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材料的保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
背景技術:
充電器是采用高頻電源技術,運用先進的智能動態調整充電技術。工頻機是以傳統的模擬電路原理來設計的,機器內部電力器件(如變壓器、電感、電容器等)都比較大,一般在帶載較大運行時存在較小噪聲,但該機型在惡劣的電網環境條件中耐抗性能較強,可靠性及穩定性均比高頻機強。鋁制充電器外殼在使用時,其耐油性要求很高,現有技術中的鋁制充電器外殼涂層的耐油性能無法滿足實際使用時的需求,因此亟需設計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具有優異的耐油性能。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40-60份、醇酸樹脂15-25份、聚酯樹脂5-15份、丁醚化氨基樹脂4-8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5-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8份、三聚磷酸鋁1-5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2-5份、過硫酸鉀1-4份、羥甲基纖維素2-6份、納米氧化鋅1-3份、納米二氧化鈦2-5份、硅藻土3-4份、高嶺土2-5份、氧化鋁4-6份、有機膨潤土2-5份、滑石粉2-5份、硅微粉4-6份、凹凸棒土3-6份、納米硼酸鋅1-4份、氟化碳1-4份、鉬酸鈉2-5份、過硫酸鈉3-6份、氯化石蠟2-8份、硅烷偶聯劑KH-560 1-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2-5份、雙季戊四醇2-8份、聚乙二醇4-8份、氟硅油1-4份、增稠劑3-8份、消泡劑2-5份、固化劑1-5份、改性助劑4-8份。
優選地,改性助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濃硫酸分散于水中,攪拌均勻得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將納米碳管加入到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中,80-90℃高速攪拌2-4h,趁熱過濾,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抽濾,烘干,研磨,過150-250目篩得到物料a;然后將物料a分散在乙醇水溶液中,在45-55℃水浴中超聲-機械攪拌分散2-4h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添加磷酸鋅、鋅粉、硬脂酸鋅、硬脂酸鎂、硅烷偶聯劑KH-57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升溫至75-85℃,保溫5-7h,保溫的過程中通氮氣,并緩慢滴加入偶氮二異丁腈溶液,最后將反應產物倒出,加入蒸餾水,攪拌均勻,靜置分層,去除上層清液,將下層反應產物進行抽濾,洗滌,750-85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過150-250目篩,即得到改性助劑。
優選地,改性助劑的制備工藝中,濃硫酸、水、納米碳管、乙醇水溶液、磷酸鋅、鋅粉、硬脂酸鋅、硬脂酸鎂、硅烷偶聯劑KH-570、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和偶氮二異丁腈的重量比為1-3:5-15:2-5:3-6:1-3:2-4:3-5:1-4:2-5:3-6:4-8。
優選地,有機氟改性聚氨酯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將二異氰酸酯、N,N-二甲基甲酰胺、全氟烷基乙醇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均勻得物料a;將三乙二醇、丙二醇甲醚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勻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120-140℃,然后在10-30min內將物料a滴加到反應釜內,升溫至190-220℃,抽真空,卸壓,出料得到有機氟改性聚氨酯。
優選地,有機氟改性聚氨酯的制備工藝中,二異氰酸酯、N,N-二甲基甲酰胺、全氟烷基乙醇、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三乙二醇、丙二醇甲醚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重量比為2-5:1-3:3-6:2-4:1-2:2-5:4-6。
優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45-55份、醇酸樹脂18-22份、聚酯樹脂8-12份、丁醚化氨基樹脂5-7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8-1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7份、三聚磷酸鋁2-4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3-4份、過硫酸鉀2-3份、羥甲基纖維素3-5份、納米氧化鋅1.5-2.5份、納米二氧化鈦3-4份、硅藻土3.2-3.8份、高嶺土3-4份、氧化鋁4.5-5.5份、有機膨潤土3-4份、滑石粉3-4份、硅微粉4.5-5.5份、凹凸棒土4-5份、納米硼酸鋅2-3份、氟化碳2-3份、鉬酸鈉3-4份、過硫酸鈉4-5份、氯化石蠟3-7份、硅烷偶聯劑KH-560 2-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3-4份、雙季戊四醇3-7份、聚乙二醇5-7份、氟硅油2-3份、增稠劑4-7份、消泡劑3-4份、固化劑2-4份、改性助劑5-7份。
