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動力傳動系統和單發動機起重機,尤其是一種減輕重量的動力傳動系統和單發動機起重機。
背景技術:
目前移動式起重機的整機動力系統有兩種配套方案:單發動機動力系統和雙發動機動力系統。單發動機動力系統即上、下車共用一個發動機,執行道路行駛和起重作業。雙發動機動力系統即下車發動機執行道路行駛,上車發動機執行起重作業。
目前100噸以上的大噸位起重機普遍采用雙發動形式,即下車發動機只用于驅動底盤行駛,上車發動機只用于驅動上車液壓系統等。這種布置形式帶來的缺點有:(1)價格昂貴,兩套動力系統,需要兩臺發動機、兩套散熱系統、兩套燃油系統及獨立的供電系統等。(2)重量重,上車發動機及其附帶的散熱系統和燃油系統,增加了整車重量。(3)空間緊張,上車發動機需要獨立的散熱和燃油系統,讓本來就緊張的上車空間,顯得更加捉襟見肘。
為了解決上述重量重和空間緊張的問題,已有技術將大噸位起重機的動力傳動系統設計為:發動機—變速箱—傳動軸—下車分動箱—中心回轉分動箱—傳動軸—上車分動箱;下車分動箱下方還設置有兩個動力輸出口,發動機通過下車分動箱的兩個動力輸出口分別前、后連接傳動軸傳遞到車橋的驅動軸,實現車輛行駛。
上述技術方案中雖然采用單個發動機,但其動力傳遞路線較為復雜。還需要根據噸位設置有底盤液力緩速器和電渦流緩速器,當起重機需要緩速或下長坡時,需要底盤液力緩速器和電渦流緩速器減速,結構較為復雜。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以下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力傳動系統和單發動機起重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力傳動裝置,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發動機、動力傳動裝置和上車分動箱,所述發動機與所述動力傳動裝置的輸入軸驅動連接,所述動力傳動裝置的輸出軸與所述上車分動箱連接,所述上車分動箱用于驅動油泵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發動機直接與動力傳動裝置連接,發動機通過動力傳動裝置控制上車油泵組的排量和溢流壓力,給傳動系統提供可調整的阻力降低車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的傳遞路線較為簡單傳動方式,且發動機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對油泵組進行控制,不需要設置底盤液力緩速器和電渦流緩速器就可實現大噸位的起重機需要緩速。具有結構簡單及使用方便等優點。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第一錐齒輪組、第二錐齒輪組、輸入錐齒輪及輸出錐齒輪;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轉軸嵌套于所述第二錐齒輪組的轉軸內,所述輸入錐齒輪分別與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下錐齒輪嚙合,所述輸出錐齒輪分別與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上錐齒輪嚙合。
采用錐齒輪組和兩根相互嵌套的軸傳遞動力,內軸和外軸旋向相反,傳遞的扭矩也相反,因此通過輸出錐齒輪將動力輸出至上車后,不會造成轉臺在自由滑轉模式下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輸入錐齒輪的輸入軸線與所述輸出錐齒輪的輸出軸線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輸入錐齒輪7的輸入軸的及輸出錐齒輪3的輸出軸的軸線均與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轉軸的軸線垂直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傳動裝置還包括齒輪箱,所述齒輪箱包括第一齒輪箱及第二齒輪箱,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上錐齒輪和輸出錐齒輪均設置于所述第一齒輪箱內,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下錐齒輪和輸入錐齒輪均設置于所述第二齒輪箱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轉軸、第二錐齒輪組的轉軸、所述輸入錐齒輪的輸入軸及輸出錐齒輪的輸出軸與所述齒輪箱之間設置有軸承。
為了便于控制,進一步地,所述發動機與所述動力傳動裝置之間設置有離合器。將傳動系統離合器結合,當起重機需要緩速或下長坡時,通過控制上車油泵排量和溢流壓力,給傳動系統提供可調整的阻力降低車速。本本實施例中的離合器也可常結合,不需要緩速時,將上車的油泵組排量歸零,并使油路處于卸荷狀態。
