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具體涉及汽車后備箱底板。
背景技術:
現有的汽車后備箱底板固定在汽車后備箱底部,用于放置行李物品,當后備箱進深尺寸較大時,人們無法夠及到汽車后備箱底板的前側位置,導致汽車后備箱底板的前側位置放置或拿取行李不方便。這樣就出現了一種可以滑動的后備箱底板,但目前滑動后備箱底板是手動解鎖后,手動往外拉的,放置重物后對于力氣小的使用者,還是有不方便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電動滑動式汽車后備箱底板,解決現有的汽車后備箱底板滑進滑出較為不便,勞動強度較大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動滑動式汽車后備箱底板,包括底座及設于底座上方可相對底座前后滑動的滑動底板,所述滑動底板的底部連接有滑動平臺,所述滑動平臺的中部安裝有雙輸出軸電機,所述雙輸出軸電機左右兩側的輸出軸分別與一連接軸聯接,所述連接軸的輸出端與蝸輪嚙合傳動,所述蝸輪安裝于蝸輪箱內,所述蝸輪箱與滑動平臺固定,所述底座的左右兩側設有絲杠,所述蝸輪的中心設有與絲杠嚙合的螺紋孔。
優選的,所述底座的左右兩側設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軌,所述滑軌上設有與滑動平臺連接的滑塊。
優選的,所述滑動底板上設有用于掀開滑動底板的提手。
優選的,所述滑動底板安裝于支撐架上,所述滑動底板的前側通過轉軸與支撐架鉸接。
優選的,所述滑動底板的左右兩側安裝有用于固定行李附件的導軌。
優選的,所述雙輸出軸電機通過控制器與車載蓄電池電連接,實現對滑動底板的運行控制。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將滑動底板安裝在滑動平臺上,滑動平臺上設有驅動滑動底板前后滑動的雙輸出軸電機,當雙輸出軸電機通電后,雙輸出軸電機通過連接軸帶動蝸輪轉動,則滑動平臺帶動滑動底板在絲杠上實現滑動。由于是通過電動實現后備箱底板的前后滑動,因此解決了現有的汽車后備箱底板滑進滑出勞動強度較大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電動滑動式汽車后備箱底板,包括底座1及設于底座1上方可相對底座1前后滑動的滑動底板3,所述滑動底板3的底部連接有滑動平臺2,所述滑動平臺2的中部安裝有雙輸出軸電機21,所述雙輸出軸電機21左右兩側的輸出軸分別與一連接軸22(軟軸或硬軸)聯接,所述連接軸22的輸出端與蝸輪23嚙合傳動,所述蝸輪23安裝于蝸輪箱內,所述蝸輪箱安裝于蝸輪箱支架24上,蝸輪箱支架24與滑動平臺2通過螺絲固定。
所述底座1的左右兩側設有絲杠25,絲杠后端設有端部支架26支撐,所述蝸輪23的中心設有與絲杠25嚙合的螺紋孔。當雙輸出軸電機21通電后,雙輸出軸電機21通過連接軸22帶動蝸輪23轉動,則滑動平臺2帶動滑動底板3在絲杠25上實現滑動。
其中,底座1是由四根框條圍合形成的矩形/正方形框體,左右兩側邊框內側設置有與絲杠平行的滑軌11,滑動平臺2的下部左右兩側均設有至少一個滑塊12,所述滑塊12與滑軌11滑動連接,用于改善絲杠受力情況,防止絲杠變形過大導致滑動不順暢。
滑動平臺2大致呈U型結構,滑動平臺左右兩側邊上設有固定孔,通過螺絲與滑動底板3和滑塊12固定。滑動平臺上設有鏤空槽,以降低自身重量和減少材料的使用。
所述滑動底板3上設有用于掀開滑動底板的提手31,便于掀開滑動底板取放備胎。所述滑動底板3安裝于支撐架4上,所述滑動底板3的前側通過轉軸41與支撐架4鉸接,使得滑動底板3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繞轉軸41掀起。所述滑動底板的左右兩側安裝有用于固定行李附件(擋桿、綁帶等)的導軌。所述雙輸出軸電機21通過電源控制器與車載蓄電池電連接,即使在駐車狀態也不影響電動滑動后備箱底板的使用。雙輸出軸電機21的啟停由電源控制器控制,滑動底板3滑進滑出的切換通過電源控制器改變供給雙輸出軸電機電流的正負極,從而改變蝸輪23的正反轉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