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卡鉗,尤其涉及一種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制動是利用摩擦將動能轉化為熱能,從而使汽車失去動能而停止的過程。盤式制動器(以下簡稱卡鉗)因其制動效能高、散熱性好、制動力穩定性強等優點成為目前汽車制動部件市場的主流產品。卡鉗的活塞是制動力的輸出部件,踩下制動踏板后,制動系統會向卡鉗的缸體內輸送制動液產生液壓,活塞在液壓的推動下進行滑動,即活塞被推出,活塞被推出后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與剎車片相接觸,兩者之間為接觸連接(無粘黏或機械配合),這時剎車片被活塞推動,其運動軌跡受到卡鉗支架上的彈簧凹槽限制,保持單向滑動,從而擠壓剎車片與剎車盤產生摩擦制動。但為了避免制動結束后剎車片與剎車盤繼續接觸,卡鉗活塞還必須具備一定的退回能力(以下稱為活塞回位量),這樣可以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摩擦,有利于降低異常磨損、摩擦噪聲和油耗。
活塞回位量的測量是卡鉗基本功能測試之一,一般由卡鉗制造商在其實驗室中完成測試驗證。但在整車測試驗證及售后階段,卡鉗產品也會發往客戶的試驗場進行車輛道路測試,當卡鉗在遠距離場地發生故障時往往需要檢查活塞回位量這項基本功能。目前行業內的普遍做法是將故障件寄回到制造商的實驗室進行檢測。這種做法非常耗時,大部分時間用于故障件的往返寄件,給第一現場排查問題帶來很大的滯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在故障現場進行及時測量的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包括活塞卡板、支撐板和千分表,所述活塞卡板套裝在所述活塞上且與所述活塞緊密配合,所述千分表安裝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千分表的探針與所述活塞卡板抵接。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活塞卡板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與第二卡板拼接形成與所述活塞緊密配合的卡孔。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卡板包括第一卡板體、開設在所述第一卡板體上的第一弧形槽以及連接在所述所述第一卡板體一端的第一支耳,所述第二卡板包括第二卡板體、開設在所述第二卡板體上的第二弧形槽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二卡板體一端的第二支耳,所述第一卡板體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卡板體的另一端鉸接。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卡板體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卡板體的另一端之間連接有活動軸。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支撐板包括支撐板體、開設在所述支撐板體一端的安裝孔和開設在所述支撐板體另一端的通孔。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安裝孔呈長條形。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卡鉗活塞回位量測量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通孔貫穿所述支撐板體的另一端,所述支撐板體的另一端開設有至少一個鎖緊孔,所述鎖緊孔與所述通孔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能夠使外場測試人員在不拆卸卡鉗的條件下進行活塞回位量的測量,從而節省卡鉗往返制造商實驗室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第一現場排查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活塞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正常狀態下卡鉗體與卡鉗支架裝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測量狀態時卡鉗體與卡鉗支架展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卡鉗活塞2回位量測量裝置,包括活塞卡板4、支撐板6和千分表8,活塞卡板4套裝在活塞2上且與活塞2緊密配合,千分表8安裝在支撐板6上,千分表8的探針10與活塞卡板4抵接。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活塞卡板4包括第一卡板12和第二卡板14,第一卡板12與第二卡板14拼接形成與活塞2緊密配合的卡孔16,卡孔16的大小便于調節,便于適用不同規格的活塞2,適用范圍廣,降低生產成本。第一卡板12包括第一卡板體18、開設在第一卡板體18上的第一弧形槽20以及連接在第一卡板體18一端的第一支耳22,第二卡板14包括第二卡板體24、開設在第二卡板體24上的第二弧形槽26以及連接在第二卡板體24一端的第二支耳28,第一卡板體18的另一端與第二卡板體24的另一端鉸接。第一卡板體18的最外端30與卡孔16孔心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卡板體24的最外端32與卡孔16孔心之間的距離,探針10與第一卡板體18抵接。優選第一卡板體18呈截錐形,但并不局限于截錐形,也可以為矩形、圓形等,優選第二卡板體24呈半圓形,但并不局限于半圓形,也可以為矩形、橢圓形等。活塞卡板4并不局限于第一卡板12與第二卡板14的組合,也可以為彈性C形結構。
為了便于第一卡板12與第二卡板14之間的分離或閉合,本實用新型優選第一卡板體18的另一端與第二卡板體24的另一端之間連接有活動軸34。第一支耳22與第二支耳28之間連接有第一鎖緊螺釘36。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支撐板6包括支撐板體38、開設在支撐板體38一端的安裝孔40和開設在支撐板體38另一端的通孔42。優選安裝孔40呈長條形,便于調節支撐板體38不同的安裝位置,便于探針10與第一卡板體10抵接。通孔42貫穿支撐板體38的另一端,便于千分表8的支撐柱44的穿過,支撐板體38的另一端開設有至少一個鎖緊孔46,鎖緊孔46與通孔42相連通。進一步優選鎖緊孔46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鎖緊孔46之間連接有第二鎖緊螺釘48。
基礎制動系統包括卡鉗體50、卡鉗支架52、活塞2、缸體54、剎車片56等,如圖5所示,卡鉗體50與卡鉗支架52通過緊固螺栓58安裝在一起,卡鉗支架52固定在車體底盤上。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連接卡鉗體50和卡鉗支架52的一側緊固螺栓58松開,如圖6所示,卡鉗體50和卡鉗支架52展開,用鎖緊螺栓62穿過支撐板體38上的安裝孔40將支撐板6安裝在卡鉗體50的支架孔60上,將第一鎖緊螺釘36松開,將第一卡板體18和第二卡板體24套裝在活塞2上,再鎖緊第一鎖緊螺釘36使活塞卡板4與活塞2緊密配合,將千分表8的探針10穿過通孔42,適當轉動支撐板體38使探針10與第一卡板體18抵接,通過第二鎖緊螺釘48將千分表8的支撐柱44穩固在支撐板體38的鎖緊孔46上,最后完全擰緊鎖緊螺栓62,踩踏制動踏板,活塞2受到液壓的推動力會向缸體54外滑動,記錄此刻千分表8的讀數A,松開制動踏板,活塞2無液壓推動自行向缸體54內退回,記錄此刻千分表8的讀數B,計算活塞2的回位量,即為B-A。
以上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