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在透明基板的同一表面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在每個所述第一軸向導線上均形成絕緣塊;涂覆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及所述絕緣塊的混合油墨層;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和顯影操作,剩余混合油墨層橫跨絕緣塊表面的部分,從而利用剩余的混合油墨層形成多個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和第二軸向導線形成第二軸向導電電極。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夠簡化工藝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專利說明】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觸摸屏是可接收觸摸等輸入信號的感應式裝置。當接觸屏幕上的圖形按鈕時,觸摸屏上的觸覺反饋系統可根據預先編程的程序驅動各種連結裝置,可用以取代機械式的按鈕面板,并借由液晶顯示畫面制造出生動的影音效果。觸摸屏賦予了信息交互嶄新的面貌,是極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設備。
[0003]觸控元件是觸摸屏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觸摸屏的觸控元件是在透明基板上鍍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s,簡稱ITO)導電層,再通過真空鍍膜、圖形化蝕刻的工藝形成于絕緣基板上。
[0004]為了減少觸摸屏的厚度并節省材料,在單一透明基板上同時設置X、Y方向的透明導電圖案的方案被廣泛應用。然而,這種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透明基板上得到相互絕緣的X、Y方向的導電圖案及絕緣塊,然后在導電層上整面鍍MoAIMo (鑰鋁鑰)復合金屬層或者ITO層,再通過行曝光、顯影和蝕刻工藝實現導電層的搭橋導線。上述制造方法步驟較為繁瑣,制造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工藝復雜、制造成本較高的技術缺陷。
[0006]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0007]在透明基板的同一表面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其中,每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形成的配置區域內;
[0008]在每個所述第一軸向導線上均形成絕緣塊;
[0009]涂覆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及所述絕緣塊的混合油墨層;
[0010]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和顯影操作,剩余混合油墨層橫跨絕緣塊表面的部分,從而利用剩余的混合油墨層形成多個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和第二軸向導線形成第二軸向導電電極。
[0011]如上所述的方法,優選地,所述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和顯影操作,剩余混合油墨層橫跨絕緣塊表面的部分,從而利用剩余的混合油墨層形成多個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和第二軸向導線形成第二軸向導電電極,具體包括:
[0012]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處理,其中,所述曝光處理采用的紫外線燈的主波長為 300nm-400nm,曝光能量為 50-1000mj/cm2 ;
[0013]對曝光后的混合油墨電層進行顯影處理,其中,顯影液為弱堿鹽溶液。
[0014]如上所述的方法,優選地,在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處理之前,還包括:
[0015]對混合油墨層進行預烘烤,其中,烘烤溫度為60-120攝氏度,烘烤時間為10-60分鐘。
[0016]如上所述方法,優選地,在所述對曝光后的觸摸屏導電層進行顯影處理之后,還包括:
[0017]對顯影后的混合油墨層進行固烤,固烤溫度為100-150攝氏度,固烤時間為10-60分鐘。
[0018]如上所述的方法,優選地,所述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包括:
[0019]在透明基板上以磁控濺射方式形成透明導電層;
[0020]在所述透明導電層上涂覆光刻膠層;
[0021]根據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圖案形狀及布局對光刻膠層進行曝光顯影;
[0022]對透明導電層進行蝕刻形成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
[0023]如上所述的方法,優選地,所述在每個所述第一軸向導線上均形成絕緣塊,包括:
[0024]涂覆透明光刻膠,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及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透明光刻膠層,其中,所述透明光刻膠層的厚度為0.5-2um ;
[0025]對透明光刻膠層進行曝光顯影,剩余透明光刻膠層覆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的第一軸向導線的部分,所述剩余透明光刻膠層形成所述絕緣塊。
[0026]本發明還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包括:
[0027]透明基板;及
[0028]形成于透明基板同一側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第二軸向導電電極及絕緣塊,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表面的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所述絕緣塊分別覆蓋于所述第一軸向導線表面;
[0029]所述第二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多個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形成的配置區域內的第二軸向導向單元及多個橫跨絕緣塊表面并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
[0030]所述第二軸向導線為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層。
[0031]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絕緣塊為透明光刻膠層。
