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具有可翻開的車廂側壁的貨運車廂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11459閱讀:324來源:國知局
具有可翻開的車廂側壁的貨運車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可翻轉的車廂側壁(6)的貨運車廂(3),其能夠借助第一閉鎖裝置(39)在其折攏位置與兩個車廂頭部(11)中的每個閉鎖,每個第一閉鎖裝置(39)都具有至少一閉鎖螺栓(38),其中這些閉鎖螺栓(38)能夠分別受重力驅動至閉鎖的、自鎖的位置,并涉及一種具有貨運車廂和至少一個擺動和解鎖設備(52)的組合的裝置,擺動和解鎖設備用來操縱第一閉鎖裝置(39),從而松開車廂側壁(6)的閉鎖,以便折攏和翻開車廂側壁(6),其中每個擺動和解鎖設備(52)都具有擺動和解鎖裝置(78),其具有用來操縱第一閉鎖裝置(39)的器件,使得車廂側壁(6)的閉鎖得以松開,并且還具有用來折攏和翻開車廂側壁(6)的器件,這些器件在地基(113)上在軌道設施(2)的旁邊和外部,尤其在與車廂縱向方向(17)垂直的車廂橫向方向(18)上這樣支承,即可朝貨運車廂(3)移動并且從其移開。
【專利說明】具有可翻開的車廂側壁的貨運車廂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貨運車廂,其具有兩個可折攏和可翻開的車廂側壁,并且具有用來在其折攏位置上閉鎖所述車廂側壁的閉鎖裝置,并且涉及一種貨運車廂的組合裝置,其具有用來解鎖以及折攏和翻開所述車廂側壁的擺動和解鎖設備,并且涉及一種具有這種裝置的貨物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從專利文獻WO 2007/104721 Al已知一種用來給貨車裝貨和卸貨的貨物轉運裝置,以及一種適用于此的、具有可折疊的車廂側壁的貨運車廂。貨物轉運裝置用來把貨物從街道轉運到鐵軌上或反過來,其中該轉運借助類似鐵軌(schienengleich)的橫向裝載來實現。為此,貨物轉運裝置具有軌道設施,該軌道設施帶有兩個相互平行的軌道支線,具有貨運車廂的貨車在這些軌道支線上行駛。除了軌道支線以外,還設置大約類似鐵軌的裝載軌道。在該貨運車廂上設置有可取下的更換承載元件或車廂頂蓋(Waggonaufsatz),其上支承有待運輸的貨物。在卸貨時,車廂頂蓋連同設置在它上面的貨物從貨運車廂上取下,并且借助起橫向運輸裝置作用的往返桿運送至裝載軌道并且下降到該裝載軌道上。裝貨以相反的順序進行。該往返桿為此在承載鐵軌(其下方設置在裝載軌道的橫向溝槽中)以及在與之對準設置的架橋承載鐵軌段和承載鐵軌段上移動,其設置在兩個軌道支線之間。在架橋承載鐵軌段和承載鐵軌之間分別存在著空隙。為了使車廂頂蓋能夠橫向于軌道支線從各自的車廂頂蓋駛離,這些車廂側壁在車廂頂蓋抬起之后翻離,因此它們能夠位于該空隙中并且能夠被往返桿越過。
[0003]專利文獻WO 2007/104721 Al的貨運車廂分別具有兩個轉向架、支承在轉向架上的兩個車廂頭部以及兩個車廂側壁。車廂側壁將這兩個車廂頭部彼此連接起來,并且能夠剛性地借助車廂頭部閉鎖。車廂頭部為此尤其具有豎直突出的定位銷,位于車廂側壁上的定位環銜接入該定位銷中。例如借助固定銷子上的偏心裝置,將定位環與該定位銷夾緊。為了實現朝外折疊,車廂側壁在松開夾緊之后首先短暫地抬高,因此定位環通過定位銷抓住并且隨后朝下在空隙中翻離。車廂側壁作為擺動驅動器件分別具有兩個杠桿臂,它們一端與各自的車廂側壁剛性地相連,并且另一端借助擺動支承可擺動地設置在連桿塊中。連桿塊在豎直的連桿導軌中導向,并且借助與路基結合的或與頭部結合的驅動器件可進行驅動。連桿總是大致地鉸接在杠桿臂的中央,其另一端同樣鉸接在連桿塊上。該連桿塊當然在水平的連桿軌道中導向,并且同樣可驅動地與與路基結合的或與頭部結合的驅動器件相連。這兩個連桿塊的滑移可實現車廂側壁的上述抬升/下降和折疊/展開。
[0004]該貨物轉運裝置已被證明是有利的。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貨運車廂,用來借助車廂底架來類似鐵軌地橫向裝載貨物,其具有可折攏和翻開的兩個車廂側壁,它們能夠借助車廂底架(Waggonuntergestell)在其折攏位置中閉鎖,其中能夠簡單、安全、快速且成本低廉地實現車廂側壁的折攏和翻開以及它們的解鎖和閉鎖。
[0006]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由這種貨運車廂以及擺動和解鎖設備組成的組合式裝置或器具,該擺動和解鎖設備用來對車廂側壁進行解鎖以及用來折攏和翻開車廂側壁。
[0007]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貨物轉運裝置,用來借助至少一個這種組合式裝置來給貨車裝貨和卸貨。
[0008]此目的通過在權利要求1、11和26的特征得以實現。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分別在隨后的從屬權利要求中標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借助附圖示例性地詳細地闡述了本發明。其中:
[0010]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貨物轉運裝置的一部分的立體的示意圖,該貨物轉運裝置具有無車廂頂蓋的貨運車廂;
[0011]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立體圖,該裝置具有根據本發明的貨運車廂,該貨運車廂沒有車廂頂蓋,但具有駛回的擺動和解鎖裝置;
[0012]圖3示出了根據圖2的具有駛近的擺動和解鎖裝置的裝置;
[0013]圖4示出了根據圖3的具有折疊的車廂側壁的裝置;
[0014]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立體分解圖;
[0015]圖6示出了駛出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立體圖;
[0016]圖7示出了駛入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立體圖;
[0017]圖8示出了具有貨運車廂的杠桿機構的一部分的駛入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擺動式杠桿側的視圖;
[0018]圖9示出了根據圖8的駛入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立體圖;
[0019]圖10示出了根據圖8的駛出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擺動式杠桿側的視圖;
[0020]圖11示出了根據圖8的駛出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立體圖;
[0021]圖12示出了根據圖8的具有貨運車廂的整個杠桿機構的駛入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擺動式杠桿側的視圖;
[0022]圖13示出了根據圖12的擺動和解鎖設備的擺動式杠桿側的視圖;
[0023]圖14示出了沿著圖12中的線A-A的剖面圖;
[0024]圖15示出了具有懸掛的車廂頂蓋和第二閉鎖裝置的車廂頭部頭部的一部分的立體的俯視圖;
[0025]圖16示出了具有折疊的車廂側壁的車廂頭部頭部的一部分的立體的俯視圖;
[0026]圖17示出了第一閉鎖裝置的彈簧的縱向剖面圖;
[0027]圖18示出了第二閉鎖裝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立體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根據本發明的貨物轉運裝置(圖1)用來給貨車裝貨和卸貨,即把貨物從街道轉運到鐵軌上或反過來,其中該轉運借助類似鐵軌的橫向裝載來實現。為此,貨物轉運裝置I具有至少一個鐵軌或軌道設施2,其帶有兩個相互平行的鐵軌支線或軌道支線2a ;2b,其上可移動地支承有具有機車(未示出)的貨車以及懸掛在它上面的有軌車廂或貨運車廂3。尤其在軌道設施2旁邊和外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有與鐵軌幾乎相同的裝載軌道。與鐵軌相同是指,裝載軌道4的軌道表面相當于鐵軌上棱的高度,或者只略微高一點。
[0029]此外,貨物轉運裝置I還具有至少一個橫向運輸器件(尤其是往返桿5),它能夠橫向于(即垂直于)軌道支線2a ;2b在底部的裝載軌道4的橫向溝槽6中移動。為此,在這些橫向溝槽6中存在著輸送軌道(未示出),往返桿5能夠在該輸送軌道上橫向于軌道支線2a ;2b移動,例如滑動地支承或滾動地支承在該輸送軌道上。該輸送軌道以已知的方式可指承載鐵軌(按專利文獻WO 2007/104721 Al),往返桿5能夠在該承載鐵軌上橫向于軌道支線2a ;2b移動,例如滑動地支承或者借助其運輸滾輪滾動地支承在該承載鐵軌上。為此備選地,輸送軌道自身具有位置固定的運輸滾輪,往返桿滾動地支承在該運輸滾輪上(按德國專利文獻DE 10 2009 012 159 Al)。優選對于每個貨運車廂3來說分別存在著兩個往返桿5和四個輸送軌道,即軌道設施2的每側上都存在著兩個輸送軌道。這些輸送軌道分別結束于軌道支線2a ;2b之前。但在兩個軌道支線2a ;2b之間存在著輸送軌道路段(未示出),它們設置在輸送軌道的延伸部位中,因此往返桿5能夠從輸送軌道移動到輸送軌道路段上并且反過來,因此往返桿5能夠行駛到貨運車廂3的下方,對此下面還會詳細進行闡述。在軌道支線2a ;2b和輸送軌道之間存在著空隙,貨運車廂3的車廂底架7的可折疊的車廂側壁6放在該空隙中,對此下面同樣還會詳細進行闡述。
