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對乘員倉供熱的加熱換熱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78658閱讀:237來源:國知局
對乘員倉供熱的加熱換熱系統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電動大巴車輛上加熱和換熱系統,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具有對乘員倉進行加熱和換熱的系統的汽車。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氣墊船,越野車,通信車等各種軍、民運載機械一般都設置加熱系統來進行供熱。隨著燃油的日益緊缺和大氣污染的日益嚴重,不少汽車改用經濟性和排放性能更好的揮發性液體燃料或氣體燃料。但是目前加熱換熱系統從未在大型電動車輛上使用過,比如電動大巴,公交車等。而且目前的加熱系統普遍存在結構復雜、體積大、重量重、安裝困難等缺點。因此急需要開發一種新的加熱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汽車使用的加熱換熱系統,以克服目前的缺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汽車加熱換熱系統,包括加熱器、水箱、換熱裝置和乘員倉供熱系統,所述加熱器和水箱之間連接換熱裝置,所述乘員倉供熱系統通過管路連接水箱,所述換熱裝置中的流體在加熱器中進行吸熱,然后將熱量傳遞給水箱中的水,所述水箱中的水通過乘員倉供熱系統入口管路進入乘員倉供熱系統,然后通過乘員倉供熱系統出口管路進入水箱。

作為優選,所述加熱器為燃油加熱器。

作為優選,所述換熱裝置中的流體是水箱中的水,水箱中的水通過換熱裝置入口管路進入換熱裝置,在加熱器中進行加熱,然后通過換熱裝置出口管路進入水箱。

作為優選,所述換熱裝置入口管路位于換熱裝置的出口管路的上部,所述的乘員倉供熱系統的出口管路比乘員倉供熱系統的入口管路更靠近換熱裝置入口管路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乘員倉供熱系統的入口管路的入口靠近換熱裝置的出口管路的出口設置

作為優選,燃油加熱器設置自動供油裝置,所述自動供油裝置采用采用脈沖供油。

作為優選,助燃風燃燒裝置和換熱裝置垂直裝配。

作為優選,所述水箱內設置電加熱裝置,所述電加熱裝置包括左管箱、右管箱和浮動盤管,浮動盤管與左管箱和右管箱相連通,形成加熱流體封閉循環,電加熱棒設置在左管箱和右管箱內;左管箱、右管箱和浮動盤管內填充加熱流體;浮動盤管為一個或者多個,每個浮動盤管包括多根圓弧形的管束,多根圓弧形的管束的中心線為同心圓的圓弧,相鄰管束的端部連通,從而使得管束的端部形成管束自由端;所述同心圓是以左管箱的中心為圓心的圓,左管箱的內徑為第一直徑,右管箱的內徑為第二直徑,左管箱的電加熱棒的功率是第一功率,右管箱的電加熱棒的功率是第二功率,滿足如下關系:

第一功率/第二功率=第一系數*(第一直徑/第二直徑)2-第二系數*(第一直徑/第二直徑)+第三系數;

第一系數,第二系數,第三系數是系數,其中0.82<第一系數<0.91,1.95<第二系數<2.05,2.67<第三系數<2.77;

其中58mm<第一直徑<87mm;

29mm<第二直徑<68mm;

1.2<第一直徑/第二直徑<2.1;

1900W<第一功率<3000W;

800W<第二功率<2000W。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

1)本發明通過提供一種新的加熱換熱系統,解決了乘員倉內的供暖問題,其結構緊湊,重量輕、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適合各種大型電動車輛的使用。

2)本發明通過換熱裝置和加熱裝置的出入口管路的位置設置,保證加熱系統和換熱系統的能源的充分利用,節約能源。

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式結構的輔助加熱的電加熱裝置,以在加熱系統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能源補充。

4)電加熱裝置采用浮動盤管加熱,通過設置浮動盤管,加熱流體受熱后會產生體積膨脹,誘導浮動盤管自由端BC、B’ C’產生振動,從而強化傳熱。

5)本發明通過不同管箱的電加熱器功率的設置,提高了加熱效率及其加熱的均勻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汽車的底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汽車的側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汽車的另一側面示意圖。

圖4本發明汽車的前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乘務倉加熱換熱系統流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電池倉熱換熱系統流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整體加熱還熱系統流程示意圖。

