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應急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降樓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高層建筑來說,如果發(fā)生如火災等意外,高層人員需要緊急從高層逃離建筑,此時由于人流量巨大,將導致建筑內的逃生通道過于擁擠,容易發(fā)生踩踏事故。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需要一種能夠實現高層建筑應急逃生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高層建筑不易逃生的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降樓逃生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降樓逃生裝置,所述降樓逃生裝置包括安裝板、減速器和用于纏繞纜繩的滾筒,所述滾筒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減速器包括傳動軸、摩擦件、杠桿、滑環(huán)和至少兩個離心部件,所述滾筒的一端同軸設有輸出軸,所述傳動軸與所述輸出軸傳動連接,所述滑環(huán)可沿所述傳動軸軸向滑動地安裝在所述傳動軸上,所述杠桿的一端與所述滑環(huán)鉸接,所述杠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摩擦件相連,所述摩擦件與所述滾筒相對布置,所述杠桿的中部可活動地安裝在所述安裝板上,使得所述摩擦件與所述滾筒相抵或者相隔,每個所述離心部件均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每個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均與所述滑環(huán)鉸接,每個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均與各自對應的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鉸接,每個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均設置有配重件,每個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均與所述傳動軸鉸接。
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安裝板上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支撐架的頂部設有插銷,所述插銷與所述安裝板平行布置,所述杠桿的中部設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沿所述杠桿的長度方向布置,所述插銷可活動地插裝在所述腰型孔內。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滑環(huán)的外周壁上周向設有安裝槽,所述杠桿的一端鉸接有安裝環(huán),所述安裝環(huán)卡裝在所述安裝槽內。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安裝板上設有第一安裝架,所述第一安裝架罩設在所述減速器外,所述第一安裝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安裝板上設有第一軸承座,所述傳動軸的一端可轉動地插裝在所述第一軸承座內,所述第一安裝架的頂部設有第二軸承座,所述傳動軸的另一端可轉動地插裝在所述第二軸承座內。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安裝板上設有第二安裝架,所述第二安裝架罩設在所述滾筒外,所述第二安裝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第二安裝架的側壁與所述第一安裝架固定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安裝板上設有第三軸承座,所述滾筒的一端可轉動地插裝在所述第三軸承座內,所述第二安裝架的靠近所述滾筒的另一端的側壁上設有第四軸承座,所述滾筒可轉動地插裝在所述第四軸承座內。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降樓逃生裝置還包括剎車部件,所述剎車部件包括支架、第一剎車鉗、第二剎車鉗和安全繩收放裝置,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第一剎車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剎車鉗的一端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架的頂部,所述安全繩收放裝置用于儲存并伸出安全繩,所述安全繩的伸出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一剎車鉗的另一端并與所述第二剎車鉗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滾筒上同軸套裝有剎車環(huán),所述剎車環(huán)凸出于所述滾筒的外周壁,所述剎車環(huán)位于所述第一剎車鉗和所述第二剎車鉗之間。