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軌道交通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迅捷發展,在對整個列車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和自動化運行的同時,提出了更高效運營的要求。
在傳統的單線路運營方式中,線路1與線路2交匯的地方可設置換乘站,乘客在線路1站臺下車,再步行到線路2的站臺候車,因此增加了換乘站的人流數量,換乘站往往通過分流的方式疏解進站、出站與換乘的人流。
相較于傳統的單線路運營的方式,跨線路運營可有效的提高了列車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減少乘客換乘次數,更方便快捷,是城市軌道交通控制系統發展的趨勢。
跨線路運營中,區域控制器(簡稱ZC)需要為列車提供能夠跨線行駛的移動授權,保障列車安全行駛,滿足列車不降速高效運行,為此,急需一種適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法,用于在列車跨線運營中提高運營效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法,包括:
當列車駛入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的跨線重疊區時,所述第一線路上的第一ZC向所述第二線路上的第二ZC發送移交申請;
所述第二ZC接收所述移交申請后,獲取分界位置點的狀態信息、檢測所述第二ZC是否與所述列車通信和判斷是否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
若所述狀態信息為允許信號、所述第二ZC與所述列車通信,且所述第二ZC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則所述第二ZC向所述第一ZC發出接管通知;
所述第一ZC接收所述接管通知;
其中,所述分界位置點為第一線路與第二線路之間的進路信號設備。
可選地,還包括:若所述狀態信息為拒絕信號,則所述第二ZC向第一ZC發出拒接通知。
可選地,還包括:若所述第二ZC未與所述列車通信,所述第二ZC向第一ZC發出拒接通知。
可選地,還包括:若所述第二ZC與所述列車通信,所述第二ZC未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則所述第二ZC向第一ZC發出拒接通知。
可選地,所述移交申請中包括所述第一ZC計算獲得的所述列車在所述第一線路上的第一MA。
可選地,還包括:所述第二ZC將所述第二MA發送給所述列車。
可選地,還包括:所述第二ZC將所述第一MA和所述第二MA進行整合后發送給所述列車。
可選地,還包括:所述第二ZC將所述第二MA發送給所述所述第一ZC。
可選地,還包括:所述第一ZC接收所述接管通知后,將所述第一MA和所述第二MA進行整合后發送所述列車。
可選地,還包括:所述列車在第一線路上根據所述第一MA運行,并在完全駛入第二線路后,中斷與所述第一ZC的通信,根據所述第二MA在第二線路上運行。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法,當列車駛入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的跨線重疊區時,第一線路上的第一ZC向所述第二線路上的第二ZC發送移交申請,第二ZC接收所述移交申請后在狀態信息為允許信號、第二ZC與所述列車通信,且第二ZC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時,向第一ZC發出接管通知,實現跨線高效運營,提高運營效率,緩解乘客壓力和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列車在線路1和線路2的共同換乘站進行跨線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列車在車站間進行跨線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法,包括:
S11、當列車駛入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的跨線重疊區時,所述第一線路上的第一ZC向所述第二線路上的第二ZC發送移交申請。
在本步驟中,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運行在第一線路上的列車駛入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的跨線重疊區內后,所述列車的車載控制器(簡稱VOBC)分別與第一線路上的第一ZC和第二線路上的第二ZC通信。
車載VOBC與ZC保持通信,車載VOBC可實時向ZC發送運行信息(如位置信息、速度信息等)。
該跨線重疊區可為在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上以分界位置點為中心的圓形區域。當列車進入該區域內,說明該列車可能會在該區域內中的分界位置點進行跨線運營。
這里的分界位置點可為第一線路與第二線路之間的進路信號設備。
下面以具體事例對其進行解釋說明:
如圖2所示為列車在線路1和線路2的共同換乘站進行跨線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列車在線路1上從車站A駛向車站B,車站B為線路1和線路2的換乘站,列車需在車站B的分界位置點(可為信號機)之后駛入線路2,在線路2上運行。
如圖3所示為列車在車站間進行跨線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列車在線路1上從車站D駛向車站E,在車站之間的軌道上要進行跨線運營,并在分界位置點(可為信號機)之后駛入線路2,在線路2上運行。
列車進入線路1和線路2的跨線重疊區后,在線路1上的ZC會向線路2上的ZC發送移交申請,以告知線路2上的ZC是否能夠接管列車,控制列車在進入線路2后的運營。
列車在線路1上運行時,車載VOBC以及IC聯鎖會將列車運行速度、位置、軌旁設備信息等發送給線路1上的ZC。線路1上的ZC會根據接收到的信息計算獲得列車到達分界位置點的移動授權(MA)。
因此,線路1上的ZC向線路2上的ZC發送的移交申請可包含線路1上的ZC計算獲得的列車在線路1上的移動授權。
另外,也可以是:列車進入線路1和線路2的跨線重疊區后,在線路1上的ZC會向線路2上的ZC發送移交申請,當線路1上的ZC計算獲得列車到達分界位置點的移動授權后,將該移動授權發送給線路2的ZC。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ZC計算獲得列車的移動授權是成熟技術,在此不再細述。
S12、所述第二ZC接收所述移交申請后,獲取分界位置點的狀態信息、檢測所述第二ZC是否與所述列車通信和判斷是否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
在本步驟中,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列車進行跨線運營時,需從分界位置點進行線路分離,完成從當前線路進入另一個線路。如分界位置點可包括車站間道岔口位置處的道岔和進路信號機或車站道岔口位置處的道岔和進路信號機。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ZC要實現控制列車,在運營過程中需獲取列車發送的信息以及向列車發送信息。如第二ZC接收到移交申請后,若接管列車,向進入第二線路上的列車發送移動授權。故需檢測所述第二ZC是否與所述列車通信。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ZC要在第二線路上控制列車,需向列車發送移動授權。故需要確定根據當前列車情況是否可以計算獲得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移動授權。
