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車輛結構件、護板吸音件及發動機組件。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這車輛中,各種部件被構造為具有不同彎折角度的形狀,例如,用于車輛發動機的護板吸音件等。由于這些部件的結構復雜,并且這些部件的不同板段之間可能存在負角(negative angle),因此,在制造時無法對其整體模制,而是需要單獨制造各部分板件,并通過焊接等方式連接,制造成本較高,并降低了車輛部件的生產和制造效率;或者,在制造過程中需要直接在模制階段將車輛部件成型出各種角度,制造難度較高。這無疑增加了車輛部件的生產和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多個翻轉部的用于車輛的車輛結構件、護板吸音件及發動機組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輛的車輛結構件,包括一體成型的中間段、以及分別可相對于中間段翻轉的第一結構段和第二結構段,其中,第一結構段和中間段的連接處、以及第二結構段與中間段的連接處分別構造成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同向且彼此平行地延伸。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結構段和第二結構段可在彼此平行的初始位置與彼此成夾角的裝配位置之間翻轉。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在裝配位置處,第一結構段、第二結構段以及中間段圍成的腔體中填充有粘合劑。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結構段和第二結構段具有第一厚度,中間段具有第二厚度,并且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具有第三厚度,其中,第二厚度大于第三厚度且小于第一厚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的厚度相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車輛結構件為車輛的鈑金件、裝飾件、框架件中的任一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發動機艙的護板吸音件,包括一體成型的中間段、以及分別與中間段成角度設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其中,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分別與車輛發動機艙固定連接,并且第一板段和中間段的連接處、以及第二板段與中間段的連接處分別構造成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組件,包括:內部容納有發動機的發動機艙、以及與發動機艙固定連接的護板吸音件,其中,護板吸音件包括一體成型的中間段、以及分別與中間段成角度設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其中,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分別與車輛發動機艙固定連接,并且第一板段和中間段的連接處、以及第二板段與中間段的連接處分別構造成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與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連接以支撐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的中間連接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車輛的車輛結構件、護板吸音件及發動機組件,通過設置可以分別通過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相對于中間段翻轉的第一結構段和第二結構段,使得在制作該車輛結構件時,整個車輛結構件可以一體成型;并且,該一體成型的車輛結構件可以通過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進行彎折,以得到需要的形狀,而無需在模制階段成型出各種角度,降低成型難度;此外,由于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車輛結構件具有多個翻轉部,這使得車輛結構件的每一個結構段不需要過度彎折,避免車輛結構件受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部分A的另一方向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車輛結構件的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車輛結構件初始位置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車輛結構件裝配位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車輛結構件,包括一體成型的中間段10、以及分別可相對于中間段10翻轉的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其中,第一結構段12和中間段10的連接處、以及第二結構段14與中間段10的連接處分別構造成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
這樣,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可以分別相對于中間段10進行翻轉,直至得到所需形狀的車輛結構件。
應該可以理解,上述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分別指的是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分別與中間段10相連接的部分。例如,如圖3所示,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在第一結構段12與中間段10之間以及第二結構段14與中間段10形成鉸鏈形式的用于起到如上所述翻轉功能的接縫。
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可以分別通過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相對于中間段10翻轉的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使得在制作該車輛結構件時,整個車輛結構件可以一體成型;并且,該一體成型的車輛結構件可以通過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進行彎折,以得到需要的形狀,而無需在模制階段成型出各種角度,降低成型難度;此外,由于本實施例涉及的車輛結構件具有多個翻轉部,這使得車輛結構件的每一個結構段不需要過度彎折,避免車輛結構件受損。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上可以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翻轉部。這樣,上述車輛結構件的每一個結構段均可以進行多次彎折,進一步避免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由于彎折角度過大而導致材料破壞受損。
例如,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結構段12上還設置有第三翻轉部,并且第二結構段14上還設置有第四翻轉部。這樣,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可以分別通過第三翻轉部和第四翻轉部彎折至所需的角度。
再次參照圖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同向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當然,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可選實施例,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構造為具有一定夾角。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可選實施例中,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沿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延伸。應當理解,翻轉部的設置方向可以根據需成型部件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只需在成型前根據需要對壓機相關部分進行調整即可。