進一步地,還包括與所述發動機連接的下車分動箱,所述下車分動箱通過傳動軸與車橋連接。下車分動箱上還有一路動力通過多個驅動軸和傳動軸傳遞,以實現車輛的正常行駛。
為了便于速度控制,進一步地,所述發動機與所述下車分動箱之間設置有變速箱。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單發動機起重機,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傳動系統,其中,還包括轉臺,所述油泵組與所述轉臺連接。
單發動機起重機的上車驅動機構通過下車發動機動力系統來取力,通過該角傳動裝置實現上、下車動力的水平方向、機械式傳遞,完成整車行駛和上車起重作業。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和單發動機起重機,其中,動力傳動系統中的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的輸入軸驅動連接,分動箱與油泵組連接,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之間設置有動力傳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的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的輸入軸驅動連接,上車分動箱與油泵組連接,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之間設置有動力傳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的傳動方式為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將發動機對油泵組進行控制,通過控制油泵組排量和溢流壓力,給傳動系統提供可調整的阻力降低車速。具有結構簡單及使用方便等優點。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力傳動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軸承; 2-第一錐齒輪; 3-輸出錐齒輪;
4-第一齒輪箱; 5-第二錐齒輪; 6-第二齒輪箱;
7-輸入錐齒輪; 11-車橋; 12-發動機;
13-離合器; 14-變速箱; 15-下車分動箱;
16-驅動軸; 17-動力傳動裝置; 18-上分動箱;
19-油泵組。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包括:發動機12、動力傳動裝置17和上車分動箱18,所述發動機12與所述動力傳動裝置17的輸入軸驅動連接,所述動力傳動裝置17的輸出軸與所述上車分動箱18連接,所述上車分動箱18用于驅動油泵組19。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的發動機12與上車分動箱18的輸入軸驅動連接,上車分動箱18與油泵組19連接,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18之間設置有動力傳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的傳動方式為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將發動機12對油泵組19進行控制,通過控制油泵組19排量和溢流壓力,給傳動系統提供可調整的阻力降低車速。具有結構簡單及使用方便等優點。
為了便于控制,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發動機12與所述動力傳動裝置17之間設置有離合器13。離合器依靠摩擦原理傳動發動機動力,具有分離和結合兩種狀態。發動機12通過離合器13的控制,實現與動力傳動裝置的連接。將傳動系統離合器結合,當起重機需要緩速或下長坡時,通過控制上車油泵排量和溢流壓力,給傳動系統提供可調整的阻力降低車速。本本實施例中的離合器13也可常結合,不需要緩速時,將上車的油泵組19排量歸零,并使油路處于卸荷狀態。
進一步地,還包括與所述發動機12連接的下車分動箱15,下車分動箱15通過傳動軸與車橋11連接。下車分動箱15上還有一路動力通過多個驅動軸16和傳動軸傳遞,以實現車輛的正常行駛。
為了便于速度控制,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地,所述發動機12與所述下車分動箱15之間設置有變速箱14。
動力傳遞路線為:發動機12-離合器13-傳動軸-動力傳動裝置17-傳動軸-上車分動箱18。上述各個部件基本都位于車架上平面以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單發動機起重機,包括如上所述的動力傳動系統,其中,還包括轉臺,所述油泵組19與所述轉臺連接。
單發動機起重機的上車驅動機構通過下車發動機動力系統來取力,通過該角傳動裝置實現上、下車動力的水平方向、機械式傳遞,完成整車行駛和上車起重作業。
