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849034閱讀:19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汽車安全逃生用途有關,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落水時,可以準確偵測到落水深度和車體內部之間的相對應內、外水壓力差,并且能自動打開車窗逃生或發出求救和尋址訊息動作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
依照一般消防機關的教育倡導資料中,教導民眾駕車如果不慎落入海中,或遭遇洪水被沖入河流中時,因為汽車的車頭負載引擎的重量,所以會自車頭開始下沉,一旦遭遇到這種情況時,車內受困者必須保持冷靜,在第一時間先解開安全帶,并且盡快打開車窗,趁車體下沉前能由窗口爬出。然而因為車門會受到落水深度和車體內部之間的相對應內、外壓力差的影響,而不容易被打開,電動窗也會 因浸水而無法啟動,大約90秒后汽車便會完全下沉,受困者必須能及時找到車上的任何尖銳物品(例如車窗擊破器),敲破前后擋風玻璃,才能有逃生的機會。如果無法破窗,卻要強行推開車門,只會造成慌亂又浪費體力,這時應該把握機會作深呼吸,等候第二次逃生機會,等車身內部進水到頭部高度時,趁著車門的內外水壓力接近時,奮力吸一口氣潛入水中,并且打開車門游出,若在短短的黃金90秒內,不幸都無法有效掌握上述三次逃生機會,那車內受困者的生存機會便會十分渺小。然而,大多數的車內受困者會因為一時慌張而不知如何處置,再加上臨時找不到尖銳物品(例如車窗擊破器),而喪失了寶貴的90秒黃金逃生時間,進而失去性命。所以,如果新一代的汽車落海逃生安全裝置,能夠及時自動啟動安全開窗機制,同時啟動緊急救援機制(例如傳遞尋址及求救訊號),方便搜救人員定位搜尋,可避免再發生上述的遺憾事。請參考圖1所揭露的,是表示目前汽車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車輛(主動/被動)安全防護系統示意圖;一般可分作成五種狀態(phase)來說明,狀態一(phase I)是正常行駛狀態(normal driving),狀態二(phase 2)是危險狀態(danger phase),狀態三(phase
3)是遭遇無法避免的撞擊狀態(crash unavoidable),狀態四(phase 4)是正在撞擊變形中的狀態(in crash),狀態五(phase 5)是撞擊后處理狀態(post crash)。至于一般車輛道路行車安全防護系統,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主動式安全(active safety)階段,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車禍的意外發生(avoiding anaccident),第二個階段是被動式安全(passive safety)階段,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車禍的意外傷害(reduced personal injury in event of an accident),第三級階段(tertiary:post crash),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車禍意外以后的傷害持續地擴大。依照目前全球先進安全系統技術的發展趨勢,重心已經有從過去主動式逐漸朝向被動式,甚至于第三級階段(tertiary:post crash)的發展,常見到已開發主動式安全技術,包含有ABS (Ant1-Lock Brake System,自動瞬間反復剎車系統)、ESP (ElectronicStability Program,電子穩定程序)、Runflat (失壓續跑車胎)、倒車雷達、主動頭燈、抬頭顯示、夜視、車距保持防撞,和車道保持等等。然而,因為行車道路意外事件無法完全避免,尤其在強大的車禍撞擊下,為了降低車內人員的傷亡,已經朝向被動式安全發展來降低傷害,常見到已開發的技術有安全帶、安全汽囊、正向撞擊防護、側向撞擊防護、后向撞擊防護,以及翻滾保護等等,有部分的高級車輛甚至已經開始重視第三級階段(tertiary:post crash)安全防護,以避免車禍傷害的擴大,目前正在發展的技術有自動切斷油路、自動打開中央門控鎖、定位發警報,以及緊急救援等技術。依數據顯示,2010年先進安全車輛電子控制和安全系統大約占整車40%的成本,顯而易見的,在人身性命安全逐漸被重視的人權時代,第二階段被動安全系統和第三級階段緊急救援的設計更彰顯了它的重要性,然而上述安全技術都局限在汽車行駛一般道路車禍意外的陸地上被動式安全防護系統。