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安全防撞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包括防撞管,所述防撞管的兩端設置有連接支架,防撞管的中部設置有中部連接支架。所述防撞管的兩端為扁平結構,中部為管狀結構。兩端的扁平結構便于安裝固定,中部的管狀結構有效減小成員艙的入侵量。本實用新型左右兩端的連接支架、中部連接支架與防撞管燒焊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安裝于車身上實現固定,有效保證其本體強度。
【專利說明】被動安全防撞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被動安全防撞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高速發展的汽車行業中,對汽車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道路越來越好,汽車行駛速度越來越快,高速度同時也伴隨著對汽車安全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故而各國相繼對汽車被動安全評價標準也越來越高,正面偏置碰對成員艙的侵入量一直是被動安全的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被動安全防撞結構,有效減小了成員艙的入侵量。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包括防撞管,所述防撞管的兩端設置有用于連接左右縱梁的連接支架,防撞管的中部設置有用于連接前圍板的中部連接支架。
[0005]所述防撞管的兩端為扁平結構,中部為管狀結構。兩端的扁平結構便于安裝固定,中部的管狀結構有效減小成員艙的入侵量。
[0006]所述連接支架包括兩個形狀相同且相互扣接的上支架和下支架,防撞管兩端的扁平結構內嵌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間,即扁平結構內嵌于連接支架內部。上支架、下支架和扁平結構通過焊接相互固定連接,三者形成一體化結構。
[0007]所述連接支架為彎折結構,包括安裝板和固定板,所述安裝板和固定板通過連接板連接,安裝板和固定板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便于安裝。連接支架的固定板設置有與扁平結構相配合的焊接孔,連接支架的安裝板上設置有螺栓安裝孔。
[0008]所述連接支架中部為與管狀結構相配合的圓弧狀結構,圓弧狀結構上設置有焊接孔,所述管狀結構位于圓弧狀結構內部并通過焊接孔與其焊接,圓弧狀結構與管狀結構軸線方向垂直的兩端設置有安裝板,安裝板上設置有螺栓固定孔,用于固定管狀結構。
[0009]所述連接支架通過螺栓安裝孔和螺栓的配合分別固定連接于左右縱梁,中部連接支架通過螺栓固定孔和螺栓的配合固定連接于前圍板,減小成員艙的入侵量。
[0010]所述管狀結構部分為彎折結構,用于避開車內部分零件。管狀結構設置有加強筋,有效強化其強度。
[0011]本實用新型左右兩端的連接支架、中部連接支架與防撞管燒焊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安裝于車身上實現固定,有效保證其本體強度。本實用新型的兩端設計成扁平結構的鈑金支架,中間設計成管狀結構,由于鋼管具有很好的成型性,使用較強的材料,可以達到IOOOMpa以上的強度,使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抗彎性。本實用新型的兩端固定在左右縱梁上,中間固定在前圍板上,使防撞管本體位于動力總成與前圍板之間,在碰撞中可頂住動力總成,減小侵入成員艙的距離。防撞管本體上設置有彎折部分,能有效避開車內其余部件,充分考慮車內結構,合理優化設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圖
[0014]其中,1-防撞管,11-扁平結構,12-管狀結構,2-連接支架,21-連接板,22-螺栓安裝孔,23-第一安裝板,24-固定板,25-上支架,26-下支架,3-中部連接支架,31-圓弧狀結構,32-第二安裝板,33-螺栓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集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包括防撞管1,所述防撞管I的兩端設置有用于連接左右縱梁的連接支架2,防撞管I的中部設置有用于連接前圍板的中部連接支架3。防撞管I的兩端為扁平結構11,中部為管狀結構12。連接支架2包括兩個相互扣接的上支架25和下支架26,防撞管I兩端的扁平結構11內嵌于上支架25和下支架26之間,上支架25、下支架26和扁平結構11通過焊接相互固定連接。連接支架2為彎折結構,包括第一安裝板23和固定板24,所述第一安裝板23和固定板24通過連接板21連接,第一安裝板23和固定板24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連接支架2的固定板24設置有與扁平結構11相配合的焊接孔,連接支架2的第一安裝板23上設置有螺栓安裝孔22。中部連接支架3中部為圓弧狀結構31,圓弧狀結構31上設置有焊接孔,所述管狀結構12為圓弧狀結構31內部并通過焊接孔與其焊接,圓弧狀結構31與管狀結構31軸線方向垂直的兩端設置有第二安裝板32,第二安裝板32上設置有螺栓固定孔33。連接支架2通過螺栓安裝孔22和螺栓的配合分別固定連接于左右縱梁,中部連接支架3通過螺栓固定孔33和螺栓的配合固定連接于前圍板。管狀結構12部分為彎折結構。