[0030]此外,貨物轉運裝置I還具有多個抬升裝置12,用來把車廂頂蓋8從車廂底架7或從往返桿5上抬起來并且安放在車廂底架7或往返桿5上。這些抬升裝置12優選分別在兩側(分別在裝載軌道的側面)直接設置在軌道支線2a ;2b的旁邊。抬升裝置12不是設置在兩個軌道支線2a ;2b之間,而是設置在它們之外。縱向延伸的往返桿5在上側具有抬升裝置13,它用來把車廂頂蓋8從裝載軌道4上抬起來并且安放在裝載軌道4上。
[0031]根據本發明的貨運車廂3(圖1_4、15、16)分別具有車廂底架7以及安放(尤其是懸掛)在它上面的車廂頂蓋8 (圖15),該車廂頂蓋容納著各自的運輸貨物(例如半掛車、容器等)。車廂底架7具有車廂框架9以及用來使貨運車廂3移動到軌道設施2上的兩個已知的、尤其雙軸的、相互隔開的轉向架10。該車廂框架9具有兩個相互隔開的隔斷物(Vorbaut)或車廂頭部頭部11,它們分別設置在正面或末端側,即設置在車廂底架7的兩個底架端部7a;7b上。此外,車廂框架9具有兩個車廂側壁6,兩個車廂頭部頭部11通過所述車廂側壁剛性地相連,即相互不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相連。
[0032]這兩個車廂頭部11分別以已知的方式支承在兩個轉向架10中的一個上。在此,這兩個車廂頭部11分別與各自的轉向架10固定相連。此外,這兩個車廂頭部11還分別具有框架支架(Rahmengestell) 14,其具有多個彼此固定連接(尤其是焊接)的框架支柱或梁柱15 ; 16a; 16b。該框架支架14尤其具有兩個相互隔開的、外部的縱向支柱或縱梁15,它們在水平的車廂縱向方向17上延伸。車廂縱向方向17與兩個軌道支線2a ;2b的縱向延伸平行。此外還存在著多個橫向支柱或橫梁16a ; 16b,它們垂直于縱梁15沿著水平的車廂橫向方向18延伸并且將縱梁15相互連接起來。尤其存在著兩個外部的橫梁16a和多個設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橫梁16b。該縱梁和橫梁15 ;16a ;16b構成基本上方形的框架支架14。貨運車廂的這兩個車廂頭部11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看還分別具有分別背離另一車廂頭部11的、外部的第一頭部端部19以及分別面向另一車廂頭部11的、內部的第二頭部端部20。
[0033]此外,鞍座主銷容納裝置(未示出)優選位于這兩個車廂頭部11中的至少一個的上面和中央,用來容納和閉鎖半掛車的鞍座主銷。此外,這些分別設置在外面的頭部端部19上的外部的橫梁16a在外側上分別具有兩個已知的緩沖器21。這些緩沖器21分別設置在兩個底架端部7a ;7b上。
[0034]此外,這兩個車廂頭部11分別具有尤其是四個支承臂22,用來可旋轉或可擺動地支承車廂側壁6 (圖3、圖16)。這些支承臂22在此分別是一端固定地(即不可移動和不可旋轉地)與縱梁15中的一個連接(尤其是焊接)。優選每個縱梁15都分別設置有兩個與其相連的支承臂22。分別地,這兩個支承臂22中的一個設置在外部的頭部端部19上,另一個支承臂22設置在內部的頭部端部20上。這些支承臂22分別從縱梁15離開而傾斜地朝下和朝內延伸。在此,縱梁15的兩個支承臂22相互平行地延伸。支承臂22在另一端上(即在其自由端部上)分別具有擺動軸承23,用來車廂側壁6圍繞著側壁擺動軸線24可旋轉地支承著。側壁擺動軸線24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因此,貨運車廂3的兩個車廂側壁6的側壁擺動軸線24相互平行。
[0035]貨運車廂3以及車廂頭部11也優選構造得關于豎直的、中間的縱向平面25(圖2)對稱。縱向平面25與車廂橫向方向18垂直并因此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并且設置在兩個車廂側壁6之間的中間。此外,貨運車廂3優選也構造得關于豎直的、中間的橫向平面26 (圖2)對稱。橫向平面26與車廂縱向方向17垂直并因此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并且設置在兩個車廂頭部11之間的中間。
[0036]這兩個車廂側壁(圖1-圖4、圖15、圖16)分別具有壁板內側27、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與該壁板內側相對而置的壁板外側28、壁板上方邊緣29和壁板下方邊緣30。此外,貨運車廂3的兩個車廂側壁6分別具有兩個端側的支承連接片31和設置在它們之間的、中間的負荷承受連接片32。這兩個支承連接片31和負荷承受連接片32彼此固定相連,尤其一體式構造。負荷承受連接片32以已知的方式用來承受或支承車廂頂蓋8。為此,例如在負荷承受連接片32上分別存在著兩個從壁板上方邊緣29向上突出的固定元件(尤其是固定模塊33)。
[0037]這兩個支承連接片31的作用是,使車廂側壁6圍繞著各自的側壁擺動軸線24可擺動地支承在車廂頭部11 (尤其是框架支架14)上。為此,車廂側壁6尤其分別具有四個支承臂34,它們在一端上分別與支承連接片31固定地(即不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相連,尤其是與它們焊接在一起。每個支承連接片31都尤其具有兩個支承臂34。車廂側壁6的支承臂34與車廂底架7的支承臂22類似,在另一端(即在其自由端部上)具有擺動軸承35,用來支承車廂側壁6圍繞著側壁擺動軸線24。也就是說,車廂底架7的支承臂22借助擺動軸承23 ;35 (即在支承臂22 ;34的自由端部上)圍繞著各自的側壁擺動軸線24可擺動地與車廂側壁6的支承臂34中的一個相連。在此,這兩個相互連接的支承臂22 ;34優選這樣構成,即它們能夠交錯地擺動。車廂底架7的支承臂22例如為此具有兩個相互隔開的杠桿臂22a。在車廂側壁6的折攏位置中,車廂側壁6的支承臂34分別設置在車廂底架7的支承臂22的兩個杠桿臂22a之間并且支承臂22 ;34如此。
[0038]兩個支承臂34在此分別固定在每個支承連接片31上。這兩個支承臂34中的一個設置在支承連接片31的外部的、背離負荷承受連接片32的第一連接片端部31a上,并且另一個支承臂34設置在支承連接片31的內部的、面向負荷承受連接片32的第二連接片端部31b上。這個支承臂34尤其分別在壁板下方邊緣30的區域中固定在壁板內側27上。此夕卜,支承臂34優選從壁板內側27延伸出來并且朝下延伸越過壁板下方邊緣30。
[0039]此外,壁板下方邊緣30優選在支承連接片31的區域中朝上移向壁板上方邊緣29。壁板下方邊緣30還在支承連接片31的區域中分別具有指向壁板上方邊緣29的凹口 36。該凹口 36的作用是,調度員接近上述的手剎輪并且能夠操縱該手剎輪。
[0040]此外,每個貨運車廂3都具有至少四個第一閉鎖裝置39 (圖8-圖13、圖18),用來使車廂側壁6在其折攏的位置中閉鎖或制動(圖1-圖3)。尤其對于每個車廂側壁6來說分別存在著至少兩個第一閉鎖裝置39,其中對于每個支承連接片31來說都分別存在著第一閉鎖裝置39。閉鎖裝置39分別設置在支承連接片31的區域中,并且閉鎖該支承連接片31。閉鎖裝置39優選分別構造得關于與橫向平面26平行的對稱平面37對稱。該對稱平面37分別尤其設置在內部和外部的頭部端部19 ;20之間的中間。
[0041]第一閉鎖裝置39分別具有兩個可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來回移動的閉鎖螺栓38,它們設置在對稱平面37的兩側并且設置和構造得相對于該對稱平面鏡向顛倒。閉鎖螺栓38分別具有自由的、尤其背離對稱平面37的操縱端部38a,并且具有尤其面向對稱平面37的連接端部38b。操縱端部38a優選構成為圓錐形。該閉鎖螺栓38分別在支承殼體40中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來回可移動地導向。這兩個支承殼體40固定地(即不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與框架支架14相連。支承殼體40尤其分別從外側固定(尤其是擰緊)在縱梁15中的一個上。一個支承殼體40在此設置在第一底架端部7a上,而第二支承殼體40設置在第二底架端部7b上。由車廂縱向方向17上看,支承殼體40分別具有尤其背離對稱平面37的第一殼體端部40a以及尤其面向對稱平面37的第二殼體端部40b。支承殼體40在這兩個殼體端部40a ;40b上分別是敞開的。
[0042]此外對于每個閉鎖螺栓38來說,第一閉鎖裝置39還分別具有優選相同的杠桿機構66,用來操縱(即駛入和駛出)閉鎖螺栓38。這兩個杠桿機構66設置在對稱平面37的兩側,并且構造和設置得相對于該對稱平面鏡向顛倒。
[0043]尤其對于每個杠桿機構66來說,分別存在著縱向延伸或稍帶長形(Iaenglich)的起動桿41。該起動桿41在一端上(即在第一起動桿端部41a上)與各自的閉鎖螺栓38的連接端部38b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在另一端上(即在第二起動桿端部41b上),起動桿41與滑塊42相連,并且同樣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
