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充電站,特別涉及一種電動車充電站。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機動車在工作時需通過燃燒燃料來給機動車提供能量,而傳統的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在人類的使用過程中不斷減少,最終會使用枯竭。同時,在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中會產生CO2、氮化物、硫化物和粉塵等污染物。燃燒產生的污染物給人類生活帶來非常大的為,因此可再生能源受到人類越來越高的重視,從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解決資源短缺以及環境污染問題,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眾所周知,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工作時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內置在車內的蓄電池提供的,而蓄電池存儲的電量非常有限,這極大的限制了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的使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市面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電動車充電站。
現有的這些充電站大多與電網相連接,在電網供電停止時,則無法給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充電,從而導致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因電量不足無法行駛,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此為現有電動充電站的一大缺點。
目前電網的電能大多來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燒,化石燃料燃燒的過程會產生CO2、氮化物、硫化物和粉塵等污染物,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此為現有充電站的又一大缺點。
現有充電站大多與電網連接,在電網暫未涉及的野外等區域還不能提供充電服務,這極大的限制了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的使用。同時,在城區的現有充電站會對市容造成一定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風光互補及摩擦發電供能的智能電動車充電站,使得戶外行駛的電動車輛行駛充電不再受電網顯示,充電更加方便。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風光互補及摩擦發電供能的智能電動車充電站,包括固定安裝在地面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頂部安裝有頂棚,所述頂棚的頂面安裝有光伏組件,頂棚的四個角上安裝有風力發電機,所述頂棚下方的底面上設置有控制風力發電機以及光伏組件的風光控制器,頂棚的下方還設置有多個充電樁,所述充電樁前方的空地上設置有摩擦發電組件,所述摩擦發電組件與充電樁相連,所述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經風光控制器與充電樁相連。
本發明工作時,設置在頂棚上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以及充電樁前方的摩擦發電組件將收集到的電能經風光控制器儲存在充電莊內,以便充電樁對電動車輛進行充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的發電裝置充分利用風能和太陽能來進行發電,同時在陰雨天等惡劣天氣情況下,有可能出現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不夠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使用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摩擦發電組件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可以使智能充電站時刻都有足夠的電能提供給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同時,在城區有很多廢舊的自行車停放亭,廢舊的停放亭會對市容造成一些影響,本發明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停放亭進行改造,從而可以達到廢物利用以及美化市容的效果。本發明通過充分利用綠色環保無污染能源進行發電,從而使充電站可以與電網分離開來,不受電網的限制而獨立存在,從而來解決野外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無法進行充電的問題;此外本發明還可以利用廢舊停車亭,從而達到廢物利用以及美化市容的效果。
為了使得本發明使用更加方便,所述充電樁包括頂面加工成傾斜面的箱體,所述箱體的內部設置有蓄電池,所述箱體的頂面上設置有顯示屏、射頻識別區以及投幣口,所述箱體的前面板上設置有喇叭、車輛充電插頭以及手機充電插頭。顯示屏可實現人機交互,進行充電選項的選擇與提示,喇叭的設置使得可通過語音提示,實現使用人員的正確操作。
為了使得充電樁的尋找更加方便,所述充電樁內還設置有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安裝在箱體的前面板上。
為了增加本發明的經濟效益,所述支架上安裝有廣告板。
為了增強本發明整體結構的強度,所述支架與頂棚連接處的兩端設置有支撐板。
為了使得摩擦發電更加方便,摩擦發電組件包括殼體、支撐板、加壓盤、上摩擦發電單元和下摩擦發電單元,殼體在最外層負責保護內部元件,支撐板在最底部起到支撐平衡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充電樁結構示意圖。
其中,1風力發電機,2光伏組件,3風光控制器,4摩擦發電組件,5蓄電池,6顯示屏,7投幣口,8射頻識別區,9、10車輛充電插頭,11喇叭,12廣告板,13頂棚,14支撐板,15支架,16充電樁,17手機充電插頭,18定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述的一種風光互補及摩擦發電供能的智能電動車充電站,包括固定安裝在地面上的支架15,支架15的頂部安裝有頂棚13,頂棚13的頂面安裝有光伏組件2,頂棚13的四個角上安裝有風力發電機1,頂棚13下方的底面上設置有控制風力發電機1以及光伏組件2的風光控制器3,頂棚13的下方還設置有多個充電樁16,充電樁16前方的空地上設置有摩擦發電組件4,摩擦發電組件4與充電樁16相連,光伏組件2、風力發電機1經風光控制器3與充電樁16相連,充電樁16包括頂面加工成傾斜面的箱體,箱體的內部設置有蓄電池5,箱體的頂面上設置有顯示屏6、射頻識別區8以及投幣口7,箱體的前面板上設置有喇叭11、車輛充電插頭9、10以及手機充電插頭17,充電樁16內還設置有定位裝置18,定位裝置18安裝在箱體的前面板上,支架15上安裝有廣告板12,支架15與頂棚13連接處的兩端設置有支撐板14。
充電樁16有投幣和刷卡兩種模式,以便于使用者選擇更加適合于他們的模式;在投幣或者刷卡后在充電樁16的顯示屏6選擇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模式或者手機模式,用充電樁16上對應的充電插頭即可充電;在投幣模式中,使用者投入相應的硬幣,充電樁16充電相應的時間;在刷卡模式中,消費第一次刷卡后即開始計費充電,第二次刷卡即視為充電結束,充電樁16停止充電;同時充電樁16也可以檢測電動自行車或者電動汽車充電情況,通過充電樁16的喇叭11向使用者匯報充電情況;充電樁16下部有定位裝置18以便人們更方便找到充電站。
摩擦發電組件4包括:殼體、支撐板、加壓盤、上摩擦發電單元和下摩擦發電單元。殼體在最外層負責保護內部元件,支撐板在最底部起到支撐平衡作用,上摩擦發電單元和下摩擦發電單元相互接觸摩擦可產生電能,當外力施加到摩擦發電組件時,加壓盤帶動下摩擦發電單元在殼體運動,使上摩擦發電單元和下摩擦發電單元相互分離。
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技術特征作出一些替換和變形,這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