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自由度汽車電機懸置減震結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行駛過程中,會受到各種振動和噪音的影響,隨著人們對汽車的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振動和噪音的消除成為了汽車結構性能設計中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其中電機的支撐結構是對電機的振動傳遞的關鍵環節,如何在支撐結構上實現振動的消除,并且保障電機的良好運行狀態是本申請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緊湊,穩定性好,能夠實現多自由度的減震緩沖的多自由度汽車電機懸置減震結構。
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自由度汽車電機懸置減震結構,包括支撐座、承力板、呈圓周布設在支撐座上的下支撐套和呈圓周布設在承力板上的上支撐套,所述下支撐套和上支撐套匹配對應套接,且在下支撐套和上支撐套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支撐座和承力板中部通過萬向鉸球連接,在下支撐套中部設置有連接螺桿,所述承力板上設置有與連接螺桿對應的通孔,所述連接螺桿頂部設置有鎖緊螺母和上限位板,上限位板與承力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
所述承力板上設置有連接承臺,連接承臺的上部設置有上壓板,連接承臺和上壓板之間設置有對應的弧形槽,在弧形槽內匹配設置有橡膠圈和嵌設在橡膠圈內的裝配座。
所述支撐座上呈圓周布設有4個下支撐套。
所述下支撐套內設置有橡膠柱,橡膠柱上端與承力板貼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其通果萬向鉸球和壓縮彈簧的設計,實現了多自由度的緩沖,同時通過橡膠柱和橡膠圈的設置,能夠實現靜音,從而將剛性連接轉換為彈性消音結構,保障了電機的良好運行,并且大大降低了電機的振動產生的噪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為支撐座、2為承力板、3為下支撐套、4為上支撐套、5為壓縮彈簧、6為萬向鉸球、7為連接螺桿、8為鎖緊螺母、9為上限位板、10為連接承臺、11為上壓板、12為橡膠圈、13為裝配座、14為橡膠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自由度汽車電機懸置減震結構,包括支撐座1、承力板2、呈圓周布設在支撐座1上的下支撐套3和呈圓周布設在承力板上的上支撐套4,所述下支撐套和上支撐套匹配對應套接,且在下支撐套和上支撐套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5,所述支撐座和承力板中部通過萬向鉸球6連接,在下支撐套中部設置有連接螺桿7,所述承力板上設置有與連接螺桿對應的通孔,所述連接螺桿頂部設置有鎖緊螺母8和上限位板9,上限位板與承力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5。
所述承力板上設置有連接承臺10,連接承臺的上部設置有上壓板11,連接承臺和上壓板之間設置有對應的弧形槽,在弧形槽內匹配設置有橡膠圈12和嵌設在橡膠圈內的裝配座13。
所述支撐座上呈圓周布設有4個下支撐套。
所述下支撐套內設置有橡膠柱14,橡膠柱上端與承力板貼合。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其通果萬向鉸球和壓縮彈簧的設計,實現了多自由度的緩沖,同時通過橡膠柱和橡膠圈的設置,能夠實現靜音,從而將剛性連接轉換為彈性消音結構,保障了電機的良好運行,并且大大降低了電機的振動產生的噪音。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據此做出多種變化,但任何與本實用新型等同或者類似的變化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