[0044]在垂直于車廂橫向方向18和車廂縱向方向17的尤其為豎直的車廂垂直方向43上,該滑塊42在支承板44中來回可移動地導向。該支承板44優選為此具有C形側面。此夕卜,該支承板44固定地(即不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與框架支架14相連。支承板44尤其同樣分別從外側固定(尤其是擰緊)在縱梁15中的一個上。因此,滑塊42以及因此第二起動桿端部41b與框架支架14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扭轉,但在車廂垂直方向43上可移動。此外,支承板44還具有上方的支承板端部44a和下方的支承板端部44b。該滑塊42能夠從下方支承板端部44b朝上方支承板端部44a移動,以及反過來。
[0045]此外,縱向延伸的或稍帶長形的耦合桿45與滑塊42相連。該耦合桿45在一端(即在第一耦合桿端部45a)與滑塊42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因此,第一耦合桿端部45a與框架支架14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扭轉,在車廂垂直方向43上可移動,但在其它方面不可移動。該耦合桿45在此朝下從滑塊42延伸開來。該耦合桿45因此尤其設置在起動桿41的下方。耦合桿45在另一端上(即在第二耦合桿端部45b上)與三角桿46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
[0046]該三角桿46優選具有相互隔開并且相互平行的兩個平板47,它們以平面的形式分別垂直于車廂橫向方向18而延伸。這些平板47分別具有三角形輪廓并且彼此固定地相連,并且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相互對準地設置。因此該三角桿46整體上具有三角形的輪廓,并且具有三個角部46a ;46b ;46c。在第一角部46a處,三角桿46在下方的支承板端部44b上與框架固定的支承板44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因此,該三角桿46在其第一角部46a處與框架支架14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三角桿46在其第二角部46b處在第二耦合桿端部45b上與耦合桿45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三角桿46在其第三角部46c處同樣與縱向延伸或稍帶長形的居間桿48相連,并且同樣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耦合桿45以及居間桿48在此優選設置在兩個平板47之間,即能夠在它們之間擺動或者擺動到三角桿46中。
[0047]居間桿48在一端(即在第一居間桿端部48a上)與三角桿46相連。居間桿48在另一端(即在第二居間桿端部48b上)與縱向延伸或稍帶長形的負荷承受桿49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
[0048]負荷承受桿49具有負荷承受端部49a和從動端部49b。根據本發明的擺動和解鎖設備52作用在負荷承受桿49上,對此下面還將詳細闡述。負荷承受桿49在該從動端部49b處與居間桿48相連。在負荷承受端部49a上存在著負荷承受板50,它以平面的形式垂直于負荷承受桿49的縱向延伸部位而進行延伸。該負荷承受板50具有自由的、平坦的負荷承受面50a。負荷承受桿49在縱向延伸方向上平行于車廂縱向方向17。優選地彈性區域51鄰接負荷承受板50,該彈性區域例如由盤形彈簧或螺旋彈簧構成。該彈性區域51當作超負載保護器來用。
[0049]此外,負荷承受桿49在其從動端部49b上還與縱向延伸的或稍帶長形的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3相連,并且圍繞著與居間桿48 —樣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該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3具有第一平行四邊形桿端部53a和第二平行四邊形桿端部。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3在第一平行四邊形桿端部53a上與負荷承受桿49相連。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3從負荷承受桿49朝上延伸開來。此外適宜的是,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3具有兩個平板狀的、相互平行的杠桿臂54,它們是相互隔開的,但是固定地彼此連接。從外側在兩個杠桿臂54上分別設置有突出的擋塊銷65。該擋塊銷設置在第一和第二平行四邊形桿端部53a之間,優選設置在第一平行四邊形桿端部53a的附近。
[0050]此外,負荷承受桿49與縱向延伸的或稍帶長形的第二平行四邊形桿55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第二平行四邊形桿55在負荷承受端部49a和從動端部49b之間尤其是中間與負荷承受桿49相連。此外,該第二平行四邊形桿55同樣具有第一平行四邊形桿端部55a和第二平行四邊形桿端部。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5在第一平行四邊形桿端部55a上與負荷承受桿49相連。第二平行四邊形桿55與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3平行地延伸。符合本發明目的的是,第二平行四邊形桿55具有兩個平板狀的、相互平行的杠桿臂56,它們是相互隔開的,但是彼此固定地連接。
[0051]這兩個平行四邊形桿53 ;55分別在其第二平行四邊形桿端部上與框架固定的托架57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
[0052]托架57優選具有平板狀的、平坦的蓋壁58,它以平面的形式垂直于車廂垂直方向43而進行延伸。此外,托架57在外側固定地(即不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與各自的縱梁15相連(圖16)。托架57例如借助其蓋壁58擰緊在水平的裝配板60上,該裝配板模制在縱梁外側15a上。兩個平板狀的側壁59鄰接該蓋壁58上,這些側壁以平面的形式優選垂直于車廂橫向方向18而進行延伸。這些側壁59優選具有L形形狀,并且具有短的L邊59a和長的L邊59b。該短的L邊59a面向閉鎖螺栓38。這兩個平行四邊形桿53 ;55分別借助其第二平行四邊形桿端部設置在兩個側壁59之間,并且例如通過螺栓與它們相連。在此,第一平行四邊形桿53優選分別在短的L邊59a的區域中與側壁59相連,并且第二平行四邊形桿55優選在長的L邊59b的區域中與側壁59相連。這兩個平行四邊形桿53 ;55與負荷承受桿49和托架57 —起構成杠桿-平行四邊形。因此,這兩個可擺動的平行四邊形桿53 ;55用來使負荷承受桿49可移動地支承在車廂框架9上。該杠桿-平行四邊形確保,負荷承受桿49被如此地推移,使得它在平行四邊形桿53 ;55擺動時總是保持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負荷承受桿49尤其通過兩個平行四邊形桿53 ;55可推移地、但不可扭轉地與車廂框架9 (尤其與框架支架14)相連。此外,杠桿-平行四邊形是一個非常堅固的結構。
[0053]側壁59還在長的L邊59b的自由端部上與縱向延伸的或稍帶長形的短的連接桿61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連接桿61具有第一連接桿端部61a和第二連接桿端部61b。連接桿61借助連接桿端部61a設置在兩個側壁59之間,并且與其相連。該連接桿從托架57朝下延伸開來,并且基本上與兩個平行四邊形桿53 ;55平行,但構造得明顯比它們短。連接桿61在其第二連接桿端部61b上與連接棒62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
[0054]連接棒62在其第一連接棒端部62a上與連接桿61相連。連接棒62在其第二連接棒端部62b上與三角桿46 (尤其是兩個平板47)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該旋轉軸線或鉸接點在此位于三角桿46或兩個平板47的平面形狀的伸展部位的中心。連接棒62借助其第二連接棒端部62b設置在兩個平板47之間。此外,連接棒62設置在托架下方和支承板44的下方,并且實現為穿過兩個平行四邊形桿53 ;55的杠桿臂54 ;55之間。
[0055]連接棒62在其第一連接棒端部62a上還與具有彈簧63的彈簧裝置64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彈簧63優選是螺紋彈簧。彈簧裝置64具有第一部件65和第二部件67。第一部件65具有第一接合棒65a、凸緣65b、三個棒65c和支撐兀件65d,該支撐兀件65d具有另外的凸緣65e和圓柱形部段65f。這些單個的元件65a至65f全部彼此固定地相連。尤其第一接合棒65a在一端與連接棒62相連,并且在另一端與凸緣65b相連。此外,三個相互平行的棒65c連接到凸緣65b上。這些棒65c在另一端與支撐元件65d相連。該彈簧63設置在這些棒65c和支撐兀件65d的圓柱形部段65f的周圍,并且在一端支撐在凸緣65e上。第二部件67包含第二接合棒67a、在一端帶有凸緣67c的中間棒67b以及在一端帶有凸緣67e的襯套67d。第二接合棒67a和中間棒67b相互固定地連接。此外,中間棒67在另一端與襯套67d相連。此外,該襯套67d還在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方向上來回可推移地在這些棒65c上導向。此外,彈簧63同樣設置在襯套67d的周圍,并且支承在它的凸緣67e上。因此,這兩個部件65、67受到彈簧63這樣負載或驅動,使得這兩個凸緣65e ;67e相互分開,因此將彼此相連的接合棒65a ;65b相互擠壓。這些彈簧63由此將閉鎖螺栓38保持在其駛出的、閉鎖的位置中,對此還將在下面詳細闡述。
