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至少在發生碰撞時,用于將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員約束在該座椅上 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
背景技術:
已知一種裝置,在充氣式安全帶從座椅靠背的肩部通過的結構中,在座椅靠背的 肩部上設置充氣式安全帶引導器,其相對于膨脹了的充氣式安全帶而在座椅寬度方向的外 側立起(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7-112415號公報。另外,關于充氣式安全帶裝置,參照美 國專利申請公開2003/0168837號說明書、日本特表2001-52146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如上文所述的現有技術中,需要從座椅靠背的肩部設置占用車廂空間的 安全帶引導器,在這一點上還存在改善的余地。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獲得一種能夠在不占用車廂空間的條件下,對座椅安全帶的 位置進行限制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本發明的第1種形式所涉及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具有座椅安全帶,在佩戴于 乘員時從伸縮裝置中被拉出,并包括對乘員的上身進行約束的上身約束部;安全帶插入部, 其通過將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中的座椅寬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且用于放入所述 座椅安全帶中的所述上身約束部的上側部分。根據上述形式,從座椅安全帶中的伸縮裝置被拉出的部分主要被作為上身約束部 而被佩戴于乘員,從而相對于車輛用座椅對該乘員的上身進行約束。在該佩戴狀態下,座椅 安全帶中的上身約束部的正上方部分被放入座椅靠背的安全帶插入部中。在這里,本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中,通過使座椅靠背的上端中的座椅寬度方向上 的一部分凹陷,從而形成了安全帶插入部。并且,座椅安全帶中被放入安全帶插入部的部 分,被位于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兩側的凹壁來限制其在該座椅寬度方向上的移動。即,座椅安 全帶的位置被安全帶插入部所限制。以此種方式,在本發明的第1種形式所涉及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中,能夠在不 占用車廂空間的條件下,對座椅安全帶的位置進行限制。 在上述形式中,可采用以下結構,即,在所述座椅安全帶中的包括被放入所述安全 帶插入部中的部分以及所述上身約束部在內的部分中,設置有受到氣體供給而膨脹并展開 的膨脹安全帶部。 根據上述形式,例如在車輛發生碰撞時,通過座椅安全帶的膨脹安全帶部膨脹并 展開,從而保護乘員。在這里,由于膨脹安全帶部在長度方向上的一部分,被放入到安全帶 插入部中,因此即使在膨脹并展開后的狀態下,也通過安全帶插入部而限制了其向座椅寬度方向的移動。即,在本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中,膨脹并展開后的膨脹安全帶部的位置,被 安全帶插入部有效地限制了。本發明的第2種形式所涉及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具有座椅安全帶,在佩戴于 乘員時從伸縮裝置中被拉出,并包括對乘員的上身進行約束的上身約束部;膨脹安全帶部, 其被設置在所述座椅安全帶中的包括所述上身約束部以及該上身約束部的上側部分在內 的部分中,且受到氣體供給而膨脹并展開;安全帶插入部,其包括凹部,所述凹部通過將所 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中的座椅寬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當所述膨脹安全帶部被展開 時,該膨脹安全帶部的車輛上下方向上的下部被放入所述凹部中。根據上述形式,從座椅安全帶中的伸縮裝置中被拉出的部分主要被作為上身約束 部而被佩戴于乘員,從而相對于車輛用座椅對該乘員的上身進行約束。在該佩戴狀態下,座 椅安全帶中的上身約束部的正上方部分被放入座椅靠背的安全帶插入部中。例如在車輛發 生碰撞時,通過座椅安全帶的膨脹安全帶部膨脹并展開,從而保護乘員。在這里,在本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中,至少在膨脹安全帶部膨脹、展開時,該膨脹 安全帶部的車輛上下方向上的下部處于放入到安全帶插入部的凹部中的狀態。因此,通 過位于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兩側的凹壁,從而限制了膨脹安全帶部在該座椅寬度方向上的移 動。即,膨脹并展開后的膨脹安全帶部的位置被安全帶插入部所限制。并且,安全帶插入部 的凹部是通過使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凹陷而形成的。以此種方式,在本發明的第2種形式所涉及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中,能夠在不 占用車廂空間的條件下,對座椅安全帶的位置進行限制。另外,安全帶插入部的凹部既可以 為,常時(包括膨脹展開前)將座椅安全帶的膨脹安全帶部插入其中的結構,也可以為,隨 著膨脹安全帶部的膨脹并展開而將該膨脹安全帶部插入其中的結構。在上述形式中,可采用以下結構,S卩,具備分別設置有所述膨脹安全帶部的左右一 對的所述座椅安全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設置有左右一對的所述安全帶插入部。