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機剛性抱軸無齒輪傳動的電機輪對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是一種電機剛性抱軸無齒輪傳動的電機輪對單元新結構。傳統的輪對電機單元結構都是采用齒輪傳動來傳遞牽引或制動力矩,電機中心線不與輪對中心線重合,高轉速的電機產生的小扭矩經過減速齒輪傳動系統把扭矩放大后直接驅動輪對,齒輪箱中小齒輪與電機輸出軸相連,大齒輪安裝在輪對車軸上。這種結構較好地解決了電機高轉速、小扭矩和輪對低轉速、大扭矩之間的矛盾,但多了一個齒輪傳動系統,增加了結構成本和全壽命維護周期成本,降低了效率、增加了噪音,還使轉向架軸距加大,影響動車的曲線通過性能。本發明專利使電機中心線與輪對車軸中心線重合,車軸即為電機轉子,電機機殼就是電機定子;不需通過齒輪傳動,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矩直接驅動車軸,電機機殼產生的反力矩由機殼上的電機拉桿來平衡,電機拉桿兩端的橡膠關節分別與電機機殼和構架橫梁相連。
背景技術:
輪對電機單元是動車轉向架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電機產生的力矩驅動輪對車軸,這是動車產生牽引動力的源泉,正是由于它的重要性,并需滿足不同要求,從而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結構形式。目前,受結構空間及電機本身重量的限制,電機轉速較高,產生的力矩較小,而輪對轉速較低,需要較大的驅動力矩,這個矛盾由齒輪傳動系統來解決:齒輪箱中小齒輪與電機輸出軸相連,大齒輪安裝在輪對車軸上,電機產生的小扭矩經過減速齒輪傳動系統把扭矩放大后直接驅動輪對。由于增加了一個齒輪傳動系統,增多了結構成本和全壽命維護周期成本,降低了傳動效率、增加了噪音,還使轉向架軸距加大,影響動車的曲線通過性能。
發明內容
為了起到傳統輪對電機單元的作用,又要降低轉向架結構成本和全壽命維護周期成本,提高傳動效率、減小噪音和轉向架軸距,提高動車的曲線通過性能,本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結構簡便、組裝和運用安全、可靠的新型結構單元。本發明專利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電機中心線與輪對中心線重合,車軸即為電機轉子,電機機殼就是電機定子;2.電機定子通過軸承剛性支撐在車軸(電機轉子)上;3.不需通過齒輪傳動,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矩直接驅動車軸;4.電機機殼產生的反力矩由機殼上的電機拉桿來平衡,電機拉桿兩端的橡膠關節分別與電機機殼和構架橫梁相連。本發明專利的有益效果是:1、降低了轉向架結構成本和全壽命維護周期成本;2、使用方便:該結構簡便、安全、可靠;3、提高了傳動效率,減小了噪音;4、可減小轉向架軸距,提高曲線通過性能。既要實現傳統輪對電機單元的功能,又要滿足對節能、環保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提高動車的曲線通過性能,采用本發明專利能很好地滿足這些要求,還能有效克服傳統結構的缺點。
附圖是本發明專利的剖面示意圖。附圖中:1.輪對,2.軸承一,3.電機定子,4.軸承一。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所示,結構具有簡單、加工及組裝方便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是:使電機中心線與輪對I的車軸中心線重合,車軸即為電機轉子,電機機殼就是電機定子3,電機定子通過件號2、4兩個軸承(即軸承一和軸承二)直接剛性支撐在車軸上;不通過齒輪傳動,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矩直接驅動車軸,電機機殼產生的反力矩由機殼上的電機拉桿來平衡,電機拉桿兩端的橡膠關節分別與電機機殼和構架橫梁相連。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電機剛性抱軸無齒輪傳動的電機輪對單元結構形式,其特征是:采用該電機輪對單元結構形式,電機直接剛性抱在輪對車軸上,車軸即為電機轉子,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矩直接驅動車軸,無齒輪傳動系統;電機機殼(即定子)產生的反力矩由機殼上的電機拉桿來平衡,電機拉桿兩端的橡膠關節分別與電機機殼和構架橫梁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電機拉桿可以是一根、也可多于一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電機可以是三相異步電機,也可為永磁同步電機。
全文摘要
一種電機剛性抱軸無齒輪傳動的電機輪對單元新結構。傳統輪對電機單元采用齒輪傳動來傳遞力矩。這種結構較好地解決了電機高轉速、小扭矩和輪對低轉速、大扭矩之間的矛盾,但多了一個齒輪傳動系統。新的輪對電機單元使電機中心線與輪對車軸中心線重合,車軸即為電機轉子,電機機殼就是電機定子;不需通過齒輪傳動,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矩直接驅動車軸,電機機殼產生的反力矩由機殼上的電機拉桿來平衡,電機拉桿兩端的橡膠關節分別與電機機殼和構架橫梁相連。該新型結構既能實現傳統輪對電機單元的功能,又可滿足對節能、環保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提高了動車的曲線通過性能,并具有結構簡便、安全、可靠、效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B61C9/48GK103112458SQ201310001009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5日
發明者黃志輝 申請人: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