圖8為電加熱裝置截面視圖。

圖9是圖8中的A-A截面視圖。

圖10是圖9結構的尺寸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乘員倉供熱系統,2水泵,3閥門,4閥門,5水泵,6散熱水箱,7電池倉供熱系統,8電池倉溫度傳感器,9電加熱裝置,10控制器,11汽車儀表,12溫度傳感器,13閥門,14水泵,15加熱器,16水箱,17換熱裝置出口管路,18乘員倉供熱系統入口管路,19電池倉供熱系統出口管路,20散熱水箱入口閥門,21換熱裝置;22浮動盤管,23左管箱,24自由端,25右管箱, 26管束,27電加熱器, 271第一電加熱棒, 272第二電加熱棒,28乘員倉溫度傳感器;

圖1中,d1表示加熱器的進出水管,d2表示電池倉和乘務艙供熱系統的回水,d3表示3個水泵2,5,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本文中,如果沒有特殊說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對乘員倉進行加熱和換熱的系統。

如附圖所示,一種汽車加熱換熱系統,尤其是電動大巴上使用的汽車加熱換熱系統,包括加熱器15、水箱16、換熱裝置21和乘員倉供熱系統1,所述加熱器15和水箱16之間連接換熱裝置21,所述乘員倉供熱系統1通過管路連接水箱16,所述換熱裝置21中的流體在加熱器15中進行吸熱,然后將熱量傳遞給水箱16中的水,所述水箱16中的水通過乘員倉供熱系統1入口管路18進入乘員倉供熱系統1,然后通過乘員倉供熱系統出口管路進入水箱16。

本發明通過設置加熱換熱系統對乘員倉進行加熱,保證了乘員倉內的溫度。

作為優選,所述加熱器15為燃油加熱器。

作為優選,所述換熱裝置21中的流體是水箱16中的水,水箱16中的水通過換熱裝置21入口管路進入換熱裝置21,在加熱器15中進行加熱,然后通過換熱裝置21出口管路進入水箱16。

作為優選,所述換熱裝置21為一根或者多根螺旋換熱管。

作為優選,如圖5所示,所述換熱裝置21入口管路位于換熱裝置21的出口管路的上部,所述的乘員倉供熱系統1的出口管路比乘員倉供熱系統1的入口管路更靠近換熱裝置21入口管路設置。通過如此設置,可以使得經過通過乘員倉供熱系統換熱后的水更加方便的進入加熱器中進行加熱,使得加熱器加熱的流體更加具有針對性,提高了加熱的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乘員倉供熱系統的入口管路的入口靠近換熱裝置1的出口管路的出口設置。通過如此設置,可以使得經過通過加熱器加熱后的水更加方便的進入乘員倉更熱系統中,提高了供熱的效率。

作為優選,燃油加熱器1設置自動供油裝置,所述自動供油裝置采用采用脈沖供油。

作為優選,助燃風燃燒裝置和換熱裝置1垂直裝配。

作為優選,所述的加熱器15和水箱16位于車頭的下部位置,如圖1所示。

作為優選,乘員倉供熱系統1設置散熱器。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控制的乘員倉加熱換熱系統,具體參見圖5。

作為優選,所述的乘員倉供熱系統1入口管路18設置水泵2,所述的乘員倉供熱系統1內設置溫度傳感器28,用于測量乘員倉內的溫度,所述水泵2、溫度傳感器29與控制器10進行通訊連接,所述控制器10根據測量的溫度控制水泵2的開閉和功率。

作為優選,如果測量的乘員倉內的溫度高于一定的數值,控制器10自動降低水泵2的功率;如果溫度低于一定的數值,控制器10自動提高水泵2的功率。

作為優選,當測量的溫度高于第一溫度時,控制器10控制水泵2的功率為第一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一溫度高的第二溫度時,控制器10控制水泵2的功率為比第一功率小的第二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二溫度高的第三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功率為比第二功率小的第三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三溫度高的第四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功率為比第三功率小的第四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四溫度高的第五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關閉。

作為優選,如果測量的溫度高于上限定數值,控制器10自動關閉水泵2;如果溫度低于下限數值,控制器10自動打開水泵2。

作為優選,所述的上限數值是25攝氏度,下限數值是10攝氏度。

作為優選,第一溫度小于第二溫度2-4攝氏度,第二溫度小于第三溫度2-4攝氏度,第三溫度小于第四溫度2-4攝氏度,第四溫度小于第五溫度2-4攝氏度。

作為優選,第四頻率是第三頻率的1.6-1.8倍,第三頻率是第二頻率的1.5-1.7倍,第二頻率是第一頻率的1.3-1.5倍。

作為優選,第一溫度、第二溫度、第三溫度、第四溫度、第五溫度依次減少的幅度不斷的減小。

進一步優選,第一溫度小于第二溫度3.5-4攝氏度,第二溫度小于第三溫度3-3.5攝氏度,第三溫度小于第四溫度2.5-3攝氏度,第四溫度小于第五溫度2-2.5攝氏度。

