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后備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兩輪車輛上的后備箱。
背景技術:
本申請人的另一份專利申請號為201120382308.9的專利申請中公布了一種遮陽擋雨裝置,裝在電動車、自行車或摩托車等兩輪交通工具上,主要包括一個支架和轉動連接在所述支架上的幕布,可以起到防止坐墊被太陽暴曬或者雨水淋濕的作用。一般的遮陽擋雨裝置都是安裝在兩輪交通工具的后座支架上,由于后座支架一般也需要安裝后備箱,一旦裝了遮陽擋雨裝置以后,就會與后備箱安裝位置產生干涉,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變。于是也有人將后備箱和遮陽擋雨裝置整合在一起,具體方案為,在后備箱內設置 一塊隔板,隔板將后備箱分成互不相通的兩部分,然后再隔板的一端安裝遮陽擋雨裝置,安裝遮陽擋雨裝置的一端的側壁上設置通槽,便于幕布的拉出。由于通槽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后備箱的強度,使得后備箱很容易損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后備箱,能提高后備箱的強度。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后備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上設置有一個用于安裝遮陽擋雨裝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兩端上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上設置有通孔。使用時,遮陽擋雨裝置通過通孔安裝在凹槽內,這樣安裝,遮陽擋雨裝置和后備箱的安裝位置不會發生干涉,且無需在后備箱上設置通槽,因此后備箱的強度也大大提高。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擋板上還設置有出水孔。下雨時,雨水會被幕布帶進通槽內,設置出水孔以后,水能從出水孔流出。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出水孔設置在所述擋板的底部。這樣設置可以讓水盡快流出凹槽內,避免出現積水。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凹槽設置在所述箱體的下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凹槽設置在所述箱體的上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遮陽擋雨裝置通過通孔安裝在凹槽內,這樣安裝,遮陽擋雨裝置和后備箱的安裝位置不會發生干涉,且無需在后備箱上設置通槽,因此后備箱的強度也大大提高。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遮陽擋雨裝置時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個實施例安裝在電動車上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的示意圖。[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個實施例安裝在電動車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I,參見圖1,一種后備箱,包括箱體I,箱體I上相對于車座31的一端上成型有一個用于安裝遮陽擋雨裝置4的凹槽11,凹槽11位于箱體I的下部,凹槽11的兩端上設置有擋板2,擋板2中間位置成型有通孔21,擋板2的底部成型有出水孔22。參見圖2,安裝時,遮陽擋雨裝置4的兩端的螺栓41穿過通孔21,然后分別與螺母42連接,就完成了將遮陽擋雨裝置4與后備箱的連接。參見圖3,后備箱安裝在電動車3上時,后備箱的底部與車座31的上表面處于同一 位置,凹槽11設置在箱體I的下部,遮陽擋雨裝置4也就位于箱體I的下部,遮陽擋雨裝置4上的幕布43拉出以后,幕布43與車座31之間的空隙很小,避免陽光或者雨水從車座31與幕布43之間的空隙處進入。實施例2,參見圖4,一種遮陽擋雨裝置,凹槽11成型在所述箱體I的上部,其余同實施例I。參見圖5,后備箱安裝在電動車3上時,后備箱的頂部與車座31的上表面處于同一位置,這時如果凹槽11設置在箱體I的下部,則幕布43無法拉出,所以必須將凹槽11設置在箱體I的上部。
權利要求1.一種后備箱,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I)上設置有一個用于安裝遮陽擋雨裝置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兩端上設置有擋板(2),所述擋板(2)上設置有通孔(2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后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2)上還設置有出水孔(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22)設置在所述擋板(2)的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設置在所述箱體(I)的下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設置在所述箱體(I)的上部。
專利摘要一種后備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上設置有一個用于安裝遮陽擋雨裝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兩端上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上設置有通孔。使用時,遮陽擋雨裝置通過通孔安裝在凹槽內,這樣安裝,遮陽擋雨裝置和后備箱的安裝位置不會發生干涉,且無需在后備箱上設置通槽,因此后備箱的強度也大大提高。
文檔編號B62J9/00GK202686590SQ201220229869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查明發 申請人:查明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