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剎車鉗的另一端上設有安裝框,所述安裝框上設有開口,所述安裝框通過所述開口與所述第一剎車鉗的另一端鉸接,所述安全繩可滑動地穿過所述安裝框的朝向所述第二剎車鉗的一端。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種實現方式中,所述剎車部件還包括定滑輪,所述定滑輪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所述安全繩收放裝置伸出的所述安全繩繞過所述定滑輪與所述第一剎車鉗連接。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降樓逃生裝置時,使用者手抓纜繩跳出建筑外,隨著使用者的自由落體,纜繩帶動滾筒轉動,轉動的滾筒通過輸出軸帶動傳動軸轉動,使得設置在傳動軸上的第二連桿帶動配重件做繞傳動軸的周向運動,轉動的配重件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連接桿通過第一連接桿拉動滑環(huán)在傳動軸上向上移動,從而使得滑環(huán)帶動杠桿下壓摩擦件,使得摩擦件能夠壓緊在輸出軸上,以實現摩擦件對滾筒的減速,進而降低了纜繩的放繩速度,即降低了使用者的下落速度,使得使用者能夠緩慢的從高層下落至地面。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降樓逃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減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降樓逃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剎車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符號表示含義如下:
1-安裝板,11-支撐架,12-第一安裝架,13-第二安裝架,2-減速器,21-傳動軸,211-第一軸承座,212-第二軸承座,22-摩擦件,23-杠桿,231-插銷,232-腰型孔,233-安裝環(huán),234-插銷座,24-滑環(huán),25-離心部件,251-第一連桿,252-第二連桿,253-配重件,3-滾筒,31-第三軸承座,32-第四軸承座,33-剎車環(huán),34-輸出軸,4-剎車部件,41-支架,42-第一剎車鉗,43-第二剎車鉗,44-安全繩收放裝置,441-安全繩,45-安裝框,46-定滑輪,47-導向管,100-纜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降樓逃生裝置,該降樓逃生裝置可以安裝在露天陽臺上,以供使用者快速降樓。
圖1為降樓逃生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降樓逃生裝置包括安裝板1、減速器2和用于纏繞纜繩100的滾筒3,滾筒3可轉動地安裝在安裝板1上,減速器2包括傳動軸21、摩擦件22、杠桿23、滑環(huán)24和至少兩個離心部件25,滾筒3的一端同軸設有輸出軸34,傳動軸21與輸出軸34傳動連接,滑環(huán)24可沿傳動軸21軸向滑動地安裝在傳動軸21上,杠桿23的一端與滑環(huán)24鉸接,杠桿23的另一端與摩擦件22相連,摩擦件22與滾筒3相對布置,杠桿23的中部可活動地安裝在安裝板1上,使得摩擦件與滾筒相抵或者相隔,每個離心部件25均包括第一連桿251和第二連桿252,每個第一連桿251的一端均與滑環(huán)24鉸接,每個第一連桿251的另一端均與各自對應的第二連桿252的中部鉸接,每個第二連桿252的一端均設置有配重件253,每個第二連桿252的另一端均與傳動軸21鉸接。
在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降樓逃生裝置時,使用者手抓纜繩100跳出建筑外,隨著使用者的自由落體,纜繩100帶動滾筒3轉動,轉動的滾筒3通過輸出軸34帶動傳動軸21轉動,使得設置在傳動軸21上的第二連桿252帶動配重件253做繞傳動軸21的周向運動,轉動的配重件253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連接桿通過第一連接桿拉動滑環(huán)24在傳動軸21上向上移動,從而使得滑環(huán)24帶動杠桿23下壓摩擦件22,使得摩擦件22能夠壓緊在輸出軸34上,以實現摩擦件22對滾筒3的減速,進而降低了纜繩100的放繩速度,即降低了使用者的下落速度,使得使用者能夠緩慢的從高層下落至地面。
圖2為降樓逃生裝置的內部局部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板1上設有支撐架11,支撐架11的底部固定在安裝板1上,支撐架11的頂部設有插銷231,插銷231與安裝板1平行布置,杠桿23的中部設有腰型孔232,腰型孔232沿杠桿23的長度方向布置,插銷231可活動地插裝在腰型孔232內。
在上述實現方式中,由于滑環(huán)24只能夠沿傳動軸21的長度方向移動,而杠桿23的轉動需要杠桿23的兩端(相當于滑環(huán)24和摩擦件22)做圓周運動,所以在杠桿23的中部設置腰型孔232,為杠桿23的兩端提供了轉動空間。