[0056]第一閉鎖裝置39的兩個杠桿機構66的兩個第二接合棒67a要么不可移動地與框架支架14相連,要么彼此連接。彈簧縱向軸線68與彈簧63的作用方向平行,并且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
[0057]下面詳細地闡述了第一閉鎖裝置39的作用原理:
[0058]在第一閉鎖裝置39的閉鎖位置中(圖2、圖3、圖8、圖9、圖12、圖14),閉鎖螺栓38設置在其駛出的位置中。在該駛出的位置中,閉鎖螺栓38分別借助其操縱端部38從第一支承殼體端部40a中突出,并且分別嵌入于側壁固定的閉鎖殼體70中。這兩個閉鎖殼體70分別固定地與待閉鎖的車廂側壁6相連,尤其是擰緊在它上面。這兩個閉鎖殼體70中的一個在此設置在支撐連接片31的第一連接片端部31a上,并且另一閉鎖殼體70設置在第二連接片端部31b上。閉鎖殼體70在內側相對于車廂側壁6進行設置。此外,該閉鎖殼體70分別具有空隙70a(圖16),閉鎖螺栓38形狀契合地嵌入該空隙中。該空隙70a因此優選構成為錐狀或圓錐形。因此,車廂側壁6保持在其折攏的位置中。閉鎖螺栓38在此尤其承受縱向力,即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作用在貨運車廂3上的力。車廂側壁的閉鎖螺栓38在此承受壓力。此外,閉鎖螺栓38還承受垂直力,尤其在轉彎行駛時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的力。
[0059]此外在該閉鎖位置中,起動桿41幾乎水平地(即幾乎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地)定向,即與各閉鎖螺栓38對準。滑塊42為此在其下方位置中設置在支承板44的下方支承板端部44b上。根據本發明,閉鎖螺栓38借助于自鎖保持在其閉鎖位置中。
[0060]在機械中,自鎖描述為通過摩擦引起的阻力來防止兩個相互貼靠的物體的滑動和扭轉。一旦超過了靜摩擦,則該物體不再自鎖。該自鎖受傾斜角度、支承面的表面粗糙度、材料配對、滑動速度的影響,必要時受潤滑劑或升溫的影響。為了實現自鎖,所產生的角度要小于靜摩擦系數μ的反正切。
[0061]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起動桿縱軸線41c和車廂縱向方向17之間的傾斜角度α (圖13)小于靜摩擦角度Φμ靜摩擦角度Φ ο是臨界角度,在通過起動桿41將壓力作用在滑塊42上的情況下,會引起滑塊42從該極限角度開始朝上推移。如同上面所述的一樣,靜摩擦角度Φ。取決于摩擦因子(靜摩擦系數)μ。,并因此取決于接觸的材料(Φ。=arctanyjy^的反正切))。在這種情況下,靜摩擦角度ΦC1為7° (鋼在鋼上)。0°的角度α和靜摩擦角度(K之間的范圍也稱為自鎖范圍。在此重要的是,角度α在閉鎖位置中處于自鎖范圍內,也就是說,a <arctany Οο該角度α在閉鎖位置中優選是2°。通過該結構,實現了閉鎖螺栓38的自鎖。因為對于朝上的推移滑塊42來說,豎直方向上的分力是必要的。通過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的力,不可能實現推移。并且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通過各自的起動桿41和滑塊42從各自的閉鎖螺栓38傳遞到支承板44上的力越大,則用于推移所需的垂直力就越大。
[0062]此外還有利的是,還能通過重力的作用而無需彈簧63自動地實現所述自鎖。此夕卜,這一點還在安裝時是有利的。因為沒有來自外部的力作用在滑塊的下方位置上進行推動,所以滑塊42由于重力強制性地設置在此位置中。只有彈簧63對其進行支持。在該閉鎖位置中的角度α通過未示出的擋塊或支座進行調節,該擋塊或支座限制了閉鎖螺栓38在螺栓閉鎖方向69a上的運動。
[0063]如同上面已闡述的一樣,但閉鎖螺栓38也額外地借助彈簧63保持在其閉鎖的、駛出的位置中。這些閉鎖螺栓38在平行于車廂縱向方向17的螺栓閉鎖方向69a中可直線可驅動地與彈簧63相連。因為該彈簧使兩個接合棒65a ;67a互碰,并使彈簧裝置64保持在其駛入的位置中。因此,還使連接棒62位于其拉回的位置中。在此位置中,連接棒62大致朝下傾斜。此外,連接棒62分別借助其第二連接棒端部62b在鉸接區域71的區域中拉到各自的三角桿46上,因此三角桿46保持在其下方位置中。在該下方位置中,鉸接區域71設置在第一角部46a的下方。此外,各三角桿46的第二角部46b和第三角部46c也圍繞著第一角部46a朝下擺動。也就是說,三角桿46的第二角部46b和第三角部46c分別同樣設置在第一角部46a的下方。此外,第三角部46c指向對稱平面37。
[0064]通過第二角部46b朝下擺動,耦合桿45的第二耦合桿端部45b同樣朝下擺動。該率禹合桿45基本上垂直地定向。此外,稱合桿45借助其第一稱合桿端部45a拉到滑塊42上,并且將它朝下拉,并由此將它保持在其下方位置中。這些滑塊42垂直朝下直線、可驅動地與彈簧63相連。
[0065]在該閉鎖位置中,第一閉鎖裝置39的兩個負荷承受桿49同樣位于未操縱的、駛入的位置中。負荷承受桿49同樣借助彈簧63保持在該方位中。因為它們使得三角桿46處于上述位置。因此,與三角桿46的第三角部46c相連的居間桿48壓向對稱平面37。并且,另一方面,該居間桿48將負荷承受桿49相互壓向對稱平面37。這兩個負荷承受桿49相互朝對稱平面37可驅動地與彈簧63相連。
[0066]為了松開該閉鎖裝置,即沿著與螺栓閉鎖方向69a相反的螺栓解鎖方向69b從閉鎖殼體70中將閉鎖螺栓38拉出來,現在根據本發明兩個負荷承受桿49彼此分離地移動,即從對稱平面37上移開(見圖4、圖10、圖11、圖13、圖16)。這些閉鎖螺栓38在螺栓解鎖方向中可驅動地與負荷承受桿49相連。
[0067]在其操縱的位置下,那么這兩個負荷承受桿49相互駛離。在此由于借助平行四邊形桿53 ;55的導向,這兩個負荷承受桿49保持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通過將驅動力F施加到負荷承受板50上,來驅動負荷承受桿49。驅動力F的力方向至少有時平行于螺栓閉鎖方向69a。當然,施加到第一閉鎖裝置39的兩個負荷承受桿49上的驅動力的力方向是相互反向的。
[0068]由于負荷承受桿49從其未操縱的位置移動到其相互駛離的、已操縱的位置,所以負荷承受桿49通過居間桿48驅動三角桿46,并且使它們圍繞著三角桿旋轉軸線73在三角桿驅動方向73a上擺動(圖13)。在此,第二角部46b和第三角部46c以及耦合桿45的第一耦合桿端部45a因此也分別朝上從對稱平面37上移開。因此,滑塊42分別通過各自的耦合桿45驅動地朝上移動。這一點的效果是,第二起動桿端部41b借助各自的滑塊42朝上移動,并且起動桿41這樣擺動,使得第一起動桿端部41a在螺栓解鎖方向69b上朝對稱平面37移動。因此閉鎖螺栓38的連接端部38b與第一起動桿端部41a不可移動地相連,所以該連接端部38b也在螺栓解鎖方向69b上朝對稱平面37移動。由于閉鎖螺栓38的線性可移動的支承,整個閉鎖螺栓38能夠在螺栓解鎖方向69b朝對稱平面37運動,因此操縱端部38a能夠從閉鎖殼體70中拉出并且拉入支承殼體40中。從而松開了車廂側壁6的閉鎖,并且它們能夠朝下翻離,下面還將詳細闡述這一點。
[0069]由于三角桿46的上述旋轉,鉸接區域71也圍繞著三角桿旋轉軸線73在三角桿驅動方向73a上擺動,并因此從對稱平面37移開。這一點通過連接棒62在第一接合棒65a上引起牽引力,它們克服彈簧63的力從對稱平面37和第二接合棒67b上駛離。在此彈簧63被壓緊。在此克服彈簧63的力(彈簧63因此受到的應力),使負荷承受桿49相互壓開。
[0070]由此,所有桿和棒都在負載承受桿49除去負荷之后受到彈簧63的力的驅動沿著各自相反的運動方向回到其未操縱的位置中。尤其閉鎖螺栓38在負載承受桿49除去負荷之后回到其駛出的位置中。
[0071]下面詳細闡述了根據本發明的擺動和解鎖設備52(圖2至圖12、圖13、圖14、圖16),它們用來操縱第一閉鎖裝置39。
[0072]如上面已闡述的一樣,該擺動和解鎖設備52用來通過閉鎖螺栓38來松開閉鎖車廂側壁6,并且受控地、導向地翻開和折攏車廂側壁6。在此,對于每個第一閉鎖裝置39來說都存在著擺動和解鎖設備52。
[0073]擺動和解鎖設備52中的一個分別具有擺動和解鎖裝置78,其具有擺動式杠桿76、兩個分別可駛入和駛出的操縱桿77、用來支承擺動式杠桿76和操縱桿77的殼體75。
[0074]擺動式杠桿76 (圖14)具有用來支承擺動式杠桿76的支承端部76a,并且具有用來操縱和容納車廂側壁6的操縱端部76b。此外,擺動式杠桿76優選具有L形的橫截面走向(圖14),其具有第一 L邊79a和第二 L邊79b。擺動式杠桿76的第一 L邊79a在一端(在其自由端部)具有操縱端部76b,其具有倒圓形的、加寬的操縱凸起部74。在另一端,第二L邊79b連接到第一 L邊79a上。在第二 L邊的背離第一 L邊79a的自由端部上設置有擺動式杠桿76的支承端部76a。擺動式杠桿76在支承端部76a上具有用來驅動擺動式杠桿76的齒輪弧段80。齒輪弧段80是齒輪的一部分。齒輪弧段80因此在其外圓周上具有外部輪齒81。此外,齒輪弧段80具有貫穿的支承空洞82,其具有空洞軸線82a。空洞軸線82a與齒輪弧段80的外部輪齒81的中間軸線同軸。