在不增加整機成本和整車體積的條件下,通過下車發動機動力向上車傳遞的機械式連接,為上車起升作業提供可靠動力來源,能夠實現上、下車動力的高效傳遞。節省了整機部件布置空間,上車不需要布置發動機以及散熱器和燃油箱等,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及整機性能。
本實施例中的所述動力傳動裝置17包括:第一錐齒輪組、第二錐齒輪組、輸入錐齒輪7及輸出錐齒輪3;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轉軸嵌套于所述第二錐齒輪組的轉軸內。所述輸入錐齒輪7分別與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下錐齒輪嚙合,所述輸出錐齒輪3分別與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上錐齒輪嚙合。
第一錐齒輪組包括兩個第一錐齒輪2和第一轉軸,兩個第一錐齒輪2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轉軸的上下兩端。第二錐齒輪組包括兩個第二錐齒輪5和第二轉軸,兩個第二錐齒輪5分別位于所述第二轉軸的上下兩端。所述第一轉軸嵌套于所述第二轉軸內,所述輸入錐齒輪7分別與下端的第一錐齒輪2和第二錐齒輪5嚙合,所述輸出錐齒輪3分別與上端的第一錐齒輪2和第二錐齒輪5嚙合。
采用錐齒輪組和兩根相互嵌套的軸傳遞動力,內軸和外軸旋向相反,傳遞的扭矩也相反,因此通過輸出錐齒輪3將動力輸出至上車后,不會造成轉臺在自由滑轉模式下轉動。
動力傳動裝置17為動力傳動系統中執行動力傳遞、分配的部件。其內部的齒輪組,主要功能有調整傳動速比、增加取力口、傳遞和分配驅動動力等。
進一步地,所述輸入錐齒輪7的輸入軸線與所述輸出錐齒輪3的輸出軸線平行設置,輸入軸1和輸出軸3上分別套設有用于密封潤滑油的油封12和墊圈13。
進一步地,所述輸入錐齒輪7的輸入軸的及輸出錐齒輪3的輸出軸的軸線均與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轉軸的軸線垂直設置。
為了更加安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地,所述動力傳動裝置17還包括齒輪箱,所述齒輪箱包括第一齒輪箱4及第二齒輪箱6,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上錐齒輪和輸出錐齒輪3均設置于所述第一齒輪箱4內,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及第二錐齒輪組的下錐齒輪和輸入錐齒輪7均設置于所述第二齒輪箱6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轉軸、第二錐齒輪組的轉軸、所述輸入錐齒輪7的輸入軸及輸出錐齒輪3的輸出軸與所述齒輪箱之間設置有軸承。
所述第一錐齒輪組包括第一轉軸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轉軸兩端的第一上錐齒輪及第一下錐齒輪;所述第二錐齒輪組包括第二轉軸及設置于所述第二轉軸兩端的第二上錐齒輪及第二下錐齒輪,所述第一轉軸嵌套于所述第二轉軸內;
所述輸入錐齒輪7分別與所述第一上錐齒輪及第二上錐齒輪嚙合,所述輸出錐齒輪3分別與所述第一下錐齒輪及第二下錐齒輪嚙合。所述輸出錐齒輪3的輸出軸與所述上車分動箱18的輸入軸連接,所述變速器14的輸出軸與所述上車分動箱15的輸入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使用時,動力傳遞路線為:發動機-離合器-傳動軸-動力傳動裝置-傳動軸-上車分動箱。通過控制上車油泵排量和溢流壓力,給傳動系統提供可調整的阻力降低車速。采用錐齒輪組和兩根相互嵌套的軸傳遞動力,內軸和外軸旋向相反,傳遞的扭矩也相反,因此通過輸出錐齒輪3將動力輸出至上車后,不會造成轉臺在自由滑轉模式下轉動。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和單發動機起重機,其中,動力傳動系統中的所述發動機與所述上車分動箱的輸入軸驅動連接,所述分動箱與所述油泵組連接,所述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之間設置有動力傳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的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的輸入軸驅動連接,上車分動箱與油泵組連接,發動機與上車分動箱之間設置有動力傳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傳動系統中的傳動方式為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將發動機對油泵組進行控制,通過控制油泵組排量和溢流壓力,給傳動系統提供可調整的阻力降低車速。具有結構簡單及使用方便等優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