通過上述溫度和功率的優選,尤其是通過差別化的加熱功率和溫差的設定,可以進一步提高加熱效率,節省時間。通過實驗發現,能夠提高18-21%左右的供熱效率,同時能夠節省供熱時間,盡快的恢復和保持乘員倉的溫度恒定。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器10與汽車儀盤表11相連,以便將數據顯示在儀盤表11上。

作為優選,在乘員倉供熱系統的入口管路上設置閥門3,所述閥門優選是手閥。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對電池倉進行保溫的加熱和換熱的系統,具體參見圖6。

作為優選,所述系統進一步包括電池倉供熱系統7,所述水箱16中的水通過電池倉供熱系統7入口管路進入電池倉供熱系統7,然后通過電池倉供熱系統7出口管路19進入水箱16。

本發明通過設置加熱換熱系統對電池倉進行加熱,保證了電池倉內的溫度,使得電池能夠正常運行,避免因為過冷導致的汽車的故障。

作為優選,所述系統設置與電池倉供熱系統7的出口管路并聯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設置散熱水箱6,所述散熱水箱6與電池倉供熱系統形成循環。

所述的散熱水箱6中設置冷水,在電池倉溫度過高的情況,通過散熱水箱的水循環到電池倉中進行降溫,保證電池倉內的電池的正常運行。

作為優選,所述的旁通管路和與其并聯的出口管路上分別設置閥門20,28。通過閥門可以選擇開閉散熱水箱的管路循環還是水箱16內的水的循環,以滿足在電池倉過熱或者過冷情況下采取不同的換熱策略。

本發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控制的汽車電池保溫的加熱換熱系統,具體參見圖6。

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的電池倉供熱系統2入口管路設置水泵5,所述的電池倉供熱系統設置溫度傳感器8,用于測量電池倉內的溫度,所述水泵5、溫度傳感器8與控制器10進行通訊連接,所述控制器10根據測量的電池倉的溫度控制水泵5的功率。

本發明通過智能控制的方式,可以保證在冬天,電動大巴車的電池能夠正常運行,節約了能源。

作為優選,如果電池倉的溫度高于上限定數值,控制器10自動降低水泵的功率;如果電池倉的溫度低于下限數值,控制器10自動提高水泵5的功率。

作為優選,當測量的溫度高于第一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功率為第一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一溫度高的第二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功率為比第一功率小的第二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二溫度高的第三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功率為比第二功率小的第三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三溫度高的第四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功率為比第三功率小的第四功率;當測量的溫度高于比第四溫度高的第五溫度時,控制器控制水泵關閉。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溫度大于第二溫度0.8-1.7攝氏度,第二溫度大于第三溫度0.8-1.7攝氏度,第三溫度大于第四溫度0.8-1.7攝氏度,第四溫度大于第五溫度0.8-1.7攝氏度。

作為優選,第四頻率是第三頻率的1.6-1.8倍,第三頻率是第二頻率的1.5-1.7倍,第二頻率是第一頻率的1.3-1.5倍。

作為優選,如果溫度高于上限數值,控制器自動關閉水泵5;如果溫度低于下限數值,控制器自動打開水泵。

作為優選,所述的上限數值是10攝氏度,下限數值是5攝氏度。

作為優選,當測量的溫度超過一定溫度,則控制器10控制散熱水箱6和電池倉散熱系統8進行循環。

作為優選,所述的旁通管路和與其并聯的出口管路上的閥門20、4與控制器進行數據連接,控制器根據測量的溫度選擇開閉閥門,以滿足不同的情況下采取不同的換熱策略。如果溫度過高,則散熱水箱和電池倉之間進行循環,如果溫度過低,則水箱16和電池倉之間循環。

本發明的第五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綜合的電動汽車的加熱換熱系統,其中包括前面所提到的乘員倉供熱加熱換熱系統以及電池保溫加熱換熱系統。即前面的第一個目的和第三個目的的結合。具體參見圖7。

本發明的第六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加熱裝置智能啟動的汽車加熱換熱系統。

作為優選,所述系統包括電加熱裝置9,所述電加熱裝置9設置在水箱16中,所述水箱內16設置溫度傳感器12,用于測量水箱16內水的溫度,所述溫度傳感器12、電加熱裝置9與控制器10進行數據連接,當加熱器15工作時,控制器10根據溫度傳感器12測量的水溫控制電加熱裝置9的啟動和/或加熱功率的變化。

