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軌器導向棱及新型內側復軌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軌器導向棱及新型內側復軌器,包括右導向棱本體、左導向棱本體和內側復軌器本體,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和左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分別與導向棱圓形插孔相匹配;右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與右導向棱中間插槽相匹配,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與右導向棱后端插槽相匹配,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與右導向棱限位凸臺相匹配;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與左導向棱中間插槽相匹配,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與左導向棱后端插槽相匹配,左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與左導向棱限位凸臺相匹配。本實用新型的復軌器導向棱與內側復軌器配套使用,增強了復軌過程中導向棱的定位能力,防止了在復軌過程中導向棱和復軌器的變形,保證了復軌的成功率,極具有實用價值和市場推廣前景。
【專利說明】復軌器導向棱及新型內側復軌器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軌器導向棱及新型內側復軌器,用于鐵路事故救援中脫軌車輛的拉動復軌,其作用是安裝在脫軌車輪前方鐵路軌道旁邊,在外力作用下,引導脫軌車輪抬高并復軌,屬于鐵路輔助設備【技術領域】。
[0003]【背景技術】:
[0004]做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經濟的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在世界貨運和客運市場占有無可替代的優勢。隨著國內近幾年的鐵路運輸系統高速發展,面對龐大的鐵路運輸系統,以及參差不齊的軌道系統,機車脫軌現象時有發生。
[0005]脫軌車輛在復軌過程中,車輪會對導向棱和復軌器產生一個擠壓力,相應地會對內側復軌器以及頂部的導向棱插槽處產生一個很大的扭力,導致導向棱和內側復軌器發生變形,影響導向棱和內側復軌器的正常使用。
[0006]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復軌成功率高的復軌器導向棱及新型內側復軌器。
[0008]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9]一種復軌器導向棱,包括右導向棱本體和左導向棱本體,所述右導向棱本體和左導向棱本體的棱體表面均呈拋物面,所述右導向棱本體下端面依次設置有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右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和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在所述右導向棱本體的底端右角位置處設置有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所述左導向棱本體下端面依次設置有左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和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在所述左導向棱本體的底端左角位置處設置有左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
[0010]所述右導向棱本體和左導向棱本體彼此單獨使用。
[0011]一種新型內側復軌器,包括內側復軌器本體和上面所述的復軌器導向棱,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頂面呈拋物面、倒“V”型結構,內側復軌器本體底面中部設置有與鐵路枕木相匹配的拱形缺口,底面兩端分別設置有前端安裝孔和后端安裝孔,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火車軌道底部相配合的前端安裝卡槽和后端安裝卡槽,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上表面頂端設置有導向棱圓形插孔,中間兩邊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中間插槽和右導向棱中間插槽,下端兩邊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后端插槽和右導向棱后端插槽;在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上表面底端兩個邊角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限位凸臺和右導向棱限位凸臺。
[0012]所述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和左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分別與導向棱圓形插孔互相匹配;所述右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與右導向棱中間插槽互相匹配,所述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與右導向棱后端插槽互相匹配,所述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與右導向棱限位凸臺互相匹配;所述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與左導向棱中間插槽互相匹配,所述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與左導向棱后端插槽互相匹配,所述左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與左導向棱限位凸臺互相匹配。[0013]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導向棱下端面依次設置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和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在內側復軌器上表面頂端設置導向棱圓形插孔,中間位置設置導向棱中間插槽,下端位置設置導向棱后端插槽,在邊角位置設置導向棱限位凸臺,它們之間互相匹配,可以增強復軌過程導向棱的定位能力,也可以防止導向棱和復軌器在復軌過程中的變形問題。
[0015]2、本實用新型右導向棱本體和左導向棱本體相互獨立,分別和內側復軌器一起配套使用,達到了雙向使用的功能。
[0016]3、本實用新型的內側復軌器底面設置有與鐵路枕木相匹配的拱形缺口,使復軌器安裝時有效地避免了枕木和扣件。 [0017]4、本實用新型的復軌器導向棱與內側復軌器配套使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保證了復軌的成功率,極具有實用價值和市場推廣前景。
[001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復軌器導向棱與內側復軌器互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內側復軌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圖2的俯視圖;
[0022]圖4為圖2的側視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右導向棱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左導向棱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復軌器導向棱與內側復軌器配套使用的狀態參考圖。
[0026]五、【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
[0028]參見圖1~圖7,圖中,各序號所表示的部位為:1內側復軌器本體,21導
向棱圓形插孔,22---右導向棱中間插槽,23---右導向棱后端插槽,25---左導向棱中間插
槽,26---左導向棱后端插槽,31---左導向棱限位凸臺,32---右導向棱限位凸臺,4---前
端安裝卡槽,5---前端安裝孔,6---拱形缺口,7---后端安裝孔,8---后端安裝卡槽,