根據上述形式,通過左右一對的座椅安全帶中的上身約束部來對乘員的上身進行 約束。在這些左右一對的座椅安全帶的膨脹安全帶部膨脹并展開時,這些左右一對的座椅 安全帶部將相互干涉從而產生沿座椅寬度方向排斥的力。在這里,由于左右的膨脹安全帶 部分別被其所放入的安全帶插入部的車寬方向外側的凹壁支承(凹壁產生對膨脹安全帶 部的支承反力),因此,通過這些左右的膨脹安全帶部而良好地保護了乘員。在上述形式中,可采用以下結構,S卩,在所述膨脹安全帶部中設置有平面維持結 構,該平面維持結構用于在該膨脹安全帶部被展開時,將該膨脹安全帶部中與所述安全帶 插入部底面的接觸面維持為平面狀。根據上述形式,處于展開過程中和展開狀態下的膨脹安全帶中的、與安全帶插入 部底面的接觸面,通過平面維持結構而被維持為平面(平坦)狀。因此,進一步有效地抑制 了展開后的膨脹安全帶在座椅寬度方向上的移動。發明的效果如上文說明的這樣,本發明所涉及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具有能夠在不占用車 廂空間的條件下,對座椅安全帶的位置進行限制的優異效果。
圖1為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的概要整體結構的立 體圖。圖2為模式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的主要部分的 主視圖。圖3A為放大表示構成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中,充氣式 安全帶向安全帶插入部插入的狀態的、非膨脹時的主剖視圖。圖3B為放大表示構成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中,充氣式 安全帶向安全帶插入部插入的狀態的、膨脹時的主剖視圖。圖4為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中的充氣式安全帶的 膨脹狀態的側剖視圖。圖5為模式化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對身材較小乘 員的約束狀態的主視圖。圖6為模式化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的主要部分的 主視圖。圖7為模式化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四點式充氣式安全帶裝置的主 要部分的主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圖1 圖5,對作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 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進行說明。另外,在各圖中適當標記的箭頭FR、箭頭UP、箭頭w,分 別表示適用了充氣式安全帶裝置 ο的汽車的前方(行進方向)、上方、車寬方向。這些方向 分別與適用了充氣式安全帶裝置 ο的車輛用座椅11的前方、上方、座椅寬度方向的右側、 左側大致一致。在圖1中,通過立體示了適用于車輛用座椅11中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的 非使用狀態。如該圖所示,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具有,以可抽出的方式卷繞座椅安全帶12 的一端側的伸縮裝置14。伸縮裝置14被配置在,相對于構成車輛用座椅11的座椅靠背16 的車輛前后方向后方,例如,被固定在作為車身的后窗臺邊緣等上。座椅安全帶12的另一 端側通過未圖示的固定器,而被固定在構成車輛用座椅11的坐墊18的后部側方。在該不使用狀態下,座椅安全帶12在車輛用座椅11的寬度方向一端側沿車輛上 下方向延伸,在其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間部處設置有舌板20。舌板20被設定為,可與被配 置在車輛用座椅11的寬度方向相反一側的扣環22相結合以及解除該結合。在該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通過將舌板20與扣環22相結合,從而使從座椅靠背 16的肩部到舌板20的、作為上身約束部的肩部安全帶部12A斜跨在乘員的上身上。在該狀 態下,座椅安全帶12以如圖2所示的方式,在肩部安全帶部12A處對落座乘員P的上身進行 約束,且從舌板20到固定器的腰部安全帶部(圖示省略)對落座乘員P的腰部進行約束。因此,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為,以三點式的座椅安全帶裝置為基礎的充氣式安全 帶裝置。另外,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如上文所述,伸縮裝置14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6 的后方。因此,處于由車輛用座椅11上的落座乘員P佩戴的狀態下的座椅安全帶12被構成為,肩部安全帶部12A的正上方部分被卷繞在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后文敘述的安全 帶插入部32)上。該實施方式中被構成為,在伸縮裝置14和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之間, 未設置用于引導座椅安全帶12的肩部固定器等。并且,座椅安全帶12中的包括肩部安全帶部12A在內的至少一部分被構成為充氣 式安全帶24,該充氣式安全帶24為,受到來自未圖示的充氣裝置的氣體供給而膨脹并展開 的膨脹安全帶部。在車輛用座椅11上的落座乘員P佩戴座椅安全帶12的狀態下,充氣式 安全帶24至少被設定在,被卷繞在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上的部分以及肩部安全帶部12A 的幾乎全長的部分上。