通過設置電加熱裝置9,可以使得在加熱器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或者無法滿足換熱需求的情況下,進行輔助加熱。

作為優選,當水溫低于下限數值,電加熱裝置9自動工作,當水溫高于上限數值時,電加熱裝置9停止工作。

作為優選,所述下限數值為80℃,所述上限數值為95℃。

作為優選,如果檢測溫度數據低于第一數值,則控制器10自動提高電加熱裝置10的加熱功率,如果測量的溫度數據高于第二數值,則控制器10停止電加熱裝置10的加熱,所述第二數值大于第一數值。

作為優選,當測量的溫度低于第一溫度時,電加熱裝置10啟動加熱,并以第一功率進行加熱;當測量的溫度低于比第一溫度低的第二溫度時,電加熱裝置10以高于第一功率的第二功率進行加熱;當測量的溫度低于比第二溫度低的第三溫度時,電加熱裝置10以高于第二功率的第三功率進行加熱;當測量的溫度低于比第三溫度低的第四溫度時,電加熱裝置10以高于第三功率的第四功率進行加熱;當測量的溫度低于比第四溫度低的第五溫度時,電加熱裝置10以高于第四功率的第五功率進行加熱。

作為優選,第一溫度大于第二溫度4-6攝氏度,第二溫度大于第三溫度4-6攝氏度,第三溫度大于第四溫度4-6攝氏度,第四溫度大于第五溫度4-6攝氏度。

進一步優選,第一溫度大于第二溫度3.8-4.3攝氏度,第二溫度大于第三溫度3.3-4.3.8攝氏度,第三溫度大于第四溫度3.3-3.8攝氏度,第四溫度大于第五溫度2.8-3.3攝氏度。

作為優選,第五功率是第四功率的1.1-1.3倍,第四功率是第三功率的1.1-1.3倍,第三功率是第二功率的1.1-1.3倍,第二功率是第一功率的1.1-1.3倍。

作為優選,第五功率是第四功率的1.1-1.15倍,第四功率是第三功率的1.15-1.2倍,第三功率是第二功率的1.2-1.25倍,第二功率是第一功率的1.25-1.3倍。

通過上述溫度和功率的優選,尤其是通過差別化的加熱功率和溫差的設定,可以進一步提高加熱效率,節省時間。通過實驗發現,能夠提高15-20%左右的加熱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溫度傳感器12為多個,其中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水箱的出水口 (即水箱與換熱裝置入口管路連接的位置) 位置,用來測量出口熱水的溫度,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水箱的進水口的位置(即水箱與換熱裝置出口管路連接的位置),用來測量入口位置處冷水的水溫,其中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水箱的其他位置,用來測量水箱其它位置的水的溫度,所述控制器10依據的溫度數據是多個溫度傳感器測量的溫度,來控制電熱水器的運行。

作為優選,所述溫度傳感器12設置在水箱的出水口位置,用來測量出口熱水的溫度,所述控制通過溫度傳感器測量的出口熱水的溫度來控制。

圖8展示了電熱水器的切面示意圖,如圖8所示,所述電熱水器包括位于水箱內的電加熱裝置10,所述電加熱裝置10包括左管箱23、右管箱25和浮動盤管22,浮動盤管22與左管箱23和右管箱25相連通,加熱流體在左管箱23和右管箱25以及浮動盤管內進行封閉循環,所述電加熱裝置10內設置電加熱器27,所述電加熱器27用于加熱電加熱裝置10的內流體,然后通過加熱的流體來加熱水箱內的水。

作為優選,電加熱裝置10設置在左管箱23或者右管箱25內。

浮動盤管22為一組或者多組,每組浮動盤管22包括多根圓弧形的管束26,多根圓弧形的管束26的中心線為同心圓的圓弧,相鄰管束26的端部連通,從而使得盤管22的端部形成管束自由端24,例如圖6中的自由端24。

作為優選,所述的加熱流體為導熱油。

傳統的浮動盤管都是利用流體的流動的沖擊進行振動除垢作用進行強化傳熱,都是用于強制對流換熱,而熱水器中的水流動性差,無法進行強制對流換熱流動,而本發明首次將浮動盤管應用于熱水器,通過設置浮動盤管,加熱流體受熱后會產生體積膨脹,誘導浮動盤管22自由端24產生振動,因為該振動傳遞至周圍水,對周圍的水產生擾動效果,從而產生了強化傳熱的效果。