優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50份、醇酸樹脂20份、聚酯樹脂10份、丁醚化氨基樹脂6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三聚磷酸鋁3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3.5份、過硫酸鉀2.5份、羥甲基纖維素4份、納米氧化鋅2份、納米二氧化鈦3.5份、硅藻土3.5份、高嶺土3.5份、氧化鋁5份、有機膨潤土3.5份、滑石粉3.5份、硅微粉5份、凹凸棒土4.5份、納米硼酸鋅2.5份、氟化碳2.5份、鉬酸鈉3.5份、過硫酸鈉4.5份、氯化石蠟5份、硅烷偶聯劑KH-560 2.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3.5份、雙季戊四醇5份、聚乙二醇6份、氟硅油2.5份、增稠劑5.5份、消泡劑3.5份、固化劑3份、改性助劑6份。
本發明的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其原料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醇酸樹脂、聚酯樹脂、丁醚化氨基樹脂、全氟烷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聚磷酸鋁、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過硫酸鉀、羥甲基纖維素、納米氧化鋅、納米二氧化鈦、硅藻土、高嶺土、氧化鋁、有機膨潤土、滑石粉、硅微粉、凹凸棒土、納米硼酸鋅、氟化碳、鉬酸鈉、過硫酸鈉、氯化石蠟、硅烷偶聯劑KH-560、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雙季戊四醇、聚乙二醇、氟硅油、增稠劑、消泡劑、固化劑和改性助劑。其中以有機氟改性聚氨酯為主料,以醇酸樹脂、聚酯樹脂、丁醚化氨基樹脂、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為主料補強料,以三聚磷酸鋁、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過硫酸鉀、羥甲基纖維素、納米氧化鋅、納米二氧化鈦、硅藻土、高嶺土、氧化鋁、有機膨潤土、滑石粉、硅微粉、凹凸棒土、納米硼酸鋅、氟化碳、鉬酸鈉、過硫酸鈉和氯化石蠟為填料,以硅烷偶聯劑KH-560、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雙季戊四醇、聚乙二醇、氟硅油、增稠劑、消泡劑、固化劑和改性助劑為輔助添加劑,通過主料、主料補強料、助劑和填料的配合使用,合理控制配比,得到的鋁制充電器外殼涂層具有優異的耐油性能。其中添加的有機氟改性聚氨酯通過將二異氰酸酯、N,N-二甲基甲酰胺、全氟烷基乙醇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均勻;將三乙二醇、丙二醇甲醚和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勻加入反應釜中,升溫后滴加到反應釜內,升溫,抽真空,卸壓,出料得到,經過有機氟進行聚氨酯的改性,賦予了改性后的聚氨酯優異的耐油防腐性能,賦予本發明鋁制充電器外殼涂層優異的耐油防腐性能。其中添加的改性助劑通過將濃硫酸分散于水中,攪拌均勻得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將納米碳管加入到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中,高速攪拌,趁熱過濾,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抽濾,烘干,研磨,過篩,然后分散在乙醇水溶液中,在水浴中超聲-機械攪拌分散,然后添加磷酸鋅、鋅粉、硬脂酸鋅、硬脂酸鎂、硅烷偶聯劑KH-57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升溫,保溫,保溫的過程中通氮氣,并緩慢滴加入偶氮二異丁腈溶液,最后將反應產物倒出,加入蒸餾水,攪拌均勻,靜置分層,去除上層清液,將下層反應產物進行抽濾,洗滌,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過篩得到,通過制備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利用碳納米管的結構,并在硅烷偶聯劑KH-570的接枝改性下,實現有機與無機的有效結合,有效提高了本發明鋁制充電器外殼涂層優異的耐油性能。本發明的鋁制充電器外殼涂層具有優異的耐油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出詳細說明,應當了解,實施例只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用于對本發明進行限定,任何在本發明基礎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等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實施例1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50份、醇酸樹脂20份、聚酯樹脂10份、丁醚化氨基樹脂6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份、三聚磷酸鋁3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3.5份、過硫酸鉀2.5份、羥甲基纖維素4份、納米氧化鋅2份、納米二氧化鈦3.5份、硅藻土3.5份、高嶺土3.5份、氧化鋁5份、有機膨潤土3.5份、滑石粉3.5份、硅微粉5份、凹凸棒土4.5份、納米硼酸鋅2.5份、氟化碳2.5份、鉬酸鈉3.5份、過硫酸鈉4.5份、氯化石蠟5份、硅烷偶聯劑KH-560 2.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3.5份、雙季戊四醇5份、聚乙二醇6份、氟硅油2.5份、增稠劑5.5份、消泡劑3.5份、固化劑3份、改性助劑6份。