對充氣式安全帶24進行補充說明,如圖3A所示,充氣式安全帶24以下列構件作 為主要部分而構成,即作為安全帶主體的外罩26、被設置在外罩26內側的可伸縮的網眼 織物28、和以折疊狀態被設置在網眼織物28內側的安全氣囊30。該充氣式安全帶24通過安全氣囊30受到被配置在伸縮裝置14 一側或者固定器 一側的、未圖示的充氣裝置的氣體供給而膨脹,從而作為全體以圖2中的虛線、圖3B以及圖 4所示的方式膨脹并展開。座椅安全帶12中充氣式安全帶24以外的部分,通過縫制等而與 外罩26相接合。例如在檢測或者預測出車輛的前方碰撞(的不可避免)時,充氣裝置被未 圖示的ECU啟動,從而向安全氣囊30供給氣體。并且,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具有,對座椅安全帶12 (充氣式安全帶24)的位置進 行限制的安全帶插入部32。安全帶插入部32通過使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中座椅寬度方 向上的一部分,以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的全長上朝向車輛上下方向的上方開口的方式凹陷, 從而使之形成為凹部。座椅安全帶12中的充氣式安全帶24的設定部位以可滑動的方式插 入到該安全帶插入部32中。至少在車輛用座椅11上的落座乘員P佩戴座椅安全帶12的 狀態下,充氣式安全帶24以可在其長度方向上滑動的方式被放入到安全帶插入部32中。因此,安全帶插入部32具有大于或等于充氣式安全帶24寬度的寬度。另外,安全 帶插入部32的寬度以及深度被設定為,充氣式安全帶24中在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的正 上方膨脹的部分(截面),其上下方向尺寸的大致1/3被插入到安全帶插入部32中。在該 實施方式中,伸縮裝置14被配置在,與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安全帶插入部32的底部) 在車輛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或者其下方。因此,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的結構被設定為, 如上文所述,無需使用對座椅安全帶12 (充氣式安全帶24)進行引導的肩部固定器等的條 件下,能夠將充氣式安全帶24插入到安全帶插入部32中(卷繞在安全帶插入部32的底部 上)。如圖3以及圖4所示,通過使構成座椅靠背16的坐墊材料(襯墊)34的一部分凹 陷,且在該凹陷上設置表皮材料36,從而使安全帶插入部32 —體形成在座椅靠背16上。接下來,對第1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在上述結構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在車輛用座椅11上的落座乘員P佩戴座 椅安全帶12時,從伸縮裝置14中拉出座椅安全帶12且將舌板20與扣環22相結合。由此, 如圖2模式化表示,肩部安全帶部12A對落座乘員P的上身進行約束,且未圖示的腰部安全 帶部對落座乘員P的腰部進行約束。在檢測或者預測出車輛的前方碰撞時,ECU將啟動充氣裝置。于是,氣體從充氣裝 置被供給至充氣式安全帶24的安全氣囊30中,從而使充氣式安全帶24膨脹并展開成規定形狀。由此,從前方碰撞中保護乘員。在這里,在本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充氣式安全帶24被放入到形成在座椅靠背 16上的安全帶插入部32中。因此,該充氣式安全帶24在其膨脹并展開的狀態(過程中) 下,其向座椅寬度方向的移動被安全帶插入部32中的、在座椅寬度方向上對置的一對凹壁 32A所限制。即,膨脹展開后的充氣式安全帶24相對于車輛用座椅11 (乘員)的位置被限 制。尤其是,通過座椅寬度方向外側的凹壁32A,而限制了充氣式安全帶24向座椅寬度方向 外側的移動。因此,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座椅安全帶12在適于對乘員進行保護的位置膨 脹并展開,從而有效地保護了乘員。并且,由于安全帶插入部32是通過使座椅靠背16的肩 部16A凹陷而構成,因此能夠在不占用車廂空間的條件下,對充氣式安全帶24的位置進行 限制。根據上文敘述,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不需要為了充氣式安全帶24的位置限 制而設置占用車廂空間的引導部件。因此,可實現零件個數的削減以及成本的降低。另外, 向車廂空間內突出的部件被削減,從而可實現對有限的車廂空間的有效利用、使用性的提 高、外觀的美化等。另外,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采用了將充氣式安全帶24(座椅安全帶12)放 入到安全帶插入部32中的結構。因此,如圖5所示,能夠將座椅安全帶12 (尤其是肩部安 全帶部12A)恰當地佩戴于兒童等的坐高較低的乘員。例如,在不具備安全帶插入部32的 比較例中,如圖5中的虛線所示,對于坐高相對較低的落座乘員P而言,肩部安全帶部12A 容易與其頸部發生干涉。相對于此,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中,座椅安全帶12的卷繞部分相對于比較例處 于低位。由此,如圖5中的實線所示,肩部安全帶部12A被配置在,對于坐高相對較低的落 座乘員P而言不易與其頸部發生干涉的位置。并且,通過安全帶插入部32的車寬方向內側 的凹壁32A,從而限制了座椅安全帶12向落座乘員P的頸部一側的移動。由此,在充氣式安 全帶裝置10中,如上文所述,有助于將肩部安全帶部12A恰當地佩戴于兒童等坐高較低的 身材較小的落座乘員P上。