[0075]擺動式杠桿76為此優選具有兩個平坦平面的杠桿側表面84,其垂直于空洞軸線82a。該支承空洞82的作用是,使擺動式杠桿76圍繞著空洞軸線82a可旋轉地支承在殼體75中。因此,空洞軸線82a是指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
[0076]該殼體75具有兩個相互隔開的殼體側壁85、殼體底部壁板86以及殼體周邊壁板87。殼體周邊壁板87和殼體底部壁板86設置在兩個殼體側壁85之間。殼體側壁85分別具有壁板外表面85a和壁板內表面85b。擺動式杠桿76設置在殼體75的內部,并且優選支承在兩個殼體側壁85上。杠桿側表面84尤其平行于殼體側壁85。在殼體底部壁板86中存在著稍帶長形的凹槽88,它用來抓緊擺動式杠桿76。
[0077]這兩個相同的、稍帶長形的操縱桿77設置在對稱平面37的兩側,并且設置和構造得相對于其左右顛倒。操縱桿77設置在該殼體75的外部。此外,這兩個操縱桿77分別具有自由的操縱端部89,用來操縱負荷承受桿49以及用于支承的支承端部90。此外,操縱桿77具有優選兩個相互平行的、平面的杠桿側表面91。此外,操縱桿77具有優選兩個相互隔開的、彼此固定相連的杠桿臂92。操縱桿77在操縱端部89上優選具有操縱滾輪93。該操縱滾輪93與各自的操縱桿77相連,并且圍繞著與杠桿側表面91垂直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是不可移動和不可旋轉的。
[0078]操縱桿77在支承端部90上具有連桿塊94。該連桿塊94同樣與各自的操縱桿77相連,并且圍繞著與杠桿側表面91垂直的或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可旋轉,但在其它方面是不可移動和不可旋轉的。此外,連桿塊94分別在車廂垂直方向43上來回可推移地在優選具有C形側面的導軌95中導向。導軌95分別牢固地固定在兩個殼體側壁85中的一個的壁板外表面85a上。因此,操縱桿77的支承端部90分別在車廂垂直方向43上來回可推移地與殼體75 (尤其是殼體側壁85)相連。
[0079]為了使操縱桿77進一步支承在殼體75上,對于每個操縱桿77來說都分別存在著兩個支承桿96。該稍帶長形的支承桿96分別具有第一支承桿端部96a和第二支承桿端部96b。支承桿96在其第一支承桿端部96a上分別還與各自的操縱桿77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在此,該支承或連接區域位于各操縱桿77的操縱端部89和支承端部90之間的大致中間。此外,這兩個支承桿96在操縱桿77的兩側設置得與其杠桿側表面91鄰接。支承桿96在其第二支承桿端部96b上分別還與殼體75 (尤其是殼體側壁85)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
[0080]該擺動和解鎖裝置78當然還具有合適的驅動器(尤其是旋轉電機),用來驅動擺動式杠桿76和操縱桿77。擺動和解鎖裝置78尤其具有第一驅動電機97 (例如電動馬達)),尤其是設計成伺服電機的直流電機,或者設計成調節的或不可調節的異步電機的交流電機,用來驅動擺動式杠桿76和操縱桿77。
[0081]此外還存在著驅動軸98,它圍繞著其軸線98a來回可擺動地并可驅動地與第一驅動電機97相連。驅動軸98穿透殼體75并且具有環形的外部輪齒99,該外部輪齒與擺動式杠桿76的外部輪齒81嚙合(即銜接)。因此,擺動式杠桿76通過驅動軸98與第一驅動電機97相連,并且圍繞著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來回可擺動且可驅動。
[0082]此外,該驅動軸98具有分別帶有外部輪齒101的兩個鏈輪100。沿著軸線98a平行地看,這兩個鏈輪100設置在環形的外部輪齒99的兩側并且與驅動軸固定相連。這兩個鏈輪100設置在該殼體75的外部,并且用來驅動操縱桿77。
[0083]此外,對于每個操縱桿77來說還分別存在著第一主動小齒輪102和第二主動小齒輪103,其同樣分別具有外部輪齒104 ;105。這兩個主動小齒輪102 ;103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主動小齒輪旋轉軸線102a可旋轉,并且在其它方面與殼體75 (尤其是與該殼體75固定相連的導軌95)固定地相連,并且設置在該殼體75的外面。第一主動小齒輪102設置在殼體75的下方區域中,或者設置在導軌95的下方端部上,并且分別圍繞著主動小齒輪旋轉軸線102a來回可旋轉地可驅動地與兩個鏈輪100中的一個相連。為此,第一鏈條106優選在各鏈輪100和各第一主動小齒輪102周圍拉緊。
[0084]第二主動小齒輪103設置在第一主動小齒輪102的上方,并且豎直地與之對齊。第二主動小齒輪103尤其設置在殼體75的上方區域中,或者設置在導軌95的上方端部上。第二鏈條107在第一主動小齒輪102和第二主動小齒輪103的周圍拉緊。第二鏈條107因此垂直地在車廂垂直方向43上延伸,并且用來振蕩地驅動各自連桿塊94。為此,連桿塊94固定地與第二鏈條107相連。
[0085]因此,操縱桿77的支承端部90尤其分別通過連桿塊94、第二鏈條107、兩個主動小齒輪102 ; 103、第一鏈條106、鏈輪100和驅動軸98與第一驅動電機97在車廂垂直方向43上振蕩地來回可移動地可驅動地相連。
[008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該擺動和解鎖裝置78還能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振蕩地直線地驅動。為此,根據本發明的擺動和解鎖設備52具有滑座108,用來支承殼體75以及支承在該殼體上的構件。該殼體75固定地(即不可移動和不可旋轉地)支承在滑座108上。該滑座108為此具有支承板109,具有殼體底部壁板86的殼體75設置且優選擰緊在該支承板109上。此外,滑座108具有兩個在側面的引導桿110,該引導桿具有優選長方形的橫截面,其具有平行于車廂橫向方向18的縱向延伸部位。此外,滑座108具有主軸螺母111。
[0087]該滑座108又受限于車廂橫向方向18地來回可移動地支承在支承臺座112上,其又直接在軌道設施2的旁邊與各自的地基113永久固定地相連(尤其擰緊在一起)。支承臺座112具有側面的優選呈C形輪廓的兩個導軌114,引導桿110滑動地支承在導軌114中。此外,支承臺座112具有主軸115,該主軸穿過主軸螺母111并且借助它構成線狀的主軸驅動器116。此外還存在著第二驅動電機117,優選旋轉電機,例如電動機,尤其是設計成伺服電機的直流電機,或是設計成可調節的或不可調節的異步電機的交流電機,主軸115圍繞著其主軸軸線可來回旋轉地可驅動地與所述電機相連。該驅動電機117與支承臺座112固定地相連。因此,擺動和解鎖裝置78尤其通過主軸驅動器116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來回(即朝向貨運車廂3或遠離其)可驅動地與驅動電機117相連。
[0088]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根據本發明的貨物轉運裝置I的貨運車廂3為了額外地閉鎖車廂側壁6在其折攏的位置上具有優選至少一個額外的第二閉鎖裝置120(圖15、圖18)。優選存在著兩個第二閉鎖裝置120,其中第二閉鎖裝置120分別設置在兩個車廂頭部11中的一個的內部的頭部端部20上。
[0089]這兩個第二閉鎖裝置120中的每個都分別具有搖轉桿121、與之相連的連接棒122、稱合板123、兩個稱合桿124、兩個安全卡子(Sicherheitsklinke) 125、兩個孔眼126和壓力彈簧129。
[0090]該搖轉桿121具有帶有兩個搖轉桿臂121a ;121b的T形形狀,它們相互呈角度地(尤其呈直角地)設置。此外,搖轉桿121相對于貨運車廂3的延伸部位設置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中間。第一搖轉桿臂121a與第二搖轉桿臂121b固定相連。這兩個搖轉桿臂121a ;121b的連接區域中,搖轉桿121支承在車廂框架9上(尤其是車廂頭部11)上,并且圍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在未操縱的位置(圖15、圖18),第一搖轉桿臂121a大致水平地設置,并且平放在車廂頂蓋8上。
[0091]同樣在兩個搖轉桿臂121a ;121b的連接區域上,連接棒122借助其第一自由的連接棒端部122a與搖轉桿121鉸接地相連,也就是說圍繞著所有三個空間軸線都是可旋轉的,但在其它方面不可移動。連接棒122在其另外的第二自由的連接棒端部122b上與耦合板123鉸接地相連且在其它方面不可移動。
[0092]耦合板123具有垂直于車廂縱向方向17的以平面的形式的延伸部位,并且自身與車廂框架9 (尤其是車廂頭部11)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耦合板123設置在搖轉桿121的上方。此外,耦合板123相對于貨運車廂3的延伸部位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設置在中間。此外,兩個耦合桿124固定在耦合板123上,并且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耦合桿124在另一端分別與安全卡子125相連,并且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即這些耦合桿24優選平行于車廂橫向方向18而延伸,并且從車廂中間分別延伸至兩個車廂側壁6其中之一。