實施例2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40份、醇酸樹脂25份、聚酯樹脂5份、丁醚化氨基樹脂8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份、三聚磷酸鋁1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5份、過硫酸鉀1份、羥甲基纖維素6份、納米氧化鋅1份、納米二氧化鈦5份、硅藻土3份、高嶺土5份、氧化鋁4份、有機膨潤土5份、滑石粉2份、硅微粉6份、凹凸棒土3份、納米硼酸鋅4份、氟化碳1份、鉬酸鈉5份、過硫酸鈉3份、氯化石蠟8份、硅烷偶聯劑KH-560 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5份、雙季戊四醇2份、聚乙二醇8份、氟硅油1份、增稠劑8份、消泡劑2份、固化劑5份、改性助劑4份。
改性助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1份濃硫酸分散于15份水中,攪拌均勻得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將2份納米碳管加入到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中,90℃高速攪拌2h,趁熱過濾,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抽濾,烘干,研磨,過250目篩得到物料a;然后將物料a分散在3份乙醇水溶液中,在55℃水浴中超聲-機械攪拌分散2h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添加3份磷酸鋅、2份鋅粉、5份硬脂酸鋅、1份硬脂酸鎂、5份硅烷偶聯劑KH-570和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升溫至85℃,保溫5h,保溫的過程中通氮氣,并緩慢滴加入8份偶氮二異丁腈溶液,最后將反應產物倒出,加入蒸餾水,攪拌均勻,靜置分層,去除上層清液,將下層反應產物進行抽濾,洗滌,75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過250目篩,即得到改性助劑。
有機氟改性聚氨酯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2份二異氰酸酯、3份N,N-二甲基甲酰胺、3份全氟烷基乙醇和4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均勻得物料a;將1份三乙二醇、5份丙二醇甲醚和4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勻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140℃,然后在10min內將物料a滴加到反應釜內,升溫至220℃,抽真空,卸壓,出料得到有機氟改性聚氨酯。
實施例3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60份、醇酸樹脂15份、聚酯樹脂15份、丁醚化氨基樹脂4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份、三聚磷酸鋁5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2份、過硫酸鉀4份、羥甲基纖維素2份、納米氧化鋅3份、納米二氧化鈦2份、硅藻土4份、高嶺土2份、氧化鋁6份、有機膨潤土2份、滑石粉5份、硅微粉4份、凹凸棒土6份、納米硼酸鋅1份、氟化碳4份、鉬酸鈉2份、過硫酸鈉6份、氯化石蠟2份、硅烷偶聯劑KH-560 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2份、雙季戊四醇8份、聚乙二醇4份、氟硅油4份、增稠劑3份、消泡劑5份、固化劑1份、改性助劑8份。
改性助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3份濃硫酸分散于5份水中,攪拌均勻得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將5份納米碳管加入到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中,80℃高速攪拌4h,趁熱過濾,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抽濾,烘干,研磨,過150目篩得到物料a;然后將物料a分散在6份乙醇水溶液中,在45℃水浴中超聲-機械攪拌分散4h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添加1份磷酸鋅、4份鋅粉、3份硬脂酸鋅、4份硬脂酸鎂、2份硅烷偶聯劑KH-570和6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升溫至75℃,保溫7h,保溫的過程中通氮氣,并緩慢滴加入4份偶氮二異丁腈溶液,最后將反應產物倒出,加入蒸餾水,攪拌均勻,靜置分層,去除上層清液,將下層反應產物進行抽濾,洗滌,85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過150目篩,即得到改性助劑。
有機氟改性聚氨酯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5份二異氰酸酯、1份N,N-二甲基甲酰胺、6份全氟烷基乙醇和2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均勻得物料a;將2份三乙二醇、2份丙二醇甲醚和6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勻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120℃,然后在30min內將物料a滴加到反應釜內,升溫至190℃,抽真空,卸壓,出料得到有機氟改性聚氨酯。
