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聚酯樹脂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不飽和聚酯樹脂(UPR)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熱固性樹脂之一,由于其質量輕、耐腐蝕、生產工藝簡單且保養費用低, 廣泛應用于建筑裝修, 運輸交通, 機械制造、化工工程等領域。由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強度低,硬度差,通常需對其進行改性處理,以提高不飽和聚酯樹脂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
因此,很有必要設計一種增強聚酯樹脂,使其更好地應用于涂料的生產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內容包括:
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包括如下原料制備而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50-75重量份;
硅烷偶聯劑15-33重量份;
促進劑5-9重量份;
分散劑7-12重量份;
消泡劑3-9重量份;
碳化硅顆粒1-7重量份。
本發明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包括如下原料制備而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 65重量份;
硅烷偶聯劑20重量份;
促進劑7重量份;
分散劑10重量份;
消泡劑5重量份;
碳化硅顆粒3重量份。
本發明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不飽和聚酯樹脂采用J-108型。
本發明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硅烷偶聯劑采用KH-550型。
本發明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促進劑采用環烷酸鈷。
本發明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分散劑采用甲基戊醇。
本發明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 消泡劑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本發明中,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碳化硅顆粒采用粒徑為5-15nm的顆粒。
本發明中,一種增強聚酯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各組分,將碳化硅顆粒混合加入不飽和聚酯樹脂內,并逆時針攪拌30-35分鐘,使之混合均勻;
(2)向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促進劑,維持溫度在35-45℃,并繼續攪拌20-3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在攪拌的狀態下分批次加入硅烷偶聯劑、分散劑、消泡劑,第一批次為三分之二重量,加入第一批次時,確保溫度為55-65℃,第二批次加入剩余重量,加入第二批次時,確保溫度為60-75℃;
(4)降溫至25℃,即得到增強聚酯樹脂。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發明人經過大量反復試驗,篩選了合理的原料以及配比,其中,不飽和聚酯樹脂 50-75重量份;硅烷偶聯劑 15-33重量份;促進劑 5-9重量份;分散劑 7-12重量份;消泡劑 3-9重量份;碳化硅顆粒 1-7重量份 。基于以上組分的協同作用,本發明提供的增強聚酯樹脂拉伸強度提高,彈性模量和硬度均有顯著提升,應用到涂料中后,對于涂料的致密性提升較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包括如下原料制備而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50重量份,不飽和聚酯樹脂采用J-108型;
硅烷偶聯劑15重量份,硅烷偶聯劑采用KH-550型;
促進劑5重量份,促進劑采用環烷酸鈷;
分散劑7重量份,分散劑采用甲基戊醇;
消泡劑3重量份,消泡劑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碳化硅顆粒1重量份,碳化硅顆粒采用粒徑為5-15nm的顆粒。
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各組分,將碳化硅顆粒混合加入不飽和聚酯樹脂內,并逆時針攪拌30分鐘,使之混合均勻;
(2)向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促進劑,維持溫度在35℃,并繼續攪拌2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在攪拌的狀態下分批次加入硅烷偶聯劑、分散劑、消泡劑,第一批次為三分之二重量,加入第一批次時,確保溫度為55℃,第二批次加入剩余重量,加入第二批次時,確保溫度為60℃;
(4)降溫至25℃,即得到增強聚酯樹脂。
實施例2
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包括如下原料制備而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 75重量份,不飽和聚酯樹脂采用J-108型;
硅烷偶聯劑33重量份,硅烷偶聯劑采用KH-550型;
促進劑9重量份,促進劑采用環烷酸鈷;
分散劑12重量份,分散劑采用甲基戊醇;
消泡劑9重量份,消泡劑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碳化硅顆粒7重量份,碳化硅顆粒采用粒徑為5-15nm的顆粒。
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各組分,將碳化硅顆粒混合加入不飽和聚酯樹脂內,并逆時針攪拌35分鐘,使之混合均勻;
(2)向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促進劑,維持溫度在45℃,并繼續攪拌3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在攪拌的狀態下分批次加入硅烷偶聯劑、分散劑、消泡劑,第一批次為三分之二重量,加入第一批次時,確保溫度為65℃,第二批次加入剩余重量,加入第二批次時,確保溫度為75℃;
(4)降溫至25℃,即得到增強聚酯樹脂。
實施例3
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包括如下原料制備而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65重量份,不飽和聚酯樹脂采用J-108型;
硅烷偶聯劑20重量份,硅烷偶聯劑采用KH-550型;
促進劑7重量份,促進劑采用環烷酸鈷;
分散劑10重量份,分散劑采用甲基戊醇;
消泡劑5重量份,消泡劑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碳化硅顆粒3重量份,碳化硅顆粒采用粒徑為5-15nm的顆粒。
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各組分,將碳化硅顆粒混合加入不飽和聚酯樹脂內,并逆時針攪拌35分鐘,使之混合均勻;
(2)向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促進劑,維持溫度在40℃,并繼續攪拌25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在攪拌的狀態下分批次加入硅烷偶聯劑、分散劑、消泡劑,第一批次為三分之二重量,加入第一批次時,確保溫度為60℃,第二批次加入剩余重量,加入第二批次時,確保溫度為70℃;
(4)降溫至25℃,即得到增強聚酯樹脂。
實施例4
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包括如下原料制備而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 50重量份,不飽和聚酯樹脂采用J-108型;
硅烷偶聯劑 33重量份,硅烷偶聯劑采用KH-550型;
促進劑 7重量份,促進劑采用環烷酸鈷;
分散劑 11重量份,分散劑采用甲基戊醇;
消泡劑5重量份,消泡劑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碳化硅顆粒 7重量份,碳化硅顆粒采用粒徑為5-15nm的顆粒。
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各組分,將碳化硅顆粒混合加入不飽和聚酯樹脂內,并逆時針攪拌30分鐘,使之混合均勻;
(2)向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促進劑,維持溫度在45℃,并繼續攪拌2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在攪拌的狀態下分批次加入硅烷偶聯劑、分散劑、消泡劑,第一批次為三分之二重量,加入第一批次時,確保溫度為65℃,第二批次加入剩余重量,加入第二批次時,確保溫度為75℃;
(4)降溫至25℃,即得到增強聚酯樹脂。
實施例5
一種增強聚酯樹脂,包括如下原料制備而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70重量份,不飽和聚酯樹脂采用J-108型;
硅烷偶聯劑33重量份,硅烷偶聯劑采用KH-550型;
促進劑8重量份,促進劑采用環烷酸鈷;
分散劑7重量份,分散劑采用甲基戊醇;
消泡劑9重量份,消泡劑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碳化硅顆粒1重量份,碳化硅顆粒采用粒徑為5-15nm的顆粒。
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各組分,將碳化硅顆粒混合加入不飽和聚酯樹脂內,并逆時針攪拌33分鐘,使之混合均勻;
(2)向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促進劑,維持溫度在45℃,并繼續攪拌28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在攪拌的狀態下分批次加入硅烷偶聯劑、分散劑、消泡劑,第一批次為三分之二重量,加入第一批次時,確保溫度為57℃,第二批次加入剩余重量,加入第二批次時,確保溫度為73℃;
(4)降溫至25℃,即得到增強聚酯樹脂。
實施例1-5的產品性能如下表:
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任何實施例的討論僅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開的范圍(包括權利要求)被限于這些例子;在本發明的思路下,以上實施例或者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步驟可以以任意順序實現,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不同方面的許多其它變化,為了簡明它們沒有在細節中提供。因此,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