可知,增加溶液體積有利于提供更多的目標物,從而提高萃取效率。在低濃度范圍內,提高溶液體積明顯有利于萃取效率的提升,但當達到一定體積后(100ml),萃取達到動態平衡,溶液體積進一步的增加無法明顯地提升萃取效率。從圖4(2)中可知,分析物在樣品溶液及固相微萃取探針之間的分布是一個動態平衡,萃取效率隨著萃取時間的增加而提升,直到在40min時達到動態平衡。
實施例7萃取能力研究
樣品萃取的操作方式與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方式一致,采用直接萃取的模式。
水樣(去離子水和河水):采用蒸餾水或河水各采配制mg、lmg、cv和lcv濃度為50μg/l的混合加標樣品,有模版分子的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mip-tip)置于去離子水和河水中400rpm攪拌萃取40min。
牛奶樣品:mip-tip加入到牛奶采配制mg、lmg、cv和lcv濃度為50μg/l的混合加標樣品中400rpm攪拌萃取60min。
萃取完后,將固相微萃取探針快速從樣品中取出,然后放入去離子水中潤洗10s后取出,待自然晾干后進行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質譜分析,研究固相微萃取探針的抗干擾萃取能力(圖5)。
圖5是實施例1制備的固相微萃取探針在不同基質(去離子水、河水和牛奶)中對mg、lmg、cv和lcv萃取率對比圖。從圖5中可知,固相微萃取探針在江水和牛奶中萃取mg、lmg、cv和lcv的吸附量比在去離子水中的吸附量低,江水和牛奶中含有許多復雜基質,直接影響到目標化合物的吸附效率,但總體來看,即便在食品和環境樣品的復雜基體中,mip-tip仍對mg和cv及其代謝產物有較好的選擇性吸附。
本發明固相微萃取探針的萃取能力通過研究mip-tip在不同基體中的富集倍數來確定。在水樣基體中,500ml(5倍最優量)的樣品溶液進行120min(3倍最優時間)的萃取,以模擬原位分析條件。對于牛奶樣品,采用優化的實驗條件,即,100ml溶液下萃取60min。所獲得的富集倍數如表2所示。表2為固相微萃取探針萃取不同基質中mg類化合物的富集倍數。從表2中可知,本發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針對于水基體具有非常理想的富集能力。對于純凈水、河水樣本,富集倍數值達到約1100-1800倍。不同的水基體對固相微萃取探針的富集能力影響并不明顯。
在牛奶樣品中,最佳萃取條件下的富集倍數值可達400-550倍。盡管在牛奶樣本中,由于基體雜質的干擾,其富集能力遠低于水樣,然而,如此的富集能力已比現有的方法提高了1個數量級的靈敏度。
表2固相微萃取探針萃取不同基質中mg類化合物的富集倍數
實施例8特異性吸附研究
圖6是有模版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mip-tip)與無模版表面修飾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探針(nip-tip)對樣品(mg、lmg、cv、lcv、tht和ra)選擇性吸附的結果。其中,圖6(1)為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隱性結晶紫、堿性黃ⅰ和玫紅酸化學結構式;圖6(2)為mip-tip萃取50μg/l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隱性結晶紫、堿性黃ⅰ和玫紅酸混合加標去離子水樣品分析示意圖;圖6(3)為nip-tip萃取50μg/l孔雀石綠、隱性孔雀石綠、結晶紫、隱性結晶紫、堿性黃ⅰ和玫紅酸混合加標去離子水樣品分析示意圖。采用的化合物的結構與mg的結構部分相同,如圖6(1)所示,研究mip-tip的特異性識別基團與吸附能力??傮w而言mip-tip表面的分子印跡涂層對帶有氨基基團的化合物有明顯的吸附、富集效果,而對三苯類結構的化合物無吸附作用,如圖6(2)所示,說明分子印跡涂層的特異性識別位點是通過與化合物的氨基基團識別結合。nip-tip對mg、lmg、cv、lcv、tht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如圖6(3)所示,但其富集效果遠不足mip-tip的明顯,說明mip-tip對孔雀石綠模版分子及其結構類似化合物具有優越的特異性識別吸附能力。
實施例9定量準確性研究
在去離子水中添加濃度范圍0.1-100μg/l的mg、lmg、cv和lcv混合標樣,研究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質譜分析的定量準確性。表3為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質譜分析孔雀石綠類化合物的線性方程、范圍、檢出限、重復性和回收率。將mg-d5添加到噴霧溶劑中,作為10μg/l濃度水平下的氘代同位素內標化合物。內標化合物用于分析過程的誤差校準,可以大大地提高方法的重復性。結果表明,本發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r2)不低于0.9948,如表3所示。最低檢出限為0.01–0.05μg/l(由信噪比為3時的峰的濃度確定)。
考察不同探針之間的可重復性實驗,以同樣的發明方法制備6根不同的固相微萃取探針,該實驗結果也顯示了良好的重復性,rsds不高于10.8%?;厥章试囼烇@示該方法具有良好的準確性,回收率達93.7~99.6%。這些結果顯示了本發明的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質譜法可以適用于痕量水平孔雀石綠的直接定量檢測。
表3固相微萃取探針電噴霧質譜分析孔雀石綠類化合物的
線性方程、范圍、檢出限、重復性和回收率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和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