實施例4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45份、醇酸樹脂22份、聚酯樹脂8份、丁醚化氨基樹脂7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份、三聚磷酸鋁2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4份、過硫酸鉀2份、羥甲基纖維素5份、納米氧化鋅1.5份、納米二氧化鈦4份、硅藻土3.2份、高嶺土4份、氧化鋁4.5份、有機膨潤土4份、滑石粉3份、硅微粉5.5份、凹凸棒土4份、納米硼酸鋅3份、氟化碳2份、鉬酸鈉4份、過硫酸鈉4份、氯化石蠟7份、硅烷偶聯劑KH-560 2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4份、雙季戊四醇3份、聚乙二醇7份、氟硅油2份、增稠劑7份、消泡劑3份、固化劑4份、改性助劑5份。
改性助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1.5份濃硫酸分散于12份水中,攪拌均勻得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將3份納米碳管加入到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中,88℃高速攪拌2.5h,趁熱過濾,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抽濾,烘干,研磨,過220目篩得到物料a;然后將物料a分散在4份乙醇水溶液中,在52℃水浴中超聲-機械攪拌分散2.5h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添加2.5份磷酸鋅、2.5份鋅粉、4.5份硬脂酸鋅、2份硬脂酸鎂、4份硅烷偶聯劑KH-570和4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升溫至82℃,保溫5.5h,保溫的過程中通氮氣,并緩慢滴加入7份偶氮二異丁腈溶液,最后將反應產物倒出,加入蒸餾水,攪拌均勻,靜置分層,去除上層清液,將下層反應產物進行抽濾,洗滌,78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過220目篩,即得到改性助劑。
有機氟改性聚氨酯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3份二異氰酸酯、2.5份N,N-二甲基甲酰胺、4份全氟烷基乙醇和3.5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均勻得物料a;將1.2份三乙二醇、4份丙二醇甲醚和4.5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勻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135℃,然后在15min內將物料a滴加到反應釜內,升溫至215℃,抽真空,卸壓,出料得到有機氟改性聚氨酯。
實施例5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鋁制充電器外殼的耐油涂層,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有機氟改性聚氨酯55份、醇酸樹脂18份、聚酯樹脂12份、丁醚化氨基樹脂5份、全氟烷基丙烯酸酯1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份、三聚磷酸鋁4份、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3份、過硫酸鉀3份、羥甲基纖維素3份、納米氧化鋅2.5份、納米二氧化鈦3份、硅藻土3.8份、高嶺土3份、氧化鋁5.5份、有機膨潤土3份、滑石粉4份、硅微粉4.5份、凹凸棒土5份、納米硼酸鋅2份、氟化碳3份、鉬酸鈉3份、過硫酸鈉5份、氯化石蠟3份、硅烷偶聯劑KH-560 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3份、雙季戊四醇7份、聚乙二醇5份、氟硅油3份、增稠劑4份、消泡劑4份、固化劑2份、改性助劑7份。
改性助劑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2.5份濃硫酸分散于8份水中,攪拌均勻得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將4份納米碳管加入到酸性復合插層水溶液中,82℃高速攪拌3.5h,趁熱過濾,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抽濾,烘干,研磨,過180目篩得到物料a;然后將物料a分散在5份乙醇水溶液中,在48℃水浴中超聲-機械攪拌分散3.5h得到物料b,然后向物料b中添加1.5份磷酸鋅、3.5份鋅粉、3.5份硬脂酸鋅、3份硬脂酸鎂、3份硅烷偶聯劑KH-570和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升溫至78℃,保溫6.5h,保溫的過程中通氮氣,并緩慢滴加入5份偶氮二異丁腈溶液,最后將反應產物倒出,加入蒸餾水,攪拌均勻,靜置分層,去除上層清液,將下層反應產物進行抽濾,洗滌,820℃真空干燥至恒重,研磨,過180目篩,即得到改性助劑。
有機氟改性聚氨酯按如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重量份將4份二異氰酸酯、1.5份N,N-二甲基甲酰胺、5份全氟烷基乙醇和2.5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混合均勻得物料a;將1.8份三乙二醇、3份丙二醇甲醚和5.5份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勻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125℃,然后在25min內將物料a滴加到反應釜內,升溫至195℃,抽真空,卸壓,出料得到有機氟改性聚氨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