(其他實施方式)接下來,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對于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或者 前面出現過的結構基本上相同的零件、部分,有時會標注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或者前面出 現過的結構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其說明和圖示。(第2實施方式)在圖6中,通過模式化的主視示了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作為車輛 用乘員約束裝置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如該圖所示,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具有左右一對 的座椅安全帶12,從而被構成為所謂四點式充氣式安全帶裝置,在這一點上,與作為三點式 充氣式安全帶裝置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不同。具體而言,左右的座椅安全帶12的上端側分別被卷入到伸縮裝置14中,且下端側 分別通過固定器而被固定在坐墊18的后部。并且,在一側的座椅安全帶12的大致中間部 處設置有舌板20,而在另一側的座椅安全帶12的大致中間部處設置有扣環22。由此,在充 氣式安全帶裝置40中,在使舌板20與扣環22相結合的使用狀態下,如圖6所示,左右一對的肩部安全帶部12A對車輛用座椅11上的落座乘員P的狀態進行約束。另外,在該使用狀 態下,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中,由左右的座椅安全帶12構成的腰部安全帶部12B對落座乘 員P的腰部進行約束。并且,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中,在座椅靠背16的左右的肩部16A上分別形成有安 全帶插入部32。因此,左右的座椅安全帶12中的充氣式安全帶24的一部分,分別被插入到 對應的安全帶插入部32中。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中的其他結構,包括未圖示的部分在內, 與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的對應結構相同。因此,通過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也基本上通過與第1實施 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相同的作用而可獲得相同的效果。尤其是,在四點式的 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中,如圖6中的虛線所示,有時會出現膨脹并展開后的左右充氣式安 全帶24發生干涉,從而產生向車寬方向外側相互排斥的力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充氣式安 全帶裝置40中,左右的安全帶插入部32也能夠將各充氣式安全帶24的位置限制在恰當位 置。即,各安全帶插入部32中座椅寬度方向外側的凹壁32A會支承充氣式安全帶24的反 力,從而將各充氣式安全帶24的位置限制在恰當位置。因此,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中, 左右的充氣式安全帶24對乘員的保護效果較高。(第3實施方式)在圖7中,通過與圖3B相對應的主剖視示了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 的、作為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50的主要部分。在如該圖所示的充氣式 安全帶裝置50中,在充氣式安全帶24內設置有作為變形限制部的厚壁帶52,在這一點上, 與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不同。厚壁帶52采用例如與安全氣囊30相同的材料(纖維)而形成厚壁,并通過縫制 等而與該安全氣囊30 —體化。另外,厚壁帶52也可以不與安全氣囊30 —體化,而是與外 罩26或者網眼織物28 —體化。該厚壁帶52被設定在,充氣式安全帶24中的、至少在乘員 佩戴座椅安全帶12的狀態下插入到安全帶插入部32中的規定范圍內,且在車輛上下方向 的下側(安全帶插入部32的底側)。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50中,通過厚壁帶52,從而使充氣式安全帶24的展開形狀被 限制成,如圖7所示的下端部大致平坦的形狀。充氣式安全帶裝置50中的其他結構,包括 未圖示的部分在內,與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或者充氣式安全帶裝置40的對應結構相同。
因此,通過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50,也基本上通過與第1或者 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40相同的作用而可獲得相同的效果。尤其是, 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50中,由于處于展開過程中和展開狀態下的充氣式安全帶24的下端 大致平坦,因此充氣式安全帶24(座椅安全帶12)不易因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力而滾動。因 此,在充氣式安全帶裝置50中,更加難以產生充氣式安全帶24相對于安全帶插入部32的 座椅寬度方向上的錯位,從而使充氣式安全帶24更加可靠地在適合對乘員進行保護的位 置處膨脹并展開,進而有助于對乘員的有效保護。 另外,雖然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座椅安全帶12具有充氣式安全帶24的示 例,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本發明也可以適用于,例如座椅安全帶12不具備充氣式安全 帶24的三點式或者四點式的座椅安全帶裝置中。此時,如圖5所示,通過設置安全帶插入 部32,從而有助于將座椅安全帶12(尤其是肩部安全帶部12A)恰當地佩戴于身材較小的乘