參照圖4和圖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可在如圖4所示的彼此平行的初始位置20與彼此成夾角的如圖5所示的裝配位置22之間翻轉。當然,應該可以理解,除如圖4和圖5所示的情況外,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當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的延伸方向構造為具有一定夾角時,在翻轉后形成的裝配位置22,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所在的平面也可以相互平行。或者,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同向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向同樣的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進行翻轉和彎折,這樣,當到達裝配位置22后,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所在的平面也可以相互平行。這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而在圖3至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彼此相向地翻轉,從而在二者之間形成夾角。應當理解圖3至圖5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在裝配位置處,第一結構段12、第二結構段14以及中間段10圍成的腔體中填充有粘合劑。同樣地,應該可以理解,粘合劑用于在裝配位置22對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進行固定和支撐,避免由于翻轉部位置的厚度較薄,在使用時遇到外力作用,翻轉部位置容易斷裂發生損壞的問題,粘合劑可以進一步提高車輛結構件在彎折成型后的裝配位置22的材料穩定性和剛度。
如圖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具有第一厚度D1,中間段10具有第二厚度D2,并且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具有第三厚度D3,其中,第二厚度D2大于第三厚度D3且小于第一厚度D1。這樣,由于中間段10具有大于第三厚度D3的第二厚度D2,使得中間段10不會由于自身的厚度過薄,在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進行彎折時變形。并且,由于中間結構段10的厚度大于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的厚度,使得中間段10不會由于厚度過薄導致整個車輛結構件的強度降低。
如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在裝配位置22,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分別構造為與中間段10成45°夾角設置,這樣使得第一結構段12與第二結構段14之間整體呈90°夾角;在可選的實施例中,例如在第一結構段12或第二結構段14上可以增設一條翻轉部,從而使得在總共三個翻轉部處形成各60°的夾角,以使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之間整體仍然呈90°夾角。應當理解,設置多條翻轉部的優勢在于:(1)可以使得結構段以任意所需情況進行彎折,從而獲得期望的成型部件;并且(2)可以有效地降低每一結構段的彎折程度,從而降低翻轉部處的拉伸/壓縮力,使得整體部件穩定性和強度得以提高。當然,根據不同情況,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也可以構造為與中間段10具有其他角度的夾角,這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而定,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的厚度相同。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由于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需要彎折的角度不同,第一翻轉部16和第二翻轉部18的厚度也可以構造為不同。以便在保證第一結構段12和第二結構段14彎折角度的前提下,使車輛結構件具有盡可能高的強度,避免車輛結構件在翻轉部的位置產生損傷。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車輛結構件為車輛的鈑金件、裝飾件、框架件中的任一種。應該可以理解,上述車輛結構件可以運用于車輛的各種具有多段成角度結構的部件中。當然,除此之外,上述具有翻轉部的車輛結構件也可以應用于車輛領域以外的其他技術領域中,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發動機艙的護板吸音件100(如圖1所示),包括一體成型的中間段、以及分別與中間段成角度設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其中,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分別與車輛發動機艙固定連接,并且第一板段和中間段的連接處、以及第二板段與中間段的連接處分別構造成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此處需要指出的是,護板吸音件100在發動機艙中用于對NVH(噪聲、振動和粗糙)噪聲進行吸收。
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可以分別通過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相對于中間段翻轉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使得在制作該護板吸音件時,整個護板吸音件可以一體成型;并且,該一體成型的護板吸音件可以通過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進行彎折,以得到需要的形狀,而無需在模制階段成型出各種角度,降低成型難度;此外,由于本實施例涉及的護板吸音件具有多個翻轉部,這使得護板吸音件的每一個結構段不需要過度彎折,避免護板吸音件受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發動機組件,包括:內部容納有發動機的發動機艙、以及與發動機艙固定連接的護板吸音件,其中,護板吸音件包括一體成型的中間段、以及分別與中間段成角度設置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其中,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分別與車輛發動機艙固定連接,并且第一板段和中間段的連接處、以及第二板段與中間段的連接處分別構造成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
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可以分別通過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相對于中間段翻轉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使得在制作該護板吸音件時,整個護板吸音件可以一體成型;并且,該一體成型的護板吸音件可以通過第一翻轉部和第二翻轉部進行彎折,以得到需要的形狀,而無需在模制階段成型出各種角度,降低成型難度;此外,由于本實施例涉及的護板吸音件具有多個翻轉部,這使得護板吸音件的每一個結構段不需要過度彎折,避免護板吸音件受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與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連接以支撐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的中間連接段。這樣,在裝配位置22,中間連接段可以對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避免由于翻轉部位置的厚度較薄,在使用時遇到外力作用,翻轉部位置容易斷裂發生損壞的問題,中間連接段的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車輛結構件在彎折成型后的裝配位置22的材料穩定性和剛度。此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間連接件與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可拆卸連接。當中間連接件損壞時,可以單獨拆卸和更換中間連接段,節約車輛的維修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