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點心外皮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種馬鈴薯淀粉制作點心外皮的方法,特別適合使用馬鈴薯淀粉制作包子、餃子等大眾點心。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我國人民一直都采用面粉和米粉來制作包子和餃子、湯圓等點心的外皮,極少采用其它糧食的淀粉,這已成為一種規范和習慣,亦很少有人去改變。我國是一個人多耕地面積不充足的國家,小麥產量已供不應求,每年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進口小麥來解決這個矛盾。今年2月23日農業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建議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開發,希望人們能將這種適種區域廣、水肥要求低、增產潛力大、營養價值高的馬鈴薯當作日常糧食看待,多食一些馬鈴薯以緩和小麥供應不足的矛盾,其意義是重大的。然而,使人感到遺憾的是我國人民還未將馬鈴薯當作糧食來看待,時至今日,更沒有發現有人將馬鈴薯淀粉用于制作點心這個特大領域上,使馬鈴薯的推廣應用受到較大的制約,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很值得我們去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馬鈴薯淀粉未能得到大量應用的問題,經過較長時間的試驗,提供一種馬鈴薯淀粉制作點心外皮的方法。采用該制作方法制出的點心外皮完全可以代替面粉,不存在不粘結、不成型等問題,而且潤滑、口感好。
上述任務是以這樣的方式實現的:一種馬鈴薯淀粉制作點心外皮的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驟進行:
1.將馬鈴薯淀粉與清水按1:0.56~0.80的重量比配備所需的馬鈴薯淀粉和常溫清水;
2.將準備好的馬鈴薯淀粉的三分之一倒入清水的水鍋中攪拌均勻;
3.燒煮水鍋,在鍋內出現有塊狀凝固塊時加入佔馬鈴薯淀粉重量為8~20%的食用油;在馬鈴薯淀粉成糊狀時熄火;
4.將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馬鈴薯淀粉倒在案板上,再將煮好呈糊狀的馬鈴薯淀粉糊倒在案板的馬鈴薯淀粉上進行搓揉,直至粉團均勻、純滑及有彈性為止;
5.隨后將搓揉好的馬鈴薯淀粉粉團分成多個小塊用于制作點心外皮便可。
在上述方法中,馬鈴薯淀粉與清水的比例以1:0.68為合適,如制作肉餡包子、餃子、無心湯圓或蒸餃,水的比例可高一些,菜餡包子或餃子、有心湯圓,水的比例可低一些。至于食用油的加入量以1:0.14為合適,如制作肉餡的包子和餃子,食用油的加入量可少一些,菜餡的包子和餃子多一些,采用蒸、燜、燉烹調方法,食用油的加入量可少一些,而采用煮、煎烹調法,可多加一些食用油。
采用本發明的馬鈴薯淀粉點心外皮的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制作好的馬鈴薯淀粉團不容易破裂,有彈性,完全可以制作各種包子、餃子和湯圓的點心外皮,經蒸、煮、燜亦不會變形。煮熟后的點心外皮口感好,爽滑,不影響食欲。由此可見,采用本發明可將馬鈴薯淀粉應用到面粉制造點心的領域,大大地拓展了馬鈴薯的使用范圍,對緩和小麥供應短缺現象大有幫助,完全響應農業部號召,其意義是重大的。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述。
實施例1
1.將馬鈴薯淀粉與清水按1:0.68的重量比配備所需要的馬鈴薯淀粉和清水;
2.將準備好的馬鈴薯淀粉的三分之一倒入盛放常溫清水的水鍋中攪拌均勻;
3.燒煮水鍋,在鍋內出現有塊狀凝固塊時加入重量百分比為14%的食用油;在馬鈴薯淀粉成糊狀時熄火;
4.將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馬鈴薯淀粉倒在案板上,然后將煮成糊狀的馬鈴薯淀粉糊倒在案板的馬鈴薯淀粉上進行搓揉,直至粉團均勻、純滑及有彈性為止;
5.隨后將搓揉好的馬鈴薯淀粉團分成多個小塊用于制作點心外皮便可。
實施例2
1.將馬鈴薯淀粉與清水按1:0.56的重量比配備所需要的馬鈴薯淀粉和清水;
2.將準備好的馬鈴薯淀粉的三分之一倒入盛放常溫清水的水鍋中攪拌均勻;
3.燒煮水鍋,在鍋內出現有塊狀凝固塊時加入重量百分比為8%的食用油;在馬鈴薯淀粉成糊狀時熄火;
4.將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馬鈴薯淀粉倒在案板上,然后將煮成糊狀的馬鈴薯淀粉糊倒在案板的馬鈴薯淀粉上進行搓揉,直至粉團均勻、純滑及有彈性為止;
5.隨后將搓揉好的馬鈴薯淀粉團分成多個小塊用于制作點心外皮便可。
實施例3
1.將馬鈴薯淀粉與清水按1:0.80的重量比配備所需要的馬鈴薯淀粉和清水;
2.將準備好的馬鈴薯淀粉的三分之一倒入盛放常溫清水的水鍋中攪拌均勻;
3.燒煮水鍋,在鍋內出現有塊狀凝固塊時加入重量百分比為20%的食用油;在馬鈴薯淀粉成糊狀時熄火;
4.將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馬鈴薯淀粉倒在案板上,然后將煮成糊狀的馬鈴薯淀粉糊倒在案板的馬鈴薯淀粉上進行搓揉,直至粉團均勻、純滑及有彈性為止;
5.隨后將搓揉好的馬鈴薯淀粉粉團分成多個小塊用于制作點心外皮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