近年來全球各地因為全球暖化以及反圣嬰異常氣候,使得重大天然災害的無常(例如日本福島地區的地震和海嘯、以及泰國、澳洲的百年洪災),在爆發頻率上有逐漸常態化的傾向,人車落水因為來不及逃生而慘遭溺斃,以及救難人員難以尋址搜救的新聞事件頻傳,本發明人深切地體認到目前行車意外事件并不局限在一般常見于道路行駛的車禍意外(accident),因為氣候異常或人為意外因素所導致的人車落水(海),所造成的傷亡數字和死亡率,更遠高于一般的車禍意外(因為幾乎沒有逃生的機會)。依據美國消防單位倡導影片的數據顯示,汽車落水的車主只有百分之二以下的車主人幸運地能打開車門和車窗逃生,所以汽車落水的被動式安全防護系統應該進一步被重視,傳統局限在汽車一般道路車禍意外的被動式安全防護系統,應該被擴大定義和設計到汽車落水(海),本發明人就是從更宏觀的遠見和對人性的關懷,重新審視新一代先進汽車不慎落水(海)的被動式安全系統技術。例如中國臺灣發明專利公開號第200716663號前案所揭露的一種電動門窗控制裝置,包括一驅動電路、一驅動電路傳感器、一訊號處理電路和一控制電路;其中驅動電路用以耦接且控制一馬達;驅動電路傳感器用以耦接驅動電路,并且根據驅動電路的情況而產生一電流訊號;訊號處理電路用以耦接驅動電路傳感器,并根據該電流訊號計算該門窗的速度,而產生一數字訊號;控制電路用以耦接該訊號處理電路,并根據該數字訊號產生一工作訊號給該驅動電路,來控制馬達。它的目的是為了可以獨立設置在門窗周邊以外區域、以防止雨滴進入車內、汽車發生意外落水時,保護汽車駕駛者的安全、針對不同電動門窗升降機構而設計防夾功能等等,該技術雖然有提到落水時對駕駛者的安全保護,但因為該前案是利用浸水傳感器或是雨滴傳感器,它的感測方式對于下雨、路面積水、洗車、落水等四種不同情境可能會造成混淆,進而產生誤判;其次,該前案技術不能將落水的地點進行尋址設定或偵測,并且立即對外自動發出求救訊號,造成搶救時機已失去大半;最后,該前案技術所提供各電路的電源,接觸到水以后便衍生有斷電失效的問題,導致所有的電路無法作動,使得車內人員的安全無法獲得及時保護。請再參考中國發明專利第201020210499號前案所揭露的一種車窗自動安全開啟裝置,包括由中心控制模塊、溫度檢測模塊、壓力檢測模塊、浮力檢測模塊,以及控制窗戶模塊組成,該前案所述中心控制模塊的外側安裝備用電池模塊,是位于發電機一側安裝溫度檢測模塊,和發電機相鄰的車體前端下側位置,分別安裝有壓力檢測模塊和浮力檢測模塊,所述控制窗戶模塊設置在中心控制模塊和汽車窗戶之間的車體上;該前案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汽車遇到火、汽車自燃或汽車落水時,可以根據探測器傳來的信號來判斷是否自動打開窗戶,進而達到車內人員的安全逃生;但是針對落水部分,該前案技術是根據設置在車體前端下側的壓力檢測模塊和浮力檢測模塊,進行偵測是否落水,而且在車體前端下側部位進行檢測,它的感測方式對于路面積水、洗車、落水三種不同情境可能會造成混淆,進而產生誤判,進一步說,浮力檢測模塊是一種杠桿式的機械動作反應,而且是具有占空間、機械式訊號反應延遲,以及容易受到損壞的缺點;再者,即使汽車遭遇到落水狀況時,它的技術并沒有辦法在落水的第一時間,發射出顯示事故發生地點的自動尋址和求救訊號,造成搶救時機已失去大半;最后,它的技術也存在了當汽車電源接觸到水以后所衍生斷電失效的問題,導致所有電路都無法作動,更別說自動開啟窗戶讓駕駛者盡快逃生了。另外,請再參考中國發明專利200620132897號前案所揭露的一種機動車門窗自救裝置,它是在汽車前側的底梁上面安裝了一個急救開關,在急救開關的盒體內設置有一浮桿,在浮桿上裝設有浮子,該浮桿藉由軸銷安裝在盒體上,浮桿上裝設有下觸點,浮子的上端則裝設有連接桿,連接桿上裝設有上觸點,浮桿上裝設有電源線,連接桿上裝設有連接線,電源線經由浮桿和連接桿連接在車窗玻璃升降裝置的結構上;當車輛不慎落水時,急救開關就會首先浸入到河水中,開關盒內的浮子遇到水便向上浮動,然后接通電源啟動升降裝置結構自動開啟車窗玻璃,便于車內人員逃生;然而,該前案技術的缺點卻很類似于上述中國發明專利第201020210499號前案,而存在有以下各項缺點,其中第一項缺點,是利用連接桿和浮桿上的下觸點和上觸點來感測是否落水,這是杠桿式的機械動作反應,而且占用了許多不必要的空間、機械式的訊號反應延遲,而且容易遭受損壞;第二項缺點,在底梁上設置自動開啟急救開關,它的感測方式對于路面積水、洗車、落水等三種不同情境可能會造成混淆,進而產生誤判;第三項缺點,便是它的技術并沒有考慮到提供電力的電源,所以是否在落水時仍然能夠繼續地供應電力給每一個相關的組件或裝置來進行作動,對駕駛者的安全保護性而言,都是十分不確定而且不落實的。于是,本發明人經過長時期的深入研究以后,認為如果能采用一種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將它貼附在車窗玻璃表面位置,車門玻璃會因為落水后受到橫向大面積車體內外水壓差的影響,可以偵測汽車是否有落水情況時,不會和下雨、路面積水、洗車、落水等四種情境造成混淆,不致于產生誤判,因此將薄膜型壓力傳感器貼附在車窗玻璃表面,來感測汽車是否落水是具體可行的。但是在實際汽車落水情況上,因為車頭負載了引擎的重量,一旦汽車不幸落水,必定會先由車頭前端開始下沉,所以,若能將一種薄膜型壓力傳感器裝置在車體前端的話,就可以爭取到更多的反應和求生時間。