[0093]壓力彈簧129在一端與耦合板123相連,并且在另一端與車廂框架9 (尤其是車廂頭部11)相連,并且分別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該壓力彈簧129在下方端部上在耦合板123的下方與它相連,并且既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也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傾斜地延伸。這兩個耦合桿124設置在壓力彈簧129的上方。
[0094]這兩個安全卡子125分別具有L形形狀,其具有相互呈角度設置的兩個卡子臂125a ;125b。在這兩個卡子臂125a ;125b的連接區域附近,安全卡子125分別與車廂框架9上(尤其是車廂頭部11,優選支承臂22a)相連,并且分別圍繞著與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旋轉軸線且在其它方面不可旋轉且不可移動。在第一卡子臂125a的自由端部上分別設置有耦合桿124。在第二卡子臂125b的自由端部上,安全卡子125分別具有鉤子(未示出),安全卡子125借助該鉤子在其閉鎖位置中嵌入兩個孔眼126中的一個中,這些孔眼固定地設置在各車廂側壁6的壁板內側27上。
[0095]此外,在第二閉鎖裝置120的閉鎖位置或在車廂側壁6的閉鎖位置中,搖轉桿121借助其第一搖轉桿臂121a分別在上側放在車廂頂蓋8的套裝底部壁板127上。車廂頂蓋8分別具有帶套裝底部壁板127的盆形形狀以及兩個套裝側面壁板128。套裝側面壁板128懸掛在車廂側壁6中并且設置在固定模塊33之間,并因此沿著車廂縱向方向17固定。如果搖轉桿121和安全卡子125通過壓力彈簧129保持在閉鎖位置中,則該壓縮彈簧朝上擠壓耦合板123的下方端部。因此,耦合桿端部124a相互擠壓,因此把安全卡子125壓入孔眼126中。此外,搖轉桿121通過連接棒122加壓到車廂頂蓋8上。這些安全卡子125在其閉鎖位置中可驅動地與壓力彈簧129相連。
[0096]下面詳細地闡述了根據本發明的貨物轉運裝置I的工作原理,其具有根據本發明的擺動和解鎖設備52:
[0097]如果沒有貨運列車位于根據本發明的貨物轉運裝置I中,則擺動和解鎖設備52位于其未操縱的、等待的起始位置中(圖2、圖5、圖7、圖8、圖9、圖12、圖14)。在該起始位置中,擺動和解鎖裝置78從軌道設施2上駛離。也就是說,擺動和解鎖裝置78不是在貨運車廂3的移動路徑中。此外,擺動式杠桿76和操縱桿77都位于其未操縱的起始位置中:該擺動式杠桿76這樣設置,即它的第一 L邊79a朝下翻轉并且尤其水平地定向。這兩個操縱桿77已駛入。在該位置中,操縱桿77沿著導軌95設置,并且大致垂直地定向。這一點通過以下方式得以實現,即這些連桿塊94分別在其下方位置位于導軌95的下方導軌端部95a上。
[0098]一旦具有多個貨運車廂3的貨運列車停在根據本發明的貨物轉運裝置I中,則擺動和解鎖裝置78朝等待的貨運車廂3駛去。這一點通過發動第二驅動電機117來實現。擺動和解鎖裝置78尤其分別朝支承連接片31駛去。在已駛入的位置中(圖3)操縱桿77切入各自的凹口 36,并且操縱桿77的操縱端部8分別設置在負荷承受桿49的負載承受板50之間,但與之間隔開來(圖8、圖9、圖12)。此外,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與側壁擺動軸線24同軸。
[0099]在擺動和解鎖裝置78朝等待的貨運車廂3駛去之后,發動第一驅動電機97。它分別使驅動軸98圍繞著軸線98a在第一驅動軸旋轉方向118a旋轉(圖14)。那么,該驅動軸98 —方面通過驅動軸98的外部輪齒99以及齒輪弧段80的外部輪齒81圍繞著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在第一擺動式杠桿旋轉方向119a驅動擺動式杠桿76。擺動式杠桿76尤其這樣地設置而受到驅動,即第一 L邊79a朝上運動。擺動式杠桿76驅動得如此之久,直到L邊79a大致垂直地定向,并且操縱凸起部74在支承連接片31的區域中貼靠在各自的車廂側壁6的壁板外側28上(圖3、圖6、圖10、圖11、圖13)。然后分別使第一驅動電機97停止。
[0100]此外,驅動軸98同時通過兩個鏈輪、第一鏈條106、主動小齒輪102 ;103、第二鏈條107和連桿塊94驅動操縱桿77,使得操縱桿77駛出。連桿塊94尤其受到第二鏈條107的驅動而朝上移動,直至上方的導軌端部95b。在此由于操縱桿77借助支承桿96的支承,這兩個操縱桿77的操縱端部89在此借助操縱滾輪93沿著車廂縱向方向17駛出,即相互駛離。在此,操縱滾輪93駛到負荷承受板50上,并且與其負荷承受面50a接觸。在另一走向中,操縱桿77沿著車廂縱向方向17在負荷承受面50a上產生驅動力F,并且因此將負載承受面50a、負荷承受板50以及由此兩個負荷承受桿49相互壓開。這樣可實現車廂壁板6的上述解鎖。
[0101]因此,擺動式杠桿76和操縱桿77的驅動相互同步(尤其是機械地耦合),即車廂側壁6的解鎖以及擺動式杠桿76在車廂側壁6上的擺動是同時實現的。在此這樣進行耦合,即在擺動式杠桿76借助操縱凸起部74碰撞到車廂側壁6前的短暫時間內,實現車廂側壁6的完全解鎖。為了防止已解鎖的車廂側壁6由于其自重往下翻轉且隨后掉到擺動式杠桿76上,存在著兩個第二閉鎖裝置120。
[0102]因此一旦由閉鎖螺栓38實現的閉鎖得到松開且擺動式杠桿76貼靠在車廂側壁6上,車廂頂蓋8就借助抬升裝置12從各自的車廂底架7上抬升。因為第一搖轉桿臂121a在上方平放在套裝底部壁板127上,所以它們由各自的套裝底部壁板127朝上帶動或驅動,并且搖轉桿121因此沿著第一搖轉桿旋轉方向131a擺動。這些搖轉桿121分別在第一搖轉桿旋轉方向131a上可驅動地與車廂頂蓋8相連。搖轉桿121尤其在此范圍內擺動,直到第一搖轉桿臂121a大致垂直地定向,并且第二搖轉桿臂121b水平地定向。該搖轉桿121的擺動使連接棒122朝下推移。因此,連接棒122沿著第一耦合板旋轉方向132a驅動耦合板123,因此這兩個耦合桿124的兩個第一耦合桿端部124a能夠相互壓開。耦合桿124再次沿著第一安全卡子旋轉方向133a驅動安全卡子125,因此安全卡子125的鉤子從孔眼126朝上擺出來。車廂側壁6現在完全解鎖。此外當耦合板123沿著第一耦合板旋轉方向132a旋轉時,壓力彈簧129被壓縮得如此之長,直到耦合板123的旋轉軸線和壓力彈簧129的兩個旋轉軸線設置得相互對準。此處相當于壓力彈簧129的下止點,壓縮彈簧在該下止點中最大程度地受壓縮。耦合板123沿著第一耦合板旋轉方向132a進一步旋轉可使壓力彈簧129向外彈開。壓力彈簧129現在沿著第一耦合板旋轉方向132a驅動耦合板123如此之長,直到第一搖轉桿臂121a碰撞到擋塊接板130,并且搖轉桿121再次位于閉鎖位置中。即,搖轉桿121通過壓力彈簧129的力保持在它的閉鎖位置中。
[0103]因此,現在激活單個擺動和解鎖裝置78的第一驅動電機97,其中該旋轉方向與先前的旋轉方向相反。因此,擺動式杠桿76和操縱桿77現在沿著相反的方向如前面一樣被驅動。也就是說,驅動軸98沿著第二驅動軸旋轉方向118b(圖14)被驅動,并且沿著第二擺動式杠桿旋轉方向11%驅動擺動式杠桿76。在此擺動式杠桿76這樣驅動,即第一 L邊79再次朝下運動,直到它再次處于其水平的起始位置中。然后,第一驅動電機97再次停止。因為車廂側壁6的重心與各自的側壁擺動軸線24并非分別垂直地對齊,而是相對于車廂側壁6進一步在外面,所以由于車廂側壁6的重力,有一轉矩作用在車廂側壁6上。該轉矩圍繞著各自的側壁擺動軸線24沿著側壁翻開方向134a(圖16)驅動車廂側壁6。由于它的擺動,車廂側壁6自動地通過其重力借助擺動式杠桿76朝下驅動。這些車廂側壁6因此由擺動式杠桿76導向。因為側壁擺動軸線24分別與這兩個支撐車廂側壁6的擺動式杠桿76的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同軸,所以能確保操縱凸起部74貼靠在車廂側壁6上,而不會在翻開時大大地沿著它滑動。
[0104]同時,驅動軸98驅動這兩個操縱桿77,使得操縱桿77再次駛入。連桿塊94尤其驅動地朝下回移至下方的導軌端部95a。因此這兩個操縱桿77的操縱端部89借助操縱滾輪93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駛入,即彼此重疊。也就是說,操縱滾輪93從負荷承受板50上駛離,并且不再作用在它上面,第一閉鎖裝置39的部件如上所述的一樣回到其閉鎖位置中。
[0105]如果車廂側壁6完全翻開,則它們位于軌道支線2a ;2b和輸送軌道之間的上述空隙中。因此,車廂側壁6現在能夠駛過往返桿5。現在將它激活,并且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越過翻開的車廂側壁6在車廂頂蓋8下方行駛。然后,車廂頂蓋8借助抬升裝置12安放在往返桿5上。裝有車廂頂蓋8的往返桿5在車廂橫向方向18上越過翻離的車廂側壁6從車廂底架7駛離,并且以已知的方式在為此設置的裝載軌道4上借助抬升裝置13降落并且卸貨和裝貨。
[0106]在車廂頂蓋8再次重新裝載新的貨物之后,車廂頂蓋8借助往返桿5的抬升裝置13從裝載軌道4上抬高,并且由往返桿5朝等待的車廂底架7移動,并且由與路基固定的抬升裝置12從往返桿5上抬高。它們再次駛回到它們的遠離軌道支線2a ;2b的起始方位。
