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及報警方法。
背景技術:
嬰幼兒是嬰兒和幼兒的統稱。嬰幼兒由于年齡較小,睡眠中經常會將被子踢開。如果室溫較低,嬰幼兒踢被會造成其著涼,導致拉肚子、感冒等各種癥狀的發生。這給家長帶來了極大的困擾。為防止嬰幼兒踢被,有的采用被夾固定被子或橡皮筋固定被子的方法,但該方法會造成嬰幼兒睡得不舒服。有的采用開空調睡的方法,但開空調會使屋子里空氣太干,會讓嬰幼兒的皮膚變得很干燥。有的在嬰幼兒身上設置報警裝置。現有的報警裝置采用響鈴方式報警,可操作性差,其存在溫度測量不準、結構復雜、操作麻煩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及報警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其包括測溫部件和報警部件;測溫部件包括殼體和溫度探頭,殼體由上殼體和下殼體組成;溫度探頭穿設于上殼體,下殼體的底部設有膠粘凹槽;殼體內設有電池、電路板、藍牙發送模塊和用于處理溫度數據的溫度處理模塊,電池、溫度處理模塊、藍牙發送模塊以及溫度探頭均與電路板電連接;報警部件為具有app客戶端的移動終端,移動終端還具有警報器和用于與藍牙發送模塊通訊的藍牙接收模塊。
較佳地,溫度探頭的頂部不高于上殼體的外表面,上殼體的內壁設有將溫度探頭蓋住的隔熱膠。溫度探頭的頂部低于殼體的外表面,使得溫度探頭處于殼體的保護之下,防止因殼體與外界的刮擦而對溫度探頭造成破壞。殼體內部各個元器件運行時會產生熱量,而隔熱膠可以阻隔殼體內部產生的熱量對溫度探頭的影響,使得溫度探頭僅用于感知殼體外的環境溫度,這樣,大大提高了溫度檢測的準確性,還提高了溫度檢測的穩定性。
較佳地,電路板上設有led燈,上殼體設有透光板。led燈為工作指示燈,透光板可以將燈光均勻散開。本測溫部件充電時,led燈為常亮狀態。測溫部件工作時,前十分鐘,led燈每10秒閃一次;之后led燈一分鐘閃一次。當電池快沒電時,led燈10秒亮一次。快要關機時,5秒內led燈漸弱,提示關機。使用者通過燈光就可以馬上知曉測溫部件的狀態。
較佳地,電池為充電電池,下殼體設有兩個充電通孔,每個充電通孔內均穿設有金屬充電柱,兩金屬充電柱均與電路板電連接。金屬充電柱為電池充電的接口。金屬充電柱設置在下殼體上,既可以不影響測溫部件的正常使用,又可以方便使用充電底座充電。
較佳地,膠粘凹槽為環形;兩充電通孔設于膠粘凹槽內;兩金屬充電柱的底部不高于下殼體的外表面。金屬充電柱的底部不超出下殼體的外表面,這樣金屬充電柱不會影響下殼體底部的平整度,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適度。
較佳地,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還包括充電底座,充電底座上設有用于容置下殼體的充電凹槽,充電凹槽內設有兩個與金屬充電柱相適配的金屬連接柱,兩金屬連接柱穿設于充電凹槽;充電凹槽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取件凹槽。需要充電時,直接將測溫部件放置于充電凹槽內,兩金屬連接柱各分別與一個金屬充電柱連接,這樣,具有充電方便的優點。取件凹槽使得對測溫部件的取或放更方便。
較佳地,電路板上設有用于控制測溫部件開關機的霍爾開關,充電底座上設有用于與霍爾開關相配合的磁鐵。通過霍爾開關與磁鐵的配合,使得測溫部件放置于充電底座時不測溫,離開充電底座時自動測溫。這樣,無需再設置開關機按鈕,降低了制造成本,減少使用時的操作步驟,具有方便、實用的優點。將測溫部件放置于充電底座上實現關機,可以避免使用者隨意放置測溫部件而導致找尋不到的情況。
較佳地,下殼體內設有四個固定柱,固定柱穿設于電路板;上殼體內設有四個連接管,固定柱穿設于連接管;下殼體內設有定位管,上殼體內設有定位銷,定位銷穿設于定位管。固定柱可以實現對電路板的固定,將電路板與下殼體固定。固定柱還可以通過與連接管的配合,實現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固定。當裝配上殼體和下殼體時,通過定位銷及定位管,可以快速、準確地確定固定柱與連接管應位于的正確位置,實現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快速裝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裝配的準確率。
較佳地,移動終端為手機;警報器為振動警報器或聲音警報器。手機為智能手機。app是手機應用程序application的縮寫。本報警部件所需的各個組成部分,智能手機中均有,僅需在智能手機中安裝個與測溫部件相適配的app客戶端就可以。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本報警裝置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一種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方法,其使用如前所述的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在測溫部件的膠粘凹槽內貼上雙面膠,然后將測溫部件固定于嬰幼兒腹部的衣物上,并將被子蓋上嬰幼兒腹部;