[0032]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混合油墨包括混合的導電材料和樹脂材料。
[0033]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混合油墨的粘度為1000cpS-50000cpS。
[0034]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導電材料為金、銀、銅、鋁、錳、鑰、鋅或碳粉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35]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導電材料為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的尺寸為50nm-1000nm。
[0036]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導電材料為納米線,該納米線的直徑為20nm-200nm,長度為 lOOnm-lOum。
[0037]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樹脂材料包括成膜樹脂、感光劑、溶劑、穩定齊U、流平劑和消泡劑。
[0038]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成膜樹脂的重量比為30-50份;所述感光劑的重量比為1-10份;所述溶劑的重量比為10-40份;所述穩定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流平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消泡劑的重量比為0.1-5份。
[0039]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成膜樹脂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線性酚醛樹月旨、環氧樹脂、巴豆酸、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和丁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40]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感光劑為重氮苯醌、重氮萘醌酯、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聚肉桂叉丙二酸乙二醇酯聚酯、芳香重氮鹽、芳香硫鎗鹽、芳香碘鎗鹽和二茂鐵鹽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41]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溶劑為四氫呋喃、甲基乙基酮、環己酮、丙二
醇、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乙酸乙酯與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新戊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42]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流平劑為聚丙烯酸酯、醋酸丁酸纖維、硝化纖維素和聚乙烯醇縮丁醛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43]如上所述的觸控元件,優選地,所述消泡劑為磷酸酯、脂肪酸酯和有機硅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44]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在透明基板上涂設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層,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及所述絕緣塊的混合油墨層,由于該混合油墨層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因此可以僅通過涂覆、曝光和顯影工藝形成第二軸向導線,與現有技術相比,不需要采用鍍層、覆光刻膠、曝光、顯影和蝕刻等成形工藝,能夠簡化工藝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5]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0046]圖2為圖1所示制造方法中的步驟100的具體流程圖;
[0047]圖3為圖1所示制造方法中的步驟200的具體流程圖;
[0048]圖4為圖1所示制造方法中的步驟400的具體流程圖;
[0049]圖5-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過程圖;
[0050]圖8為圖7所示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局部示意圖;
[0051]圖9為圖8所示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2]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0053]步驟100,在透明基板的同一表面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其中,每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形成的配置區域內。
[0054]本實施例中,透明基板為透明材料,具體可以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光學透明材料。基板的厚度可以為0.02mm-l.2mm,其中,優選為 0.0Smm-Q.5mm。
[0055]圖2為圖1所示制造方法中的步驟100的具體流程圖;如圖2所示,具體地,步驟100,在透明基板的同一表面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包括:
[0056]步驟101,在基板上以磁控濺射方式形成透明導電層。其中,透明導電層的可以為ITO層,另外,透明導電層也可以為不透明的導電細線,導電細線在視覺上透明,例如可以為金屬銀(Ag)細線等。
[0057]步驟102,在所述透明導電層上涂覆光刻膠層。
[0058]步驟103,根據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圖案形狀及布局對光刻膠層進行曝光顯影。
[0059]步驟104,對透明導電層進行蝕刻形成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
[0060]其中,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本實施例中,第一軸向可以為圖7的豎直方向(Y軸方向),第一軸向導電單元可以為矩形、菱形或平行多邊形等結構。四個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形成配置區域,第二軸向導電單元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且設置在配置區域內,本實施例中,第二軸向可以為圖7的水平方向(X軸方向),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可以為矩形、菱形或平行多邊形等結構。