[0107]現在再次激活第一驅動電機97,因此擺動式杠桿76再次朝上擺動。因此平放在擺動式杠桿76上的車廂側壁6受擺動式杠桿76驅動再次折攏,其中它們沿著與側壁翻開方向134a相反的側壁折攏方向134b(圖16)擺動。此外,操縱桿77同時還如上所述地再次駛出,因此將閉鎖螺栓38拉回。在車廂側壁6折攏之后,車廂頂蓋8借助與路基固定的抬升裝置12安放在車廂底架7上。在此,套裝底部壁板127與第二搖轉桿臂121b成功嚙合,并且克服壓力彈簧129的力沿著與第一搖轉桿旋轉方向131a相反的第二搖轉桿旋轉方向131b驅動搖轉桿121。因此,也沿著與第一耦合板旋轉方向132a相反的第二耦合板旋轉方向132b驅動f禹合板123。并且,因此沿著與第一安全卡子旋轉方向133a相反的第二安全卡子旋轉方向驅動安全卡子125。因此,安全卡子125的鉤子再次嵌入孔眼126中,并且車廂側壁6在其折攏的方位中閉鎖。這些壓力彈簧129在此再次暫時壓縮,直到它們重新處在其止點中。緊接著,壓力彈簧129再次彈出,并且在此分別沿著第一耦合板旋轉方向132a驅動耦合板123。因此,沿著第二搖轉桿旋轉方向131驅動搖轉桿121,直到它們碰撞到車廂頂蓋8并且再次位于閉鎖位置中。
[0108]因此,擺動式杠桿76現在能夠被再次擺回其未操縱的起始位置中,并且操縱桿77同時地駛入。通過操縱桿77的駛入,閉鎖螺栓38再次駛出,其中它們駛入閉鎖殼體70中并且對處于其折攏位置中的車廂側壁6額外地進行閉鎖。
[0109]根據本發明的貨運車廂3的優點是,由于可在車廂縱向方向17上移動的閉鎖螺栓38,在翻開之前不必再抬高車廂側壁6。因此,只需明顯更小的力來翻開這些車廂側壁6。因此,能夠應用功率更弱的驅動電機,這節省了能量、空間和成本。
[0110]此外尤其有利的是根據本發明的自鎖機構。因為閉鎖螺栓38通過重力驅動至其自鎖位置中,使得閉鎖螺栓38甚至在無彈簧63的情況下(例如在安裝時或在彈簧63出毛病時)保持在其自鎖位置內。也就是說,起動桿41和滑塊42自動地受重力加載而驅動至其自鎖的、也即鎖定閉鎖螺栓38的位置內。在此當然在本發明的范疇內,在第二起動桿端部41b和對應的車廂頭部11之間設置有其它的滑動導軌。此外,起動桿41不必構成為完全筆直的。角度α在這種情況下是指車廂縱向方向17與力作用方向圍成的角度,它們穿過起動桿41的兩個旋轉軸線。在起動桿41筆直的情況下,該力作用方向與起動桿縱軸線41c平行。
[0111]該可移動的擺動和解鎖裝置78的優點一方面在于使車廂費用降至更低。這些少量的簡單且堅固的構件確保了貨運車廂3的低成本、牢固性和低重量。此外,這種等待時靜止的裝置比移動的、與車廂固定的裝置更好。此外,所需的靜止的擺動和解鎖裝置比移動的擺動和解鎖裝置更少,因為貨物轉運裝置的件數當然比貨運車廂的件數更少。
[0112]根據本發明的擺動和解鎖設備52也確保了高的工藝可靠性。因為只有閉鎖裝置的孔口與擺動式杠桿的結合才能阻止螺栓開啟而不會貼靠保障的擺動式杠桿。
[0113]由于該可移動的擺動和解鎖裝置78,能夠容易地維持貨運車廂的外部尺寸限界。因為擺動和解鎖裝置78由此從該外部尺寸限界中移出來,借此使得貨運車廂能夠駛入或駛出。
[0114]因為單個的擺動和解鎖設備52能夠相互獨立地受到操控,所以也可實現車廂的單側開啟,例如在單側站臺上或在車庫中的卸貨,其中該軌道單側地通過車庫壁板限定。
[0115]此外還尤其有利的是,對操縱桿77和擺動式杠桿76的驅動是同步的或機械耦合的。因為由此對這兩個部件只需唯一的驅動電機97。當然還可能的是,使驅動得以退耦并且這樣控制,僅當擺高的擺動式杠桿76貼靠在車廂側壁6上時,才能完全解鎖。此外,當車廂側壁6翻開到如此程度,使得閉鎖螺栓38在駛出時不再駛入閉鎖殼體70中時,擺動式杠桿76才能駛出。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取消第二閉鎖裝置120。
[0116]在本發明的范疇內當然還有,擺動和解鎖裝置78不是像所示的一樣滑動地支承在地基113上,而是滾動地支承在地基上。
[0117]此外在本發明的范疇內,每個第一閉鎖裝置39只具有一個彈簧,它與兩個閉鎖螺栓相連。此外還在本發明的范疇內,每個第一閉鎖裝置39只具有一個閉鎖螺栓38。
[0118]此外,不必存在著車廂頂蓋8,即使這一點是優點。換而言之,待運輸的物體也可直接安放在車廂底架7上。此外,還可存在單個軸線(Einzelachsen)來代替轉向架10,即使這些轉向架10是優選的。還可能的是,車廂頭部11彼此之間的剛性連接不是或僅是局部地通過車廂側壁6來實現,即使這一點是優選的。該剛性連接例如還能夠通過中間縱梁來實現。
[0119]此外在本發明的范疇內,不是擺動和解鎖裝置78的所有元件都從貨運車廂3上移開,并且同時朝它移動。例如,用來折攏和翻開車廂側壁6的器件以及用來操縱第一閉鎖裝置39的器件能夠分開地移動。但整個擺動和解鎖裝置78優選在地基113上在軌道設施2的旁邊和外部這樣支承,即沿車廂橫向方向18朝貨運車廂3移動并且從該貨運車廂上移開。擺動和解鎖裝置78還不必強制性地平行于車廂橫向方向18而移動。在此重要的是,它們朝貨運車廂3移動并且從貨運車廂上移開。這一點也可傾斜地在其它水平的方向上進行。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貨運列車的貨運車廂(3),其具有車廂底架(7)和優選設置在它上方的車廂頂蓋(8),其中所述車廂底架(7)具有車廂框架(9)和兩個轉向架(10)或單個軸線,其中所述車廂框架(9)具有兩個車廂頭部(11)以及沿著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地延伸的兩個車廂側壁¢),所述車廂側壁與所述兩個車廂頭部(11)相連,其中 a)所述兩個車廂側壁(6)能夠分別圍繞著與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側壁擺動軸線(24)朝外翻開,并且借助第一閉鎖裝置(39)在其折攏位置下與所述兩個車廂頭部(11)中的每一個閉鎖,其中 b)每個第一閉鎖裝置(39)具有至少一個、優選兩個閉鎖螺栓(38),其中所述閉鎖螺栓(38)在閉鎖位置中與側壁固定的閉鎖元件(44)對所述車廂側壁(6)共同作用進行閉鎖,并且在未閉鎖位置中與所述閉鎖元件(44)脫離嚙合,并且與所述車廂縱軸線(17)平行地從其閉鎖位置至其未閉鎖位置或者反過來可來回移動地支承在所述車廂頭部(11)上,其中 c)每個第一閉鎖裝置(39)都具有帶器件(41;42 ;44)的自鎖機構,各個閉鎖螺栓(38)能夠借助這些器件通過自鎖保持在其閉鎖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閉鎖螺栓(38)能夠分別受重力驅動至其閉鎖的、自鎖的位置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每個自鎖機構都具有起動桿(41),其在一端在第一起動桿端部(41a)上與各自的閉鎖螺栓(38)相連并且能夠圍繞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旋轉,并且其在另一端在第二起動桿端部(41b)上能夠繞著與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旋轉,并且在車廂垂直方向(43)上通過滑動導軌可移動地與車廂頭部(11)相連,其中所述起動桿(41)能夠從自鎖位置移動到非自鎖位置并且反過來也可移動,其中所述第二起動桿端部(41b)在自鎖位置中設置得比非自鎖位置更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每個起動桿(41)都具有力的作用方向,其與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圍成傾斜角α,其中所述傾斜角α在所述起動桿(41)的自鎖位置中小于靜摩擦角Φ。。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每個起動桿(41)都在其第二起動桿端部(41b)上與滑塊(42)相連并且能夠圍繞著與所述車廂橫向方向(18)平行的旋轉軸線旋轉,其中所述滑塊(42)沿著所述車廂垂直方向(43)通過滑動導軌可移動地與所述車廂頭部(11)相連。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所述閉鎖螺栓(38)尤其分別通過杠桿機構¢6)在其閉鎖位置下,優選在與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螺栓閉鎖方向(69a)上能夠驅動地與至少一個彈簧¢3)相連。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廂側壁(6)的重心并非與所述側壁擺動軸線(24)豎直齊平而設置,而是相對于它朝外偏移。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每個杠桿機構(66)都具有兩個負荷承受桿(49),它們分別平行于車廂縱向方向(17)進行延伸并且分別與所述車廂頭部(11)相連,并且在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和所述車廂橫向方向(18)上可移動,但在其它方面是不可移動和不可旋轉的,其中在未閉鎖的位置中,優選在與所述螺栓閉鎖方向(69a)相反的螺栓解鎖方向(69b)上,所述閉鎖螺栓(38)分別與所述兩個負荷承受桿(49)中的一個可驅動地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負荷承受桿(49)在所述負荷承受桿(49)未操縱的位置中可驅動地與所述彈簧¢3)或分別與所述彈簧¢3)中的一個相連,其中在所述負荷承受桿(49)的該未操縱的位置中所述閉鎖螺栓(38)處在其閉鎖位置中。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貨運車廂(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負荷承受桿(49)的操縱位置中,所述閉鎖螺栓(38)處在其未閉鎖位置中。