步驟2、待3-5分鐘后,使藍牙接收模塊與藍牙發送模塊連通并打開移動終端內的app客戶端,測溫部件將嬰幼兒腹部上方的實時溫度數據傳輸至app客戶端內,使用者在app客戶端設定報警溫度的數值;
步驟3、在嬰幼兒入睡后,當測溫部件檢測的溫度低于報警溫度時,移動終端的警報器開始報警。
本發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報警裝置能準確地測量嬰幼兒周圍的溫度,不會產生誤報的情況;結構緊湊,制造成本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報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測溫部件的a向視圖。
圖3為圖1中測溫部件的b向視圖。
圖4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測溫部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測溫部件的上殼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充電底座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的c-c剖視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報警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發明。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一種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其包括測溫部件100和報警部件。
測溫部件100包括殼體101和溫度探頭102,殼體101內設有電池103、電路板104、藍牙發送模塊105和用于處理溫度數據的溫度處理模塊106,溫度探頭102穿設于殼體101的頂部,電池103、溫度處理模塊106、藍牙發送模塊105以及溫度探頭102均與電路板104電連接。溫度探頭用于感知殼體外的溫度。溫度處理模塊將溫度探頭感知的溫度信息轉化為數據資料。藍牙發送模塊可以將經溫度處理模塊處理后的溫度數據以藍牙通訊的方式發送出去。電池提供測溫部件運行的動力,電路板為各模塊的載體。溫度探頭、溫度處理模塊、電路板和藍牙發送模塊均為現有常用的部件,在此就不再贅述。
為方便裝配,殼體101由上殼體108和下殼體109組成。上殼體和下殼體的材料均可以為塑料,兩者之間可以通過卡合或焊接連接。溫度探頭102穿設于上殼體108,溫度探頭102的頂部不高于上殼體108的外表面。溫度探頭的頂部低于殼體的外表面,使得溫度探頭處于殼體的保護之下,防止因殼體與外界的刮擦而對溫度探頭造成破壞。溫度探頭可以穿設于上殼體的頂部或側部。本實施例中,溫度探頭穿設于殼體的側部,具體而言,溫度探頭同時穿設于上殼體和下殼體。這樣,使用時可以減少落入溫度探頭的灰塵數量,有利于提高本裝置的使用壽命。
上殼體108的內壁設有將溫度探頭102蓋住的隔熱膠110。隔熱膠可以采用聚氨酯材料。隔熱膠可以將溫度探頭牢固地固定于上殼體上。殼體內部各個元器件運行時會產生熱量,而隔熱膠可以阻隔殼體內部產生的熱量對溫度探頭的影響,使得溫度探頭僅用于感知殼體外的環境溫度,這樣,大大提高了溫度檢測的準確性,還提高了溫度檢測的穩定性。
電路板104上設有led燈124,殼體設有透光板125。led燈為工作指示燈,透光板可以將燈光均勻散開。本測溫部件充電時,led燈為常亮狀態。測溫部件工作時,前十分鐘,led燈每10秒閃一次;之后led燈一分鐘閃一次。當電池快沒電時,led燈10秒亮一次。快要關機時,5秒內led燈漸弱,提示關機。使用者通過燈光就可以馬上知曉測溫部件的狀態。
下殼體109內設有四個固定柱118,固定柱118穿設于電路板104;上殼體108內設有四個連接管119,固定柱118穿設于連接管119。固定柱可以實現對電路板的固定,將電路板與下殼體固定。固定柱還可以通過與連接管的配合,實現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固定。
下殼體109內設有定位管120,上殼體108內設有定位銷121,定位銷121穿設于定位管120。當裝配上殼體和下殼體時,通過定位銷及定位管,可以快速、準確地確定固定柱與連接管應位于的正確位置,實現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快速裝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裝配的準確率。
電池103為充電電池,通常為鋰電池。下殼體109設有兩個充電通孔111,每個充電通孔111內均穿設有金屬充電柱112,兩金屬充電柱112均與電路板104電連接。金屬充電柱為電池充電的接口。金屬充電柱設置在下殼體上,既可以不影響測溫部件的正常使用,又可以方便使用充電底座充電。
下殼體109的底部設有膠粘凹槽107。在膠粘凹槽放置雙面膠,可以將測溫部件通過膠粘方式固定于待測部位,其具有使用方便、固定快速的優點。