9a---右導向棱本體,9b---左導向棱本體,91---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2---右導向
棱中間條形凸起,93---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4---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95---左導
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6---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7---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8---左
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10鐵路枕木,11---火車軌道。
[0029]實施例:一種復軌器導向棱,包括右導向棱本體9a和左導向棱本體9b,右導向棱本體9a和左導向棱本體9b的棱體表面均呈拋物面,在右導向棱本體9a下端面依次設置有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1、右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2和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3,在右導向棱本體9a的底端右角位置處設置有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94 ;在左導向棱本體9b下端面依次設置有左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5、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6和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7,在左導向棱本體9b的底端左角位置處設置有左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98 ;其中:右導向棱本體9a和左導向棱本體9b彼此單獨使用。
[0030]一種新型內側復軌器,包括內側復軌器本體I和上面所述的的復軌器導向棱,內側復軌器本體I頂面呈拋物面、倒“V”型結構,內側復軌器本體I底面中部設置有與鐵路枕木10相匹配的拱形缺口 6,底面兩端分別設置有前端安裝孔5和后端安裝孔7,在內側復軌器本體I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火車軌道11底部相配合的前端安裝卡槽4和后端安裝卡槽8,在內側復軌器本體I上表面頂端設置有導向棱圓形插孔21,中間兩邊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中間插槽25和右導向棱中間插槽22,下端兩邊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后端插槽26和右導向棱后端插槽23 ;在內側復軌器本體I上表面底端兩個邊角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限位凸臺31和右導向棱限位凸臺32。
[0031]其中: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1和左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5分別與導向棱圓形插孔21互相匹配;右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2與右導向棱中間插槽22互相匹配,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3與右導向棱后端插槽23互相匹配,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94與右導向棱限位凸臺32互相匹配;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6與左導向棱中間插槽25互相匹配,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7與左導向棱后端插槽26互相匹配,左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98與左導向棱限位凸臺31互相匹配。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復軌器導向棱,包括右導向棱本體(9a)和左導向棱本體(9b ),所述右導向棱本體(9a)和左導向棱本體(9b)的棱體表面均呈拋物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導向棱本體(9a)下端面依次設置有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1)、右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2)和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3),在所述右導向棱本體(9a)的底端右角位置處設置有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94);所述左導向棱本體(9b)下端面依次設置有左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5)、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6 )和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7 ),在所述左導向棱本體(9b )的底端左角位置處設置有左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9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軌器導向棱,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導向棱本體(9a)和左導向棱本體(9b)彼此單獨使用。
3.一種新型內側復軌器,包括內側復軌器本體(I)和復軌器導向棱,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I)頂面呈拋物面、倒“V”型結構,內側復軌器本體(I)底面中部設置有與鐵路枕木(10)相匹配的拱形缺口(6),底面兩端分別設置有前端安裝孔(5)和后端安裝孔(7),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I)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火車軌道(11)底部相配合的前端安裝卡槽(4)和后端安裝卡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I)上表面頂端設置有導向棱圓形插孔(21),中間兩邊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中間插槽(25)和右導向棱中間插槽(22),下端兩邊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后端插槽(26)和右導向棱后端插槽(23);在所述內側復軌器本體(I)上表面底端兩個邊角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左導向棱限位凸臺(31)和右導向棱限位凸臺(3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內側復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1)和左導向棱頂端圓形凸起(95)分別與導向棱圓形插孔(21)互相匹配;所述右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2)與右導向棱中間插槽(22)互相匹配,所述右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3)與右導向棱后端插槽(23)互相匹配,所述右導向棱右角限位凹槽(94)與右導向棱限位凸臺(32)互相匹配;所述左導向棱中間條形凸起(96)與左導向棱中間插槽(25)互相匹配,所述左導向棱后端條形凸起(97)與左導向棱后端插槽(26)互相匹配,所述左導向棱左角限位凹槽(98)與左導向棱限位凸臺(31)互相匹配。
【文檔編號】B61K5/06GK203410475SQ201320505380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孫北方, 張平, 朱軟成, 柳靖, 李保國 申請人:河南廣瑞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