然而,本發明人進一步又發現,如果直接將傳統薄膜型壓力傳感器直接貼附在車體前端,卻因為車體前端并非像車體座艙內部空間是密閉與外界隔離的狀態,而是完全外露的狀態,導致車體前端一旦全部進水了,傳統薄膜型壓力傳感器便無法感測到車體內外水壓差訊號,也就無法傳回微控制單元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動作。為了解決這個技術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創新性具有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進一步說,便是利用具有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因為它的隔膜的內、外表面能分別承受不同壓力值的作用,進而產生訊號來判定汽車是否發生落水情況。如此一來,一旦汽車落水時,因為車頭負載了引擎的重量,必定會先由車頭開始下沉,在這時候,藉由設置在車體前端的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壓力傳感器,便可以在汽車發生落水初期,就能立即偵測到汽車落水狀況,并立即產生啟動自動逃生及救援裝置的效能,肯定能多爭取到數十秒反應和逃生時間,是非常確定而且可預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適用在各種小型或大型載客用車輛例如小型轎車或中大型巴士或載貨用車輛,一旦有發生落水情況時,可以藉由設置在車體上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立即自動偵測到水深的壓力,隨后能立刻進行自動開啟車窗、自動發出求救和尋址訊號的反應動作,來達到及時自助逃生防護機制,和增加后續搶救時機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設置在一汽車的車體預定位置處,該車體至少具有一車窗、一車窗玻璃和一電瓶,包含有:
一微控制單元,設置在上述車體內,和上述電瓶互相電性連接;
一具有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設置在上述車體的前端或接近前端的位置,和上述電瓶及上述微控制單元互相電性連接;
其中,當汽車落水后,由上述具有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偵測到車體前端外部所承受的水壓力,并將壓力訊號大小傳回上述微控制單元進行后續判斷。進一步,更包括一馬達,設置在上述車體內,和上述電瓶及微控制單元互相電性連接;
一升降單元,設置在上述車體內,受上述馬達控制可以和上述車窗玻璃產生上升或下降的連動動作。進一步,上述微控制單元更被設定有一第一預定壓力值,當上述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偵測到外部水壓力因汽車落水而造成大于上述第一預定壓力值時,該微控制單元便立即反應控制上述馬達轉動并且帶動上述升降單元下降,同時將上述車窗玻璃朝下帶動以打開上述車窗。進一步,更包括一求救尋址單元,和上述電瓶以及上述微控制單元互相電性連接,用以發射出一求救訊號和一尋址訊號給外界的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該求救尋址單元是一種全球定位系統。進一步,上述微控制單元更被設定有一第二預定壓力值,當上述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偵測到外部水壓力因汽車落水而造成大于上述第二預定壓力值時,該求救尋址單元將可立即發射出一求救訊號和一尋址訊號給外界的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上述的預定接收單元可以是一種通訊設備或器具,例如行動電話、網絡平臺,或者是計算機設備。進一步,其更包括有一不斷電單元,和上述電瓶互相電性連接。進一步,上述不斷電單元是一種太陽能薄膜不斷電單元,可以被貼附在上述車窗玻璃的表面,或者是內埋在上述車窗玻璃內。
進一步,上述第一預定壓力值是大于、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二預定壓力值。進一步,上述汽車是一種小型或大型載客用車輛。 進一步,上述汽車是一種小型或大型載貨用車輛。進一步,上述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是包含:
一具有隔膜的密閉中空載具;
一設置在該密閉中空載具表面的薄膜感測組件;