S13、若所述狀態信息為允許信號、所述第二ZC與所述列車通信,且所述第二ZC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則所述第二ZC向所述第一ZC發出接管通知。
在本步驟中,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二ZC接收所述移交申請后,無論接管與否均要向第一ZC發送通知。
在本步驟中,分界位置點的狀態信息為允許信號,即道岔開通和道岔前方的進路信號機為綠燈,表明列車可在跨線時完成軌道通行。
第二ZC與列車通信,表明第二ZC可向列車發送信息,列車也可以向第二ZC發送信息。
第二ZC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表明列車在進入第二線路后第二ZC能夠對列車進行控制。
故在本步驟中,當分界位置點的狀態信息為允許信號、第二ZC與列車通信,且第二ZC能夠計算獲得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則第二ZC向所述第一ZC發出接管通知。
針對上述解釋說明的第二ZC能夠接管列車的情況,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若分界位置點的狀態信息為拒絕信號、第二ZC與列車未建立通信和第二ZC未能夠計算獲得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中至少滿意一項,則第二ZC向第一ZC發出拒接通知。
如:若分界位置點的狀態信息為拒絕信號,則第二ZC向第一ZC發出拒接通知。
若第二ZC未與所述列車通信,第二ZC向第一ZC發出拒接通知。
若第二ZC與所述列車通信,第二ZC未能夠計算獲得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則第二ZC向第一ZC發出拒接通知。
在此不具體舉出所有情況。
在本步驟中,如圖2,在分界位置點上的道岔開通和進路信號機為綠燈,列車與線路2上ZC保持通信,線路2上ZC計算獲得列車在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列車在線路1上的移動授權的控制下會在車站B停止。當列車重新啟動通過分界位置點駛入線路2時,列車按照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運行。
如圖3所示,在分界位置點上的道岔開通和進路信號機為綠燈,列車與線路2上ZC保持通信,線路2上ZC計算獲得列車在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列車在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的控制下會不降速通過分界位置點駛入線路2,列車按照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運行。
另外,線路2上ZC計算獲得列車在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可將該移動授權與接管通知一同發送給線路1上ZC,以便線路1上ZC將該移動授權發送給列車。
另外,線路2上ZC計算獲得列車在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還可將該移動授權直接發送給列車,以便列車在進入線路2后根據移動授權運行。
S14、所述第一ZC接收所述接管通知。
在本步驟中,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若線路2上ZC將列車在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與接管通知一同發送給線路1上ZC,則當線路1上ZC接收到接管通知后,可將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發送給列車。由于列車當前在依據線路1上的移動授權運行,則線路1上的移動授權會實時向列車發送。
另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線路1上ZC可將線路1上的移動授權和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進行整合拼接,形成視為整體的跨線移動授權,并發送給所述列車。
另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線路2上ZC也可將線路1上的移動授權和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進行整合拼接,形成視為整體的跨線移動授權,并發送給所述列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列車運行時,列車在第一線路上根據線路1上的移動授權運行,并在完全駛入第二線路后,中斷與線路1上ZC的通信,根據線路2上的移動授權在第二線路上運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跨線路條件的列車移動授權處理方法,當列車駛入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的跨線重疊區時,第一線路上的第一ZC向所述第二線路上的第二ZC發送移交申請,第二ZC接收所述移交申請后在狀態信息為允許信號、第二ZC與所述列車通信,且第二ZC能夠計算獲得所述列車在第二線路上的第二MA時,向第一ZC發出接管通知,實現跨線高效運營,提高運營效率,緩解乘客壓力和維護成本。
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盡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實施例包括其它實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實施例的特征的組合意味著處于本發明的范圍之內并且形成不同的實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權利要求書中,所要求保護的實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組合方式來使用。
應該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進行限制,并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的情況下可設計出替換實施例。在權利要求中,不應將位于括號之間的任何參考符號構造成對權利要求的限制。單詞“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權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驟。位于元件之前的單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存在多個這樣的元件。本發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適當編程的計算機來實現。在列舉了若干裝置的單元權利要求中,這些裝置中的若干個可以是通過同一個硬件項來具體體現。單詞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順序。可將這些單詞解釋為名稱。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