[0017]如圖1所示,防撞管I兩端為扁平結構11。生產中,操作人員人員通過擠壓使防撞管I兩端形成扁平結構11。防撞管I左側部分為彎折結構。連接支架2分為上支架25和下支架26,兩者形狀相同。裝配時,首先將扁平結構11放置于下支架的固定板24的指定位置,然后扣合上支架,使扁平結構11位于上下支架的固定板形狀的腔體內,上下支架共同作用將扁平結構11夾緊。每個固定板24上均設置有一個焊接孔,通過焊接孔實現焊接,使扁平結構11和上下支架形成一個整體。中部連接支架3中部設置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為整體結構,有效強化中部連接支架3的強度。中部連接支架3飛圓弧狀結構表面均勻設置有4個焊接孔。兩個第二安裝板32上各均勻設置有兩個螺栓固定孔33。裝配時首先將中部連接支架2套接于防撞管I中部的外側;再確定好安裝位置,保證第二安裝板32的所在角度與第一安裝板23相配合;放置完成后通過焊接孔將防撞管I與中部連接支架3焊接為一體。裝配完成后的效果如圖2所示。
[0018]安裝時,本實用新型左右兩端的連接支架2的第一安裝板23分別通過螺栓固定于左右縱梁,第二安裝板32通過螺栓固定于前圍板,使本實用新型布置在動力總成與前圍板之間,在碰撞中可頂住動力總成,減小侵入成員艙的距離。防撞管I的中部為鋼管,鋼管具有很好的成型性,生產中使用較強的材料,可以達到IOOOMpa以上的強度,具有良好的抗彎性。第一安裝板23為彎折結構,防撞管I兩端的扁平結構11內嵌于固定板24內,即防撞管I的本體并不與左右縱梁直接連接,有效維護車身穩定。[0019]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管(I),所述防撞管(I)的兩端設置有用于連接左右縱梁的連接支架(2),防撞管(I)的中部設置有用于連接前圍板的中部連接支架(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防撞管(I)的兩端為扁平結構(11),中部為管狀結構(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支架(2)包括兩個相互扣接的上支架(25)和下支架(26),防撞管(I)兩端的扁平結構(11)內嵌于上支架(25)和下支架(26)之間,上支架(25)、下支架(26)和扁平結構(11)通過焊接相互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支架(2)為彎折結構,包括安裝板(23)和固定板(24),所述安裝板(23)和固定板(24)通過連接板(21)連接,安裝板(23 )和固定板(24)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連接支架(2 )的固定板(24)設置有與扁平結構(11)相配合的焊接孔,連接支架(2 )的安裝板(23 )上設置有螺栓安裝孔(22 )。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中部連接支架(3)中部為圓弧狀結構(31),圓弧狀結構(31)上設置有第二焊接孔(28),所述管狀結構(12)為圓弧狀結構(31)內部并通過焊接孔與其焊接,圓弧狀結構(31)與管狀結構(31)軸線方向垂直的兩端設置有安裝板(32),安裝板(32)上設置有螺栓固定孔(3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支架(2)通過螺栓安裝孔(22)和螺栓的配合分別固定連接于左右縱梁,中部連接支架(3)通過螺栓固定孔(33)和螺栓的配合固定連接于前圍板。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被動安全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管狀結構(12)部分為彎折結構。
【文檔編號】B60R19/02GK203681656SQ201320815132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發明者】彭亮亮, 陳文 , 何建寧, 周雅, 胡國慶, 周全, 姜勇 申請人:東風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