二訊號傳輸線,是分別連接到該薄膜感測組件上。進一步,上述密閉中空載具是一種具薄壁圓殼截面載具,或具薄壁矩形截面載具。進一步,上述薄膜感測組件是由一種壓電式薄膜感測組件、壓阻式薄膜感測組件、應變式感測組件、電容式感測組件及電阻式感測組件中的至少一組件所組成。進一步,上述車窗是一種設置在汽車座艙頂面的天窗。采用上述結構后,當該偵測到汽車外部的水壓力大于第一預定壓力值時,便可確定汽車已經落水,隨后便由該微控制單元控制馬達帶動升降單元打開車窗玻璃,使車內人員可以及時逃生;且求救尋址單元在偵測到汽車外部的水壓力大于第二預定壓力值時,可以及時發射出求救訊號和落水事故地點的尋址訊號給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不僅使得車內人員可以及時自助逃生之外,更向外界自動發送落水事故地點和求救訊號,有效降低車內人員傷亡的機率。


圖1是汽車在一般道路行駛的車輛(主動/被動)安全防護系統示意 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 圖3是本發明采用的具薄壁圓殼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在落水前的結構示意 圖3A為圖3中A-A的剖視 圖4是本發明采用的具薄壁圓殼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在落水后的結構示意 圖4A為圖4中B-B的剖視 圖5是本發明采用的具薄壁矩形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在落水前的結構示意 圖5A為圖3中C-C的剖視 圖6是本發明采用的具薄壁矩形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在落水后的結構示意 圖6A為圖6中的D-D剖視 圖7是汽車落水因車頭負載引擎重量而會先由車頭開始下沉示意 圖8是圖2所不第一實施例的作動流程 圖9是本發明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10是圖9所示第二實施例的作動流程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10’車體101 車窗102車窗玻璃11 電瓶
12 中央門控鎖I 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
2微控制單元3 馬達
4升降單元
5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
51密閉中空載具511 隔膜
52薄膜感測組件53 訊號傳輸線
6求救尋址單元7 不斷電單元
8 預定接收單元 9 巴士駕駛座位
Sll S16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作動流程步驟 S21 S23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作動流程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且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具體實現,以下通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且配合附圖進行詳細闡述。請同時參考圖2到圖10所揭露,本實施例的汽車可以是一種載客用或載貨用車輛,而且本實施例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I,是設置在汽車的一車體10處,該車體10具有至少一車窗101和至少一車窗玻璃102,而且更具有一電瓶11和一中央門控鎖12。本實施例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I則包括有:
一微控制單元2,是設置在車體10內,并且電性連接到上述電瓶11和中央門控鎖12,該微控制單元2更預先設定有一第一預定壓力值Pl ;
一馬達3,是設置在車體10內,并且電性連接該電瓶11和微控制單元2 ;
一升降單元4,是設置在車體10內和車窗玻璃102具有連動作用,而且該升降單元4是可以直接或間接接受馬達3控制,產生上升或下降的動作;
一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是設置在車體10前端,其中又以設置在轎車引擎蓋下方位置為較佳,例如車頭的傳動系統或懸吊系統附近空間,當汽車落水時,將因車頭負載了引擎重量而會先由車頭開始下沉如圖7所示,在這當下,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壓力傳感器5就可以在落水初期,便能立即偵測到汽車落水狀況,換句話說,在爭取黃金90秒逃生時間這方面,絕對遠比上述各習知前案有更多的反應及逃生的時間,在安全防護效能上,肯定已經獲得重大的突破和進步。請再參考圖3到圖6所揭露,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包括: 一密閉中空載具51,是具有一隔膜511 ;