在本發明中,因為電加熱器27設置在管箱23、25中,因此可以直接避免流體與電加熱器接觸,從而避免觸電,起到保護的作用。

作為以優選,所述左管箱23、右管箱25以及浮動盤管22都是圓管結構。

作為優選,浮動盤管22的管束是彈性管束。

通過將浮動盤管22的管束設置彈性管束,可以進一步提高換熱系數。

作為優選,所述同心圓是以左管箱23的中心為圓心的圓。即浮動盤管22的管束26圍繞著左管箱23的中心線布置。

如圖9所示,管束26不是一個完整的圓,而是留出一個口部,從而形成管束的自由端。所述口部的圓弧所在的角度為65-85度,即圖7夾角b和c之和是65-85度。

作為優選,所述左管箱23的管徑大于右管箱25的管徑。

通過上述設置,可以進一步強化傳熱,提高8-15%的換熱效率。

作為優選,左管箱的內徑為第一直徑,右管箱的內徑為第二直徑,則1.5<第一直徑/第二直徑<2.5。

通過上述的優選設置,能夠使得換熱效率達到最佳。

作為優選,隨著距離左管箱23的中心越遠,相鄰管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作為優選,相鄰管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的幅度不斷的增加。

通過上述的優選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換熱效率,增加加熱的均勻性。通過實驗發現,通過上述設置可以提高10-11%的換熱效率。

作為優選,隨著距離左管箱23的中心越遠,管束的直徑越來越大。

作為優選,管束的直徑越來越大的幅度不斷的增加。

通過上述的優選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換熱效率,增加加熱的均勻性。通過實驗發現,通過上述設置可以提高10%左右的換熱效率。

作為優選,如圖8所述電加熱器27分別設置在左管箱23和右管箱25內,即第一電加熱器271設置在左管箱23內,第二電加熱器272設置在右管箱25內。

作為優選,左管箱23和右管箱25的長度相同。

作為優選左管箱的管徑大于右管箱的管徑。

作為優選,如圖5所示,在熱水器運行的時候,第一電加熱器271的加熱功率大于第二電加熱器272的加熱功率。通過上述設置,通過實驗發現,能夠使得水箱內熱水的加熱更加均勻。

作為優選,第一電加熱器271的加熱功率是第二電加熱器272的功率的1.3-1.8倍,優選為1.4-1.65倍。

在數值模擬以及相應的試驗中發現,左管箱23、右管箱25的尺寸以及第一加熱器271和第二加熱器272之間的比例關系可以對加熱效率以及均勻性產生影響。如果左管箱23和右管箱25的尺寸相差太多,而第一加熱器271和第二加熱器272加熱功率相差比較小,則會產生加熱效率低以及加熱出現不均勻現象,同理如果左管箱23、右管箱25的尺寸差距太小以及第一加熱器271和第二加熱器272加熱功率相差比較大,也會出現加熱效率低以及加熱出現不均勻現象。因此本發明通過大量的數值模擬,對上述的關系進行了總結,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得到了左管箱23、右管箱25的尺寸以及第一加熱器271和第二加熱器272加熱功率之間的最佳關系。

作為優選,左管箱的內徑為第一直徑,右管箱的內徑為第二直徑,左管箱的電加熱棒的功率是第一功率,右管箱的電加熱棒的功率是第二功率,滿足如下關系:

第一功率/第二功率=第一系數*(第一直徑/第二直徑)2-第二系數*(第一直徑/第二直徑)+第三系數;

第一系數,第二系數,第三系數是系數,其中0.82<第一系數<0.91,1.95<第二系數<2.05,2.67<第三系數<2.77;

其中58mm<第一直徑<87mm;

29mm<第二直徑<68mm;

1.2<第一直徑/第二直徑<2.1;優選,1.5<第一功率/第二功率<2.3;

950W<第一功率<1500W;

400W<第二功率<1000W。

作為優選,隨著第一直徑/第二直徑的增加,第一系數,第三系數增加,第二系數減小。

作為優選,管束的數量為3-5根,優選為3或4根。

作為優選,第一系數=0.87,第二系數=2,第三系數=2.72。

左管箱23和右管箱25中心線的距離為220-270mm;優選為240-250mm。

管束的半徑優選為10-25mm;