優(yōu)選的,可以在支撐架11上設置插銷座234,插銷座234內設置軸承,插銷231通過軸承安裝在插銷座234內,從而使得插銷231可以轉動,以更好的便于杠桿23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滑環(huán)24的外周壁上周向設有安裝槽,杠桿23的一端鉸接有安裝環(huán)233,安裝環(huán)233卡裝在安裝槽內,從而便于了滑環(huán)24和杠桿23之間的拆裝。
在上述實現方式中,安裝槽的深度應該大于安裝環(huán)233的厚度,從而避免了安裝環(huán)233意外脫離安裝槽,保證了降樓逃生裝置的可靠性。
圖2為降樓逃生裝置外部結構示意圖,結合圖2,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板1上設有第一安裝架12,第一安裝架12罩設在減速器2外,第一安裝架12的底部固定在安裝板1上。
在上述實現方式中,第一安裝架12可以為外輪廓為立方體的框架結構,即第一安裝架12包括四個支撐臂和一個頂板,安裝板1可以作為第一安裝架12的底板,四個支撐臂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安裝板1上,頂板固定在四個支撐臂的另一端,頂板平行安裝板1布置。
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板1上設有第二安裝架13,第二安裝架13罩設在滾筒3外,第二安裝架13的底部固定在安裝板1上,第二安裝架13的側壁與第一安裝架12固定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第二安裝架13的結構可以與第一安裝架12的結構類似,第二安裝架13與第一安裝架12相鄰布置,所以第二安裝架13和第一安裝架12可以共用兩個支撐臂,從而起到了降低自重的作用。
再次參見圖1,具體地,安裝板1上設有第一軸承座211,傳動軸21的一端可轉動地插裝在第一軸承座211內,第一安裝架12的頂部設有第二軸承座212,傳動軸21的另一端可轉動地插裝在第二軸承座212內。
具體地,第一軸承座211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板1上,第二軸承座212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一安裝架12的頂板的內側,從而實現了第一軸承座211和第二軸承座212的安裝固定。
具體地,安裝板1上設有第三軸承座31,滾筒3的一端可轉動地插裝在第三軸承座31內,第二安裝架13的靠近滾筒3的另一端的側壁上設有第四軸承座32,滾筒3可轉動地插裝在第四軸承座32內。
在上述實現方式中,第三軸承座31和第四軸承座32用于支撐安裝滾筒3,由于滾筒3的輸出軸34位于滾筒3的一端,所以為了保證滾筒3的穩(wěn)定性,可以將輸出軸34插裝在第三軸承座31內,以起到穩(wěn)定支撐滾筒3的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降樓逃生裝置還包括剎車部件4,圖4為剎車部件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圖4,剎車部件4包括支架41、第一剎車鉗42、第二剎車鉗43和安全繩收放裝置44,支架41固定在安裝板1上,第一剎車鉗42的一端和第二剎車鉗43的一端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架41的頂部,安全繩收放裝置44用于儲存并伸出安全繩441,安全繩441的伸出的一端穿過第一剎車鉗42的另一端并與第二剎車鉗4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滾筒3上同軸套裝有剎車環(huán)33,剎車環(huán)33凸出于滾筒3的外周壁,剎車環(huán)33位于第一剎車鉗42和第二剎車鉗43之間。
在上述實現方式中,安全繩收放裝置44用于儲存并伸出安全繩441,安全繩收放裝置44的結構可以參照現有的可伸縮的卷尺,安全繩收放裝置44內的安全繩441的儲存和伸出與卷尺內的鋼尺的儲存和伸出原理基本相同,安全繩收放裝置44鎖死安全繩441的方式與卷尺鎖死鋼尺的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剎車部件的工作原理:
當使用者準備下跳時,一手抓緊纜繩100,另一手抓緊安全繩收放裝置44,隨著使用者的自由落體,纜繩100和安全繩441一同放長,減速器2正常工作以實現減速,當使用者需要停止下降時,可以通過安全繩收放裝置44鎖死安全繩441,此時安全繩441受到使用者的重力,拉動第一剎車鉗42和第二剎車鉗43相向運動,從而使得第一剎車鉗42和第二剎車鉗43夾緊剎車環(huán)33,以實現對滾筒3的剎死。
具體地,第一剎車鉗42的另一端上設有安裝框45,安裝框45上設有開口,安裝框45通過開口與第一剎車鉗42的另一端鉸接,安全繩441可滑動地穿過安裝框45的朝向第二剎車鉗43的一端。
具體地,剎車部件還包括定滑輪46,定滑輪46固定在安裝板1上,安全繩收放裝置44伸出的安全繩441繞過定滑輪46與第一剎車鉗42連接。
更具體地,安裝框45上可以設置有導向管47,導向管47的一端固定在安裝框45上且與安裝框45的開口連通,導向管47的另一端設置在定滑輪46的滑槽內,安全繩441穿插在導向管47內,從而可以使得安全繩441受到的側向力轉移到導向管47上,最終被支撐導向管47的定滑輪46導向安裝板1,以避免安全繩441脫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