一薄膜感測組件52,是設置在該密閉中空載具51的表面;以及,
二訊號傳輸線53,是分別連接到該薄膜感測組件52上;其中,密閉中空載具51可以為薄壁圓殼截面(thin-walled and circular ring section)載具,如圖3和圖4所揭露,或薄壁矩形截面(thin-walled and hollow box section)載具,如圖5和圖6所揭露。再進一步說,該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在汽車正常行駛時,因為在隔膜511的內、外壓力都是正常一大氣壓,因此,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不會有變形現象,訊號因此不會被觸動;一旦汽車落水時,因為隔膜511的內部壓力是正常一大氣壓,但是在該隔膜511的外部,卻因為承受了額外的落水壓力作用,所以會超過大于一大氣壓,造成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產生變形,進而輸出訊號,該輸出的訊號值大小和落水的深度是成正比關系。按照這種正比對應關系,便可以輕易地設定汽車的危險警戒落水深度的第一預定壓力值P1,而不會對下雨、路面積水、洗車、落水等四種不同的習知情境模式造成混淆。上述薄膜感測組件52是可以由壓電式薄膜感測組件(piezo-electric flimsensor)、壓阻式薄膜感測組件(piezo-resistive flim sensor)、應變式感測組件(straingauge type sensor)、電容式感測組件(capacitive type sensor)和電阻式感測組件(resistive type sensor)中的至少一種所組成,它們都可以因為隔膜511的內、夕卜壓力不同,而產生變形并且輸出訊號,來達到偵測汽車是否落水的目的。請參考圖8所揭露,當汽車落水,且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壓力傳感器5偵測到外部水壓力P (步驟Sll)時,該微控制單元2立即會判斷該外部壓力P是否大于具危險警戒第一預定壓力值Pl (步驟S12);若是的話,該微控制單元2便立即控制中央門控鎖12產生解鎖作用(步驟S13),而且藉由控制馬達3轉動來帶動升降單元4下降,同時將車窗玻璃102朝下帶動以打開車窗101(步驟S14),此外,該車窗101也可以是位于車體座艙頂面的天窗;若否的話,則回到步驟Sll的狀態。本實施例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I更包括有一求救尋址單元6和一不斷電單元7 ;其中,該不斷電單元7是和電瓶11互相電性連接,且該不斷電單元7是一種太陽能薄膜不斷電單元,可以被貼附在車窗玻璃102的表面,或者是一體成型內埋(embedded)在車窗玻璃102內的實施方式,在平常時藉由陽光照射來進行太陽能充電,不僅可以作為不斷電(UPS)系統或備用的充電電池使用,也可以作為避免汽車的主電源因浸水失效,導致電動窗無法正常啟動而使得本安全逃生系統失效,這備用電池便能立即取代成為啟動電動窗的電力來源,甚至可以確保本安全逃生系統能始終維持在有效正常運作的狀態。該求救尋址單元6是一種全球定位系統(GPS),和該電瓶11及微控制單元2互相電性連接,可被用來發射出一求救訊號和一尋址訊號到外界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8,而該預定接收單元8可以是一手機、一網絡平臺,或一計算機,但并不以此為限,而預定接收單元8的持有者可以是公安單位、搜救中心、消防單位或親朋好友們等對象。請再參考圖8所揭露,該微控制單元2更設定有一第二預定壓力值P2,至于上述的第一預定壓力值P1,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選擇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預定壓力值P2的方式預先設定;當汽車落水之后,而且由該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壓力傳感器5偵測到外部壓力P (步驟Sll),而微控制單元2將立即判斷外部壓力P是否大于第二預定壓力值P2 (步驟S15);若是的話,該求救尋址單元6便會立即發射出求救訊號和尋址訊號到外界的預定接收單元8 (步驟S16),以便利公安單位、搜救中心、消防單位或親朋好友們等預設人員,能迅速得知汽車受困者的事發位置進行尋址和搜救;若否的話,則回到步驟S11。請再同時參考圖9和圖10,其中,圖9是表示本發明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圖9的作動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汽車是一種大型載客用巴士(BUS,附圖未顯示),而且將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I設置在該巴士的車體10’處,車體10’具有至少一車窗101和至少一車窗玻璃102,且該巴士更具有一電瓶11。本實施例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I包括有: 一微控制單元2,是設置在車體10’內,并且電性連接到該電瓶11,該微控制單元2更預先設定有一預定壓力值P2 ;
