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車身控制系統,包括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所述車身控制模塊上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微控制器,所述智能電器盒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熔斷器、繼電器及電路檢測元件,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可插接在智能電器盒上以傳輸控制信息。本實用新型省去了現有技術中各車身控制模塊之間的導線以及各車身控制模塊與電器盒之間連接,減少了整車的重量,方便整車布置,減少了導線對信號傳輸的干擾,減少了成本,安裝和維護簡單方便。
【專利說明】車身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的車身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對汽車舒適性要求的提高,汽車的車身配置越來越多,對車身控制系統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控制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智能化的車身控制需求。目前,以微控制器為核心技術的車身控制模塊(BCM)在汽車上得到了大量的應用,車身控制模塊是以微控制器為核心,控制汽車的燈光、門窗、雨刮等部件工作的一種電子控制器,其具備CAN總線接口,一般多個車身控制模塊通過CAN總線傳輸控制信息。
[0003]車身控制系統通過車身控制模塊和電器盒匹配工作,電器盒設有熔斷器和繼電器,功能是保護導線和實現小電流控制大電流。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網絡)是ISO國際標準化的串行通信協議,由于汽車控制系統復雜,各控制器之間具有大量的數據傳輸。為了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及優化整車線束,CAN總線普遍應用在汽車上。
[0004]但是,將多個車身控制模塊通過CAN總線與電器和連接,使得車身控制模塊與電器盒之間需要大量的導線來連接,線束量龐大,線束布置復雜,增加了整車的重量,占用車內空間大,增加了成本,安裝和維護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身控制系統,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多個車身控制模塊通過CAN總線與電器盒連接,造成線束量龐大,線束布置復,整車重量大,占用車內空間大,成本高,安裝和維護不方便等問題。
[0007](二)技術方案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身控制系統,包括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所述車身控制模塊上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微控制器,所述智能電器盒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熔斷器、繼電器及電路檢測元件,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可插接在智能電器盒上以傳輸控制信息。
[0009]優選地,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均設有對應的插接件,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通過所述插接件的配合來傳輸控制信息。
[0010]優選地,所述智能電器盒設有用于插接車身控制模塊的插槽,所述車身控制模塊通過插入所述插槽與智能電器盒插接在一起。
[0011]優選地,所述智能電器盒的插槽的一端設有定位卡槽,所述車身控制模塊設有與定位卡槽對應的定位柱,所述車身控制模塊通過定位柱卡接在定位卡槽中并可繞定位柱旋轉。
[0012]優選地,所述智能電器盒和車身控制模塊均設有對應的定位孔,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通過所述定位孔及螺栓的配合固定在一起。[0013]優選地,所述智能電器盒和車身控制模塊均設有用于連接車身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設有螺紋連接孔。
[0014]優選地,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均設有用于連接CAN總線的插接件。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實用新型的車身控制系統包括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車身控制模塊上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微控制器,智能電器盒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熔斷器、繼電器及電路檢測元件,車身控制模塊可插接在智能電器盒上傳輸控制信息,這種結構省去了現有技術中各車身控制模塊之間的導線以及各車身控制模塊與電器盒之間連接,減少了整車的重量,方便整車布置,減少了導線對信號傳輸的干擾,減少了成本,安裝和維護簡單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身控制系統的車身控制模塊的結構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身控制系統的智能電器盒的結構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身控制系統的結構圖。
[0020]圖中,100:車身控制模塊;101:定位柱;102:定位孔;103:安裝座;200:智能電器盒;201:插槽;202:定位卡槽;203:定位孔;204:安裝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2]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的車身控制系統包括車身控制模塊100和智能電器盒200。
[0023]車身控制模塊100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微控制器,所述部件如燈光、門窗、雨刮等,這種車身控制模塊100將多個分別與車身部件連接的微控制器集于一體,節省了各微控制器之間的連接導線,車身控制模塊100的底部設有用于連接智能電器盒200進行控制信息傳輸的插接件,車身控制模塊100的底部的一端設有定位柱101,另一端設有定位孔102,車身控制模塊100的四個端角處還設有用于連接車身的安裝座103,安裝座103上設有螺紋孔。
[0024]智能電器盒200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熔斷器、繼電器及電路檢測元件,智能電器盒200上還設有一個用于插接車身控制模塊100的插槽201,插槽201的內部設有用于連接車身控制模塊100進行控制信息傳輸的插接件,插槽201的一端設有定位卡槽202,另一端設有定位孔203,智能電器盒200的四個端角處還設有用于連接車身的安裝座204,安裝座204上設有螺紋孔。智能電器盒200由于設有電路檢測元件,使其可與車身控制模塊100配合,具有一定的邏輯判斷功能。
[0025]當車身控制模塊100和智能電器盒200組合在一起時,車身控制模塊100的下端插入智能電器盒200的插槽201中,車身控制模塊100的插接件與智能電器盒200的插接件相連接以傳輸控制信息,車身控制模塊100的定位柱101卡接在智能電器盒200的定位卡槽202中,車身控制模塊100可繞定位柱101旋轉,車身控制模塊100的定位孔102與智能電器盒200的定位孔203位置相對應,通過在兩個定位孔中插入螺栓可以實現車身控制模塊100和智能電器盒200的固定連接,這種組合應用結構I省去了現有技術中各車身控制模塊之間的導線以及各車身控制模塊與電器盒之間連接,減少了整車的重量,方便整車布置,減少了導線對信號傳輸的干擾,減少了成本,安裝和維護簡單方便;車身控制模塊100和智能電器盒200均設有用于連接CAN總線的插接件,由于結構受限等原因,當車身控制模塊100和智能電器盒200需要單獨工作時,車身控制模塊100和智能電器盒均200均可以獨立工作的零部件,可分開布置在車身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單獨應用在不同車型上,可以采用車身控制模塊100+選用一款普通電器盒或智能電器盒200+其他款車身控制模塊等多種方式擴展,應用方式靈活。
[0026]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所述車身控制模塊上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微控制器,所述智能電器盒設有多個與車身上各部件連接的熔斷器、繼電器及電路檢測元件,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可插接在智能電器盒上以傳輸控制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均設有對應的插接件,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通過所述插接件的配合來傳輸控制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電器盒設有用于插接車身控制模塊的插槽,所述車身控制模塊通過插入所述插槽與智能電器盒插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電器盒的插槽的一端設有定位卡槽,所述車身控制模塊設有與定位卡槽對應的定位柱,所述車身控制模塊通過定位柱卡接在定位卡槽中并可繞定位柱旋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電器盒和車身控制模塊均設有對應的定位孔,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通過所述定位孔及螺栓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電器盒和車身控制模塊均設有用于連接車身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設有螺紋連接孔。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車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控制模塊和智能電器盒均設有用于連接CAN總線的插接件。
【文檔編號】B60R16/023GK203410398SQ201320433964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9日
【發明者】陳言平, 葛雄飛 申請人: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