10.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特征在于,每個閉鎖裝置(39)構造得關于對稱平面(37)對稱,其中所述對稱平面(37)垂直于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
11.一種組合的裝置,其包含: a)尤其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貨運車廂(3),其具有車廂底架(7)和優選設置在其上方的車廂頂蓋(8),其中所述車廂底架(7)具有車廂框架(9)和可移動地支承在軌道設施(2)上的兩個轉向架(10)或單個軸線,其中所述車廂框架(9)具有兩個車廂頭部(11)和沿著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地延伸的兩個車廂側壁¢),所述車廂側壁與所述兩個車廂頭部(11)相連,其中所述車廂側壁出)能夠分別圍繞著與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側壁擺動軸線(24)朝外翻開,并且所述兩個車廂側壁(6)能夠借助第一閉鎖裝置(39)在其折攏位置下與所述兩個車廂頭部(11)中的每一個閉鎖,并且 b)對于每個第一閉鎖裝置(39)來說從屬于其的擺動和解鎖設備(52)以用于操縱所述第一閉鎖裝置(39),使得松開車廂側壁(6)的閉鎖,以便折攏和翻開所述車廂側壁(6),其特征在于, 每個擺動和解鎖設備(52)都具有擺動和解鎖裝置(78),其具有用來操縱所述第一閉鎖裝置(39)的器件,使得所述車廂側壁¢)的閉鎖得以松開,并且還具有用來折攏和翻開所述車廂側壁(6)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在地基(113)上在軌道設施(2)的旁邊和外部,尤其在與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垂直的所述車廂橫向方向(18)上這樣支承,即能夠朝所述貨運車廂(3)移動并且能夠從所述貨運車廂(3)移開。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和解鎖裝置(78)在所述地基(113)上在所述軌道設施(2)的旁邊和外部,尤其在所述車廂橫向方向(18)上這樣支承,SP能夠朝所述貨運車廂(3)移動并且能夠從所述貨運車廂(3)移開。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擺動和解鎖設備(52)都具有驅動電機(117),所述擺動和解鎖裝置(78)與所述驅動電機在所述車廂橫向方向(18)上振蕩驅動地相連。
14.根據權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擺動和解鎖裝置(78)都具有用來擺動各個車廂側壁(6)的擺動式杠桿(76)、可沿著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駛入和駛出的用來操縱所述負荷承受桿(49)的兩個操縱桿(77)、用來支承所述擺動式杠桿(76)和所述操縱桿(77)的殼體(75)。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式杠桿(76)圍繞著與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平行的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能夠來回擺動地與所述殼體(75)相連。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各個擺動和解鎖裝置(78)的駛向所述貨運車廂(3)的位置中,所述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與借助所述擺動和解鎖裝置(78)可擺動的車廂側壁¢)的側壁擺動軸線(24)是同軸的。
17.根據權利要求14至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式杠桿(76)具有用來支承所述擺動式杠桿(76)的支承端部(76a),并且具有用來操縱和容納各個車廂側壁(6)的操縱端部(76b)。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式杠桿(76)具有L形橫截面走向,其具有第一L邊(79a)和第二L邊(79b),其中所述擺動式杠桿(76)的第一L邊(79a)在一端具有操縱端部(76b),該操縱端部尤其具有倒圓的、加寬的操縱凸起部(74),并且在另一端所述第二 L邊(79b)連接到所述第一 L邊(79a)上,其中所述第二 L邊(79b)在背離所述第一 L邊(79a)的自由端部上具有所述擺動式杠桿(76)的支承端部(76a)。
19.根據權利要求15至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擺動和解鎖裝置(78)都具有驅動電機(97),所述擺動式杠桿(76)借助所述驅動電機能夠圍繞著所述擺動式杠桿旋轉軸線(83)來回搖擺地可驅動地相連,尤其能夠從下方位置擺到擺高的位置并且反過來亦能夠從擺高的位置擺到下方的位置。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邊(79a)在所述擺動式杠桿(76)的下方位置中平行于所述車廂橫向方向(18)而進行定向,并且所述第一L邊(79a)設置在擺高的位置中,即尤其平行于所述車廂垂直方向(43)而進行定向。
21.根據權利要求14至2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桿(77)分別具有自由的操縱端部(89),用來操縱所述兩個負荷承受桿(49)中的一個,并且具有與操縱端部對置的、用于在所述殼體(75)上支承的支承端部(90)。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桿(77)這樣安置在所述殼體(75)上,即,使得兩個操縱端部(89)相互對立地沿著所述車廂縱向方向(17)相對于所述殼體(75)來回移動。
23.根據權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縱桿(77)的未操縱的、駛入位置中,所述操縱桿(77)貼靠在所述殼體(75)上,尤其基本豎直地定向,并且在所述操縱桿(77)的操縱的、駛出位置中,所述操縱桿(77)從所述殼體(75)拉開,并且比起在駛入的位置,這兩個操縱桿(77)的所述操縱端部(89)相互隔得更遠。
24.根據權利要求19至2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桿(77)可駛入和駛出地與所述驅動電機(97)可驅動地相連。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式杠桿(76)和所述操縱桿(77)的驅動彼此同步,尤其彼此機械地耦合。
26.根據權利要求11至2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車廂(3)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閉鎖裝置(120),用來使所述車廂側壁(6)與所述車廂頭部(11)在其折攏位置中閉鎖,其中所述第二閉鎖裝置(120)能夠通過將所述車廂頂蓋(8)從所述車廂底架(7)上抬高來解鎖,并且能夠通過將所述車廂頂蓋(8)安放在所述車廂底架(7)上來閉鎖。
27.—種貨物轉運裝置(I),用來把貨物從街道轉運到鐵軌上或者反過來,其中該轉運借助水平的橫向裝載并且借助分別可從貨運車廂(3)的車廂底架(7)上取下的、容納貨物的車廂頂蓋(8)來實現,其具有: a)具有兩個軌道支線(2a;2b)的導軌(2); b)設置在所述導軌(2)旁邊并且與之平行設置的裝載軌道(4); c)抬升裝置(12),用來把所述車廂頂蓋(8)從各自的車廂底架(7)上抬高或者下降到各自的車廂底架(7)上; d)橫向運輸裝置,用來借助至少一個可移動的橫向運輸器件(5)將所述車廂頂蓋(8)從所述貨運車廂(3)橫向運輸至所述裝載軌道(4)上或者反過來, 其特征在于,所述貨物轉運裝置(I)具有至少一個、優選多個根據權利要求11至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置。
【文檔編號】B61D3/18GK104169156SQ201380014150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2日
【發明者】漢斯-于爾根·魏德曼, 貝恩德·魯達特, 拉爾斯·特呂格 申請人:卡格貝莫股份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榆社县| 桂阳县| 托克托县| 信宜市| 苏州市| 鹤峰县| 嘉祥县| 灵台县| 睢宁县| 商水县| 乌恰县| 炎陵县| 神木县| 沈阳市| 湖北省| 洱源县| 平谷区| 道孚县| 高阳县| 宜阳县| 留坝县| 佳木斯市| 始兴县| 革吉县| 冀州市| 寿宁县| 年辖:市辖区| 玉山县| 错那县| 吉木乃县| 交城县| 灯塔市| 德化县| 五华县| 姚安县| 民丰县| 同心县| 尖扎县| 津南区|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