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外后視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
背景技術:
后視鏡是駕駛員坐在駕駛室座位上直接獲取汽車后方、側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在汽車生產過程中,就后視鏡鏡殼的生產來說,生產商需要后視鏡的結構設計達到降低其生產成本,簡化其生產工藝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還要保證后視鏡整體造型的美觀。
現有的外后視鏡鏡殼總成包括外后視鏡鏡殼和外后視鏡支架,其中外后視鏡鏡殼由鏡殼裝飾蓋和鏡殼本體構成,鏡殼裝飾蓋能夠通過其內壁設有的多個卡子和定位柱與鏡殼本體連接;外后視鏡支架能夠通過設有的過孔與鏡殼本體上的螺釘連接;鏡殼擋板通過螺釘與后視鏡支架上的安裝孔連接。
在該現有技術的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中,包括四個零件:鏡殼裝飾蓋、鏡殼本體、外后視鏡支架、鏡殼擋板,相對后視鏡這個汽車部件而言,四個零件起碼需要四個模具,生產成本高,導致外后視鏡整體開發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能夠減少后視鏡鏡殼生產過程中的零件數,簡化后視鏡鏡殼生產工藝,降低其開發成本。
特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包括鏡殼和鏡殼裝飾蓋,所述鏡殼為一體成型件,包括裝飾蓋配合部、用于安裝鏡面的鏡面承放部以及用于連接所述鏡殼與車身的安裝部;其中,所述裝飾蓋配合部和所述鏡殼裝飾蓋之間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裝飾蓋配合部開設有多個卡孔和多個插槽,所述鏡殼裝飾蓋對應所述多個卡孔設置與其相匹配的多個卡子,所述鏡殼裝飾蓋對應所述多個插槽設置與其相匹配的多個插片。
進一步地,還包括用于遮擋鏡殼一體成型后的抽芯孔的堵蓋。
進一步地,所述鏡面承放部在所述抽芯孔處設置有凹槽結構,所述堵蓋設置凸起結構,所述凸起結構與所述鏡面承放部的凹槽結構相配合安裝。
進一步地,所述堵蓋的形狀能夠覆蓋所述抽芯孔。
進一步地,所述堵蓋與所述鏡面承放部通過螺釘連接,所述鏡面承放部設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堵蓋設置有對應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安裝孔與所述第一安裝孔通過螺釘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堵蓋與所述鏡面承放部通過卡扣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堵蓋與所述鏡面承放部無面差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鏡面承放部在安裝鏡面后,所述堵蓋位于內部不可見。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部與所述車身之間可拆卸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由于在設計的一體成型件中就包括了裝飾蓋配合部、鏡面承放部及安裝部,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僅需要兩個零部件,其制造時所需模具較少,工藝結構簡單、生產成本較低,由此本實用新型能實現簡化后視鏡鏡殼生產工藝,降低其開發成本的目的。
根據下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更加明了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優點和特征。
附圖說明
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示意性透視圖;
圖2是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的示意性后視圖;
圖3是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和堵蓋的示意性裝配圖;
圖4是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的鏡面承放部的示意性局部圖。
圖中各符號表示含義如下:
1、鏡殼,11、卡孔,12、插槽,13、第一安裝孔,14、凹槽,15、裝飾蓋配合部,16、鏡面承放部,17、安裝部,
2、鏡殼裝飾蓋,
3、堵蓋,33、第二安裝孔,34、凸起,
4、抽芯孔,
5、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示意性透視圖,圖2是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的示意性后視圖,圖3是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和堵蓋的示意性裝配圖,圖4是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的鏡面承放部的示意性局部圖。
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包括鏡殼1和鏡殼裝飾蓋2,所述鏡殼1為一體成型件,由裝飾蓋配合部15、用于安裝鏡面的鏡面承放部16、用于連接所述鏡殼1與車身的安裝部17構成;所述裝飾蓋配合部15和所述鏡殼裝飾蓋2之間可拆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鏡殼1由于在設計的一體成型件中就包括了裝飾蓋配合部15、鏡面承放部16、安裝部17,因此本實用新型生產的鏡殼1的零部件相比現有技術少了支架結構,相當于本實用新型在生產工藝中減少了一個模具,這簡化了鏡殼1的生產工藝,降低其開發成本的目的。
如圖2所示,所述裝飾蓋配合部15上開設有多個卡孔11、插槽12,所述裝飾蓋配合部15上的卡孔11分別與所述鏡殼裝飾蓋2上對應設置的卡子相匹配扣合,所述裝飾蓋配合部15上的多個插槽12與所述鏡殼裝飾蓋2上對應設置的的插片相匹配插合。
由此,所述裝飾蓋配合部15和所述鏡殼裝飾蓋2之間實現了可拆卸連接。
如圖3所示,一種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還包括用于遮擋鏡殼一體成型后的抽芯孔4的堵蓋3。所述鏡面承放部16在所述抽芯孔4處設置有凹槽14結構,所述堵蓋3設置凸起34結構,所述凸起34結構與所述鏡面承放部16的凹槽14結構相配合安裝。所述堵蓋3的形狀能夠覆蓋所述抽芯孔4。
所述堵蓋3與所述鏡面承放部通過螺釘5連接,所述鏡面承放部16設置有第一安裝孔13,所述堵蓋3設置有對應的第二安裝孔33,所述第二安裝孔33與所述第一安裝孔13對應,并用螺釘5固定。在另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堵蓋3與所述鏡面承放部16通過卡扣連接。當然地,所述堵蓋3與所述鏡面承放部16也可以通過其他的連接方式連接,以實現所述堵蓋3遮擋所述鏡面承放部的抽芯孔4即可。所述堵蓋3與所述鏡面承放部16無面差配合安裝。所述鏡面承放部16在安裝鏡面后,所述堵蓋3位于內部不可見。
因此本實用新型最終的生產的零部件有三個,零部件分別是鏡殼1、鏡殼裝飾蓋2、堵蓋3,其中堵蓋3的工藝結構簡單、相比現有技術中的支架生產成本較低,本實用新型的能實現簡化后視鏡鏡殼生產工藝,由此降低了其開發成本。同時,堵蓋3與鏡面承放部無面差配合能夠實現后視鏡整體造型一體性,外部沒有不平整部件,在實現后視鏡鏡殼總成零件減少的基礎上還達到了美觀的目的。
如圖4所示,還可參見圖3,所述鏡殼1的鏡面承放部16在所述抽芯孔4處設置有凹槽14結構,凹槽14設置在所述抽芯孔4(參見圖3)所在區域,凹槽14的形狀與所述堵蓋凸起34(參見圖3)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的鏡殼由于在設計的一體成型件中就包括了裝飾蓋配合部15、鏡面承放部16、安裝部17,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外后視鏡鏡殼總成僅需要兩個零部件,其制造時所需模具較少,工藝結構簡單、生產成本較低,由此本實用新型能實現簡化后視鏡鏡殼生產工藝,降低其開發成本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堵蓋能夠覆蓋鏡殼一體成型后留下的抽芯孔4,此外,堵蓋3與鏡面承放部16無面差配合,在鏡面承放部16安裝了鏡面之后,堵蓋3隱藏在內部不可見,能夠實現后視鏡整體造型一體性,達到美觀的目的。
至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雖然本文已詳盡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仍可根據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確定或推導出符合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許多其他變型或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被理解和認定為覆蓋了所有這些其他變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