[0061]步驟200,在每個所述第一軸向導線上均形成絕緣塊。具體地,絕緣層的材料具有電絕緣特性,優選為透明的絕緣材料,可以是二氧化硅或高分子樹脂等材料,覆設于第一軸向導電電極與第二軸向導線之間,用于避免第一軸向導電電極與第二軸向導線連通。在步驟200中,可以通過濺射工藝在基板的導電層側形成鍍層,濺射的材料為無機材質,例如二氧化硅等,濺射工藝形成的鍍層厚度為10-50nm,優選20_30nm。
[0062]圖3為圖1所示制造方法中的步驟200的具體流程圖;如圖3所示,具體地,步驟200可以包括:
[0063]步驟201,涂覆透明光刻膠,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及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透明光刻膠層,其中,所述透明光刻膠層的厚度為0.5-2um ;
[0064]步驟202,對透明光刻膠層進行曝光顯影,剩余透明光刻膠層覆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的第一軸向導線的部分,所述剩余透明光刻膠層形成所述絕緣塊。
[0065]步驟300,涂覆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及所述絕緣塊的混合油墨層。
[0066]具體地,混合油墨包括混合的導電材料和樹脂材料。混合油墨的粘度為1000cps-50000cps。其中,導電材料可以為金、銀、銅、鋁、錳、鑰、鋅或碳粉中的至少一種材料。導電材料可以為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的尺寸為lOOnm-lOOOnm。導電材料也可以為納米線,該納米線的直徑為20nm-200nm,長度為100nm-10um。[0067]樹脂材料可以包括成膜樹脂、感光劑、溶劑、穩定劑、流平劑和消泡劑。所述成膜樹脂的重量比為30-50份;所述感光劑的重量比為1-10份;所述溶劑的重量比為10-40份;所述穩定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流平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消泡劑的重量比為0.1-5份。
[0068]成膜樹脂可以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線性酚醛樹脂、環氧樹脂、巴豆酸、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和丁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感光劑可以為重氮苯醌、重氮萘醌酯、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聚肉桂叉丙二酸乙二醇酯聚酯、芳香重氮鹽、芳香硫鎗鹽、芳香碘鎗鹽和二茂鐵鹽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溶劑可以為四氫呋喃、甲基乙基酮、環己酮、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乙酸乙酯與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新戊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流平劑可以為聚丙烯酸酯、醋酸丁酸纖維、硝化纖維素和聚乙烯醇縮丁醛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消泡劑可以為磷酸酯、脂肪酸酯和有機硅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69]步驟400,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和顯影操作,剩余混合油墨層橫跨絕緣塊表面的部分,從而利用剩余的混合油墨層形成多個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和第二軸向導線形成第二軸向導電電極。
[0070]圖4為圖1所示制造方法中的步驟400的具體流程圖;如圖4所示,具體地,步驟400可以包括:
[0071]步驟401,對混合油墨層進行預烘烤,其中,烘烤溫度為60-120攝氏度,烘烤時間為10-60分鐘,優選地,烘烤溫度為80攝氏度,烘烤時間為10分鐘。
[0072]步驟402,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處理,其中,所述曝光處理采用的紫外線燈的主波長為300nm-400nm,曝光能量為50-1000mj/cm2。優選地,可以選用主波長為365nm,功率為1000W的紫外線燈進行曝光,曝光能量可以為800mj/cm2。
[0073]步驟403,對曝光后的混合油墨層進行顯影處理,其中,顯影液為弱堿鹽溶液。顯影液可以為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磷酸鈉或磷酸氫納等,其中,顯影液的質量濃度可以為0.1%-3%。
[0074]步驟404,對顯影后的混合油墨層進行固烤,固烤溫度為100-150攝氏度,固烤時間為10-60分鐘。優選地,固烤溫度為130攝氏度,固烤時間為30分鐘。
[0075]圖5-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過程圖;圖8為圖7所示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局部示意圖;圖9為圖8所示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剖視圖。
[0076]下面結合圖5-9詳細說明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制造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具體過程:步驟100,在透明基板10的統一表面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I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21 ;其中,每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I包括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11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11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12 ;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21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11形成的配置區域內,如圖5所示。
[0077]步驟200,在每個所述第一軸向導線12上均形成絕緣塊3,如圖6所示。
[0078]步驟300,涂覆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形成覆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
