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尾燈。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車輛在后尾燈設計上,因為尾燈和尾門造型效果的問題,會將尾燈設計成分體式設計,但是這樣的設計可能對車輛的尾門和尾燈配合間隙要求較高。裝配不好容易適得其反,而有些企業因為后尾燈擔心裝配問題,沒有進行在后尾門上進行分體設計。導致車輛造型效果較差,達不到產品造型最優化的效果,影響產品銷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實現一種可動的整體式尾燈結構,既能保證燈光效果,也降低裝配的工藝要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汽車后尾燈結構,包括后尾燈,車內設有導軌,所述導軌上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上固定有驅動滑塊沿導軌運動的電機,所述后尾燈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滑塊上。
所述導軌包括外翻折導軌和壓緊導軌,所述壓緊導軌沿車軸方向向車輛后方外側傾斜,所述外翻折導軌為沿著壓緊導軌傾斜方向逐漸向車輛后方外側彎折的弧形導軌。
汽車后蓋設有固定后尾燈的凹槽,所述凹槽外側內設有提供支架活動區域的開口。
所述后尾燈背面周邊設有一圈橡膠條。
所述導軌始端和末端均設有行程開關和限位機構,所述行程開關輸出開關信號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驅動電機工作。
所述導軌滑塊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支撐滑軌,所述支撐滑軌分別設有支撐滑動塊,所述支撐滑動塊通過連桿與滑塊連接。
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尾燈的自動展開,不但可以實習尾燈整體造型效果,而且因為尾燈的對象展開,提醒到過往車輛的安全。同時因為整體設計,減少總量,提高產品利用率。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說明書中每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汽車后尾燈結構示意圖;
圖2為汽車后尾燈收起狀態示意圖;
圖3為汽車后尾燈展開狀態示意圖;
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后尾燈;2、電機;3、外翻折導軌;4、壓緊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在車輛后部兩側各設置一個用于固定后尾燈1的導軌,兩組后尾燈1分別固定在兩側的導軌上,如圖1所示,導軌上設有滑塊,滑塊上固定有驅動滑塊沿導軌運動的電機2,例如導軌上設有齒條,電機2的輸出軸上設有與之嚙合的齒輪。后尾燈1通過支架固定在滑塊上,這樣后尾燈1呈可運動的結構。
汽車后蓋設有固定后尾燈1的凹槽,凹槽方便限位,并且凹槽外側內設有提供支架活動區域的開口,導軌包括外翻折導軌3和壓緊導軌4,壓緊導軌4沿車軸方向向車輛后方外側傾斜,即為左側的壓緊導軌4向車輛左后方水平傾斜,而右側的壓緊導軌4向車輛右后方水平傾斜,用作將后尾燈1推送出凹槽,與車體具有一定的間隙,避免翻折開時發生干涉,外翻折導軌3為沿著壓緊導軌4傾斜方向逐漸向車輛后方外側彎折的弧形導軌,即導軌包括外翻折導軌3和壓緊導軌4整體構成L形結構,外翻折導軌3用于將后尾燈1進一步向外翻折打開,避免開啟后備箱時發生干涉。
為了保證后尾燈1收起時,固定可靠,避免發生震動,后尾燈1背面周邊設有一圈橡膠條,導軌始端和末端均設有行程開關和限位機構,保證后尾燈1運動行程的穩定可靠,行程開關輸出開關信號至控制器,控制器驅動電機2工作。
由于后尾燈1全部重力由滑塊支撐,為了提高滑塊運動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導軌滑塊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支撐滑軌,支撐滑軌的軌跡與支撐滑塊的導軌相同,支撐滑軌上分別設有支撐滑動塊,支撐滑動塊通過連桿與滑塊連接,具有輔助支撐的作用。
當車輛需要開啟后背門時,接收到后尾門們解鎖工作信號,控制器控制電機2向導軌外端滑動,滑塊開始沿著壓緊導軌4段進行工作,目的是為了為先將尾燈伸出車身,為后面的展開騰出空間,當與車身垂直移動距離達到5CM后?;瑝K進入外翻折導軌3段進行工作,此時后尾燈1開始像車身左右側展開。車輛后背門打開后尾燈1展開工作的效果如圖3所示。
等車輛車門關閉后,接收到后尾門們鎖定工作信號,后尾燈1的電機2工作,滑塊開始沿著外翻折導軌3段進行工作,后尾燈1向內翻折,當滑塊收縮進入壓緊導軌4段進行工作,后尾燈1開始水平直線向內壓緊收縮,并且通過橡膠條實現和車身的貼合。此時后尾燈1實現了后門關閉后,和車門的無縫貼合,如圖2所示,更好的體現車輛整體感,同時能讓可以效果更貼近實際應用。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