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車制冷降溫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了一種汽車車廂自動降溫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屬于封閉結構,夏季高溫天氣,太陽輻射強烈,車外溫度高達36℃甚至更高。加之太陽輻射傳熱作用,在太陽下停放半小時后,車廂內溫度驟升至70℃左右,而車廂內的高溫環境會導致以下問題:一、車廂內熟料配件在高溫下加速老化;二、因高溫加速車內裝飾材料如座墊等物品中的致癌物質等污染物的揮發,材料平均每升高10攝氏度車內污染物的濃度翻倍,影響人體健康;三、車內溫度可達65攝氏度以上,駕乘人員對車內環境感到不舒服,難以忍受;四,增加汽車的能耗用于額外降溫;五、更甚者車輛會在高溫天氣下發生自燃現象。因此一種可以有效降溫的汽車降溫裝置的發明迫在眉睫。
現在市面上的汽車制冷系統需要大量耗費電能,在停車期間,汽車電瓶電能不足以支撐其較長時間工作;汽車太陽傘采用太陽傘防曬原理,按照汽車外形設計,覆蓋從汽車前擋風玻璃至后擋風玻璃,能夠在高溫下有效降低車內溫度,可是車內溫度也只能保持在四十五度左右,并沒有改善車廂內的高溫狀態;還有針對有天窗的汽車設計一體化的汽車輔助空調,但其應用范圍小且破壞車廂內的整體美感;也有通過改裝汽車加裝半導體制冷器,雖然達到制冷效果,但需要更改、增加或破壞汽車的結構與外觀較難獲得大眾認可。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車廂自動降溫裝置,其結構簡單、裝置小型化,可應用于任何車型,無需改裝破壞汽車的結構與外觀,簡單安裝使用方便,利用太陽能提供電能清潔無污染,可在不增加油耗的同時,獲得高效率制冷效果,避免車廂內高溫環境所引起的危險問題,而且提高了汽車停車時使用的舒適度。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汽車車廂自動降溫裝置,包括:
太陽能發電組件;
溫控器,其與設置在車廂內的溫度傳感器連接;
半導體制冷器,其通過溫控器與所述太陽能發電組件連接;所述半導體制冷器包括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散熱端通過第一風扇進行散熱;所述制冷片的制冷端連接制冷機構通過第二風扇向車廂輸送冷氣,達到降溫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半導體制冷器設置在所述汽車后備箱內。
進一步地,所述制冷機構包括制冷室、設置在所述制冷室上的進風管和出風管;所述第二風扇設置在所述出風管上,以將從進風管吸收的空氣冷卻后經出風管上的第二風扇向車廂輸送冷氣,達到降溫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制冷機構包括水冷器、設置在所述水冷器上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連接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循環水管、設置在所述循環水管上的水泵;所述第二風扇設置在所述循環水管上,使得風穿過循環水管后冷卻再往車廂內輸送,達到降溫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風扇與所述汽車的排氣孔連通以排出熱氣。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組、逆變器、蓄電池,所述蓄電池經逆變器與所述太陽能電池組連接,用于儲存及利用所述太陽能電池組所傳遞的電能。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電池組設置在所述車廂外和/或設置在所述車廂內。
進一步地,所述太陽能電池組設置在所述車廂車頂天窗內側。
更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端和/或制冷端連接有一金屬片。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汽車車廂自動降溫裝置,其結構簡單、裝置小型化,可應用于任何轎車車型,無需改裝破壞汽車的結構與外觀,簡單安裝使用方便,利用太陽能提供電能清潔無污染,可在不增加油耗的同時,獲得高效率制冷效果,避免車廂內高溫環境所引起的危險問題,而且提高了汽車停車時使用的舒適度。
半導體制冷器優選直接放置在后備箱內,當汽車停在太陽底下時,車廂內溫度上升,超過預設溫度,溫控器啟動,太陽能發電組件連通半導體制冷器的制冷片、風扇和水泵,熱氣排進后備箱最后經排氣孔排出車外,通過管路將冷氣排入車廂內,以達到降溫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汽車車廂自動降溫裝置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汽車車廂自動降溫裝置的另一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車廂自動降溫裝置,其包括太陽能發電組件、與設置在所述車廂內的溫度傳感器5連接的溫控器4、通過該溫控器4連接所述太陽能發電組件的半導體制冷器;其中,所述半導體制冷器包括具有散熱端6和制冷端7的制冷片、第一風扇8、制冷機構及第二風扇12;所述散熱端6通過第一風扇8進行散熱,優選地,所述第一風扇8與所述汽車的排氣孔連通以將熱氣排出車外;所述制冷端7連接制冷機構通過第二風扇12向車廂輸送冷氣,達到降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半導體制冷器可以設置在所述汽車后備箱內,無需改裝汽車結構及外觀,即可實現自動降溫效果。
如圖1所示,所述制冷機構包括貼覆在所述制冷端7的制冷室9、設置在所述制冷室9上的進風管10和出風管11;所述第二風扇12設置在所述出風管11上,以將從進風管10吸收的空氣在所述制冷室9冷卻后形成冷氣,再經出風管11上的第二風扇12向車廂內輸送冷氣,達到降溫效果。
如圖2所示,所述制冷機構也可以包括貼覆在所述制冷端7的水冷器13、設置在所述水冷器13上的進水口14和出水口15、連接所述進水口14和出水口15的循環水管16、設置在所述循環水管16上的水泵17;所述第二風扇12設置在所述循環水管16的前端上,優選地,位于所述第二風扇12后端的循環水管16為螺旋狀或蛇形狀的水冷銅管,當風穿過水冷銅管后冷卻形成冷風再經第二風扇12往車廂內輸送,達到降溫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二風扇12可選擇放置在車廂內,也可經管道與車廂連通,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所述太陽能發電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車廂外和/或設置在所述車廂內的太陽能電池組1、逆變器2、蓄電池3,所述蓄電池3經逆變器2與所述太陽能電池組1連接,用于儲存及利用所述太陽能電池組1所傳遞的電能,分別向所述制冷片、第一風扇8、第二風扇12及水泵17供應電能。優選地,所述太陽能電池組1設置在所述車廂車頂天窗內側或后檔風玻璃內側,可采用貼覆方式便于拆裝。
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制冷片的工作效率,所述散熱端6和/或制冷端7可連接一金屬片,以增加面積加快導熱或導冷,該金屬片優選為鋁片。
具體實現時,汽車在太陽底下停放,汽車發動機處于停止狀態,通過本自動降溫裝置可利用太陽能量最高效率低降低車廂內溫度,同時無需改裝汽車結構和外觀。當溫度傳感器感應到汽車車廂內的溫度超過預設溫度,則溫控器啟動,連通太陽能發電組件與半導體制冷器,散熱端通過第一風扇進行散熱將熱氣排入后備箱最后經排氣孔排出車外,制冷端通過制冷機構經第二風扇將冷氣或冷風輸送至車廂內,達到車廂降溫的效果。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