一求救尋址單元6,是和該電瓶11以及該微控制單元2互相電性連接,用以發射出一求救訊號和一尋址訊號到外界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8,該預定接收單元8可以是一種通訊手機,或一網絡平臺,或一計算機,但并不以此為限,而預定接收單元8的持有者可以是公安單位、搜救中心、消防單位或親朋好友等對象;
一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是設置在該車體10’的前端,若設置在司機座位下方更是較佳的方式,例如車頭的傳動系統或懸吊系統附近空間,當巴士落水因車頭負載引擎重量,會先由車頭開始下沉,在這時候,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就可以在落水初期,便立即偵測到巴士落水狀況,在黃金90秒的逃生時間上爭取到更多的反應和逃生時間,進而能大幅提升且落實了更多的安全防護機能效益。至于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5的作用原理及所組成的組件,請參考圖3到圖6所揭露的第一實施例說明。本實施例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I更包括一不斷電單元7,是和該電瓶11互相電性連接,而且該不斷電單元7是一種太陽能薄膜不斷電單元,可被貼附在車窗玻璃102表面,或者是一體成型內埋(embedded)在車窗玻璃102內,在平常時藉由陽光照射來進行太陽能充電,當作不斷電(UPS)系統或備用充電電池,可為避免巴士主電源因浸水失效,導致求救尋址單元無法正常發射出求救訊號和尋址訊號,此備用電池能立即取代并啟動,確保本安全逃生系統維持有效正常的狀態。請再參考圖10,當巴士落水且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壓力傳感器5偵測到外部壓力P (步驟S21),該微控制單元2便會立即判斷出外部壓力P是否大于具危險警戒預定壓力值P2 (步驟S22);若是的話,該求救尋址單元6便會立即發射出求救訊號和事發地點位置的尋址訊號到外界的預定接收單元8 (步驟S23),藉此方式,便能使受困者在巴士落水時利用車窗擊破器擊破玻璃進行逃生之前或同時,立即可以達到自動尋址和求救的肯定成效,增加后續救援和逃生的機會;若否的話,則回到步驟S21。本發明是應用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作為偵測汽車是否落水的技術手段,本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可以在落水初期,就能立即偵測到汽車落水狀況,并且立即啟動自動逃生和救援裝置,于是至少能夠多爭取到數十秒的反應和逃生時間,同時具有結構簡單,以及是否落水判定明確等優點,確定能充分的落實自動逃生和獲得及時救援的具體成效。雖然本發明是以相關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解釋,但是這并不構成對實施本發明技術的限制,凡是熟悉這項技術領域的人士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思想所作的各種等效組件變化或替換,都仍應該屬于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設置在一汽車的車體預定位置處,該車體至少具有一車窗、一車窗玻璃和一電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微控制單元,設置在上述車體內,和上述電瓶互相電性連接; 一具有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設置在上述車體的前端或接近前端的位置,和上述電瓶及上述微控制單元互相電性連接; 其中,當汽車落水后,由上述具有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偵測到車體前端外部所承受的水壓力,并將壓力訊號大小傳回上述微控制單元進行后續判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馬達,設置在上述車體內,和上述電瓶及微控制單元互相電性連接; 一升降單元,設置在上述車體內,受上述馬達控制可以和上述車窗玻璃產生上升或下降的連動動作。