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汽車懸架和汽車。
背景技術:
在汽車中,汽車懸架上設置有襯套,汽車懸架對襯套的剛度在不同方向有不同要求。
現有技術中,襯套為一體式的結構,襯套的端部設置了凹槽;汽車懸架的懸架拖曳臂通過襯套,與車身連接。
然而現有技術中,由于襯套為一體式的結構,而懸架拖曳臂通過襯套與車身連接的時候,軸向剛度要求較低,從而會導致襯套的軸向位移大,并且襯套與車身支架產生撞擊干涉,進而襯套會產生異響,且會損壞襯套以及車身。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汽車懸架和汽車,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襯套與車身支架產生撞擊干涉,進而襯套會產生異響,且會損壞襯套以及車身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包括:
主體襯套和橡膠蓋;
所述主體襯套的端部設置有凹槽結構,所述橡膠蓋壓裝于所述凹槽結構內。
進一步地,所述主體襯套,包括:
內管、外管和所述凹槽結構;
所述內管套設于所述外管內,所述內管的端部具有凸起部,凹槽結構穿設在所述凸起部上;
所述橡膠蓋具有開口,所述橡膠蓋通過所述開口壓裝于所述凹槽結構上。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結構為橡膠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內管與所述凹槽結構,進行硫化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外管與所述凹槽結構,進行硫化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內管的端部的中心軸線上。
進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等于所述橡膠蓋的厚度。
進一步地,所述橡膠蓋與所述凹槽結構過盈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懸架,所述汽車懸架上設置有如上任一項所述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上固定設置有如上所述的汽車懸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通過提供由主體襯套和橡膠蓋構成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主體襯套的端部設置有凹槽結構,橡膠蓋壓裝于凹槽結構內。從而提供了一種分體式的襯套結構,進而可以提高襯套結構的軸向剛度,從而襯套結構不會與車身支架產生撞擊干涉,襯套結構與車身支架柔性接觸,可以降低襯套結構產生的異響,進一步的增加了襯套結構的耐久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主體襯套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橡膠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橡膠蓋的結構示意圖二。
附圖標記:
1-主體襯套 2-橡膠蓋 3-內管
4-外管 5-凹槽結構 6-凸起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主體襯套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橡膠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橡膠蓋的結構示意圖二,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包括:主體襯套1和橡膠蓋2;
主體襯套1的端部設置有凹槽結構5,橡膠蓋2壓裝于凹槽結構5內。
其中,主體襯套1,包括:內管3、外管4和凹槽結構5;內管3套設于外管4內,內管3的端部具有凸起部6,凹槽結構5穿設在凸起部6上;橡膠蓋2具有開口,橡膠蓋2通過開口壓裝于凹槽結構5上。
凹槽結構5為橡膠凹槽。
內管3與凹槽結構5,進行硫化連接。外管4與凹槽結構5,進行硫化連接。
凸起部6,位于內管3的端部的中心軸線上。凸起部6的凸起高度,等于橡膠蓋2的厚度。
橡膠蓋2與凹槽結構5過盈配合。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由主體襯套1和橡膠蓋2構成,并且在主體襯套1的端部設置有一個凹槽結構5,橡膠蓋2壓裝于凹槽結構5內。從而襯套結構為分體式的襯套結構,主體襯套1和橡膠蓋2是可以分開,進行拆卸的,可以提高襯套結構的軸向剛度。
具體來說,主體襯套1由內管3、外管4和凹槽結構5構成;其中,凹槽結構5為主體襯套1的端部的橡膠部分因為變剛度結構要求而形成的;并且內管3套設于外管4內;在內管3的端部具有一個凸起部6,凹槽結構5套設于凸起部6上;同時,橡膠蓋2具有開口,橡膠蓋2可以通過開口壓裝于凹槽結構5上,橡膠蓋2與凹槽結構5過盈配合,橡膠蓋2在軸向上壓入凹槽結構5內,從而橡膠蓋2過盈配合壓裝在主體襯套1的內管3伸出的部分上。其中,凹槽結構5為橡膠凹槽。
并且,凸起部6,位于內管3的端部的中心軸線上。凸起部6的凸起高度,等于橡膠蓋2的厚度,即橡膠蓋2的軸向上的長度,與主體襯套1的內管3凸出長度一致。橡膠蓋2與車身支架配合面為平面。
并且,內管3與凹槽結構5,進行硫化連接;外管4與凹槽結構5,進行硫化連接。橡膠蓋2材料為天然橡膠。
本實施例通過提供由主體襯套1和橡膠蓋2構成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主體襯套1的端部設置有凹槽結構5,橡膠蓋2壓裝于凹槽結構5內。從而提供了一種分體式的襯套結構,進而可以提高襯套結構的軸向剛度,從而襯套結構不會與車身支架產生撞擊干涉,襯套結構與車身支架柔性接觸,可以降低襯套結構產生的異響,進一步的增加了襯套結構的耐久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汽車懸架,汽車懸架上設置有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的,在汽車懸架上,設置有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汽車懸架的懸架拖曳臂,通過襯套結構與車身連接。
其中,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結構和原理,和實施例一中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的結構和原理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通過在汽車懸架上設置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由主體襯套1和橡膠蓋2構成,主體襯套1的端部設置有凹槽結構5,橡膠蓋2壓裝于凹槽結構5內。從而提供了一種分體式的襯套結構,進而可以提高襯套結構的軸向剛度,從而襯套結構不會與車身支架產生撞擊干涉,襯套結構與車身支架柔性接觸,可以降低襯套結構產生的異響,進一步的增加了襯套結構的耐久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車體,車體上固定設置有實施例二提供的汽車懸架。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的,在汽車的車體上設置了實施例二提供的汽車懸架。
其中,汽車懸架的結構和原理,和實施例二中提供的汽車懸架的結構和原理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通過在汽車車體的汽車懸架上,設置實施例一提供的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應用于汽車懸架的襯套結構由主體襯套和橡膠蓋構成,主體襯套的端部設置有凹槽結構,橡膠蓋壓裝于凹槽結構內。從而提供了一種分體式的襯套結構,進而可以提高襯套結構的軸向剛度,從而襯套結構不會與車身支架產生撞擊干涉,襯套結構與車身支架柔性接觸,可以降低襯套結構產生的異響,進一步的增加了襯套結構的耐久可靠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