作為優選,距離左管箱中心線最近的管束中心線所在的圓弧與其相鄰的管束的中心線所在的圓弧之間的距離(例如圖9中管束A和B所在的圓弧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為兩根管束平均外徑(外部直徑)的1.1-2.0倍,優選為1.2-1.7倍,優選為1.3-1.5倍。

兩個管束的直徑的平均為兩個管直徑的加權平均數。

作為優選,管束在同一側的端部對齊,在同一個平面上,端部的延長線(或者端部所在的平面)經過左管箱23的中線,如圖10所示。

進一步優選,所述電加熱器27是電加熱棒。

本發明所述電加熱裝置,如圖9所示,所述左管箱23與浮動盤管A端相連通;右管箱25與浮動盤管D端相連通。

作為優選,如圖9所示,浮動盤管22的內側管束的第一端與第一管箱2連接,第二端與相鄰的外側管束一端連接,浮動盤管22的最外側管束的一端與第二管箱8連接,相鄰的管束的端部連通,從而形成一個串聯的結構。

第一端所在的平面與第一管箱2和第二管箱8中心線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c為40-50度。

第二端所在的平面與第一管箱2和第二管箱8中心線所在的平面形成的夾角b為25-35度。

通過上述優選的夾角的設計,使得自由端的振動達到最佳,從而使得加熱效率達到最優。

如圖9所示,浮動盤管的管束為4個,管束A、B、C、D聯通。當然,不局限于四個,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個,具體連接結構與圖4相同。

所述浮動盤管22為多個,多個浮動盤管22分別獨立連接第一管箱2和第二管箱8,即多個浮動盤管22為并聯結構。

本發明的汽車,尤其是電動大巴的燃油預加熱、換熱系統,當加熱器15點火加熱后,當水溫≤80℃時,電熱裝置9自動工作,當水溫≥95℃時,電熱裝置9停止工作,水泵14將水吸入加熱器15的換熱裝置21,循環水被加熱后,通過水泵14的作用將水通過循環水路17排回至主體水循環系統,即水箱16,并通過水閥13控制循環水的關斷;

乘員倉在借助加熱器15循環出來的熱水,通過水泵2將熱水吸入乘員倉供熱系統中的散熱器,在整個循環過程中將成員倉內的溫度提高至室溫,并且成員倉內溫度由控制器10智能判斷,當溫度≤10℃時,判斷為冬季,控制器控制水泵的開啟,當溫度≥25℃時判斷為夏季,控制器控制水泵2關閉;

電池倉在借助加熱器15循環出來的熱水,通過水泵5將熱水吸入電池倉供熱系統中的散熱器,當電池倉溫傳感器感應溫度為≤5℃時,控制器控制水泵5工作,當溫度≥10℃,控制器控制水泵5停止工作;在對電池倉供熱的時候,閥門4打開,閥門20關閉;

當控制器10判斷為夏季時,關閉閥門4,打開閥門20,散熱水箱6小循環與電池倉散熱系統7并列組成,進而智能控制電池倉內的溫度保持恒溫。在主體水循環系統16、電池倉散熱系統7上均設有水溫傳感器12與倉溫傳感器8同控制器10數據連接,控制器進行智能判斷來控制上述的功能的運行,將實時溫度全部顯示于儀表盤11上,使駕駛員能夠更方便的掌握各個部分的溫度變化,并且根據溫度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控制。

作為優選,乘務倉溫度傳感器28測量的溫度也實時顯示于儀表盤11上。

作為優選,高壓水泵14裝有蝶式風扇連接進出水管。

所述乘務倉散熱器是由8組中空的散熱片組成。

電池倉供、散熱系統同樣借助加熱器15在電動大巴行駛過程中,由于是動力電池,耗費電量大,溫度變化快,當加熱器15循環出來的熱源經過主體水循環系統16,由控制器10智能判斷溫度后通過高壓水泵5吸入熱源,循環至由4塊中空的散熱片組成的散熱系統7,另一端設有水循環回路返回至主體水循環系統16。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但本發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湛江市| 高邑县| 秭归县| 乌鲁木齐市| 五河县| 湛江市| 西青区| 丁青县| 广东省| 高淳县| 五华县| 仁寿县| 临安市| 炎陵县| 泸州市| 肥西县| 喜德县| 怀远县| 泗阳县| 珲春市| 深水埗区| 鹤庆县| 孟津县| 万全县| 烟台市| 镇巴县| 邹平县| 蛟河市| 冀州市| 泊头市| 沽源县| 綦江县| 察隅县| 赣州市| 宁阳县| 桐城市| 大连市| 民权县| 喀喇沁旗| 邹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