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微控制單元更被設定有一第一預定壓力值,當上述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偵測到外部水壓力因汽車落水而造成大于上述第一預定壓力值時,該微控制單元便立即反應控制上述馬達轉動并且帶動上述升降單元下降,同時將上述車窗玻璃朝下帶動以打開上述車窗。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求救尋址單元,和上述電瓶以及上述微控制單元互相電性連接,用以發射出一求救訊號和一尋址訊號給外界的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該求救尋址單元是一種全球定位系統。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 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微控制單元更被設定有一第二預定壓力值,當上述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偵測到外部水壓力因汽車落水而造成大于上述第二預定壓力值時,該求救尋址單元將可立即發射出一求救訊號和一尋址訊號給外界的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有一不斷電單元,和上述電瓶互相電性連接。
7.如權利要求6項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不斷電單元是一種太陽能薄膜不斷電單元,可以被貼附在上述車窗玻璃的表面,或者是內埋在上述車窗玻璃內。
8.如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預定壓力值是大于、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二預定壓力值。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汽車是一種小型或大型載客用車輛。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汽車是一種小型或大型載貨用車輛。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具密閉中空截面載具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是包含: 一具有隔膜的密閉中空載具; 一設置在該密閉中空載具表面的薄膜感測組件; 二訊號傳輸線,是分別連接到該薄膜感測組件上。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閉中空載具是一種具薄壁圓殼截面載具,或具薄壁矩形截面載具。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薄膜感測組件是由一種壓電式薄膜感測組件、壓阻式薄膜感測組件、應變式感測組件、電容式感測組件及電阻式感測組件中的至少一組件所組成。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車窗是一種設置在汽車座艙頂 面的天窗。
全文摘要
一種汽車落水偵測暨逃生裝置,包含一連接汽車電瓶和中央控制鎖的微控制單元,該微控制單元設有第一預定壓力值;一連接該電瓶和該微控制單元的馬達;一連接該電瓶并且受該馬達控制車窗玻璃產生升降啟閉動作的升降單元;一個裝置在車體前端的薄膜型壓力傳感器,能正確偵測出汽車是否落水。當該偵測到汽車外部的水壓力大于第一預定壓力值時,便可確定汽車已經落水,隨后便由該微控制單元控制馬達帶動升降單元打開車窗玻璃,使車內人員可以及時逃生;此外更包括了一求救尋址單元和至少一預定接收單元,不僅使得車內人員可以及時自助逃生之外,更向外界自動發送落水事故地點和求救訊號,有效降低車內人員傷亡的幾率。
文檔編號B60R21/01GK103192783SQ20121000582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許耿禎 申請人:許耿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射洪县| 巫山县| 台南市| 滨州市| 梁平县| 杂多县| 吉安市| 天门市| 珲春市| 拜城县| 静海县| 横山县| 普兰县| 息烽县| 大姚县| 青州市| 治县。| 阿拉尔市| 北碚区| 惠东县| 高唐县| 鞍山市| 道真| 高邑县| 宁远县| 班戈县| 浦东新区| 北辰区| 大兴区| 永修县| 漠河县| 宁化县| 望奎县| 庐江县| 宁波市| 宜黄县| 贡山| 山阳县| 沭阳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