8員O另外,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常時將充氣式安全帶24插入到安全帶插入 部32中的示例,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座椅安全帶12具有充氣式安全帶24的 結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即,在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上設置,隨著充氣式安全帶24 的膨脹和展開而供該充氣式安全帶24插入的安全帶插入部。此外還可以采用如下結構,例 如,在通常由表皮材料36覆蓋形成在靠墊材料34上的凹部的開口端(上端)的結構中,通 過充氣式安全帶24的展開壓力而使表皮材料36的破裂部破裂的結構;或者,通過由伸縮性 較高的材料來形成覆蓋凹部的位置上的表皮材料36,從而使充氣式安全帶24隨著其膨脹、 展開而被插入到安全帶插入部中的結構。并且,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伸縮裝置14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6的車輛前 后方向的后方的示例,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座椅安全帶12或者充氣式安全帶24 的長度方向上的一部分,沿著座椅靠背16的肩部16A的車輛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而配 置(卷繞)的結構,本發明均可適用。因此,例如,在伸縮裝置14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6內, 且座椅安全帶12、充氣式安全帶24在從肩部16A被導出的同時沿著該肩部16A而配置的結 構中,能夠適用本發明。此時,安全帶插入部32只需被設置在相對于肩部16A中的安全帶 導出部分的車輛前方即可。
權利要求
一種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具有座椅安全帶,在佩戴于乘員時從伸縮裝置中被拉出,并包括對乘員的上身進行約束的上身約束部;安全帶插入部,其通過將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中的座椅寬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且用于放入所述座椅安全帶中的所述上身約束部的上側部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其中,在所述座椅安全帶中的包括被放 入所述安全帶插入部中的部分以及所述上身約束部在內的部分中,設置有受到氣體供給而 膨脹并展開的膨脹安全帶部。
3.—種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具有座椅安全帶,在佩戴于乘員時從伸縮裝置中被拉出,并包括對乘員的上身進行約束的 上身約束部;膨脹安全帶部,其被設置在所述座椅安全帶中的包括所述上身約束部以及該上身約束 部的上側部分在內的部分中,且受到氣體供給而膨脹并展開;安全帶插入部,其包括凹部,所述凹部通過將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中的座椅寬度方向 上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當所述膨脹安全帶部被展開時,該膨脹安全帶部的車輛上下方向 上的下部被放入所述凹部中。
4.如權利要求2或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其具備分別設置有所述膨 脹安全帶部的左右一對的所述座椅安全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設置有左右一對的所述安全帶插入部。
5.如權利要求2 權利要求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其中,在所述膨 脹安全帶部中設置有平面維持結構,該平面維持結構用于在該膨脹安全帶部被展開時,將 該膨脹安全帶部中與所述安全帶插入部底面的接觸面維持為平面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獲得一種能夠在不占用車廂空間的條件下,對座椅安全帶的位置進行限制的車輛用乘員約束裝置。其中,充氣式安全帶裝置(10)具有伸縮裝置(14),其被配置在座椅靠背(16)的車輛前后方向的后方;座椅安全帶(12),其在佩戴于乘員時從伸縮裝置(14)中被拉出,并包括用于對乘員(P)的上身進行約束的肩部安全帶部(12A);安全帶插入部(32),其通過將座椅靠背(16)上端中座椅寬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且用于放入座椅安全帶(12)中的肩部安全帶部(12A)的上側部分。
文檔編號B60R22/14GK101965280SQ20098010643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1日
發明者根崎琢也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