膠粘凹槽107設于下殼體109的底部,膠粘凹槽107為環形。環形的凹槽可以放置較多的雙面膠,使得固定更牢靠。
兩充電通孔111設于膠粘凹槽107內;兩金屬充電柱112的底部不高于下殼體109的外表面。金屬充電柱的底部不超出下殼體的外表面,這樣金屬充電柱不會影響下殼體底部的平整度,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適度。
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還包括充電底座113,充電底座113上設有用于容置下殼體109的充電凹槽114,充電凹槽114內設有兩個與金屬充電柱相適配的金屬連接柱115,兩金屬連接柱115穿設于充電凹槽114。需要充電時,直接將測溫部件放置于充電凹槽內,兩金屬連接柱各分別與一個金屬充電柱連接,這樣,具有充電方便的優點。充電凹槽兩側各設有一個取件凹槽122。由于測溫部件體積較小,通過拇指和食指兩個手指或者拇指與中指兩個手指可以實現對測溫部件的取或放。當兩個手指要將測溫部件放置到充電凹槽充電時,兩個取件凹槽可以用于容置兩個手指,直到測溫部件放置穩定后,手指松開測溫部件。當需要將測溫部件取出時,兩個手指可以伸入取件凹槽,輕松而牢固地將測溫部件取出。取件凹槽使得對測溫部件的取或放更方便。
電路板104上設有用于控制測溫部件開關機的霍爾開關116,充電底座上設有用于與霍爾開關相配合的磁鐵117。磁體設于充電底座的內腔,且位于充電凹槽的背面。當測溫部件放置于充電凹槽內時,磁鐵位于霍爾開關的正下方。這樣,當測溫部件需要充電而放置于充電凹槽內時,在磁鐵的作用下,霍爾開關實現測溫部件的關機,使得測溫部件關閉測溫狀態。當測溫部件離開充電底座時,由于離開了磁鐵,霍爾開關實現測溫部件的開機,使得測溫部件處于測溫的工作狀態。通過霍爾開關與磁鐵的配合,使得測溫部件放置于充電底座時不測溫,離開充電底座時自動測溫。這樣,無需再設置開關機按鈕,降低了制造成本,減少使用時的操作步驟,具有方便、實用的優點。將測溫部件放置于充電底座上實現關機,可以避免使用者隨意放置測溫部件而導致找尋不到的情況。
充電底座上還設有充電接口123,充電接口與金屬連接柱連接。充電接口為usb接口。通過充電接口,充電底座實現與外部電源的電連接。
報警部件為具有與測溫部件相適配的app客戶端的移動終端200,移動終端200還具有警報器和用于與藍牙發送模塊通訊的藍牙接收模塊。移動終端為手機,通常為智能手機。如圖8所示,智能手機包括芯片板201,芯片板上設有藍牙接收模塊202,芯片板還連接有振動警報器和聲音警報器,振動警報器通常為手機振動器203,聲音警報器為喇叭204。智能手機內裝有與測溫部件相適配的app客戶端。在智能手機的觸摸屏上,打開藍牙通訊按鈕,實現與測溫部件的藍牙連接。打開app客戶端,測溫部件測量的溫度數據通過藍牙輸入到app客戶端上,使用者可以在觸摸屏上調節報警溫度,還可以調整報警模式,可以僅為振動報警,或者僅為聲音報警,或者同時振動和聲音報警。由于智能手機通常均具有芯片板、藍牙、振動器及喇叭等部件,因此,使用時僅需在智能手機上安裝一個與測溫部件相適配的app客戶端就可以了。目前,智能手機普及率極高,使得本報警裝置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手機app還可以設有夜間模式,在當天晚上十二點至第二天早上六點自動切換為夜間模式,方便使用者查看。
嬰幼兒在晚上睡覺時,智能手機可以在飛行模式下,打開app,與測溫部件進行藍牙連接后,實現對溫度的監控。
一種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方法,其使用前述的防止嬰幼兒睡眠中踢被的報警裝置,如圖9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在測溫部件的膠粘凹槽內貼上雙面膠,然后將測溫部件固定于嬰幼兒腹部的衣物上,并將被子蓋上嬰幼兒腹部。
步驟2、待3-5分鐘后,使藍牙接收模塊與藍牙發送模塊連通并打開智能手機內的app客戶端,測溫部件將嬰幼兒腹部上方的實時溫度數據傳輸至app客戶端內,使用者根據實時溫度在app客戶端設定報警溫度的數值。還可以調整報警模式,可以僅為振動報警,或者僅為聲音報警,或者同時振動和聲音報警。
步驟3、在嬰幼兒入睡后,如果嬰幼兒踢被時,其身上的溫度會逐漸降低。當測溫部件檢測到的溫度低于報警溫度時,智能手機的警報器開始報警。智能手機可以僅發出振動報警,或者僅發出聲音報警,或者同時發出振動和聲音報警。
這樣,就可以在嬰兒踢被時,第一時間覺察到該情況,從而將被子再蓋到嬰幼兒身上,避免嬰幼兒著涼。
當測溫部件固定于嬰幼兒衣物上后,使用者無需掀開嬰幼兒被子,通過手機app客戶端就可以知道測溫部件是否有電,是否在工作。本報警裝置具有使用方便的優點。
本報警裝置能準確地測量嬰幼兒周圍的溫度,不會產生誤報的情況。本報警裝置結構緊湊,制造成本低。本報警裝置還具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優點。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僅是舉例說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