1、第二軸向導電單元21及絕緣塊3的混合油墨層。[0079]步驟400,對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和顯影操作,剩余混合油墨層橫跨絕緣塊表面的部分,從而利用剩余的混合油墨層形成多個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21的第二軸向導線22,第二軸向導電單元21和第二軸向導線22形成第二軸向導電電極2,如圖7-9所
/Jn ο
[0080]具體地,步驟400還可以包括:
[0081]步驟401,對混合油墨層進行預烘烤,其中,烘烤溫度為60-120攝氏度,烘烤時間為10-60分鐘,優選地,烘烤溫度為80攝氏度,烘烤時間為10分鐘。
[0082]步驟402,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處理,其中,所述曝光處理采用的紫外線燈的主波長為300nm-400nm,曝光能量為50-1000mj/cm2。優選地,可以選用主波長為365nm,功率為1000W的紫外線燈進行曝光,曝光能量可以為800mj/cm2。
[0083]步驟403,對曝光后的混合油墨層進行顯影處理,其中,顯影液為弱堿鹽溶液。顯影液可以為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磷酸鈉或磷酸氫納等,其中,顯影液的質量濃度可以為0.1%-3%。
[0084]步驟404,對顯影后的混合油墨層進行固烤,形成固烤溫度為100-150攝氏度,固烤時間為10-60分鐘。優選地,固烤溫度為130攝氏度,固烤時間為30分鐘。
[0085]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在透明基板的上涂設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層,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及所述絕緣塊的混合油墨層,由于該混合油墨層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因此可以僅通過涂覆、曝光和顯影工藝形成第二軸向導線,與現有技術相比,不需要采用鍍層、覆光刻膠、曝光、顯影和蝕刻等成形工藝,能夠簡化工藝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0086]如圖5-9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包括透明基板10 ;及形成于透明基板10同一側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1、第二導電電極2及絕緣塊3,第一軸向導電電極I包括形成于透明基板10表面的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11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11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12,絕緣塊3分別覆蓋于第一軸向導線12表面,第二軸向導電電極2包括多個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11形成的配置區域內的第二軸向導向單元21及多個橫跨絕緣塊3表面并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21的第二軸向導線22 ;第二軸向導線33為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層。絕緣塊3可以為透明光刻膠層。
[0087]具體地,混合油墨包括混合的導電材料和樹脂材料。混合油墨的粘度為1000cps-50000cps。其中,導電材料可以為金、銀、銅、鋁、錳、鑰、鋅或碳粉中的至少一種材料。導電材料可以為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的尺寸為lOOnm-lOOOnm。導電材料也可以為納米線,該納米線的直徑為20nm-200nm,長度為100nm-10um。
[0088]樹脂材料可以包括成膜樹脂、感光劑、溶劑、穩定劑、流平劑和消泡劑。所述成膜樹脂的重量比為30-50份;所述感光劑的重量比為1-10份;所述溶劑的重量比為10-40份;所述穩定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流平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消泡劑的重量比為0.1-5份。
[0089]成膜樹脂可以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線性酚醛樹脂、環氧樹脂、巴豆酸、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和丁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感光劑可以為重氮苯醌、重氮萘醌酯、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聚肉桂叉丙二酸乙二醇酯聚酯、芳香重氮鹽、芳香硫鎗鹽、芳香碘鎗鹽和二茂鐵鹽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溶劑可以為四氫呋喃、甲基乙基酮、環己酮、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乙酸乙酯與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新戊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流平劑可以為聚丙烯酸酯、醋酸丁酸纖維、硝化纖維素和聚乙烯醇縮丁醛中的至少一種材料。消泡劑可以為磷酸酯、脂肪酸酯和有機硅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0090]本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在透明基板上涂設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層,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及所述絕緣塊的混合油墨層,由于該混合油墨層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因此可以僅通過涂覆、曝光和顯影工藝形成第二軸向導線,與現有技術相比,不需要采用鍍層、覆光刻膠、曝光、顯影和蝕刻等成形工藝,能夠簡化工藝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009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透明基板的同一表面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兀;其中,每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形成的配置區域內; 在每個所述第一軸向導線上均形成絕緣塊; 涂覆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及所述絕緣塊的混合油墨層; 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和顯影操作,剩余混合油墨層橫跨絕緣塊表面的部分,從而利用剩余的混合油墨層形成多個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和第二軸向導線形成第二軸向導電電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和顯影操作,剩余混合油墨層橫跨絕緣塊表面的部分,從而利用剩余的混合油墨層形成多個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第二軸向導電單元和第二軸向導線形成第二軸向導電電極,具體包括: 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處理,其中,所述曝光處理采用的紫外線燈的主波長為300nm-400nm,曝光能量為 50-1000mj/cm2 ; 對曝光后的觸摸屏導電層進行顯影處理,其中,顯影液為弱堿鹽溶液。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對所述混合油墨層進行曝光處理之前,還包括: 對混合油墨層進行預烘烤,其中,烘烤溫度為60-120攝氏度,烘烤時間為10-6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對曝光后的混合油墨層進行顯影處理之后,還包括: 對顯影后的混合油墨層進行固烤,固烤溫度為100-150攝氏度,固烤時間為10-60分鐘。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兀,包括: 在透明基板上以磁控濺射方式形成透明導電層; 在所述透明導電層上涂覆光刻膠層; 根據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圖案形狀及布局對光刻膠層進行曝光顯影; 對透明導電層進行蝕刻形成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和第二軸向導電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個所述第一軸向導線上均形成絕緣塊,包括: 涂覆透明光刻膠,形成覆蓋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及所述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透明光刻膠層,其中,所述透明光刻膠層的厚度為0.5-2um ; 對透明光刻膠層進行曝光顯影,剩余透明光刻膠層覆蓋第一軸向導電電極的第一軸向導線的部分,所述剩余透明光刻膠層形成所述絕緣塊。
7.一種觸摸屏用觸控元件,包括:透明基板;及形成于透明基板同一側的第一軸向導電電極、第二軸向導電電極及絕緣塊,所述第一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表面的多個沿第一軸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以及連接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之間的第一軸向導線,所述絕緣塊分別覆蓋于所述第一軸向導線表面; 所述第二軸向導電電極包括多個沿第二軸向間隔設置在相鄰的第一軸向導電單元形成的配置區域內的第二軸向導向單元及多個橫跨絕緣塊表面并連接相鄰兩個第二軸向導電單元的第二軸向導線; 所述第二軸向導線為具有導電和光刻膠性能的混合油墨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塊為透明光刻膠層。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油墨包括混合的導電材料和樹脂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油墨的粘度為1000cps_50000cps。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材料為金、銀、銅、鋁、錳、鑰、鋅或碳粉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材料為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的尺寸為50nm-1000nm。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材料為納米線,該納米線的直徑為 20nm-200nm,長度為 100nm-10um。
14.根據權利要求 9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材料包括成膜樹脂、感光劑、溶劑、穩定劑、流平劑和消泡劑。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樹脂的重量比為30-50份;所述感光劑的重量比為1-10份;所述溶劑的重量比為10-40份;所述穩定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流平劑的重量比為0.1-5份;所述消泡劑的重量比為0.1-5份。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樹脂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線性酚醛樹脂、環氧樹脂、巴豆酸、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和丁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劑為重氮苯醌、重氮萘醌酯、聚乙烯醇肉桂酸酯、聚肉桂叉丙二酸乙二醇酯聚酯、芳香重氮鹽、芳香硫鎗鹽、芳香碘鎗鹽和二茂鐵鹽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劑為四氫呋喃、甲基乙基酮、環己酮、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乙酸乙酯與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新戊二醇甲氧基單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19.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劑為聚丙烯酸酯、醋酸丁酸纖維、硝化纖維素和聚乙烯醇縮丁醛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20.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觸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劑為磷酸酯、脂肪酸酯和有機硅中的至少一種材料。
【文檔編號】C09D11/10GK103472945SQ201310361552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劉偉, 唐根初 申請人:南昌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歐菲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